公园调研报告范文 公园调研报告引言(精选合集10篇)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通常是对公园的设施、环境、活动、人流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公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下是一个简要的公园调研报告范文:

标题:公园调研报告

一、概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调研对象为某市公园,占地面积约XX万平方米,拥有各种设施和活动。

二、调查结果
1.设施方面:公园内设施齐全,但部分设施老旧,需要及时维修和更新。此外,部分设施位置不够合理,给游客带来不便。
2.环境方面:公园内环境卫生良好,但部分区域存在垃圾问题,需要及时清理。此外,部分区域绿化不足,需要加强绿化工作。
3.活动方面:公园内活动丰富多样,但部分活动过于单调,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此外,部分活动场地不够宽敞,需要扩容。
4.人流方面:公园内人流较为稳定,但高峰期人流过大,容易造成拥堵。此外,部分区域人流量不足,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三、建议措施
1.维修和更新设施:对老旧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新,确保设施安全和使用效果。
2.优化设施布局:合理布局公园内设施,确保游客方便使用。
3.加强绿化工作:加强公园绿化工作,提高环境质量。
4.丰富活动内容:增加创新和吸引力的活动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5.扩容活动场地:对场地不足的活动进行扩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6.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吸引更多人前来公园游玩。

综上所述,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为公园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落实改进措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 公园调研报告引言(精选合集10篇)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1

1.引言

1.1POE(PostOccupancyEvaluation)方法

POE(PostOccupancyEvaluation)方法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在使用的设施(户外空间)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将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相结合,然后对于所得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最后得到使用状况评价分析报告,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研究户外空间的方法。POE方法从建筑使用状况评价发端,逐渐发展到户外空间研究,具体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20世纪60年代使用后评价(POE)在西方建设过程中成为必要的程序为标志的发展初期,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规范化体系的成熟期以及80年代后环境评价受多元思潮影响的多元整合期3个阶段。

我们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开始有学者涉及使用状况评价领域,POE理论在我国城市游憩广场、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评价等领域已经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几年也有不少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应用该理论。

1.2调研概况

洛龙公园位于新昆洛路石龙立交桥旁,是呈贡新区的第一个大型现代园林、休闲、景观公园,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占地38.34公顷,水体面积13.32公顷,建有大小广场、亭、廊、台等设施。公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碧水蓝天、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被游人称之为“新翠湖”。公园规划建设是以水为主线,充分利用洛龙河水源和地形低洼的特点,建成了一个水体湖泊,碧波荡漾,鱼儿在徐徐游动;公园是以人工堆筑山体绿化景观为重点,形成与北部张官山森林公园情景呼应,山水交融的公园特色。

桃源广场位于盘龙江东岸圆通桥和人民中路(桃源街口)大桥以北的桃源街街边,西临盘龙江畔,北近圆通山,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于20xx年9月正式建成,为云南第一家含音乐喷泉的广场。广场的绿化带以轴线对称布局,在南、东、北设计安排了苍翠、挺拔的大乔香樟,园林绿化珍贵的’树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银杏和枝繁叶茂的常绿乔木杜英。种绿化树种为行道树,与西面的盘龙江河堤绿化带共同营造出典雅、宁静的城市休闲氛围。由于毗邻盘龙江,环境优雅,地理位置优越,桃源广场自建成后就成为了开展盘龙江艺术节的一个重要舞台,连续4年成为艺术节的主会场之一。桃源广场自开放以来,各级政府、桃源社区就成功地在这里举办了各种晚会、宣传、教育等多姿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加上广大社区居民自发在这里开展的民族舞蹈、花灯等文化活动,形成了广场群众文体活动兴盛的局面。

1.2.1调研时间

20xx.11.16——20xx.11.17

1.2.2调研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洛龙公园、桃源广场。

1.2.3调研成员

黄明民、曹航

2.场地分析

2.1场地概况

洛龙公园位于新昆洛路石龙立交桥旁,是呈贡新区的第一个大型现代园林、休闲、景观公园,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占地38.34公顷,水体面积13.32公顷,建有大小广场、亭、廊、台等设施。公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碧水蓝天、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被游人称之为“新翠湖”。公园规划建设是以水为主线,充分利用洛龙河水源和地形低洼的特点,建成了一个水体湖泊,碧波荡漾,鱼儿在徐徐游动;公园是以人工堆筑山体绿化景观为重点,形成与北部张官山森林公园情景呼应,山水交融的公园特色。

桃源广场位于昆明青年路和圆通路交叉口,临盘龙江,正处圆通大桥下面、盘龙江两边我们组织去调研了位于昆明盘龙江与圆通大桥的桃源广场,目的是进行桃源广场基地现状分析、功能分析和道路与游览路线分析,从而进一步熟悉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这次的公园设计做好准备。

2.2场地自然条件

2.2.1气候

昆明地处低纬高原,地貌复杂多样,地形高差较大,在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在山区有“山下花开山上雪”、“踊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据建国以来的气象资料统计,昆明年均气温14.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5℃,年温差12~13℃。全年降水量约103l毫米,相对湿度为74%,湿气不大,全年无霜期近年均在240天以上。全年晴天较多,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日照率56%。终年太阳投射角度大,年均总辐射量达129.78千卡/平方厘米,其中雨季62.78千卡/平方厘米,干季67千卡/平方厘米,两季之间变化不大,故诗人杨升庵称赞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规划区属北纬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3℃左右。

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风高,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

春季,气流来自热带大陆,多晴朗天气,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但昼夜温差大,有“上午如春、午后似夏、晚间如秋、深夜如冬”的“一日四季”的特点。春季降水量少,

空气湿度小,蒸发量大,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威胁,不利于小春作物成长和大春播种。

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

夏季,气流来自热带海洋,多雨云天气,水分充足,土壤湿润,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辐射热量用于水分蒸发的多。因此,盛夏季节全市除海拔1600米以下的地区平均有2个月左右气温能达到22℃的夏季标准外,其他大多数地区均属21℃以下的春季气候,无酷暑期。夏季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

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

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秋旱较少见。一般在10月上、中旬终止雨季,初霜期于11月上旬开始。

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冬季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左右,雨天4日左右,全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3%~5%。除海拔在1500米以下的河谷地区外,全市大多数地区有两个多月的冬天(5天平均气温小于10℃),有时出现阴冷天气,霜冻或降雪,严重时能导致小春作物灾害。

5.干、湿季分明

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4月与5月,10月与11月降水量变化很大,5月份的降水量要比4月份多2、3倍,10月份的降水量要比11月份多1倍以上。

2.2.2植被

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区域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中植物种类较多,凡是属于热带植物均可在规划区域内存活。所涉及到的植物种类如下:

1、乔木,石楠、球花石楠、椤木石楠、云南樱花、冬樱花、少齿花楸、云南枇杷、滇润楠、香油果、网叶山胡椒、云南樟、香樟、檫木、红楠木、云南拟单性木兰、红花山玉兰、山玉兰、峨眉含笑、麻栗坡含笑、富宁含笑、金叶含笑、高大含笑、多花含笑、马关含笑、广南含笑、西畴含笑、毛果含笑、木莲、红花木莲、大叶木莲、大果木莲、马关木莲、腾冲木莲、滇桂木莲、香木莲、滇藏木兰、馨香木兰、广南木兰、思茅玉兰、鹅掌楸、马蹄荷、大果马蹄荷、枫香、红花荷、灯台树、头状四照花、红花油茶、银木荷、虎皮楠、金江槭、滇楸、黄连木、清香木、野芒果、秃杉、柳杉、珙桐、滇朴、复羽叶栾树、云南红豆杉、大理罗汉松、滇翠柏、云南七叶树、小果冬青、拐枣、云南梧桐、苹婆、假苹婆、云南紫荆等等

2、灌木,马樱花、亮叶杜鹃、大白花杜鹃、云南杜鹃、映山红、红棕杜鹃、团花杜鹃、锈叶杜鹃、露珠杜鹃、月季花、玫瑰、蔷薇、垂丝海棠、粉叶绣线菊、火把果、平枝旬子、小叶旬子、华西小石积、重瓣棣棠、榆叶梅、郁李、贴梗海棠、珍珠梅、绣球花、鳞叶荚蒾、六道木、小叶六道木、琼花、接骨木、锦带花、云南山茶、西南山茶、厚皮香、茶梨等等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2

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是我市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将其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促进经济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市旅游局和先锋路街道办事处就如何加快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对建设地质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总体思路、目标定位、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供参阅。

一、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保护开发现状

据历史记载,我市境内的黄河故道为秦汉时期黄河河道,现经8个乡镇办事处,长约70公里,面积约13万亩。其中,先锋路街道办事处辖内的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是目前原始风貌保存最完好的黄河故道,占地面积近亩,公园内沙丘起伏,蔚为壮观,明清时期栽植的10000余株古椹树,郁郁葱葱,多种灌木类野生植物杂生其间,黄河故道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温泉地热资源,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道,明清椹果园”,是春季踏青、夏季采摘避暑、秋季登高、冬季寻古访幽的良好去处,具备开发为生态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的基础条件。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初步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启动阶段,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旅游精品景区,潜在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一)从管理体制上看。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土地为郭堤村集体所有,土地和椹树由村民承包经营。通过招商引资,由台商进行投资开发,后因台商资金不足等原因,开发未能继续。古黄河开发公司接管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该公司系民营企业,为了便于统一开发,从开始着手土地、椹树承包经营权的接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体制。但客观上讲,“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市场化体制还未真正建立,存在产权、经营权多头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从产权上看,园内土地、椹树产权属村集体,而基础设施产权却一部分属先锋路办事处,一部分属古黄河公司;从经营权上看,公园经营权属古黄河开发公司,但园内土地、椹树的承包经营权却属村民。这种多头所有、多头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园的发展。

(二)从规划编制上看。规划是建设的基础,今年4月初,邀请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陈国忠院长对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进行了资源考察,拟委托编制《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旅游规划》。规划编制是今后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重要保障,这项工作进展较慢,规划编制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始,必须集中精力,抓紧抓实,加快推进。

(三)从基础建设上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浓厚氛围。先锋路办事处和古黄河开发公司投资近300万元进行了初步开发建设,开展了古树保护、水渠开挖、沙地保护等工作。前段时间,先锋办事处会同交通、建设、水利等部门开展了园外旅游公路、园内水渠引水工程、停车场、园内游步道、游客服务中心、园内滑沙、戏沙、亲水等娱乐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经过积极努力,前期必要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立,但这种建设是最基础的,是低层次的,与打造休闲旅游精品景区的建设标准还相差甚远。

(四)从市场营销上看。包装推出了郭堤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旅游招商项目,通过参加深圳文博会、烟台旅游北交会等旅游投资洽谈会、网络招商等多种形式开展了项目推介。先后邀请了国家科技部创意研究院文丰院长等专家、港中旅等旅游投资机构以及数十家旅行社的负责人前来实地考察,洽谈合作。为尽快启动该旅游项目,近期举办了“首届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椹果文化采摘节”,与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合作,联合举办了“采摘节”开幕式和文艺演出,采摘节期间约7.5万人次前来参观游览,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4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通过宣传推介,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明显提高。但这种知名度和影响力还不够广泛深远,抓好市场宣传营销仍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二、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

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临清发展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是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市的重点工程和重要突破口。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整合相关资源,理顺体制机制,努力实现景区建设管理运营的新突破,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目标定位。力争到,将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占地面积3000亩,集休闲度假、田园采摘、温泉养生、沙地健身、特色竞赛、农家体验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等区域内“老百姓的度假天堂”、“自驾游的快乐营地”,年接待游客实现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万元。

三、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旅游管理体制创新。针对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制约发展的现状,成立专门的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在市旅游局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地质、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设的管理,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以便于推进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和全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二是景区开发机制创新。以公园旅游资产或经营权出租费用为资本设立旅游开发公司,以公司为融资、合作平台,采取合资、合作等灵活多样的开发机制。三是景区运营机制创新。积极引进专业旅游管理机构,以联营、出租、托管等多种形式进行景区的管理、营销,走政府与企业协作,智本与资源结合,企业管理与市场开发一体的路子。

(二)坚持多元化的建设投入。旅游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近几年,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坚持分期投入、逐步推进的方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建设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有强烈吸引力的精品景区,还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加大投资力度。一是加大政府的引导性投资。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主要用于规划的编制、项目手续的申办和交通、水、电、环境治理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手续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会极大的增加项目对投资商的吸引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像抓工业项目招商一样抓好旅游项目招商,想方设法大力引进有实力的旅游投资商,进行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景区功能,提升景区档次。三是认真研究国家有关政策,抢抓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向上级争取无偿资金和长期低息优惠贷款。四是鼓励引导本地企业、社会资金投向公园开发项目,动员各界人士尝试采用“认领古树”等办法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三)坚持突出自身特色。特色是旅游景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建设应突出“四个特色”,打响“四个品牌”。一是突出“沙漠”特色,打响“秦汉沙漠古河道”品牌。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与周边的黄河故道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完整保存了起伏的沙丘,连绵起伏的沙丘使人仿佛置身“沙漠”之中,面积之大,保存之好为周边数百公里所罕见。因此,无论是在编制《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景区规划》时,还是在项目建设中,都要突出这一特色,从而实现与同类旅游产品的差异化。项目建设要体现“亲近自然、放飞心灵”的主题,开设沙漠观光、沙地排球、沙地足疗、滑沙、嬉沙等项目。二是突出“休闲养生”特色,打响“明清颐寿椹果园”品牌。当前,旅游业已由原来单纯的观光型旅游发展到以休闲养生为主的旅游。因此,项目开发要大打休闲牌、养生牌。开展“椹树祈寿”活动,大力宣传“百年椹果”的养生作用,使“要养生、食椹果”的观念深入人心。在项目建设内容上,也要突出休闲、养生特色。如温泉开发、度假区建设等。以不破坏景区内生态环境为前提,在现在的公园边缘区域建设与公园风貌和谐、特色明显的度假区和室内温泉洗浴设施,同时也可在适当地段开发露天温泉,营造一种在软软沙土地、郁郁椹林中享受温泉养生的环境。三是突出“群众”特色,打响“咱老百姓洗得起的温泉”品牌。温泉和度假区建设既要有高端产品,同时,更要走平民化道路,以“让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温泉”为市场定位来实施项目开发建设。四是突出“文化”特色,打响“名人”品牌。在挖掘文化附加值上下功夫,提升景区内涵,这也是投入少、回报高的有效手段。临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明代文学家谢榛,抗日名将张自忠,国学大师季羡林等。临清还是著名的’京剧之乡、书画之乡、山东快书的发源地,与临清有渊源的名人甚多。要充分挖掘、利用名人效应,把名人文化与百年椹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丰富旅游的内涵,起到以文化促旅游的作用,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

(四)坚持做好市场营销。目前临清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的知名度还不高,今后在景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大促销力度,加强区域合作。一是继续举办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活动,如“椹果文化采摘节”、“山东沙地足球年赛”等等,邀请专家、领导、媒体、演艺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提高知名度,聚集人气。二是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设计景区宣传口号,树立旅游品牌。三是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客源市场。目前聊城、冠县、高唐、夏津都在做黄河故道、温泉旅游项目,特别是冠县、夏津的景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各地的资源尽管类似,但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优势,要与这些市、县加强合作,形成同类资源的多元产品,形成合力,努力打造国内著名的鲁西黄河故道旅游线、鲁西温泉旅游线。

(五)做好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旅游产业关联度非常高,要发挥景区的带动作用,转移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为老百姓带来实惠。一是开发农家乐旅游,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景区位于村落间,借助景区的人气,促进农家餐馆、农家旅店等建设。二是做好椹果、农副产品等的深度加工,生产特色旅游商品。三是在节庆活动期间或在固定位置,组织农产品的展示和销售,拓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优化产业结构。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3

调研目的:通过郑州市人民公园的调研,了解城市公园的组织形式以及环境配置,熟悉城市公园的自然要素

和人工要素,从而达到掌握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为城市公园的设计做准备。

一、公园概况

郑州市人民公园坐落于郑州市中心地带,东起二七路,西至铭功路,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1951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开放。公园面积30.14公顷,其中水面积3.37公顷,绿化面积25.41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内涵。它是一个以休闲娱为主的公共场所,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水上乐园等。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二、功能分析

在人民公园的规划工作中,分区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不同年龄、不同爱好游人的游憩和娱乐要求,合理、有序的组织游人在公园内开展各项游乐活动。同时,根据公园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状况、水体、原有植物、已存在并要保留的建筑物或历史古迹、文物情况,尽可能的“因地、因时、因物”而“制宜”,结合各功能分区本身的特殊要求,以及各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园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区规划。根据公园规划中所要开展活动项目的服务对象,即游人的不同年龄特征,儿童、老人、年轻人等各自游园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游人的兴趣、爱好、习惯等游园活动规律来进行规划。必须指出,分区规划绝不是机械的区划,尤其大型综合性公园中,地形多样复杂。所以,分区规划不能绝对化,应因地制宜,有分有合,全面考虑。

人民公园功能区域分安静休闲区(西部、南部、东部)、娱乐活动区(北部)和办公管理区(东北角)。其中安静休闲区包括专类园区(牡丹园、竹园、樱花园、盆景园),综合园区(玉棠园、怡情园、欧风园)及纪念园区(胡公祠、彭公祠);动区包括东西两个游乐场、莲花池广场、游船区。

三、空间布局分析

1.轴线通过南门—胡公祠—怡情园—莲花池广场—游乐园的南北轴线以及东门—莲花池广场—欧风园—彭公祠—西门的东西轴线主视觉轴得到贯穿统一。在这样的轴线中,视觉轴成为公园的主要轴线内容。在视觉的转折中,把公园最具震撼力的景观展示出来,并且强化了公园的主题内容,以更为简洁的手法,更有创作力的景观品质,把主要景观区推向高潮。

2.空间人民公园的各大景区空间,强调亲情化的景观内容,把情感空间作为空间的主要组成内容,在突出以文化为底蕴的景区特色中,赋予各序列空间不同的情感与文化主题。这些极富亲情化的情感空间,给游人以强烈的交流感受及零距离的空间感受。

人民公园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保持水面与树木现状的同时,运用景观序列组景构成手法,在景区构成上,体现秩序景观的序列布局,在分区上体现不同主题思想的对比与统一。把景观与人、都市文化、环境本身联结起来,强调动感空间与情感空间的相互融合。在景观的序列布局中把“人”作为景观创作的核心,在主题思想的展示中,更强调观者在景观构成上的地位,其景观构成元素也围绕着这样的参与主题来完成。

四、道路规划分析

入口部分

个人认为人民公园以东面正大门为最主要入口,其他西、南两个入口也比较重要,还有一个专用通道口。东大门作为人民公园的主要入口,有一个大型的入口广场,有很多人在门口拍照留念。从东大门进去迎面就是门前广场,广场上的大型人造假山石景观是主要的观景点,假山旁还有水域。大门美观、气派大方,是仿古建筑,大门、广场、假山形成了公园主要入口空间。

游园路线分析

公园采用分散式道路,所以人流也较分散,从而避免了人流拥堵现象。公园内的.大道主要是以铺地为主,而小道则是以曲折的石子路,石砖为材质铺设,小路的铺设可以避免行人为抄近道,而践踏草地,同时还增添了行人行走过程中的视觉享受。此园路铺装以红色砖构成大的框架,以绿色砖为小单元重复穿插于其中,并配以黄色,使园路不仅实用而且美观。人民公园的儿童乐园大都位于整个公园的西、北两侧。它是来这里儿童的必去之处。有水乐园,摩天轮、过山车、米老鼠等。

五、绿化设计分析

植物配置

植物的搭配种植施工员设计的一向重头戏。人民公园的植物搭配还是比较合理的。主要的道路旁边植法桐,造成大面积的阴影,给人们提供休息之所。在南大门出有一颗160年的国槐撑起一片阴凉。公园绿化主要是以苍松翠柏做基调,各种花色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乔、灌、花、草搭配栽植,构造出大面积的树林、草地园林景观。在景观上就为游客的游玩或者休息起到了一种暗示,指引的象征性作用,一些景观小品也给游客带去了精神上和视觉上的享受。每年的花灯会也会再这里举办,场面热闹非凡。近年来,郑州市人民公园在引进国内外的一些优良花木的同时,还引种驯化了白刺花、黄荆等一些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这些土生土长的乡土树种,具有管理成本低、易于成活等多种优点,将其用于园林绿化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该公园的黄荆,其树干丛生,枝叶青翠,生长繁茂,与周围绿色草坪以及点缀的奇石相映成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山水布局

叠山理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常用的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非常普遍。人民公园中各种水系都是是引横穿郑州市的东风渠水系,其中最大湖叫亲年湖。青年湖位于公园的假山后面,约两亩大属于人工湖。湖上有小岛、水榭、亭、桥等,人工堆成的假山由湖边起伏伸入湖中,两米多高的假山顶端从湖中伸出水面,与对面园亭相望,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使整个岛成为了园中圣地,园林木葱郁、泉水淙淙、鸟语花香、环境清幽、岩石耸立、亭台层叠。既有厚重的历史特色,又是闹市中的休闲胜地。

六、节点分析

1)此园桥左右两边设为高出的台阶,使此桥富于变化.平构分析图

2)灯饰

中国传统的的中国结作为骨架,并配以鲜艳的红色,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看上去很亲切。其实这种造型的灯饰我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上次去郑州大学的时候我就发现路边有中国结,原来不知道是干嘛的,以为只是装饰,现在看来应该是灯饰。

3)幽径

所谓曲径通幽,正是此处的写照,小路弯弯曲曲,竹影婆娑,使人忍不住想要置身其中,享受片刻的宁静。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4

那天我来到奥林匹克公园的时候大约是九点种,奥体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位于北四环边上,北辰桥。

我当时坐公交下错了站点,到奥运村就下了,一路往奥体中心方向走,没想到到了奥体中心才发现,这儿是举办亚运会的地方,是原来的亚运村。就这块区域,现在也是属于奥林匹克公园的范酬,于是我就对奥体中心的一些场馆作了一些小考察,感觉这些场馆外形设计得很独特,只是稍显过时,看起来有些陈旧。不过它的造型,主意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从奥体中心的北门出来,远远地看见了国家体育场,然而却是隔路相望,走了老远才发现了过街天桥。可能是这边的车流太大,人流过小,所以过马路很不方便,也没修地下通道。

好不容易过了马路来到奥体公园中心区附近,却发现公园的南大门已经成了围墙,被封了起来,只有东西北面的门开着。于是又走了很多很多路才到达西门,进入里面还要经过安检,接着我才进到中心区里面,由于我是从西门进的,首先看到的是娘娘庙,这一点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公园里会有一个娘娘庙。而且庙门关着,看起来里面没有什么人。我门了当地的老北京人,据说奥体公园在建设之前这儿全是民房,然后可能唯独这个娘娘庙保留了,这个娘娘庙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进了大门走了很多路,除了娘娘庙就全是绿地,可见公园的绿化率是相当之高。过了娘娘庙,国家游泳馆就呈现在眼前了,之前我也看过水立方的一些照片,但它外立面的那些“气泡”,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奥体公园的平面图,就像老北京的版图一样,以一条中轴线贯穿着整体。我走过了水立方,又穿越中轴线,呈现在我眼前的就是国家体育场鸟巢。此时已是中午时间,我没有进到里面去,只是先就其周围环境作了考察。设计师当初对鸟巢的立意是做成像一个瓷器上的军裂纹。我看鸟巢周围的铺地,也是使用的不规则的地砖,有的.地方还用石子相镶,和主体建筑形成呼应。此外,鸟巢外围的景观灯,也是做成一个个小的球状,表面是裂纹,可以想像,夜间这些灯开出来后会是一个个通透的“小鸟巢”,和主体建筑一起,映称出主体建筑,那是一个多么壮观的景像!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有十一点多了,于是我决定先解决午饭,我在水立方边上坐下来,拿出带的干粮来吃,同时对水立方进行写生。

下午我首先买票进到鸟巢里面,对鸟巢的结构,各部分功能分区都仔细看了,唯一的一点是那个电梯和安全疏散楼都锁着,没能进到里面进行更深入的调查。而且体育场的三层和四层都封闭着,没法进去,我在五层看到有很多介绍鸟巢建设时的各个科技创新项目,我也一一作了纪录。

鸟巢出来后发现,北面的玲珑塔和西面的水立方都封闭着,我没能进去,国家体育馆和后面的办公楼那边我也没去看,因为当时已经很累了,已经两点多了。接着我就坐下来,对玲珑塔进行写生。完了之后已经四点多了,当我正打算回去的时候,听到广播里在报体育场馆及景点的名字,了解到公园里还有一处叫做下沉式广场。于是我想,一定要看看下沉式广场是什么样子。

后来终于找到了,在玲珑塔的北边,还有奥体公园的北区,这里的下沉式广场,就是因为地处低洼之地而得名,我在这儿又参加了很多东西,包括主体育馆的报标投标时的一些纪念馆,很不错,很值得一看。

这就是我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调研报告。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5

1.绿城广场概况

绿城广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郑州西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绿城郑州的点睛之笔,是郑州市一个面积较大且功能齐全的休息娱乐广场。绿城广场始建于1986年,1987年5月建成对外开放,规划占地面积近9公顷。广场位于中原路与嵩山路两条城市主干道的交汇处,西靠市委市政府,地理位置优越。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是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文化、集会、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2.空间组合和组织

空间组织围绕广场东西主轴线和南北轴线展开,由东向西追求由实空间到虚空间,由下沉空间到凸起空间的转化,形成有抑有扬,有张有弛,有放有收的空间变化模式。广场空间在强化轴线序列感的同时,也注意小型半开敞,开敞空间的营造,丰富广场的空间构成。规划采用植被分隔,铺地界定,高差错落相结合的手法,将广场空间划分为六个功能特色各异的小型活动空间,并通过广场内部道路串联组织,使广场空间相互融合,渗透,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规划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对广场周围建筑的空间布局提出了具体要求,保证广场地区空间景观组织的统一有序。

绿城广场是一面围合的广场,里面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分割,对二次空间进行组织,如设置了一些下沉空间,点状空间,块状空间等。广场空间的分割主要是底面通过高差或铺装的不同把广场分成若干个空间,绿城广场也是利用布置下沉空间和铺地材料,花纹的不同进行空间的分割。绿城广场内有多个下沉空间,其中一个大椭圆形的下沉空间是主空间,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个椭圆形的旱冰场,也可作为人们集会和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旱冰场边缘的台阶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地,整个下沉空间是人流聚集最密集的地方。绿城广场的次空间以点,块状为主,其中点状空间一般是由植物(如植物立面造型,枝叶覆盖等),喷泉,水池等构成,块状空间由铺地,草坪等构成。

3.用地构成

广场用地按使用功能和外观特征划分为铺装场地,绿化用地,通道,附属建筑用地。绿城广场的铺装场地比较简单,面积较大,有椭圆形铺装场地,方形铺装场地和不规则形状的铺装场地,是人流集中的场所。

绿城广场的绿化用地有草坪,水面,花卉,乔木,灌木等组成,具有遮挡,划分,联结,导向的作用。如大片草坪中种植小片的树木,起到划分空间,遮挡视线的作用,使得草坪不是一下子完全呈现在人们眼前,而是随着人的行走逐步展开空间,既起到了点缀大空间的作用,又吸引人们更深层次的进入;而大片草坪中孤植的树木,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吸引人们逐渐向它靠近,起到导向的作用。广场内绿地有可进入性绿地和封闭性绿地,封闭性绿地满足人们远距离观赏的需要,可进入性绿地满足人们近距离亲近自然的需要。

4.广场的铺底和材料

铺底处理的惊喜考究程度直接影响到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在现代环境设计中,需要铺地在外观,色彩以及质感方面有所变化,以反映其功能的区别,如用于引导步行路线还是鼓励人驻留。越重要的地段,其处理越需要精细。

在绿城广场的设计中,地面色彩与整体环境在统一中求变化,大面积以灰色系瓷砖铺设,通过材料冷暖明暗的不同形成具有丰富节奏的地面形式。

广场的铺底和材料主要用来对广场的功能划分和引导市民。广场的铺装变化,绿化和地面的高差将其分割成不同功能的空间,将广场和人行道划分开来,但同时又不会再视觉上和功能上阻碍人们对广场的接近。

5.植物设计

在进行广场设计中运用的是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如乔木,花卉,草坪,动物,巧妙的结合达到了柔化空间的效果。

绿城广场内种植了大型树木和大面积水景的。为了给广场带来更多的绿色,大体采用在局部区块上布置了乔木及花,草相配的手法以形成不同形态的绿化体系。配合树池,花钵丰富了空间景观,柔化了大量的硬地铺装给人带来的冰冷。

广场的边缘地带大量的运用了绿篱,接着是大面积的绿化带,这样不仅为广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绿色背景,而且对周围的噪音也有很好的隔绝作用,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逸的环境。

6.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明白了城市广场是市民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摆设在城市中的一幅画让人观赏,它必须融入市民的生活,因此广场的设计应该召唤人性和公共性,绿城广场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把广场的功能,地方艺术文化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为市民创造了环境优美的,舒适的娱乐休闲广场,使处在闹市的市民有了一块宁静纯净的好去处。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6

一、调研背景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一般说来,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方面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公园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其发挥的营造市民文化氛围,提高广大人民文化层次,指引群众文化选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如今,随着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全国城市公园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园已不再是一个纯粹锻炼身体的地方,它还是人们休憩、社交、文化娱乐,甚至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从20__年起,许多公园都免费为人们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们来确实感受体验各种不同特色的公园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调研概况

为了探索公园文化的内涵,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小组于20__年5月26号重点走访越秀公园内科普园区、文化古迹游览区、青少年儿童活动区、体育娱乐区的部分景点,调查公园文体场地的效用,感受公园的文化气息,以此进一步探索公园文化的内涵。

越秀公园是一个别具一格、充满生态气息、又富有岭南情调的大众公园。作为广州最大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越秀公园最早由孙中山先生提议创建,解放后扩建后,又曾经多次接待过、周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观光和游泳。

在走访越秀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小组主要从公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进行考察。

公园的硬环境指景区和景点的造物设施。此次我们小组先后走访了越秀公园内科普园区的广州美术馆、球形水塔、荫生植物区、花卉馆、锦园(观鱼区)等5个景点,文化古迹游览区的五羊石雕景点,青少年儿童活动区的成语寓言园、金印游乐场等2个景点,以及体育娱乐区的鲤鱼头文体娱乐区、越秀山体育场、越秀泳场等3个景点。

广州美术馆是国家藏画单位之一,这里展出历代书画名家的美术作品。球形水塔曾是广州市标志性建筑物,也是广州解放前建造的4座著名水塔仅存的1座。它以其钢制的球状外型,引起无数游人的兴趣。荫生植物区和花卉馆有种类繁多的荫生植物和名贵奇花异卉,以及书画展览等。锦园(观鱼区)是广东省内自然放养锦鲤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观赏景区之一。园内还建有大型的捞鱼池和钧鱼池供小孩玩乐、嬉戏。五羊石雕则是有名的文化遗迹,关于“五羊”的传说,也是广州别称“羊城”和“穗城”的由来。成语寓言园和金印游乐场是儿童游乐、学习的好去处。至于鲤鱼头文体娱乐区、越秀山体育场和越秀泳场,运动场地齐全,包括泳池、乒乓球馆、篮球场、露天舞场、草地滚球场等。这些景点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体,富有文化气息,为广大人民的文化福利与生活休闲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公园的软环境指服务与管理,以及群众性的文艺和体育活动。在走访公园的过程中,我们小组观察到越秀公园内草坪修剪整洁,水畔有靠椅石凳,可供休息赏景。而且园门有全园浏览分区图和建园介绍,园中设置别具风格的果皮废物箱,醒目的导游标牌,树木有挂牌,方便游人的识别和欣赏。公园内的游人一般都会自觉遵守园规,随地吐痰、乱丢废物、损伤花木、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是很少的。优质的服务与管理体现出公园文化致力于培养市民社会公德与心灵美,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另外,群众性的文艺和体育活动不仅使市民身心得到放松,而且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公园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走进越秀公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消遣方式,老人唱歌、跳舞、打打羽毛球、踢踢毽子,年轻人看看文化古迹,感受公园的文化气息,还有歌唱团、跳舞团、打太极的团队、练剑的团队等进行的集体活动。公园真正做到了营造市民文化氛围,提高广大人民文化层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展与民同乐的公园文化,这是值得庆幸的。

公园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在不同方面体现公园文化的内涵,促进公园文化的发展。而在实践过程中,将硬环境与软环境结合一体更有利于发展公园文化。现就越秀公园成语寓言园稍作分析。成语寓言园将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雕塑表现出来,清晰易懂,极具教育意义。有不少家长、学生利用这一现成的“作业”进行学习和交流,娱乐、学习不知觉中便溶为一体,这无疑活跃并且丰富了市民文化。当然,这得益于成语寓言园这一景点的合理设计,即将硬环境与软环境结合一体。这可以说是打造公园文化的一个成功典范。另一方面,公园文化朝多元化发展,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无可口非,但是,一定要在和公园硬环境相融合的前提下进行,这样才容易获得舆论的认同,使公园深厚的文化意味得以推广。

三、调研总结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小组成员深刻认识到:建设公园文化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推进公园文化繁荣并努力做到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不断推动和谐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7

前言

千灯湖是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该公园由一境外公司完成规划方案,建成之初就其形式、营造方法、设计理念等都有不少给人耳目一新之处。对这些异同之处,也产生了一些争议,既得到部分人好评,又受到部分人批评。目前,公园投入使用3年多了,其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实际使用中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本文着重对千灯湖公园使用者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基础上加以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大型绿地空间的设计、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一、概况

千灯湖公园(图1)位于南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中心位置,处在由南七路、南八路、海三路、海八路围合成的中轴线开放空间中。属于城市中轴线大型综合公园。长3㎞多,宽260m左右,占地约70hm2,其中湖面面积约19hm2。千灯湖的整体空间骨架是“挖湖堆山”而来,中部形成长3㎞的宽阔湖面,周边是高4-5m的山体围合。

绿化空间:大部分植物集中在山体上的自然、多层次式的树群式栽植中。结合瀑布配置有别于其它地段的水边植物,密集而生长烂漫,充满潺潺流水的野趣;位于千灯湖南入口附近的几个可进入的小岛,采用自然式栽植,浓密的灌木配以或散或聚的塑石,凭添许多趣味。

公共活动空间:主要是由环湖的游步道把与周边山体结合的掩体商业建筑、管理房等,以及各个节点如迷宫小广场、塑石山谷、市民广场、步道相应局部扩大的休息空间、廊架等相连组织成有序又变化多样的公共活动空间;其次是沿山体顶部安排了园路连接组织一些观景平台及节点,平台和节点上安排了廊架、灯塔等构筑物,既充实、限定了节点空间,又能形成标志物起到控制和组织全园景观空间的作用。

交通空间:全园共设有8个出入口通向城市干道,完全是开放性的,仅市民广场入口设有独立停车场空间。入口的开放不仅是空间的开放,而且是心理感受上的真正开放。公园与城市干道相交的几个交叉口都与公园形成一体化设计。

视觉文化空间:包括视景、天际线、历史文化因素等。由山体围合了整个公园,阻隔了城市交通的噪音、废气,营造出一个基本上没有视线干扰的自然开放空间;山体的高差加上山体上的树群式植被和灯塔及廊架等构筑物,产生了起伏有致的天际线;各个景观空间相互交叉叠合,有序分布,产生对景,相映成趣。游步道沿着弯曲流畅的水岸线,因着山体的坡度和山体的弯曲的边缘线,引领着人们步移景异、景观亮点在山体的剪影背后层出不穷;对建筑小品、坡道、栏杆等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如粗毛石与红色砂岩的组合,统一的色彩体系和细部特征,增加视觉的驻留,突出了景观空间的特征与印象,形成景观空间特定的基本情调。

关于历史文化因素的体现,千灯湖公园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外部休闲、游憩的场所,注重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使用的舒适及协调美观的景观效果。

二、千灯湖公园植物空间类型及植物材料选择

千灯湖植物空间丰富,主要有以下植物景观类型:

(1)树群植物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叶榕、小叶榕、水石榕、羊蹄甲、印度紫檀、阴香、木棉、麻楝、刺桐、塞楝、黄槐、蒲葵、海枣、大叶紫薇、散尾葵、南洋楹、非洲榄仁-红继木、四叶红花、黄榕、簕杜鹃、杜鹃、大红花、小叶紫薇。使用效果:形成植物景观整体风格,起均质连续作用,片植灌木的景观效果好,树群草坡的配置使可进入性良好。

(2)溪谷岩石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大王椰子-散尾葵、花叶良姜、蒲葵+辟荔、肾蕨。使用效果:运用叶形、叶色的对比使多样性的植物组合成层次丰富的瀑布溪流景观,成为视觉趣味点。

(3)树阵景观植物材料选择:小叶榕。使用效果:形成舒适的覆盖空间供观看广场的活动;但节假日使用高峰期位置不够用。

三、问卷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来此公园频率;到此公园路程耗时;到此公园的目的;对此公园的整体印象;对此公园哪里印象最深;在公园活动地点选择;进行的主要活动;还应该增加项目情况;公园的长度感知;对户外空间性质的取向;绿化感知及取向;出入口的设置;的小品、设施使用情况等。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41份,回收率97.4%;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93.1%。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11%;青年人占(16岁~35岁)32%;中年人(36岁~55岁)占24%;老年人(56岁以上)占33%。

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如下:

(1)总体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使用者对于千灯湖公园总体非常满意,说明人们确实是需要这一类的户外空间。

(2)使用者特性

使用者包括老人、家庭主妇、学生、小孩等各种年龄层次,大部分经常性到这个公园游玩。千灯湖公园较远离城市中心区,而且尺度大,使用者包括能步行到达的附近居民,及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的本市居民,经常还有旅游观光的团体和个人到来。

(3)关于空间层次

从调查中可知,绝大多数人们对户外游憩空间的取向都倾向于开阔。使用者对千灯湖的空间感觉是开阔并视线良好(占100%),但有许多使用者反映千灯湖公园不够舒适。由此可见,在带状公园中营造休息、滞留等多种空间层次的重要性。

(4)关于整体印象

使用者对公园的总体印象都是整体性强、印象完整。对千灯湖印象最深的是灯塔构筑物(占48.8%)。关于千灯湖的整体协调性,无论从使用者或是专业人员的角度,都处理得较为成功。使用者对水中不可到达的大型亭的建设表示不满(占75%)。可见对于使用者来说,出发点是健康、安全、舒适,更注重设施的使用功能。

(5)关于中心

许多使用者在使用带状公园时,经常是直接到达某个节点空间,或散步过程中受吸引而停留在某个节点(占61.7%)。而且许多使用者喜爱就近活动(占82.9%)。因此,在各个区段需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完善的,类似中心的节点空间,以供人们聚集。

(6)关于绿化形式

多数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的绿化应该以大树为主(占81.7%)用来遮阴,草坪、灌木不要太多(分别占53.8%和49.1%),说明人们在大尺度空间中对遮荫等的需求。

(7)关于活动内容

使用者在公园的主要活动内容是散步,其次是体育锻炼、陪伴小孩、骑自行车、聊天、放风筝、拍照等较为多样性的活动。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关于运动场地

较多使用者建议增加活动场地,特别是羽毛球、篮球等场地及游乐设施场地。另外,较多使用者认为垃圾桶及公厕等设施不足。同时还认为雕塑、小品等艺术景观较缺乏。

(9)关于出入口

多数使用者认为公园的出入口标志性较强、各出入口相距较合适而使用方便。

(10)关于长度

48.9%的使用者认为千灯湖公园有点长。主要原因是千灯湖公园沿园路系统的驻留性小空间不足,缺乏休息设施,造成容易产生疲乏感。

四、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总结出以下若干结论以供同类或相近类型公园设计、建设时参考。

(1)该类型公园应充分考虑市民到达方式,合理设置出入口。

(2)该类型公园保持空间视线开阔的同时应该营造丰富的空间层次,例如休息滞留空间等。

(3)该类型公园应该有具有标志性的构成元素,有利于人们认知。

(4)该类型公园不适合建筑过多功能单一(例如纯观赏功能)的大型设施。使用者注重健康、安全、舒适以及设施的使用功能。

(5)该类型公园应该考虑中心分主次,分区段设置中心,多中心的并存。

(6)该类型公园应该十分注重遮阴、休息及其它人性化设施。

(7)该类型公园活动内容及空间尽可能丰富,促进运动、利于交往、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8)该类型公园应当充分考虑人步行疲劳距离因素,适当设置休息设施与空间。

(9)该类型公园应当表现当地的历史人文要素。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8

通过考察学习,深刻地感受到了江苏、山东、北京等地文化公园的建设成就,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震撼的核心场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创新的开发思路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将考察情况及对我市经营性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汇报如下:

一、考察项目的基本情况

无锡灵山胜境位于风光秀丽的太湖之滨,是国内最为完整、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区(5A级景区)。主要标志性景点为88米高的露天灵山大佛和总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的梵宫,其中梵宫内部采用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工艺,美轮美奂。无锡灵山胜境已成为世界佛教大会永久性会址,仅去年旅游收入达8亿元。建设运营单位为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国有)。

尼山圣境在山东曲阜孔子诞生地尼山南侧,总体定位为“文化修贤度假胜地”,主要标志性景点为90米高(含基座18米)的孔子像和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的大学堂。预计一期工程于今年9月份建成对外开放,届时年游客数将达到2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约7.5亿元。建设运营单位为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份制)。

孙子文化园位于山东广饶县(孙武故里)城东新区,是以孙子文化为依托打造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规划占地1300亩。主要标志性景点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兵圣宫,建筑内部大厅中心是8米高的汉白玉孙子雕塑,四周分孙子文化展示、战阵演练、战役回眸、古代将帅四个区,并通过高科技手段和东阳木雕、德化白瓷等传统手法将孙子文化内涵进行集中展示。建设运营单位为孙子文化园区管委会。

雁栖湖位于北京郊区怀柔城北,举行过2014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要标志性景点是国际会议中心和日出东方酒店。其中,国际会议中心采用“鸿雁展翅、汉唐飞扬”的外观方案,屋角起翘取汉唐建筑飞扬之势,平面按九宫格和故宫五凤楼布局,既体现了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又将国家的实力和底蕴恰当的张扬。主会场内主要展示了陆光正大师的9幅精美的大型木雕作品。建设运营单位为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国有)。

二、考察体会与思考

经营性文化公园有别于传统旅游资源的新一类旅游产品,是当代人通过高投资和文化创造力,集结科技文化、历史或民俗等诸多吸引力要素的精华,再现或构造一个有乐趣的充满想象力的活动空间,并与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在有特色、有吸引力等方面又有着共同性。此外,经营性文化公园有别于城市公园等公益性项目的操作模式,需要考虑今后的运营赢利和激起游客兴趣和兴奋的项目。评价其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侧重公园的建设品质,而是项目的整体运营效益,包括游客数量、经济效益、就业数量、带动周边开发效果、提升城市知名度等。因此,经营性文化公园在建设运营单位选择上,应更注重经营能力强的单位,而非侧重开发能力强的单位,避免采用交钥匙的工程开发模式。主要经验有:

一是主题选择特色鲜明。多地的建设运作经验表明,文化公园的主题选择就是其核心资源,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满足特定客源的需求。如无锡灵山胜境是以佛文化为基础,围绕佛、法、僧三宝为基本格局,通过强大的宗教文化感召力,吸引世界各地游客领略佛教文化。曲阜尼山圣境、广饶孙子文化园分别依托孔子儒家文化、孙子军事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形成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才能凸显特色、扩大影响、打响品牌。

二是项目精选吸引人气。经营性文化公园的项目选择必须考虑今后的运营赢利,寻找游客的兴趣点,充分体现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通过游憩方式及体验模式的打造,让游客深入其境、感受文化,并通过互动自主选择,获取知识与教益。如无锡灵山胜境在灵山大佛的正前方设置九龙灌浴项目,在梵宫内设置吉祥颂表演项目;孙子文化园的水上交战、攻城演绎、速度体验项目;孙武文化园的声光电文化展示手法,7D体验馆等,都体现了知识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值得借鉴。

三是核心项目最为重要。核心项目是经营性文化公园的标志性景点,是宣传扩大影响和吸引游客的关键,是游客的兴奋点。核心项目选择需要有一定的建筑体量,应该是经典作品、传世作品。在建筑风格上要结合主题特色,形成标志性景观,内部装饰上要高端、大气、上档次,体现主题文化特征。如无锡灵山胜境的灵山大佛和梵宫,尼山圣境的孔子像和大学堂,孙子文化园的兵圣宫,雁栖湖的国际会议中心,都给游客留下深刻记忆,也是吸引游客的制胜法宝。

四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经营性文化公园项目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同时能带动旅游会展、餐饮住宿、文化演艺、科技信息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以及促进就业、提升城市知名度等等。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如古北水镇开发时,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均由北京市政府投入,并将司马台长城经营权无偿给开发企业,4000亩土地也是定价挂牌以优惠价格(30万元每亩)给开发企业。

三、对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开发建议

一是开发主题应充分展示金华独有的“儒释道”的婺文化精髓。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位于金华城区向双龙风景区过度地带,充分利用其区位、交通、生态环境优势,依托金华、北山的历史文化资源,抢抓国家和省里十分重视文化公园建设的契机,以儒家文化为重点,展示婺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项目作为金华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北山旅游开发的序言、导语、总纲部分。此外,需要有机结合北山山上黄大仙(道教文化),山下智者寺(佛教文化),使尖峰山高尚休闲生活区内公园主题选择为儒家文化,山上山下共同形成一个金华独有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主题,集健康、养生为特色的独具吸引力的文化公园。

二是项目选择上更加注重科技性、互动性、体验性。随着旅游方式和游客观念的转变,以展览式表现主题文化的旅游形式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单纯以观光为主的项目,如以雕塑等为主的展示项目,应进行调整,并按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要求,在科技性、互动性、体验性上做足文章。特别是核心项目的选择上,尖峰山中国婺文化博览园内建议形成“一主二副”的三大核心项目。“一主”即主题馆,按“古今结合、中西融合”的理念,建筑高度、建筑规模、建筑风格应体现端庄大气,内部装饰应恢弘精致,形式上融合知识性、参与性为主,以声光电等科技手段来表现,以体现儒家文化为主的主题馆;“二副”是丽泽书院和养生酒店,其中丽泽书院前设置吕祖谦像,中间设置孔子像,后设置文昌阁;养生酒店以宗教(佛教、道教)养生、中医养生、食品养生、科技养生、博学与健康养生为主,设置尖峰论坛,将整个浙中地区旅游资源在此以立体全方位方式集中展示,并延伸商业街。

三是开发模式建议采用PPP模式。政府与私企组织共同完成开发建设和运行维护,其中政府应选择有实力、有文化公园项目运营经验的企业参与建设运营,而不是采用BT等模式的交钥匙工程。具体操作时,可捆绑公园西侧300亩土地作为先期启动资源。除此以外,政府明确目标定位、开发期限、投资额、股份比例后,与开发运营企业签订协议,由政府与开发运营企业共同成立金华山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公司,共同开发建设与运营。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9

我们对五峰山公园开发、经营等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回顾、走访,并充分听取过去、现在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等有关人员的意见,形成以下报告:

一、基本情况:

1987年经县林业局批准,经营所成立了五峰山旅游服务部,采取边规划、边建设、滚雪球的方式,对外接待游客。1992年经省林业厅批准为五峰山森林公园,2002年为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员工83人,其中退休人员42人,在岗人员41人。景区为拓展旅游市场、提高知名度、促进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加强培育和保护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优势资源”的发展战略,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发五峰山。1998年以前,经营所职工主要从事林业生产,大搞植树造林、森林抚育、采种育苗、森林防火、砍伐竹、木维持生计的经营管理模式。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严重的是经营所面积小,资源濒危,加上职工多,职工生存艰难,迫使单位在抓多种经营上作文章。1987年单位以竹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事业,组织职工学习改革开放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转变职工思想认识,提出了“以林为主,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促进林场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03年10月公园请省林科院编制了《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将五峰山核心景区作为重点规划区:以良好的自然景区和动植物资源为主的生态保护区;以自然山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观为中心的森林旅游景区。06年以来,由于解放思想,认识提高,集中精力抓旅游,当年旅游收入是06年前各年收入的25倍。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园条件。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公园开发建设,全力以赴整体建设公园,促进旅游发展,投入资金800余万元,县林业局牵头,组建了公园建设领导小组,聘请重庆交通大学对景区进行建设策划,解决了供电,供水;目前,供水、供电充足,交通畅通;新修建了公园生态显示屏等。

3、以竹为特色,创建旅游品牌,在县林业局、旅游局的领导和指导下,公园领导班子抓住机遇,反映迅速,制定了目标方案,筹集资金20余万元,对照标准,明确责任,在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适当整改。

4、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公园建设。06年引进投资改造招待所、承包公园餐厅茶馆和照像及旅游观光车等项目,引进资金近150万元。

5、造势宣传营销,广辟客源市场。06年以来,公园自行举办跳竹杆舞、万人签名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参加市、县旅游局组织到成都、重庆举办的旅游招商会、项目推介会、项目对接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景区发送宣传资料2万余份,充分展示了景区特色,其价值不可估量。

二、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问题,阻挠公园发展。公园是经营所的一个分支机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仅吃饭人员就达83人,包袱沉重,负债经营,到目前为止欠职工工资261.5万元,根本没有财力考虑发展问题。垮不掉,上不行,偶尔向县财政争取点资金,犹如杯水车薪;虽然06年政府投入资金进行了整体建设,但基础设施薄弱,游览范围狭窄,景点少而孤立,特别是星级宾馆建设、湖泊开发、竹器博物馆、竹种园等项目的开发,资金需求巨大,成本收回周期长,投资商不愿意进入。

二是景区进出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直接影响开发建设。公园与周边5乡镇近十个村接壤,进出人员错综复杂,在核心区内常住一个村三个社,近100户村民,有个别村民乱建民房;有的村民私带游客经过林区周边小道进入景区从中获利;有的游客假借走亲访友逃票进入景区,严重影响景区形象。

三是林场职工生存艰难。电改既不能纳入城网,也未纳入农网,从06年起,职工生活、单位办公用电照明每度为1.2元;供水问题虽然政府解决了,但每吨价格为8元。这些问题加重了林场的负担,要想自行投入公园建设实为无米之炊。

三、几点意见:

发展五峰山公园,有利于促进我县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了解自然、回归自然的愿望;有利于综合开发景观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一)、高点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国家新的休假政策为旅游业界带来了新机遇。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赋予公园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将五峰山公园纳入市、县旅游发展重点,逐年投入,抓好公园后期开发。按照保护有效、利用有序的要求,编制公园旅游规划,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公园发展。当前经营所最难解决的是职工生活问题。林场是差额拨款单位,大部分收入来源靠砍伐竹木和一部分旅游收入,除了生产费、办公费、维修费后,职工工资、退休人员补贴无法全额兑现,造成对公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信心不足。建议政府将单位纳入财政全额预算,使职工彻底转变思想观念,一心一意抓发展。

(三)、科学规划,统一开发。公园要聘请知名规划专家,高起点、高水平编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搞好开发和建设,重点打造星级宾馆、竹种观赏园、水上乐园、洞穴探险、竹林迷宫等项目,把景区建设成为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态旅游胜地。

(四)、保护资源、促进发展。

1、加大林业的培植、抚育投入。。

2、搞好有害生物防治,确保配套经费到位。

3、加大森林防火力度,配备森林防火设施设备,防患于未然。

4、切实加强周边生态和景观保护。

(五)健全机构,有序发展

建议组建公园管理委员会,由管委会协调解决公园开发、建设、管理等相关问题。

公园调研报告范文10

为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先进经验,特别是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方面的理念和手法,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市城乡规划局于20__年8月8日-12日,组团赴台湾学习考察。期间先后走访了桃源、台中、嘉义、高雄、台北等5市,参观了台中园道公园(草悟道公园)、都会公园、秋红谷景观生态公园、桃源虎头山公园、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等,及鹿港老街、文中公路花园等,拜会了天下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大江绿色工厂有限公司、桃园风景区管理处、鹿港老街发展促进会等机构。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台湾在公园绿地规划建设方面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现报告如下:

一、台湾地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划设计理念

1、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从其选址、设计到施工各层面、各阶段无不体现对自然和生态的尊重,体现都市居民对自然环境、休闲游憩的本源需求。具体到规划设计层面,一是强调生态修复。如台北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后,在保障各方面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覆土绿化建设成为公园广场,占地约2.5公顷,可供人登高远眺城区;二是注重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建设中注重保留或新建池塘等湿地环境,坚持保护大大小小的水面,保障水面率不降低,为蜻蜓、青蛙、鱼虾、乌龟等生物提供生存场所,从而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如都会公园的乌龟池,虎头山公园的蜻蜓池和青蛙池等;三是尽量保留现有植被。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预先将现有的植被进行划界保护,在新建各项配套设施时也尽量避开原有树木。如虎头山公园以木栈道替代传统水泥路面,树屋建在人造仿生树上,而非建在既有乔木上。如台中市在建的中央公园(暂定名)施工现场就有用护栏将保留的树木林地圈起予以保留。四是做到适地适树。在公园建设过程中,采用乡土树种,让人留住乡愁,体现文化特色。

2、因势利导、注重微地形的利用

因势利导是台湾公园规划建设的一大特点。一方面,适势而建公园,具体表现为利用城市边角地,或近期难以综合开发地段进行公园建设。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强调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综合利用,尽量做到因地设计、因势建设,并很好的与周边用地协调互融。如台中市市中心的秋红谷公园,该地块原为开发项目开挖基础形成的大坑,后由于项目无法实施,经研究建设城市公园,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下凹地势营造出市中心独特的下沉公园景观,获世界卓越建设首奖。

3、经济适用、强调功能优先

在所参观的项目中,大多数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都坚持功能优先的指导思想,彰显了经济适用的朴素观念。公园的景观塑造不追大求洋,而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材料使用上以坚固耐用和便于维修为基本原则,没有大面积的运用大理石,以石块、水磨石等材料居多;树种选择也以地方树种优先,并且做到适地适树。同时在公园设计中尽量利用了现有设施或树木,而不是夷为平地后全部重新建设,结合地形地势的设计与建设也大大节省了工程费用。

(二)注重细部、塑造精品工程

1、尺度适宜、注重细节

适宜的尺度和注重细节的表现是台湾地区公园建设的又一重要特征,无论在宏观的功能分区,还是落实到空间的建构筑物、广场等,都符合人视和行为的体验尺度,并没有庞大的入口大门、中心广场、景观轴线等,无处不蕴含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在景点空间塑造上,同样的地块内创造丰富多变的空间感受,颇有中国古典园林步移景异的韵味。沿着园道,每经一处小桥、亭廊、密林之后,另一种功能和景观便闪现在眼前。如大安森林公园,在植物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做到四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

对于细节的精心设计是基于适宜尺度的再一次深化,台湾的城市建设,在公园景观设计及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文中公路花园内景观细节,台中市绿园道铺地嵌入的动植物图案,台北美术馆外人行道行道树树池,大厦入口部位的垂直绿化等等。

2、传承文化、营造特色

多种人文、自然、艺术等要素的交互融合在台湾公园中多有体现,特别是台中市市中心的草悟道公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草悟道公园北起自然科学博物馆,南到台湾美术馆,全长3.6公里,宽50-100米不等。

公园内部采用了分段分区设计思路,每一段是一个分区,每一个分区都有一个不同主题。自北向南分别为自然科学、行为艺术、开敞大草坪、休憩咖啡、游憩集散、游戏交流、体育健身、主题雕塑、书法艺术等主题。一条纵贯公园的步行系统–即“园道”串联了绿地广场内的各功能和主题分区。

(三)坚持以人为本、满足普通民众生产生活需求

1、交通组织方便快捷

一方面城市的道路级配较合理,特别是支路网密度大,所以即使在上下班车流量较大的高峰期,仍然拥有比较好的行车体验。另外在道路交叉口处理、红绿灯设置、较窄处人行道处行道树的处理等方面都以优化交通组织为前提,所以即便是有汽车、摩托车的混行时常出现,带来的便捷感受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还有街头随处可见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租赁点和充电站(桩),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

2、园林绿化系统完善

按照500米建绿的要求,布局了各类公园、街头游园、绿化广场、滨河绿地等设施,并注重采用绿道将各类公园设施串联起来,且结合绿化开敞空间布局了城市商业、文化、娱乐、体育、交通等各类设施,方便市民生产生活需求。

3、服务设施均衡便民

药店、超市、金融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很均衡,而且一般半径在步行15分钟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市民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他们平时以摩托车出行为主,步行的距离大概在15分钟以内还可以接受,当超过这一距离就会觉得不方便)。这种均衡便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丰富的支路网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密的支路网提供了更长更多的临街界面,同时也提供了公共服务设施更好的交通可达性。

(四)倡导公众参与,推行社区总体营造计划

地方协会(发展促进会)、公众自发参与都市规划建设、社区建设的热情度很高,广泛的民众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可能,让城乡再现活力。如20__年起,开始实施了“公共空间艺术再造辅助计划”(“艺术介入空间辅助计划”),旨在鼓励艺术家与社区合作,以艺术为平台,与居民共同进行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提升工作。如在鹿港小镇改造提升中,注重将艺术家工作室采用评审制(免租金)引入文化步行街改造中,结合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城乡人气与活力,统筹拓展开发文化创意类产业项目,促进永续发展。

当然,除了以上我们所看到的优点,或者说是长处之外,也存在诸如土地私有化带来的大宗土地统筹开发的难度加大,导致城市空间景观整体性不强;相邻地块建筑风貌、形态、退界等难以协调统一;虽有沿街骑楼,但是还存在贯通性不够,利用率不足等问题。

二、对我市城市中央公园规划的几点启示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结合宣城实际,针对我市城市中央绿轴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以下意见:

1、保护自然山水本底。台湾地区的公园水面普遍均面积不大,缺乏亲水性公园,与之相比,在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中应注重殷村水库等水面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梳理基底现状山水、植被、自然地形地貌等特征,对道叉河及两岸进行梳理,在中央公园南部结合道叉河整治建设湿地公园,突出山水特色文章,建设自然生态景观轴。在绿化种植中,适地适树,鼓励采用乔木类乡土树种,尽量做到返璞归真。注重微地形利用等细部设计,采用海绵城市技术手法,做到自然质朴。

2、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台中园道公园建设处处充满了城市的文化品味,如草悟道公园运用了中国书法的一些理念。我市中央公园设计作为城市文化轴线,位于新城区和历史文化老城区的交汇处,在设计中应注重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辟设公共活动空间,在中央公园北部应结合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及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采用体现文房四宝之城特色的雕塑、小品等,将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到城市雕塑、游步道、路灯、公交站台、座椅、环卫设施等城市家具之中,保留承载着记忆的古树,以及熟悉的来自本地的建筑材料、硬景观和本土植被,展示本地工匠工艺,做到与市民互动,体现文化铸魂。

3、着力完善游憩设施规划。以满足各年龄层次普通市民需求为导向,在公园中设置供人们休憩、观赏、玩耍、运动、聊天、放松的各类活动场所,结合游憩特点设置高密度使用区、中密度使用区、低密度使用区,如高密度使用区可设置观影广场、景观水面、户外剧场等多样性游憩设施及人文活动空间,中密度使用区可设置生态养生池、阳光草坪、健行步道区等,在低密度使用区设置生态保育区等等,结合绿化设置体现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在植物景观配置上注重色彩、季节的变化,注重绿化景观层次性、串联性。

4、加强周边地区建筑管控。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契机,统筹协调两侧用地开发,注重产业、商业业态的引导,如可借鉴艺术介入空间辅助计划等操作模式,进一步推进周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突出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同时要加强两侧建筑风貌管控,明确建筑体量、高度、形式、色彩等具体控制引导内容。如在景观轴线两侧明确居住建筑应以多低层为主,采用灰色调等要求。

5、通过中央公园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升。以城市中央公园建设为引擎,带动轴线两侧开发建设以及老城区的规划更新改造,着力完善城市文化旅游服务设施。

6、适当留白,预留“多余空间”。在中央公园规划设计中,可结合现有建筑如厂房的改造利用,也可在部分地区留白,充分预留展示展览、文化娱乐的活动空间,真正让广大市民与公园规划建设永续“互动”。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公园调研报告范文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由用户Nancy Baker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65607.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