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调查报告 2023年精选调查报告范文字

2023调查报告

2019年精选调查报告范文字 篇一

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而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8%以上,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3万,占农业人口的10.1%。据预测,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县老龄人口将上升至总人口的23%左右。到那时,我县将成为一个负担沉重的老龄型大县,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家庭养老矛盾也会日益突出,如不未雨绸缪,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针对近期我院受理的农村老人赡养问题,作如下调查分析报告:

一、农村的养老问题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养老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更是显得尤为突出。究竟是怎样一些原因造成农村赡养案件越来越多呢?当然,一方面可以说是农村老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为自己维权了;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赡养的确是农村老人心底最深的痛。

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方式单调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种,即三世同堂型、不分不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三世同堂型即老人与子孙共同生活,生产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儿媳决定,老人除干点家务活帮助照看孩子外,别无其他活动,生活比较单调;不分不离型是指老人与子女虽没有分家,但是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费用由子女供应,这种类型的老人在子女少的家庭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分担赡养型主要集中在多子女的老人家庭中,子女按比例分担老人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及日用品,老人也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独自生活型是指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单独生活,生活费用由自己承担,责任田里的重体力活由亲朋好友或子女帮助,这种类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或单子女的老人。许多不分不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村庄周围低矮破旧的房子里,在有的地方,村庄周围甚至出现了老年人聚居的“老年村”,其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但不苛求精神赡养与城镇老人呼吁精神赡养不同,农村老人虽然也希望儿女精神赡养,但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而不太注重营养保健、参加娱乐活动等。生活来源单一,完全依赖子女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极少,他们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后,生活只能依赖子女,没有其他出路,这是农村老人与城镇老人的一个显著区别。目前,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几乎没有。这些农村老人年轻时抚养子女,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让给了子女。他们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后,没有经济来源,没有其他出路,在经济上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有的子女视老人为负担,让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二、出现赡养纠纷的原因

而究其农村赡养纠纷出现的原因,个人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经济确实困难的。农村经济状况是导致农村赡养纠纷较多的因素,而赡养纠纷大多发生在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农村,由于赡养人自身家庭负担较重,生活也有一定困难,因此在赡养老人上不承担自己应尽的赡养义务。

第二种是子女间的非正常攀比,他们比的不是如何孝顺老人,而是比着少孝顺老人,这使得一些老人生活无着落。据有关数据显示,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纠纷案件约占全部赡养纠纷的80%以上。

第三种是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落后。绝大部分老人至今仍靠子女扶养,他们年轻时扶养子女,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让给了子女。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到年老时在经济上便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特别是个别儿媳视老人为负担,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第四种是一些子女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较差,只知向老人索取,却不愿回报老人,还有的是儿媳视娘家人为自己人,公公、婆婆为外人,“内外”差别大,不赡养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儿子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使父母饱受委屈。

第五种是分家产引发矛盾而带来赡养纠纷。农村习惯在子女成家后分家,一些老人不注意维护自身权益,将家产全部分割给子女,自己今后的生活则完全依赖于子女供养。在分家过程中,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及老人主观因素等影响,在财产分割上存在的一些争议产生日后赡养问题上的矛盾。

养老问题严重干扰着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着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早在1996年就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以法律形式进行了规定。然而,即使法律法规再怎么完善,以身试法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如何从源头上解决赡养这个难题呢?

三、保障农村老人幸福的建议

一是要发展经济,没有经济基础,谈何赡养老人;其次就是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社会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家庭关系;再就是要学会依法养老。目前,关于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为农村老人依法养老打下了法制基础。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更应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是通过法律,我国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xx”计划和XX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三是强道德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农村子女的自觉赡养意识。尽管我国已为保护老年人权益而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却没有明确规定赡养老人的标准,而这个标准的制定又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显得十分的重要。长期以来,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标准还停留在儿女的“良心”上,给老年人多少钱抑或是多少物,全凭儿女们的道德水准了。因此,我们应该把孝敬、尊崇、赡养老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有关的舆论宣传,树立有关典型,倡导百善孝为先,加强道德的约束力和舆论的影响力,从而营造出人人都来关爱老年人的良好风尚。

四是子女自觉尽义务,子女赡养老年父母是民间的传统美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设身处地为老人考虑一下,常回家看看,你不但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和经验,同时也会影响下一代对你的态度。

五是加强子女、社会对老人的精神慰藉。老年人生活单一,往往无所依,尤其是在物质设施极度匮乏的农村地区,生活的孤独感更是浓烈。所以子女在赡养老人的同时,一定要在精神上敬重老人。要倾听他们的意见,突出“老年优先”、“老人在上”;要在情感上慰藉老人,要更加关爱他们,平时经常问寒问暖,同他们聊天、谈心,消除“代沟”,老人有病时,要及时就诊,精心护理,使他们消除孤独感、寂寞感、失落感,让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六是全农村养老保障设施。在加大道德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进一步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提议建立村级或乡级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养老基金,这样可以用于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和特困老年人的救助以及老年人的养老补贴,使老人心理上真正有了依靠。

调查报告范文字 篇二

调查组成员:xxx

调查主题:xxx

调查原因:

厦门是一座面积不到一百三十平方米的岛屿,四面环海。其中,以西海域和东海域为主要干道。西海域俗称厦门西港,打开厦门地图我们便能一目了然,它位于厦门本岛西海岸和杏林东侧海岸之间,南面是鼓浪屿及九龙江出海口,北面以高集海堤、集杏海堤为界,海域包括了杏林南侧至海沧北侧的马銮湾,总面积约一百一十平方公里。海域中有大屿、猴屿、大兔屿、火烧屿、镜台屿、猫屿、宝珠屿等大小岛屿星罗棋布。

厦门本身是一座海港城市,良好的海上优势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建设。因为西海域有着优良的天然深水航道、深水港区,视野开阔,避风条件好等众多客观因素,使这里厦门成为了闽南乃至东南沿海港口航运、客运的重要枢纽。据资料显示,如今西海域已建成包括东渡、象屿、高崎、海沧、嵩屿等港区,年吞吐量已具备国际中型港口水平,同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前三十位,因此在今后几年内,政府努力把厦门港打造成为具有年货物吞吐量1亿吨、标箱集装箱达1000万的吞吐能力的国际中转大港。厦门,从港口走向世界;西海域,厦门以港立市的生命线。

调查结果:

要想成就如此宏伟的目标,就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可西海域的现状又怎样呢?在1954年以前,西海域纳潮面积为一百一十平方公里,从厦门东侧进入的外海水,经浔江,通过高集海峡,可以直冲西海域;西海域中的马銮湾、杏林湾、??港等港湾水,退潮时也有助于冲刷港道。所以,水流交换十分畅通,深水航道、港区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自高集海堤建成后,进入西海域的东部外海水随之减少了、没劲了,为海域淤积埋下了祸根。进入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围海造田”运动的高涨,杏集、马銮、??等海堤先后建成,西海域便不断缩小。1954——1976年,纳潮面积减少四十九平方公里,纳潮量减少了一点六亿立方米。1976——1994年,西海域又进入到新一轮围海造地高潮,导致其纳潮面积又减少了十平方公里,纳潮量减少零点三三亿立方米。围海造地的累积效应,只是恶性循环,就这样使西海域的淤积日益加重:如宝珠屿附近海域,已平均淤浅达三米,周围浅滩并以每年十平方米的速度扩淤。目前,西海域的海域面积只剩下四十八平方公里,还不到原来的一半,损失的纳潮面积高达56%。这些数字令人不禁触目惊心!

调查分析:

海域淤积的结果是使水道变窄变浅,高集海堤南侧水道淤积普遍,据调查资料:高崎水道年平均淤积速度达15.8厘米。此外,民船、水产养殖挤占航道、锚地和调头水面;捕捞渔船电、炸鱼破坏海域生态环境;水域环境污染等等,都在破坏着航运、港口和旅游功能的发挥。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水产养殖。这一些水产养殖对西海域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 挤占航道。

近十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之下,西海域的水产养殖,尤其是网箱养鱼,盲目无序发展,数量急剧增加,目前,网箱总数已达2万箱左右。这些网箱“得寸进尺”地向航道扩展,挤占航道,已经严重影响进出港口船舶的靠泊、调头和航行。直接破坏西海域主导功能的问题已十分凸显。

2、 加剧海域淤积。

滩涂养殖每年都要从外面运进大量沙子倾入滩涂以改良底质,日积月累,养殖滩涂水域便淤积变浅,随之向水道扩淤,造成航道日益窄浅。密集设置的养鱼网箱,也致使流经网箱分布区域的水流受阻而减缓速度,水流夹带的泥沙沉降淤积,给日益加重的西海域淤积雪上加霜。

3、 加重水域污染。

据近十几年的观测数据,西海域的水质污染状况是:耗氧有机物年均值为1.38mg/l,无机氮冬季较高,均值达0.72mg/l,夏季为0.14mg/l,活性磷酸盐,冬季为0.048mg/l,夏季只有0.012mg/l。这几个指标如果以年均值来评价西海域的水质状况,可以认为,西海域属中度富营养化海域。海域若富营养化,很容易引发危及生物生存的“赤潮”发生。

西海域水体污染虽与环海域城区发展、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排量增多等因素有关,然而,密集分布的水产养殖,过量投饲的剩余残饵,更是加重水体污染的元凶。如西海域北部,尤其是马銮湾网箱养殖密集区附近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海域,底质中的有机质和硫化物浓度,比正常海区甚至高出几十至几百倍。

另外,西海域水体中的细菌量和大肠杆菌量也长期超标,夏季尤为严重,这方面也与海域超负荷水产养殖的残饵累积有很大关系。

水体污染对海域其他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破坏了白海豚、鹭鸟等野生保护动物的生态环境,因此也殃及旅游业。

4、破坏海域景观。

由网箱和浮桶、走道杂乱无章地组成的“鱼排”,以及鱼排上低层次的简易搭盖,无序地排列在港湾旅游景区的海面上,极大地破坏了海域的景观,给过往船只和观海旅游造成“视觉污染”;给美丽的西海域海湾脸上抹黑。

解决办法与建议:

就此看来,西海域不是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间。《厦门海域功能区划》早已把大厦门水产养殖的发展空间安排妥当:同安湾,大嶝、小嶝的4600多公顷滩涂,1800公顷浅海和934公顷围垦水面,就是为水产养殖发展预留的。此外,政府也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下发通知,要求各部门做好整治工作,动用大量财力、人力、把水产养殖设施搬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海上不再是大片大片的滩涂养殖或网箱养殖区,换来的是蓝色的大海。虽然这样的强制措施在某些程度上有效遏制了海域的污染,但是对于城市发展又有不利的一面。因此,我认为,要想两方兼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加大宣传力度,补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将维护渔民利益要同促进渔民致富有机联系起来,采取综合性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殖证制度,有效保障养殖渔民的水域使用权;二是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进一步减轻渔民负担,并在政策、信贷等方面对渔民发展养殖生产进行补助和扶持;三是要加大渔业科技投入,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和渔民专业技能培训,为渔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渔业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

2、 建立健全的水产原良种、病害防治及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等体系,增强渔业发展后劲。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优质种苗产业,建立优良水产养殖品种的苗种繁育、供应基地,或建立优良水产养殖品种的原种库,形成产业,使水产养殖业整体出现质的飞跃。

3、 弃海登陆,开拓陆地型现代化海水养殖业。厦门本岛的海水养殖业,在海上无出路的情况下,应当向高科技、现代化的方向开拓全新的产业,例如:发展完全不占海域,可以登陆上岸进行养殖的养鲍业;或在陆地上建立占地少的工厂化、棚架式立体养鱼;或进行循环水、集约化的陆上节水、省地型现代高效海水养殖。所有这些,以厦门现有的科技力量、工业化水平和社会资金,是可以办到的。

闽东沿海长乐市,在2001年10月,已率先建立了在海边挖池,把海上养鱼网箱“搬”上陆地的不占海型海水养鱼,通过管道从深海向水池注入无污染海水,首期已投放石斑鱼苗60万尾。

4、向旅游业靠拢,开拓水产养殖旅游业。与西海域旅游景区邻近的’一些滩涂可以走“观光农业”之路,让久居闹市的旅游者打赤脚、卷裤管,下滩涂体验播种、采收贝类的乐趣,满足他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少数养鱼网箱,尽可以开拓成海上垂钓的游钓业——在波光粼粼的海上,呼吸清新的空气;在和煦的阳光下,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以及收获的喜悦,足够吸引城里人“来此一游”的。

结束语:

西海域是厦门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真正搞好西海域的环境、经济发展,对厦门的未来蓝图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人们天天在高喊“环保”口号,但这不是关键,最紧要的是要“身体力行”。让我们携手努力,还美丽繁荣的厦门港一个畅通靓丽的海湾!

调查报告3400字 篇三

一、 调查背景

网络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交流越来越便利,网络正广泛深入地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及工作方式。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对于上述有关的问题和出现的情况,为有效地开展网络服务、加强网络服务管理、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坚实的基础。为了解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促进网络设施与服务的改善、探讨加强网络服务管理方法,促进大学生积极理智地使用网络。同时也就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该注意什么进行分析,并对提高大学生上网的效率提出有关的见解。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客观的方法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得出一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 调查内容

(一)调查方式:

20xx年4月12号到18号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对矿业学院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 (抽样方法)进行调查,为保证全面了解各类学生情况,避免由于抽样误差形成特殊样本群,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样总体为矿业学院本科生,抽样框为按顺序排列的矿业学院本科学生宿舍寝室号序列。具体抽样过程是:首先对本本院本的科学生宿舍楼进行抽样,抽得三号、四号宿舍。在每个宿舍楼,基本上按25%比例随机抽取具体寝室号,然后选择第一个开门的同学或离进门最近的一位同学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5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上网的时间及方式

从调查情况看:75%的同学有过逃课或者通宵上网的经历,98%以上的同学在一周内至少要接触一次网络,上网的地点不统一,网吧、宿舍、家里都是同学们上网的地方,其比例分别为:32%、66%、2%。其比例如图所示:

2、上网的目的及上网做什么

从调查情况看,88%的同学上网时没有任何目的,因为上网之前没做任何计划,纯属消磨时间和发泄对社会的不满等,12%的同学接触网络则是为了自己的学习需要。少部分同学通过网络游戏来刺激自己,在虚拟的网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 其比例如图所示:

3、上网对身体的影响及看法

从调查情况看:接近七成的同学认为上网主要影响心理,接近八成的同学认为对身体没有伤害,45%的同学知道上网有害健康,但是还是坚持上网,原因是他们认为这种伤害对身体或者本身来说无所谓,是值得的。少数同学意识到上网会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其比例如图所示:

4、上网的花费来源

从调查情况看:同学们上网的花费来源是很明确的自给,省吃俭用的很少了,还有极个别的同学的上网花费还在向父母索取,少部分同学上网话费来源不明确。其比例如图所示:

5、对互联网信息的看法和减少上网或停止上网的态度:

从调查结果看,互联网的信息有好必定也有害,45%的同学认为互联网是很有必要存在,因为互联网可以提供很多信息便于及时的查找,55%的同学认为好与害是看自己上网时作何选择,如果减少上网或停止上网,超过90%的同学表示无法生存或感觉生活会很无聊。

三、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存在问题

1、长期的上网,不但觉得眼睛发酸,而且有时会感觉眼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影响视力。

2、电脑有一定的辐射源,这些辐射源直接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内分泌系统的稳乱。从而使皮肤代谢不规律,会使皮肤变差。

3、更多的是通宵上网,逃课上网,过度上网导致影响身体,心理问题也不断的上升。

4、学生沉迷网络,有的同学通过网络游戏来来寻求刺激,在虚拟的网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没有体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有的同学会去光顾,从而影响心身的健康。 6、有的同学利用网络聊天打发时间,发泄等等表现出了同学们无心学业等等。

(二) 对策

鉴于上述的问题我们做出以下的对策:

1、 我们必须好好利用网络。

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熟练使用网络已经成为他们需要必备的技能之一。可以说,接触和学习使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必修内容之一。但是网络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要端正上网的态度。虽然大部分同学上网是为了获取信息,进行网上写作等。但也有那么一部分同学,上网消磨时间。他们搜集不健康信息,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玩游戏、看电影等娱乐上。这种态度是需改正的。 上网时间要适度,否则会影响自己休息。我们同学大部分都能够按时作息,但也有少部分的同学上网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逃课上网者也屡见不鲜! 再次,理智地对待上网。记得原来我们学校一名女生,沉溺于网恋,不惜放弃学业,与千里之外的网友见面,结果一去不复返。这是极不理智的。还有网络具有隐蔽性,也很容易让人形成一种玩世不恭的社会心理。这也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上网,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应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交流活动。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学一些编程设计,练习制作一些网页。千万不要沉溺于网络游戏。否则,将可能一无所获。

2、搭建网络教学交互平台

通过搭建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及时、便捷、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大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环境和支持。各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各种专题网站、主题论坛以及在线学习小组等方式,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师生畅所欲言,真正发挥网络互动功能,以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与网络媒介之间的互动。

3、发挥教师的网络教学作用

尽管大部分网络学习平台都提供了交流互动工具,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组织和有效指导,导致网络交流工具利用率低,因而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网络互动率低的现状。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通过教师对网络学习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调控和管理等活动,通过增强教师对网络学习的参与度,通过教师充分在线及时交流和错时互动,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提高网络学习效率,激发大学生的网络参与热情。

4、培养学生自身的主动性

许多大学生仅把网络当作获取信息的工具,进行网络学习时缺乏交流和分享

意识,限制了网络积极作用的发挥。大学生们应转变态度,努力掌握网上沟通技巧,通过交流协作,进行思维碰撞,建立并维持和谐的网络互动关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网络互动,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

5、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力

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网络信息,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但还是很容易迷失其中。所以,有必要锻炼其信息辨识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三个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是对大学生进行动画和网页、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术层面的技能培训;二是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三是进行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方法和策略的培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抵抗信息干扰的能力,为有效开展网上学习创造条件。

6、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建立学科性强、专业化的学习网站

当前大学生网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网络上有效的学习资源少,需花费较多时间甄别;网络学习资源太分散,整合不够;有深度的专业性网络学习资料较少。相较之下,国外一些知名大学注重实施课程开放计划,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当下亟需整合各类网络学习资源,适应高校学科建设需要,建立学科性强、专业化的学习网站,丰富和推广各类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以改善网络学习资料少、专业性不够、过于分散的现状。对于专题化学习网站既要建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资源库,还应建设学习导航系统和反馈系统,以使得学习内容更加条理化,便于知识搜集、筛选和互动。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上网行为处于一种自由、放任和散漫状态,缺乏对时间的计划,这也势必影响到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效率。建议大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时,要具体化、明晰化。通过增强自律意识,提高网络时间的管理能力,提高网络的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使用网络时应该明白,网络的存在和不断发展自然有他独有的生存原因即快捷方便,但他的反面影响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及众所周知的即虚假与迷恋。对此我们希望认识的不认识的朋友都能与我共同正视这个问题,我们要驾驭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工具,而不是让网络驾驭我们成为网络的奴隶。都要小心玩物丧志,美好的东西事物过度的追求和利用都将会物极必反,总而言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最起码要知道自己上网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有理性对待网络,才能让网络真正地为我所用,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本文由用户南国猫觅海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35615.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