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7篇)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

  大家要熟记: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那么接下来导师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圆,请大家认真记忆了。

  

  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圆的知识已经总结完毕,同学们都已经掌握要领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初中数学知识讯息尽在。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2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3

  大家都知道: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接下来导师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圆,请大家认真记忆了。

  

  1、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4、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5、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7、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8、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9、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0、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大家看过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圆后,想必同学们都已经熟记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初中数学知识讯息尽在。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4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符号/是什么意思数学

  /在数学中是“除”的意思。例如:4/5我们可以说4除以5或者四分之五。数学符号的发明及使用比数字要晚,但其数量却超过了数字。现代数学常用的数学符号已超过了200个,其中,每一个符号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实数知识点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5

  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2、圆心:圆任意两条对称轴的交点为圆心。注:圆心一般符号O表示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4、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有无数条。圆是轴对称图形,每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d=2r或r=d/2。

  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5、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

  6、圆周率: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把它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用字母π表示。计算时,通常取它的近似值,π≈3、14。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圆的面积公式: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πr^2;,用字母S表示。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二分之一。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他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也相等。

  8、周长计算公式

  (1)已知直径:C=πd

  (2)已知半径:C=2πr

  (3)已知周长:D=c/π

  (4)圆周长的一半:1/2周长(曲线)

  (5)半圆的周长:1/2周长+直径(π÷2+1)

  9、面积计算公式:

  (1)已知半径:S=πr2

  (2)已知直径:S=π(d/2)2

  (3)已知周长:S=π[c÷(2π)]2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6

  初中数学集合的运算中考知识点集锦

  集合的运算知识:它包括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对偶律、对偶律、同一律等。

  集合的运算定律

  交换律:A∩B=B∩A

  A∪B=B∪A

  结合律:A∪(B∪C)=(A∪B)∪C

  A∩(B∩C)=(A∩B)∩C

  分配对偶律:A∩(B∪C)=(A∩B)∪(A∩C)

  A∪(B∩C)=(A∪B)∩(A∪C)

  对偶律:(A∪B)^C=A^C∩B^C

  (A∩B)^C=A^C∪B^C

  同一律:A∪Φ=A

  A∩U=A

  求补律:A∪A'=U

  A∩A'=Φ

  对合律:(A')'=A

  等幂律:A∪A=A

  A∩A=A

  零一律:A∪U=U

  A∩U=A

  吸收律:A∪(A∩B)=A

  A∩(A∪B)=A

  德·摩根定律(反演律):(A∪B)'=A'∩B'

  (A∩B)'=A'∪B'

  知识拓展:容斥原理(特殊情况):card(A∪B)=card(A)+card(B)-card(A∩B)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7

  ■比和比例应用题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解题策略

  按比例分配的有关习题,在解答时,要善于找准分配的总量和分配的比,然后把分配的比转化成分数或份数来进行解答

  ■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1、审题,找出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

  2、分析,判断题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

  3、设未知数,列比例式

  4、解比例式

  5、检验,写答语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8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公式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9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0

  5.1圆

  1、定义: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果⊙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那么

  点P在圆内,则dr;

  点P在圆上,则dr;

  点P在圆外,则dr;反之亦成立。

  5.2圆的对称性

  一、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二、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3圆周角

  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定理: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定理:直径(或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o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4确定圆的条件

  结论: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中3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的中点,外接圆的半径等于斜边的一半。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

  直线l与⊙O相交,则dr;

  直线l与⊙O相切,则dr;

  直线l与⊙O相离,则dr;反之亦成立。

  二、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

  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两种方法:连半径,证垂直;作垂直,证半径

  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中3条角平分的交点,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

  注:求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通常用面积法,特殊地,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a?b?c(其中c为斜边) 2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五种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阅读材料: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5.7正多边形与圆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一个正多边形,如果有偶数条边,那么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1

  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7、推论: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8、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9、推论: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24、推论: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25、推论: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35、①两圆外离d﹥R+r

  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3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41、正n边形的面积Sn=pr/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r为边心距

  42、正三角形面积√3a2/4a表示边长

  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

  k(n-2)180°/n=360°化为(n-2)(k-2)=4

  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45、扇形面积公式:

  S扇形=n兀R2/360=LR/2

  外公切线长=d-(R+r)

  数学学习中常见问题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的都会积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平时我们可能不是很在意,那么到了初二后就会突显出来。首先新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常遇到的就是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面。有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的时候始终不能把握解题技巧,也就是说学生缺乏对待数学的举一反三能力。

  还有的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效率太低,无法再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解题,对于初中的考试节奏还没办法适应。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一个总结归纳的习惯,不会归纳知识点,不会归纳错题。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

  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2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那么接下来导师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之圆,请大家认真记忆了。

  

  1、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 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3、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5、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6、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7、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8、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9、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0、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3

  圆的定义:

  圆是一种几何图形。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相关定义:

  1、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连接圆心和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字母表示为r。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字母表示为d。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4、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最长的弦是直径,直径是过圆心的弦。

  5、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优弧是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劣弧用两个字母表示。半圆既不是优弧,也不是劣弧。优弧是大于180度的弧,劣弧是小于180度的弧。

  6、由两条半径和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7、由弦和它所对的一段弧围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8、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9、顶点在圆周上,且它的两边分别与圆有另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

  10、圆周长度与圆的直径长度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通常用π表示,π=3.14159265……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取π≈3.14。

  11、圆周角等于相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2、圆是一个正n边形(n为无限大的正整数),边长无限接近0但不等于0。

  圆的集合定义:

  圆是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其中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

  圆的字母表示: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O”。

  圆—⊙;

  半径—r或R(在环形圆中外环半径表示的字母);

  弧—⌒;

  直径—d;

  扇形弧长—L;

  周长—C;

  面积—S。

  圆的性质: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

  圆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圆心。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2条弧。

  (2)有关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性质和定理

  ①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个圆周角,两组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他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②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圆周角与圆心角在弦的同侧)。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圆心角计算公式:θ=(L/2πr)×360°=180°L/πr=L/r(弧度)。

  即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③如果一条弧的长是另一条弧的2倍,那么其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是另一条弧的2倍。

  (3)有关外接圆和内切圆的性质和定理

  ①一个三角形有唯一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②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③R=2S△÷L(R:内切圆半径,S:三角形面积,L:三角形周长)。

  ④两相切圆的连心线过切点。(连心线:两个圆心相连的直线)

  ⑤圆O中的弦PQ的中点M,过点M任作两弦AB,CD,弦AD与BC分别交PQ于X,Y,则M为XY之中点。

  (4)如果两圆相交,那么连接两圆圆心的线段(直线也可)垂直平分公共弦。

  (5)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6)圆内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对的弧的度数之和的一半。

  (7)圆外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截两段弧的度数之差的一半。

  (8)周长相等,圆面积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大。

  点、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位置关系

  ①P在圆O外,则PO>r。

  ②P在圆O上,则PO=r。

  ③P在圆O内,则0≤PO。

  反过来也是如此。

  直线和圆位置关系

  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AB与圆O相离,d>r。

  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

  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圆和圆位置关系

  ①无公共点,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离,在之内叫内含。

  ②有唯一公共点的,一圆在另一圆之外叫外切,在之内叫内切。

  ③有两个公共点的叫相交。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且R〉r,圆心距为P,则结论:外离P>R+r;外切P=R+r;内含P

  内切P=R-r;相交R-r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4

  1、圆的周长C=2πr=或C=πd

  2、圆的面积S=πr2

  3、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r=n°πr/180°(n为圆心角)

  4、扇形面积S=nπr2/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

  5、圆的直径d=2r

  6、圆锥侧面积S=πrl(l为母线长)

  7、圆锥底面半径r=n°/360°L(L为母线长)(r为底面半径)

  圆的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a)2+(y-b)2=r2。

  特别地,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r(r>0)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

  2、圆的一般方程:方程x2+y2+Dx+Ey+F=0可变形为(x+D/2)2+(y+E/2)2=(D2+E2-4F)/4.故有:

  ①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以(-D/2,-E/2)为圆心,以(√D2+E2-4F)/2为半径的圆;

  ②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一个点(-D/2,-E/2);

  ③当D2+E2-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圆的参数方程:以点O(a,b)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是x=a+r*cosθ,y=b+r*sinθ,(其中θ为参数)

  圆的端点式:若已知两点A(a1,b1),B(a2,b2),则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a1)(x-a2)+(y-b1)(y-b2)=0

  圆的离心率e=0,在圆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都是r。

  经过圆x2+y2=r2上一点M(a0,b0)的切线方程为a0·x+b0·y=r2

  在圆(x2+y2=r2)外一点M(a0,b0)引该圆的两条切线,且两切点为A,B,则A,B两点所在直线的方程也为 a0·x+b0·y=r2。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5

  一.有理数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 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approximate 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注:黑体字为重要部分

  二.整式的加减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monomial),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4、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term)。

  5、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polynomial)。

  6、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7、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8、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9、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三.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equation)。

  2、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5、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7、应用:行程问题:s=v×t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利率=利润÷成本×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10%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四.图形初步认识

  知识网络:

  概念、定义: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planefigure)。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6、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center)。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14、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angular bisector)。

  17、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9、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6

  1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1.基于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属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教学应通过分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来确定教学目标。例如,笔者曾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这一章节时,先进行这样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生活中数的应用理解不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教学目标不但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验等。

  2.基于学情分析,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时,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在学习《椭圆》一节时,首先我让一位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在黑板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自主画椭圆,其余学生观察椭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加之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与方程》部分内容,这就为得出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做了铺垫。就学情而言,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了解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过程直观性强,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眼球,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从而为本课数学的高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基于学情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需要”和“学习准备”都是学情分析的重点内容,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要分析本班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特殊群体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譬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节中所涉及的定理、性质较多,且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教学时笔者鼓励较为积极的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退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促使上台讲解的同学必须先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台下听讲的同学对这一新颖的方式感到新奇,促使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的热情高涨。这一变化不仅激发了讲课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听课的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锻炼语言表述能力也大有裨益。

  2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设计问题

  “好奇”是兴趣的基础,如果把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设计成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联系的问题,然后呈现给学生,这样他们会很容易由好奇心引起需要,引起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记忆。

  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学习整式加减这部分的时候,我们遇到了这样一道题:x-y=2,求3y-3x+2(x-y)的值。对于这样的题,学生会觉得很难,没有思路。通过老师的讲解后,再次遇到还是不会。我们通常是说明y-x与x-y是互为相反数的,学生不感兴趣就记不住。如果我们把x-y看成是一家人,他们家的门牌号是2,那么y-x这家人的门牌号正好相反,说明这两家人是有联系的,他们是亲属关系,互为相反数。这样讲学生会认为很有意思,并记忆深刻。

  设计实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设计的内容再精彩,学生不听、不学,也没有兴趣,也会事倍功半。上课前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是小实验,以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关注数学的习惯,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和期待,在每节课上课前就已经期待老师会有什么样的惊喜,这样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数学。

  所以,我尝试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我曾在学习等式性质这节课时,首先拿出了天枰,然后拿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棒棒糖放在天枰上,使天枰平衡,学生马上就能说出两边相等。我又拿出了两块完全一样的巧克力,同时放在天枰上,天枰依然平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探究出等式的性质,并且哪一组最先探究出结果,哪一组就能获得这些奖励。这样做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数学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可用“猜”的办法。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一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随意叫学生说出三角形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以后,教师猜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教师每次都能猜对,学生惊奇之余,急切地想探寻其中的奥秘,于是就会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乘法竖式计算”时,教师对学生说:“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乘法竖式与以前学的加法竖式写法基本相同,只是把原来的加号变为乘号。”教师继续问:“现在谁能帮助老师把这个竖式写出来”这样一个新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就解决了,教师没有过多地讲解,学生却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

  从生活中的例子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讲“概率”这一节时,这个概念的描述非常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改进:模仿一个商场的活动设置了个转盘,让学生体验中奖的可能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最后,笔者还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奖品,让学生仿照上面的例子设计一个游戏方案,使自己尽可能地获得这份奖品,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怎么设置方案自己机会才大呢游戏与数学概念无形中连在了一起,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诱发求知欲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和规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笔者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4数学思维培养

  把握教材是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上课,就题讲题,就事论事,分不清轻重缓急,平均使用力量,照本宣科。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握教材。把握教材要从全局着眼,从整体上去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首先在理解《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还要研究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确定出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三,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教师的认识结构,只有到了这一步才算把握了教材,教学中才能驾轻就熟,寓繁于简。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材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不是资源。实验教材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使用的广阔空间。如,有的教学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弹性,便于大家灵活使用。但实验教材处于实验阶段,可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以,我们在教学教程中,要依据《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下面提供几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建议:1、可以根据情况重新调整知识的顺序。2、可以结合本地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能达到同样教学目的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3、可以扩大例题的思维空间,体现知识的整体效应,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想方法。4、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或删减有关教学内容,但是也应注意,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要随意降低或拨高教学要求。

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17

  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ax2+bx+c的一般形式,然后把各项系数a, b, 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就可得到方程的根。

  公式法

  公式:x=[-b±√(b2-4ac)]/2a

  当Δ=b2-4ac>0时,求根公式为x1=[-b+√(b2-4ac)]/2a,x2=[-b-√(b24ac)]/2a(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Δ=b2-4ac=0时,求根公式为x1=x2=-b/2a(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Δ=b2-4ac<0时,求根公式为x1=[-b+√(4ac-b2)i]/2a,x2=[-b-√(4ac-b2)i]/2a

  例3.用公式法解方程 2×2-8x=-5

  解: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2-8x+5=0

  ∴a=2, b=-8,c=5

  b2-4ac=(-8)2-4×2×5=64-40=24>0

  ∴x= (4±√6)/2

  ∴原方程的解为x?=(4+√6)/2,x?=(4-√6)/2.

  大家不知道的是两个复数根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理解为无实数根。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本文。如果您觉得小学圆的知识点总结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够将其分享给更多的人。最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由用户liao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6222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