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自我鉴定大学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自我评价

心理素质自我鉴定大学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自我评价 篇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适应社会、 生存和发展自我的资本, 而大学生又是社会中一个具有相对优势的群体, 所以他们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业和未来发展方向。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4种基本心理因素。这4种要素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道德品质结构。因此, 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些基本心理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客观的自我认识、 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协调一致等健康的心理状态, 是加强道德品质培养和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有利条件。

心理因素对学习动力系统有重要影响。 引发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是需求和诱因, 而学习需求的主要心理因素是求知欲和进取心。 求知欲和进取心强的人, 学习积极性高, 潜能容易发挥, 情绪对学习与运用科学文化知识有明显影响, 意志对学习与运用知识有重要影响, 智力水平差不多, 谁的意志坚强,谁就能成为优秀者, 性格与学习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密切相关, 良好的性格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并获得优异成绩。

心理学和医学研究表明, 不仅精神疾病的主要诱因是心理因素, 而且很多生理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因素对生理疾病的治疗同样有重要影响,心理素质还对身体潜质的发挥有着巨大影响。 纵观全国, 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存在着问题。

第一, 认知性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认知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混乱,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容貌、 身材、体能、气质等吹毛求疵, 有些大学生对自我抱有消极的观念, 只追求个人本能和物欲的满足, 只遵循所谓的“快乐原则”, 而完全抛弃社会性的“现实原则”, 更不用说道德性的“至善原则”。

第二, 强迫症与抑郁症。 强迫症和抑郁症等都与人的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 强迫症主要以反复、顽固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 当事人内能感觉到这 些观念和行为的荒谬和可笑, 但仍然无法控制。

第三, 情感性问题。 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为缺乏激情, 当事人对亲人、朋友和同学的喜怒哀乐反应冷漠, 缺乏同情, 情绪敏感且容易失控, 当事人因很小的刺激也会暴跳如雷, 唉声叹气, 精神萎靡,常常产生内疚感、自劣感甚至罪恶感。

第四, 人际性问题。心理距离拉大, 具体表现为: 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往带有越来越强的功利动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始变得形式化和抽象化;大学生的亲情需要和理解需要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有些大学生待人处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理解, 更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 如何与人友好相处, 人际观念错误, 使有些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抱有消极的态度, 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普遍存在嫉妒、 猜疑、 羞怯和自私等影响人际能力发展的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成长, 溺爱型家庭往往使孩子形成了随心所欲, 任意而为的个性, 自我意识和情绪控制的能力偏低, 同时, 缺乏谦、宽容的品格, 人际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专制型家庭往往过于沉默或严厉, 孩子不敢大声说话, 孩子长大后, 适应能力差, 对人屈从, 自信心不足, 过分抑郁, 放任型家庭往往无暇顾及孩子成长, 把教育的任务完全委托给学校, 甚至认为“树大自然直”, 无需多操心,易使孩子形成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的心理,

第二, 学校因素。 当前, 衡量一个中学或老师教育水平的标准往往依据升学率, 在此目标和标准主导下, 教育方法只能是注重知识灌输, 忽视心理培养, 学而优则金榜题名, 恰恰是这些能够进入高校的大学生, 其心理素质水平相对更低, 他们往往不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能很好地面对和承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及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经常怨恨他人或自我封闭。

第三, 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发展中,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济效益的追求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助长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淡化了人们的义务意识、 社会责任感及全局观念,这些现象必然会摧残腐蚀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道德出现滑坡, 另外学校一些不良文化风气的影响, 如厌学风、 经商风、 奢侈浪费风、吃喝玩乐风以及封建腐朽思想等, 使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产生厌恶学习、厌恶学校、 厌恶家庭、厌恶社会等不良心理, 进而出现一系列其他心理问题。

第四, 个体因素。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生理上发育已经成熟, 心理上却不够成熟, 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 依赖性和冲动性, 两者之间的落差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我们通过对部分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分析发现, 其性格的缺陷表现为: 内向、心胸狭窄、抑郁性、 神经质、多愁善感又难于表露、自卑感强、 适应现实环境较困难、 活动范围狭小, 因此说, 个体的心理素质,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 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内在因素之一。

所以,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策略,发展认知能力的策略, 首先, 大学生通过反思的思维训练, 构建健全的自我意识, 包括合理的自我评价、 自我认同、 自我尊重、 自我激励等, 客观和理性地对待自己和社会, 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自我构念系统出现自我意识混乱, 其次, 在对自我不断反思的基础上, 大学生应始终保持自信心, 认知疗法理论认为自信心是发展自己认知能力的重要力量,它是对自己各种素质和能力的肯定性评价, 这种肯定性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抵御认知性障碍的能力, 在抛弃来自传统文化的陈腐消极的社会观念基础上,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己承受各种社会性压力的能力, 在面对来自考试失败、 情感失意、 就业挫折等压力时, 大学生不仅要认识到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 失意、 挫折和失败等带来的心理压力总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更要认识到压力也是促进自己成长和成才的必要动力。

发展情感能力的策略。 人的心理除了理性因素外还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因素, 这种非理性因素主要表现为情感。 因此, 发展情感能力也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策略, 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策略包括情感的间接转化和情感的直接释放两个方面。 所谓间接转化策略指对来自生理缺失性需要的冲动导致的苦闷和烦恼进行情感转换或调节。它主要通过健全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实现自我保护, 具体包括压抑、 替代、 否定、 投射、 认同等方式, 现代心理健康理论认为、 心理防御机制具有转化不良情绪和冲动、 并使个体的情感与外界情境相和谐的功能。 所谓直接释放策略主要指对来自成长性需要未能及时满足而导致的失意或沮丧进行情感管理或控制。 它主要借助理性思维来排谴当事人心理上产生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

发展人际能力的策略。 首先, 大学生应树立合理的人际观念。 人际能力的发展必须考虑到民族和文化的差异, 与西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不同,中国是集体和社会取向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 个人只有将自己融于社会关系之中才能获得认同, 也就是说, 个体的言行举止在考虑自己的需要和情感满足的同时, 也要尽可能地考虑和满足他人的需要和期望, 因此, 发展良好的人际能力, 将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与同学、 班级和集体的需要和利益联系起来, 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大学生应掌握发展人际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平等、 互惠、 宽容。 再次, 大学生要不断发展自己人际交往的技能, 如牢记对方的名字, 待人接物时,面带微笑、 善解人意、 真诚地赞美他人等。 此外, 大学生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调查发现, 热情、心胸宽广、 善良、 善解人意、 有正义感、 品德高尚、诚实、 诚恳等人格特征为大学生所喜欢。 相反,自以为是、 虚伪、 心胸狭窄、 自私、 小气、 虚荣、 轻浮、 懒散、 无责任感、 粗鲁等人格特征令人讨厌。

总之,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并不像生理发展那样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相反, 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 主动建构的过程。 对我国大学生而言,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质, 而且必须从认知能力、 情感能力和人际能力三个方面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 才能有效地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有害心理健康的不良刺激。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获得发展和成功。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篇二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健康之于人,不仅仅指生理方面,它还包括我们的心理状况。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部意义上参与健康,做一个生理、心理都臻于完美的真正健康的人。

对于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正常的智力、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常的自我观念、成熟的心理行为等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但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达成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励自己,扬长避短,奋发上进。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很多的时候不能积极乐观的生活。像我来说,以前很多的时候不切合实际,喜欢悲伤地歌曲、故事等,喜欢一个人独处,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憋在心里,所以心情有的时候很忧郁,很悲伤,平时偶尔会有些消极,情绪消沉,我的朋友也很少。在进入大学后,

有点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后来我参加各种活动,积极锻炼自己,现在的我和以前真的很不一样。现在,我觉得我不再是一个消极的人,我会乐观的看待事情,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但有的时候做事情太急躁,容易出错,所以我还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磨练自己。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情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人在活动中,在接触客观外界时,并不是单纯的认识事情,而总是对客观事物抱有一定的态度,同时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特殊的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就是情绪。良好的心境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并有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不良的心境则让人心烦意乱,且意志消沉容易激怒,对人的健康起着极大地危害作用。

青年大学生由于内心抑制和自我控制力尚在发展阶段,表现更加突出。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件小事而生气、发怒。在我心情很烦躁的时候,就会经常说话冲人,因此不光让朋友生气,自己也很生气,事后又觉得很对不起别人,但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怎么能收回呢,虽然给别人已经道歉了,但毕竟给人家造成了伤害。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遇到事情要冷静,考虑周全,切莫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在大学这段时间,我觉得我的变化很大,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不会再生气发怒。

居里夫人曾这样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则指出:“优美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爱更为重要。”如果说信念给人以奋斗的动力的话,那么意志则直接控制人的事业成功,没有顽强的意志也就没有成功。意志品质是指建立在意志目的性和驱动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之上的各种品质特点。主要包括: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勇敢。而意志的标准就是这些品质的综合。

对于我,我觉得我是一个坚毅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做事情能够坚持到底,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战胜挫折,但也不是一个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的人。自觉性贯穿于整个意志行动的始终,是产生坚强意志的精神支柱,有的时候做事情的确要自觉遵守一些制度,但并不是盲从和独断。有些人缺乏主见,行动易受别人的影响和发生动摇的倾向。这点有的时候和我很符合,不能够很果断的做出一些决定,而且很容易改变主意,受别人的影响,事后也很苦恼。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学会自己作出决定,对于别人的意见要先思考,先判断是不是符合自己,然后再决定。同时作为一名大学生还要有自制力。没有制动器就不可能有汽车,而没有克制就不可能有任何意志。与自制力相反的品质是任性冲动。当然,我们肯定有自制力,但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放纵自己,感情用事等等。有的时候的确我们不用对自己要求太高,偶尔的放松一下对我们也有好处。但在对待一些严肃的事情时,我们要严肃对待。

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我们大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现实的人是不可能离群索居的,总是生活和活动于一定的群体之中。同时,社会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团体和组织。在大学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要怎样处理很重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通常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同学的好朋友。而且性格开朗、热爱生活,而且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与别人交往,使我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更好的健康发展。在学习之余我还积极参加业余活动,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活,而且为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比如我加入爱心学校,在爱心学校中,我收获颇多。现在能够很好的与那些顽皮的小学生沟通交流,能够了解社会上的一些现状等等。

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十全十美的个性人格或许并不存在,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自觉地克服个性弱点。塑造一个愉快而健康的自我。人格与人的心身健康密切相关。许多心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并且这种疾病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相应的人格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人格对人的一切就可能具有非凡的支助力量。所以我们要完善自己

的个性。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逐渐成熟的时期。经常会遇见很多的矛盾冲击。如学业情况。在这一学期,我觉得我一直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很多的时间都是迷茫着度过,如今考试将近,所以我的心里不免有些着急。总是临时抱佛脚。但是也怨不得别人,总是以为只要自己看书就可以了,谁知道现在落下了那么多的课程。所以在这为数不多的时间我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现在再抱怨自己已经没用,最重要的是学习,争取把落下的补回来。还有恋爱,求职的成败等等。

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但是要怎样做到这些呢?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

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第四、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自我评价 篇三

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始终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际交往是思想、情感、态度、信息和学习的交往。交流思想,一个头脑就有了多种思想。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忧愁,忧愁就会减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必然知道一些别的个体所不知不会的东西;而善于从每一个人身上学习自己所不知不会的东西,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认为在大学学习中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而人际交往能力恰恰是我们大学生应该必备的一项,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走进社会最强有力的条件。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

程中,常常因为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及主观认知、情绪、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偏差而走入了心理误区,以至出现像自卑、孤独、嫉妒、报复和异性交往等交际障碍,怎么样才能消除这方面的障碍而成为使你成为一个社交高手呢?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 人际关系。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

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经过了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学习,从中收获了很多,作为大学生的我深刻的意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这令我很高兴,我将对我所学知识做一个总结。 人际关系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个人与他人在交往中形成的心理情感上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作用。社会关系制约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作用(正反向)于社会关系。

人际交往是个体个体生存的必要手段,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个体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个体自我认知的有效方式,良性发展的必要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剂。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种心理状态:

自卑心理 :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类人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像有的学生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学习差等等。这种同学在学校中为数不少,这就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和学校教育的管理力度。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改正这种心理呢?首先,要教育学生采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自卑心理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社交中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其次,要引导学生采用“阿Q”精神胜利法,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会积极与人交往,增强自信,任何一个交际高手都不是天生的。

孤独心理 :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性格、过于自负和自尊、挫折。有句话说的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自尊、自负、自傲都会引起孤独的产生;还有一种人比较容易孤独,那就是“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的人!” 怎么样才能够改变这种心理呢?首先要把自己融与集体中,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一个拒绝把自己融入集体的人,孤独肯定格外垂青他!其次要克服自负、自尊和自傲的心态,积极参加交往。当一个人真正的感到与他人心理相融、为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就容易摆脱这种孤独误区了!

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特点是: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抱以嫉妒;看到别人冒尖、出头不甘心,总希望别人落后于自己,嫉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竞争的勇气,往往采取挖苦、讥讽、打击甚至采取不合法的行动给他人造成危害。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给大学生成人和成才带来了莫大的困难,因为嫉妒会吞噬人的理智和灵魂,影响正常思维,造成人格扭曲!有嫉妒心的人应多从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上下工夫,多转移注意力,积极升华自己的劣势为优势,采取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

报复心理: 所谓报复,是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它极富有攻击性和情绪性。报复心理和报复行为常发生在心胸狭窄、个性品质不良者遭到挫折的时候。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报复心理的产生不仅同个性特点有关,而且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报复常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想改变这种心理,需要提高报复者自身的自制力,要反思报复结果的危害性,学会宽容。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异性交往困惑: 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 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性交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性交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性交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从而把友情幻成爱情。大学生的年龄本来就是一个情愫迸发的年龄,对异性的渴望本是正常的事。但由于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传统,认为男女之间除了爱情就没有其它什么了,使得他们还没有树立起正确“异性朋友观”。这必然会对大学生异性间交往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再一个是舆论的影响,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要摆脱异性交往的困惑,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因为集体活动有利于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其次要讲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大千世界,红尘滚滚,于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彼此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相互走近,实在是缘份。在人来人往,聚散分离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轨迹上,在不同经历的心海中,能够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说是一种幸运。我们应该珍惜这份缘份,更应该学好人际交往心理学,为自己在未来美好的人生道路上增加动力,也为这个和谐的世界送上一份厚礼。

人际交往心理学教给我从来没有的知识,让我如醍醐灌顶般感受到增强自己的交往能力迫在眉睫。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

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本文由用户苍笙踏歌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3853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