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报告的撰写 篇一
研究报告的撰写要求 400字
通常需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遵循APA格式)1)标题页:
a)标题应简单清晰的表达研究问题,同时要表现主要变量,避免使用多于的词。b)需注明作者及单位。2)摘要:
a)用尽量少的语言对研究内容与结果进行概括,使读者了解研究问题、方法及结果。b)注意字数的限制。
3)引言:需阐明研究目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文献综述:作为读者理解提出问题的背景信息,选择最相关的文章,指出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领域或贡献。b)问题提出:直截了当提出问题,指出变量间的关系。
c)假设陈述:对术语的解释以及明确研究假设。
d)假说的理论基础:为假设提供理论支撑,进行必要的论证(逻辑论证&实验论证)。e)变量的操作定义:对主要变量操作定义的简单明确。f)假说的操作重述:用操作的形式重述假说。
g)研究意义:表明研究在所在领域的贡献及价值必要性。
4)研究方法:说明研究工作情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a)被试:明确“谁”是研究对象、筛选方式及特征。b)仪器设备:说明设备及量表,包括定制者。
c)设计方法:表明实验设计及,为统计方法做铺垫。
d)变量的操作定义:阐明未在引言中提的变量操作定义(自变量、因变量的各水平、信息)。e)研究程序:具体实验过程。5)结果:
a)对研究的数据或其他结果进行分析报告,阐明与假设之间的关系。b)与假设一致或不一致的都要报告。c)图表要附简单说明。6)讨论:
a)下结论:明确研究结果。
b)阐明结果和意义:结果说明的内容,未达到预期的原因及改进方式。c)综合讨论:将分散的结果综合到一起讨论。d)建立理论:将合适的结果提高到理论高度。e)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完善及建议。7)参考文献:作者、著作或论文题目及出处。8)附录:不宜出现在正文中的内容但可供参考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报告 篇二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与教学的因素
1、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2、教学内容是学习与教学过程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
3、教学媒体既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4、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5、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发展时期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
(四)深化拓展时期
第二章 学生心理发展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 皮亚杰的基本发展观
1、同化 是指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不改变原有图式。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看见床上的玩具会反复用抓我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人玩具较远,手又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
2、顺应 是指同化性的图示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改变原有图式。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抓到床单一拉,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以后他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
二 认知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动作和感觉
2、客体永久性(9—12个月)
3、延迟模仿的出现(18个月左右)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早期的信号功能(手势、语言、表象)
2、泛灵性(万物有灵论)
3、自我中心(重复、独白、集体独白):三山实验
4、不可逆性
5、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量水实验
6、集中化:只有一个标准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有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但需要具体事物支撑。到这
1、去自我中心性(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可逆性(思维发展的所有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
3、去集中化(思维成熟最大特征)
4、守恒(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最突出的成就)
5、分类
6、序列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1、命题推理 到这
2、假设演绎推理
3、类比推理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少第二节 维果茨机的内化论和最近发展区
第三节 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老师没画)
1、信任对怀疑(0~1.5岁)
2、自主对羞怯(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第三章 学生个体差异
第一节 个体的智力差异(老师没画)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1、流体智力 指先天禀赋的,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流体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
2、晶体智力 指后天形成的,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增长
多元智能理论:
1、语言智能 3.空间智能 5.音乐智能 7.内省智能
2、逻辑数学智能 4.肢体动觉智能 6.人际智能 8.自然观察智能
第二节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
(一)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策略以及信息加工的经典方式。
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称为场独立型。
2、反思型和冲动型(老师没画)
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则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深思熟虑,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第三节(老师没画)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个特定的群体或事物产生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第四章 学习心理导论(老师没画)
第一节 学习及其分类
1、认知策略指个体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里过程的技能
2、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3、学习内容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学习(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老师没画)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性作用理论
1、消退 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2、泛化 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3、分化 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的学习律(老师没画)
1、准备律:个体在学习开始时存在预备定势。(预习)
2、练习律:重复一个学会了的反应,将增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做题)
3、效果律:在一定情境下产生满意效果的行为倾向于在这一情境中重复出现。(反馈)
第三节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老师画)
(少参与性学习 是通过实际行动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性学习 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复制过程 4.动机过程P100)
强化理论(老师没画)
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变量。
扇贝效应(老师没画)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老师没画)
格式塔学派也以动物实验来说明他们对学习中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其原因的理解。
苛勒:顿悟说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表征理论
布鲁纳把智慧生长和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认为人类的智慧生长经历了3种表征系统阶段。
(一)动作表征
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它们,以后能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
(二)映象表征
相当于皮亚杰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在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将它们想象出来。
(三)符号表象
相当于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后期及以后的阶段,这时儿童能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
(少 发现学习:布鲁纳极力倡导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P113)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
(一)实质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二)条件(老师没画)
1、外部条件(客观)
有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内部条件(主观)
① 学习者必须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也就是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
②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③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原有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第七章 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 建构主义基本观点(老师没画)
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一)知识观
1、解释假设(动态性)
2、情境性
3、经验背景建构(主观性)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二)学习观(老师没画)
1、主动建构性
面对新信息,学习者需要主动激活头脑中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旧知识进行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理,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和检验。
2、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内化相关知识,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该过程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完成。
3、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被人理解。
(三)教学观
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四)学生观
丰富性,差异性
综上所述,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
第二节 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
结构不良知识领域是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知识,即关于知识被应用的知识。
第四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老师没画)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价值、潜能、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学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老师没画)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使个人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自觉的。
第八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习行为,使之导向一定学业目标,并维持这一行为的动力倾向。
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不完全成正比。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老师没画)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少P167 图)
一自我效能感 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二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假定,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韦纳关于归因理论的基本结论:(人在解释成败的主要原因有 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并从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3个维度分析了原因)
1、归因于努力相比于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失败,都会引发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收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和课本不一样)课本下列
学习动机如何培养和激发
一、教学吸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1、利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二、兴趣激发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1、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三、建立合理的动机信念
1、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
2、树立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
3、设置合理的目标定向
四、反馈与评定
五、奖励与惩罚
六、合作与竞争
一、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途径:直接转化途径、间接转化途径。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论。
二、激发
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① 熟悉教材(重要前提)
② 了解学生(核心)
③ 贯彻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① 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交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
② 按学生能力等级进行竞争。
③ 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
④ 鼓励学生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竞争。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老师没画)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
产生式是指条件动作的配对是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老师没画)
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第四节 学习迁移
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
(一、)整理学科内容
(二、)加强知识联系
(三、)强调概括总结
(四、)重视学习策略
(五、)培养迁移意识
学习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老师没画)
顺向迁移(举一反三)逆向迁移
第十章 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少 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规则或程序的身体或认知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 又称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书写、体操、骑自行车等技能。
心智技能 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指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第二节 动作技能对个人具有重要作用(少 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P249)
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第三节 心智技能(少教师如何培养动作技能P254)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
第十一章 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少第一节 结构良好问题是指那些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 结构不良好问题是指那些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 P266)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传统观点(老师没画)
桑代克的试误说 苛勒的顿悟说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训练(老师没画)
专家和新手
(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新手则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要有意识的加以注意。
(2)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即一种再认的过程。
(3)专家更多的利用直觉,即根据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新手则更多的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老师没画)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如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
1、脑激励法
2、分合法(戈登
3、联想技术
第十二章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第二节 认识策略(老师没画)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有效的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
第三节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流程进行控制的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老师没画)
第四节 学习策略的促进
学习策略促进的方法(老师没画)
直接教学 交互式教学
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 3种基本心理成分
第二节 道德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5岁)
2、他律道德阶段(5~8岁)
3、自律道德阶段(9~11岁)
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皮亚杰对偶故事的发展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老师好像没画)
1、前习俗水平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第十四章 教学设计
第三节 设置教学环境
教学组织(老师没画)
1、全班教学 2、小组教学 3、合作学习
第十五章 课堂管理
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老师没画)
第十六章 学习评定
学习评定的方法:1.诊断性评价(分班测试)(老师没画)
2、形成性评价(期中测试)3.总结性评价(期末测试)
第三节 教师自编测验(老师没画)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
教师的期待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革马利翁效应
心理学研究报告 篇三
08教育 王安中 1080400056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
王安中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北京,1000037)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以及他们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探讨个体的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研究利用问卷法和质的研究方法,选取130名首师大本科生作为被试。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中的很多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对主观性感具有预测作用,协调好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问卷法;质的研究方法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互动、沟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主观幸福感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8],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涉及到个体在不同生活情境的生活中的情绪体验,情感体验以及社会感知能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和对生活的热情等,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学者认为,人际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27]
现有的研究对于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研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2.际关系困扰不同维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23]
目前在国内做类似研究的学者比较少。主观幸福与人格,与文化特征以及主观幸福的身心基础研究的学者比较多,专门的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比较少。现有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相问卷法进行相关,利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际关系等其它相关量表,对各个因素与幸福指数的总体分数进行相关分析。对于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这样的非量化,非能认知能力的问题进行问卷测量,信度和效度很那有保证。
针对现有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首先补充了和完善了关于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的感的研究。其次,将质的研究方法引入研究中,采取访谈等形式,更好的补充和印证问卷研究的结果。另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言谈、怀疑他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淡等。[13]但大学阶段有相对广阔的人际关系发展环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也处在发展的快速期,此时较认知和人格等因素更容易改善,以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二、研究方法及设计:
(一)访谈法
1、被试:从首都师范大学中选取10人(方便取样,最好曾经接受过我们之前人际关系研究的同学),5男5女,不考虑其它问题。
2、访谈工具:采取开放和半开放访谈。结构根据文献综述,理论研究的具体理论界定,内容进行确定。
3、研究程序:先进行开放式访谈。从10人中随机抽取两男两女,主要是对幸福感和人际关系话题进行访谈。整理后,结合问卷的相关维度,在对剩下的6人进行半结构访谈。在问卷结束之后,根据6人的情况,对部其中的两人(方便抽样)进行跟踪访谈(持续半个学期,最少两次)。
4、数据处理方式:通过对访谈信息进行系统的编码分析处理,归纳人际关系的具体维度对他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随着他人际关系的调整,幸福感是否随着这些因素的提高增加。
(二)问卷调查
1、被试:方便抽样,选取120名被试,仅仅考虑性别,尽量做到但男女相等。
2、工具: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采用赵崇莲等于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为与人交谈、交际交往、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4个维度)。进行人际关系测量。幸福感量表测量(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定式型测查工具,量表共有33项,分为6个分量表,即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
3、研究程序:两份问卷同时施测。为减少问卷相互影响,可以首先测量人际关系量表,这样就不会受到幸福量表中有关于人际关系维度的影响。问卷都是国内外比较权威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另外,为保证数据数量和质量,问卷发放数量超过120份。
4、数据处理方式:利用spss10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
(一)访谈法
1、访谈内容:访谈大学对生幸福感和人际关系相关维度认知和情感体验。(具体略)
2、访谈分析:通过对内容系统的编码和整理,提炼出相互影响的维度之间的关系,排除掉其他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现状有了大致了解。
3、分析结果:其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情况不容乐观。其二,1.对个案进行访谈,了解到人际关系的各个维度对幸福感的具体影响。其三,通过追踪个案,与之前进比较,了解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维度的变化对于幸福感的影响,部分证明人际关系的提高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
(二)问卷法
1、数据结果。
1.1人际关系:
人际交谈困扰F1,男:2.27±1.54;女:1.84±1.35。
人际交友困扰F2,男:2.75±1.79;女:2.90±1.88。
待人接物困扰F3,男:1.61±1.01;女:1.40±1.08。
与异性交往困扰F4,男:1.56±1.51;女:1.47±1.36。
性别主效应不显著。三个维度的困扰,人际交往和人及困扰的程度普遍高于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
1.2幸福度:
生活满意度LS,男:14.81±3.79;女:15.74±3.60。
积极情感PA,男:2.75±1.03;女2.88±1.07。
消极情感NA,男:1.25±1.22;女1.52±1.28。
通过分析,性别的差异并不显著。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困扰明显高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感情。
1.3幸福感与人际关系:因变量预测变量
R2Betatp
LS:F,20.10-0.14-2.38*0.02
F,10.10-0.13-2.35*0.02
F,40.11-0.12-2.21*0.03
PA:F,10.03-0.15-2.66**0.01
F,20.05-0.18-2.69***0.01
F,30.06-0.11-2.01*0.05
NA:F,20.230.35 7.20***0.00
F,30.270.20 4.84***0.00
F,10.280.13 2.61**0.01
对于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有三
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分别是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其中人际交友困扰的单独解释量为8.2%,这三个变量对生活满意度都是负向预测。对于积极情感的预测有三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即分别是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这三个变量对积极情感都是负向预测。对于消极情感的预测有三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人际交谈困扰,这三个变量的联合解释量达到28.1%,其中人际交友困扰的单独解释量最高,达到22.9%。这三个变量对消极情感都是正向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对于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2、数据分析:首先,对幸福感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去极端数据,总分取平均数和标准差,得出两个测验的平均分。其次,进行关系数的统计,得出两者的相关度。其三,对于人际关系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进行积差相关分析,得出每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其四,以人际关系困扰的四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幸福感的维度为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预测指数。
3、分析结果:首先,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与大学生幸福指数成正相关。其次,人际关系的各个维度与到大学生幸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再次,人际关系和谐程度对于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对于社会关系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探讨主要受社会心理学说的影响。研究者认为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互动、沟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14]。本研究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份的预测作用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和与异性交往三个维度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和与异性交往中出现较少的困扰时,会产生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三个维度对积极情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在与他人交谈、交友和待人接物方面能够应付自如,较少出现困扰时,会经历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人际交谈困扰三个维度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在人际交友、待人接物、与人交谈中存在严重困扰时,会经历较多的消极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良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人际交友、交谈方面处理得较好的学生,会有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较低的消极情感体验,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从而可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在学
习、校园活动和生活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感情,建立正常、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四)讨论
1、通过问卷的测量,基本验证了假设——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中的各个维度对于主观幸福感都由显著影响;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2.与相关研究相比,由于引入了质的研究方法,所以对于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影响关系了解的更加细致,更加全面。
3、对于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感的研究,可以更好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监控。质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细致结论也有利于我们设计更好的解决措施。
七、研究结论
人际关系是重要的的确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交际交往等维度的提升对于主观幸福感具有促进作用。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还包括其它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人际关系较其他因素更容易改变,并由相对的持久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我们根据人际关系与幸福感之间的内部联系,即可以通过提高人际关系整体质量,进行普遍的心理能力提升,也可以针对个别同学,通过对个别关系的协调,对症下药,增强主观幸福感。
八、参考文献:
[1] 王防荔。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研[J] 福建师范大学王防荔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
[2] 石反修 张继英。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 韩东才。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标志及其协调方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8月。
[4] 李全彩。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J] 心理卫生,2002年
[5] 刘娜 王秀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J] 中青年学者论坛,2009年
[6] 赵崇莲 郑涌。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2009年,第4期。
[7] 毛小玲 李宏翰 张建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第19卷 第7期
[8] 胡潇 王敏。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文化成因[J] 高教探索,2002年,第2期。
[9] 赵泽鹏。对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8年,第6期。
[10] 董秀玲。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1] 钱雅文。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 德育园地,2008年,第12期。
[12] 孙崇勇。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10期。
[13] 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13日。
[14] 王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 韩洪涛。大学生心理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 主编:何金彩 唐闻捷,副主编:倪集崇 庄兴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7] 段鑫星 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18]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5月。
[19]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18卷第1期61。
[20] 周末,巢传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O07年4月第28卷第4期。
[21] 郑莉君,韩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1卷第39期。
[22] 周末,张连云,毛荆利,章建明,巢传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 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第34卷第20期。
[23] 张灵,郑雪,严标宾,温娟娟,石艳彩。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第2期。
[24] 张连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社会因素[J] 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第35卷第20期。
[25] 全宏艳,周婧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3期。
[26] 郑雪,邱林,严标宾,张兴贵。幸福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7] 张伟。试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J] 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第23期。
个人心理学分析报告 篇四
标题×××
分析背景和目标、基本情况、分析所用的理论介绍、分析过程、相关问题讨论和对策探讨、进一步的思考等
一、选题范围
在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做分析报告。
二、报告内容
所有报告均应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案由
即对案例提供内容的高度概括,
2、案情
案情材料应当事实完整、要素齐备、行文简洁、层次清晰、,涉及个人隐私的,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使用与案件原始材料相同的当事人名称、地名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内容(案件原始材料应当附随报告提交,并注明案件来源或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3、案件焦点
应当根据案情归纳、提炼、列举出案件焦点所在,如“本案焦点在于:1.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关于合同的履行方式问题;3„„”等。
4、争议与分歧意见
从学理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炼出法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应当至少具有两种以上的观点、主张或意见,并清晰、明了地叙明各自的理由及其依据。
5、研究结论
应当明确表作者对于案件性质或其处理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并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两方面详细阐明其理由和依据,使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案例本身,或者为解决类似案件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提出理论上需要深化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材料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a) 其中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i.
ii. 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本行业情况,本公司概况)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包括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iii. 公司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与相关文献理论(即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现拟采取解决措施)
iv.
v.
vi.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案例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资料
尾页要有参考文献
例,参考文献:
[1] 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年鉴20xx[N]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xx.
[2] 任家强,董琳瑛。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9):1435-1438.
[3] 胡青峰,张子平。基于Geoda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xx,(2):53-55.
[4] 潘竟虎,冯兆东。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4):45-50.
(目录)
(正文)
5号,宋体,三级标题式,至少3000字。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篇二:
案例名称: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xx年 11 月 30日
一、案例简介
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二、研究主题
对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农村产权改革政策的分析。
三、发展历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xx年3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20xx年10月12日,xx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xx年11月12日,xx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最终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四、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信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红利,已基本释放完毕,“后发劣势”日渐彰显。在双轨制之下,各种特殊利益集团逐渐成型。经济改革尚未最终完成,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尚待更有效地启动。但不愿继续改革,靠着特权吃市场的“原地不动派”,已隐然成为一股力量。
同时,随着社会自由的增加,民间迅速觉醒,自我治理的要求高涨。特殊利益背后的特权现状,与普遍的平权诉求,发生激烈碰撞。在更现实的宏观层面,权利缺乏导致的消费不足,也使中国经济难以持续运转。中国已不可能不继续改变。和都曾清醒宣示:“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归具体领域,需要明晰土地产权,给农民“更大的财产权利”,以建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成现代市场经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城乡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0.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为7019元,增长 13.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1986元,增长15.0%。
从数据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2、农民从土地中获益甚少
现在所有的城市土地加在一块也就2.5亿亩,但是农民拥有三大块财产——18亿亩承包地、2亿亩左右农村宅基地,以及不到1亿亩的其他二三产业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城市2.5亿亩土地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一个财产,但是农民拥有的这些资产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产权不明晰,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很少。根据统计数字,现在每年农民从财产性收入得到的收入不到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一般讲的财产权应该有三个权利,包括处置权、转让权、抵押权。所以,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应该让农民可以进行抵押、出租、出借、转让。
(二)问题分析
要想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就必须让集体土地入市。早在十几年前,广东、浙江就有地方提出地方性的集体土地入市法规,全国不少地方也在试点。但由于各种严格的限制,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住房不能作为资本流动,很难带来财产性收入。而现实情况却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活跃,违法用地屡禁不止,用地流转权利缺乏可靠保障,如何打破坚冰,让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也能够真正受益,需要进一步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已经千呼万唤,而且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土地目前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用地奇缺,各地正在掀起一场“推山填海”的找地运动,亟盼农地解困;二是农地闲置惊人,下乡走一走,空心村比比皆是,这既是资源浪费,也不符合城镇化的要求;三是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政府对城镇和工业用地的垄断带来了这一问题;四是政府以往的征地方式引发的社会矛盾凸现且成本逐年高涨,在以往的大规模征地进程中,农民却是权益受损最严重的一方,补偿标准按农业用地价值来核算的,与土地最后的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所以矛盾重重。有学者统计,20xx年政府土地出让收益中有60%用于征地拆迁相关费用。
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农地和农民长期被差别对待,城乡存在巨大权利鸿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市场要建立健全,就必须依靠要素市场的平等化,必须实现城乡用地“同地同价同权”。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也要赋予更多其他政治权利。当然,此前农地入市试点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在未来试验改革中针对性地规避或完善。
正如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目前我国群体性上访事件中60%与土地有关,问题不可谓不大。农地直接入市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仍然有待各地的改革深化和具体实践。
(三)方案对策
1、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中共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城乡土地领有同等的产权权利、适用同等的法律规则。这意味着集体土地不需要走变更为国有土地之后的程序、过地方政府的手才能上市。农民持股的村集体,甚至持有单块土地的农户及农民本人,都能同地方政府一样,成为土地供应的主体。农村集体土地的上市,显然不宜走政府拍卖的老路, 必须以打破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为目标,并与政府土地拍卖形成分庭抗礼的竞争态势,地价才有望不受操控。农村土地入市要想真正对抑制房价起效,显然更需竞争机制的引入以及利益关系的重建。而且这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转过程中要始终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用途管制,防止在流转过程中把农地都变成建设用地。此外,《决定》中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土地,改革方向和重点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是关于承包地经营权,明确要在坚持保护耕地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第二类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明确“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即允许的是工业、商业、综合等性质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
第三类是农村宅基地,明确可“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但要坚决遏制“小产权房”,小产权房不合法的根本原因,是其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违反了土地用途管制,冲击了耕地保护红线。这意味着,即便改变集体土地性质,小产权房也无法合法化。
2、农村土地确权:
农民享有的法定财产权利中,土地是其最主要的要素。但是跟农民有关的农村集体土地中,农民的用益物权长期得不到保障。除了农民对自己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上享有用益物权外,对村集体的资产,农民也享有相应的权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土地财产权,包括抵押、处置及最根本的交易权。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建设土地入市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前提是须明确产权主体及权益分配机制,防止公权力侵占。如科斯定理所说:权利的清晰界定是市场交易的本质前提。确权不是形式,而是一种关系的终结,也可以说是市场交易的需求在倒逼产权权利的界定。截至xx年6月,全国林地确权27.02亿亩,已完成99.05%;颁发林权证1亿本,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96.37%。全国农地确权,应像林地确权一样,尽量在物理上确权到每家每户;一些农地如果在物理上确权到户难度太太,那可在物理上确权到村集体,但在股权上仍要确权到户。这样,持有本村全部或部分农地的村集体就是股份公司,村集体持有的农地就是法人财产,农户或农民就是股东。这两种确权方式,均可确保农户或农民对农地的产权权利,在此基础上,村庄治权与产权分离也就手到擒来了。
3、治权产权分离:
目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治权产权不分:一方面村支书或村主任以村集体的名义,把持了本应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治权,做了几十年的村支书与村主任并不鲜见,根本不受任期限制;另一方面这种落到少数人手里的治权,又延伸到根本没有确权到户的村集体土地上,这些内部人等于变相把持了本应属于农户与农民的农地等资产,可以通过利益输送等隐蔽方式甚至明目张胆的方式化公为私。这是农村不稳定的根源所在。
(四)评估决策
1、农村产权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xx届三中全会允许转包耕地、出让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是给农民发了三个大红包。
第一个红包是耕地转包。农民将承包地转包出去,平均转包的费用上海大概一千多元,中部七八百元,西部是三五百元。
“这些地你自己不种让别人种一年拿到七八千块钱。两口子到城市打工,一年挣6万块,加上转包费,一年收入7万,就进入中等收入家庭了。地交给别人种,人家搞规模化经营,效率高,又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你不转包出去,你就拿不到第一个大红包。”
第二个红包是出让宅基地。一旦宅基地商品化,商品价值一下子可以实现几十万亿,就装进农民口袋里了,城乡收入差距一下子就缩小了,中国就可以走出中等收入的区间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了。
“现在中国土地最大的潜力是宅基地,城乡建设用地一共22万平方公里,包括县城和城市以上的大中小城市占5万,宅基地却占17万,农村一个人的建设用地是城市的3.5倍。宅基地这么大的红利,这么大的资源不去发挥作用?三中全会把这个金库打开了, 谁率先把自己的宅基地转让谁就可以拿到这个红包。”
第三个红包,便是《决定》提到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可同地同权同价。过去农村建设用地是先征地变成国有,再搞一级开发,再进行招拍挂,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了,无论是集体收入也行,分给老百姓也好,又是一个大红包。。
2、对于此次农村产权改革的担忧:
一些人担心农民获得土地产权后,就会受骗廉价卖掉土地而生活无依。这些自诩的聪明人,是把农民当成智力比自己低的非人类。我们要相信农民的智慧,想用一把彩色玻璃珠去换农民的土地无疑是天方夜谭,农民不是短视的,他们会更注重长期的发展。换个角度来讲,虽说“农民不能失去土地”一直被看成是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象征,看成是国家根本制度的红线。这个方案正在突破这一禁忌。但事实上这应该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既然农民以前没有实质性地拥有土地,失去便无从谈起。对此前的所谓集体进行“所有权”登记确认,权属人才可以按自己意志,决定“失去”或者是“继续拥有”。如果国家承认农民有一块跟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利”的土地,并且可以交易,当然比随时可能被拆房赶人要强得多。这就类似于十几年前的“买断”政策,如果不给农民土地“确权”,农民连“买断”的
机会都没有,从前理论上的拥有便成为现在事实上的没有。
还有些人担心热钱会涌向农村市场。放开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后,应该注意热钱向土地市场的大量涌入。最近几年,国际金融资本过剩,导致国际上亿公顷土地被金融资本侵占,形成新的“圈地运动”。而近几年,中国也存在增发货币,金融过剩的现象。一旦农村建设用地开闸,这个政策将对那些“有钱人”成为利好,便于他们将热钱流入农村建设用地市场。以后,农村建设用地将成为新的投资领域,这个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3、土地产权改革的阻力: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土地要实施流转,还面临着土地政策法规瓶颈。1986年颁布,1998年第一次修订的《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对此,中国 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土资源部法律中心顾问杨重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我国现行法律范围内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并不允许出让或转让使用权。放开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的最大瓶颈是法律红线,而所面临的法律瓶颈不仅止于 《土地管理法》、《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甚至《宪法》都得随之进行修正。
“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强调,《决定》中提出“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被地方政府垄断的格局,也将打破长期以来,土地市场由政府与开发商分肥的利益格局。要打破传统的利益固化格局并非易事。一是这种利益固化格局已形成,如果切断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将导致地方政府资金链条断裂。二是农民的权益保障呼声较弱。要想实现“同市同权同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结语
古老的土地,连接过去伸向未来,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我们走过乡土,走过城镇,走过大都会,
又将目光聚焦在了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上;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片土地曾经悲伤,这片土地曾经辉煌;
我们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这片土地沐浴阳光,这片土地充满希望。
六、参考文献
1、何三畏,《土地:60年后的又一个巅峰时刻》,《南方人物周刊》,xx年11月1日第38期。
2、陈斌,《产权治权分离 稳定繁荣之基》,《南方周末》,xx年11月21日。
3、周其仁,《改革土地财政的难点》,,《经济观察报》,xx年11月16日。
4、戴志勇 ,《抓住改革时间窗口,完成现代国家转型》,《南方周末》。
5、《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新京报》,xx年11月21日。
6、高远至,《农地入市大势所趋》,《半月谈》。
7、王珂,《统一城乡用地市场,赋权是关键》,中国网。
8、《中财办:农地流转不能一哄而上》,《新京报》,xx年11月21日。
9、《<决定>起草组成员:三中全会送了农民三个大红包》,凤凰财经台,xx年11月26日。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篇三:
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哈特曼公司营销案例分析报告
一、企业背景
1、公司背景
哈特曼箱包公司成立于1877年,从1930年开始生产皮包。刚开始它的产品是同行业最昂贵的,是针对需要最好、最耐用皮箱的消费者设计的。公司只在百货商店和箱包专卖店销售自己的产品,一直到1955年以前,它限制分销,在每一个区域市场只通过选择一个中间商销售产品。在新一任领导卡兹上台之后,哈特曼公司拓展了它的分销覆盖面,消减了产品线,制定出了一套全面的零售人员培训方案。1980年,哈特曼公司总收益是3300万美元,年销售增长率22%,卡兹试图将哈特曼公司的年收益增长率提高5%-10%,同时,增大它在高品质箱包的市场占有率。
公司的产品线包括框架式与软边式两类皮箱的四个系列,其中价格最昂贵的是4700系列。现在,卡兹正考虑对哈特曼产品线加一些变化,用新产品代替已经销售疲软的超麂皮产品。哈特曼公司的最主要的直接竞争对手是Lark公司和French公司。
2、决策背景
1981年,哈特曼公司总裁卡兹对公司过去实行的价格促销策略进行评价,同时考虑在新的一年里是否继续实行这一策略。关于是否继续这一策略,专家研究的结果与营销副总裁舒斯特的看法产生了分歧。除了价格促销策略之外,哈特曼公司还实行过:馈赠礼品与连带购买促销策略。
二、决策选项
1、卡兹不支持继续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专家研究报告认为,价格促销策略虽然增大了销售,但是所生成的贡献却低于不实行该策略所获得价值。而且,卡兹认为价格促销会有损哈特曼公司的形象。
2、舒斯特支持继续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舒斯特认为价格促销能够增大顾客对哈特曼箱包的兴趣,吸引新的消费者,鼓励现有顾客增加对哈特曼产品的购买,从而增加销售量。
三、决策标准
1、公司利润
经济利润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指标器,它指导人们把资源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利润的不断提高,从而回应对不同阶段而实行不同的决策。
2、产品销售量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要根据产品销量灵活的调整产品定价、存储策略、销售方案等。合理的销售预测对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有重要的意义。
3、品牌形象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较以往大的多,当企业计划推出一种新产品时,由于广告成本的急剧增加,使得新产品的风险相对提高。因此企业的经济模式逐步从产品经济转向了品牌经济,企业希望通过建立品牌形象减少产品的销售成本,减少产品开发的风险,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4、公司战略目标
公司会为自己在未来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内制定自己公司的战略目标,而企业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会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战略目标而制定不同的决策,从而影响决策的实行。
四、决策标准的论据
1、公司利润的案例论据
专家报告分析指出,1978年的促销费用使哈特曼公司的贡献毛利益减少了1320xx元。 无促销定价
20%促销价 哈特曼公司平均每个产品的定价资料 平均零售价 平均制造商销售价 变动成本 100 48 34.7 80 41.6 34.7 平均毛利益 13.3 6.9
表1哈特曼公司产品定价资料
但相反一面,哈特曼公司在实行零售促销计划时受到零售商的欢迎。1979年其4200系列产品的税前净利润达到21%,4700系列达到36%,而Samsonite公司的Silhouette系列只达到13%。到1980年5月,哈特曼建议的零售价格向零售商提供了54%的毛利润率,相比之下,整个箱包行业的平均毛利润率只有46%。
所以说,不实行价格促销策略也可以为公司带来高额利润。
2、产品销售量的案例论据
1979年4月22日到5月6日,哈特曼公司对全部四种箱包系列中三种最流行的手提式皮包实行20%的削价促销。但在促销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对三种手提式皮箱的订单量明显低于1978年的同期水平。1980年的促销合同中,大约销售出了144000件促销产品,只达到了预期数量的一半。
根据专家研究结果表明,促销活动造成4400产品线在销售量上互相残杀;1978年3月-5月,4400产品线的销售量为15130件,低于17020的预期数量,使贡献毛利润减少40366美元。
所以说,哈特曼可能在促销中蒙受了损失,销售量迅速增长和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是不可能同步的。
3、品牌形象的案例论据
1979年,哈特曼公司对年龄在25岁以上、家庭年收入超过25000美元的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只有12%的消费者认识哈特曼品牌,而美国旅行者的品牌认知水平超过了90%。只有5%的被调查者回忆起曾见过哈特曼的广告,而哈特曼的价格促销活动只能通过,较大的零售商进行地区性广告宣传,广告着力突出公司的名称和声誉。
所以说,即使实行价格促销,而不提高企业形象,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度仍然较低,从而并不会增加其销售量以及顾客对其产品的购买需求。
4、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不应该继续实行价格促销策略。
五、行动计划
1、继续实行馈赠礼品和连带购买策略
为促销专门制作生产礼品或连带购买的商品,促销结束以后,此商品不再进行售卖。
2、加大企业形象和品牌认知度的推广
在高端杂志、报纸期刊刊登广告;在奢侈品展销会进行展销;利用名人效应,进行代言;请专业人士宣传,进行口碑营销。
3、实行特殊节日营销方案
在店庆、特殊节假日、VIP顾客生日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候,进行馈赠典藏版箱包活动。减少库存,将存货改装为限量版非卖品。
4、体验式营销
重视顾客的体验和对产品满意度的反馈。可以将公司在新一季度的新产品和特殊性产品在上市前,免费发送给限定的VVIP顾客体验,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对产品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更进。
5、经销商,消费者订货优惠
实行提前订货,享受分期付款,优惠折扣,赠送产品等优惠。
六、行动计划的风险
1、不能合理预测销售量,造成连带购买或馈赠的产品数量无法控制。导致供不应求或库存积压,影响销售额和产品成本的预估。
2、提升品牌形象可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充足资金流是对企业的一大考验。对于顾客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形象的提升,需要一定时间的接受过程,见效慢,短期收益不会有太大的提高。
3、关于体验式营销的方案,可能导致顾客只体验不购买。一旦,该产品在顾客体验过程中,得到满意度低的结果,那么对于后来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有很大的不利影响。
4、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容易导致资金一时无法到账,企业正常营运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坏账等现象,造成企业的损失。
七、风险的解决方案
1、合理预测促销中连带购买品或馈赠品的数量,并且在促销活动结束后,该产品不再进行生产和售卖。
2、提高自身的信誉度,联系好与银行或其他风投的关系,以便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为公司经营和扩大企业规模和产品线做后盾。
3、提高产品品质和顾客满意度。在体验期一旦出现问题,及时修改,并将改进品再次进行体验,避免负面影响过大。
4、在产品设计上加大重视,吸取行业精华,力求走在行业的最前端。满足更多客户的产品时尚需求。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篇四:一例大学生网络成瘾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网络成瘾症青少年的心理治疗,阐述了对来访者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过程,并根据与来访者共同商定,采取了认知行为疗法使来访者改变了原有的错误认知,认识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性,能正确面对家庭中的问题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改善了亲子关系,建立自信,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治疗的目标。经过六次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咨询结束后回访,显示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网络成瘾 心理治疗 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一)一般情况
刘某,男,19岁,未婚,大一学生,排行老二,上有一姐(已上大学),出生于江西省一个小农村,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为其监护人。
(二)个人成长史
1、童年期生活:经来访者母亲陈述得知,来访者的母亲围产期、生产时情况良好,顺产;来访者童年时期走路、开始说话的时间与正常儿童一致,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童年时未患重大疾病,童年时与母亲感情融洽,无退缩或攻击行为,父亲在外打工,与来访者接触较少。
2、青少年期生活:来访者上小学时学习成绩好,性格开朗,很活跃,与同伴关系融洽。在家和母亲关系很好,很听话,母亲眼睛不好,他很孝顺,很关心照顾母亲;而父亲一直在外工作,很少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大学之前,来访者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3、 来访者的精神状态:自我评价极高,自我感觉极好,否认自己有心理问题,易怒,情绪很不稳定。
4、 来访者的社会功能:上网过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个人主诉
我是从农村考上大学,以前的主要生活就是学习,也没有什么机会接触网络,到了大学后宿舍的同学经常在一起大谈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感觉自己对此知之甚少,好像跟同学脱轨了似的,于是便开始接触各类游戏,以证明自己的全面发展。最初上网有节制,只是周末玩1-2 小时,学习、生活正常。两个月以后,上网逐渐失去节制,每天都要去一趟网吧,并开始间歇性地逃课,生活开始变得无规律,打篮球的爱好也放弃了。临近期末时,每天玩通宵,白天回寝室睡觉,基本放弃了学习。期末考试有五科亮红灯。寒假返校,仍然止不住泡网吧。现在一离开网吧就烦躁不安,心里空荡荡的,没有精神,什么事也不想干。吃饭没有胃口,肠胃不舒服,见人也不想搭理。看不进去书,记忆力明显下降,思维和反应速度明显减慢。内心痛苦,想尽快改变现状,可一次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其实上网也没有特别的偏好,打游戏、聊QQ、浏览网页等,可就是离不开网络。
(四)观察和收集到的材料
求助者衣着整齐,说话有礼貌,表情不自然,情绪较低沉,不敢与咨询师有目光接触。据来访者的舍友反映,来访者之前生活习惯很好,也很勤快,经常会帮在宿舍做清洁,也很乐意帮助同学,跟同学相处融洽,但是至从上网后生活习惯就不太好,鞋子袜子乱放;经常不做寝室卫生,而且也很少跟宿舍的同学交流,通常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了,几乎都不参加班级集体活动的。辅导员的反映:求助者性格内向。上学期的前半期表现还好,按时上课,按时就寝。后半期,则开始逃课。有时去教室,也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很少听讲,精神状态很差。很少参加班会等集体活动,很少跟同学说话
二、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况的评估:上网过多,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 2、诊断:严重网络成瘾,属于眼中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1)根据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条原则,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有强烈的求治动机和主动的求医行为,无幻觉、妄想症状,无逻辑思维错乱。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三标准:病程、精神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求助者得分不足六分。可以排除神经症。
3)根据求助者的症状表现:每天都必须上网,一接触电脑便“有劲儿”,一旦离开则烦躁不安,没有精神,现实兴趣减退。可以断定求助者的这些表现皆源于网络成瘾。
4)心理测验结果:选择Yong 的网络成瘾测查量表,求助者的总分达到85分,属于重度网络成瘾。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网络成瘾状态,恢复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提高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达到人格的成熟与完善。
四、咨询方案
(一)咨询方法和原理
1、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2、原理: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咨询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咨询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来帮助求助者确定问题,使用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核心错误观念,并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经过认知复习巩固刚建立起来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使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3、咨询过程
3.1咨询阶段的划分 咨询及矫正方案拟分三期进行(分六次咨询,一次50分钟),前期的认知矫正,中期的行为矫正,后期学习动机激励法
第一步,纠正负性认知。纠正刘某关于游戏试玩职业的片面认知,以及对父母偏激的认知态度,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
第二步,网瘾行为矫正。坚持每天进行网络使用行为日记记录,同时记录其他活动情况,并进行自我评价:奖励强化与惩罚抑制:警示铃或电子提醒、转移注意法等
第三步,学习动机激励。以优秀人物传记作为榜样激励,以格言警句励志,对自我形象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学习方面提供必要帮助,培养学习动机等。
3.2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x年5月9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方法:运用倾听技术对来访者的情绪、行为等表示理解;运用开放式提问技术,确定来访者的主要问题,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运用解释技术,向来访者解说心理治疗的相关内容,使来访者愿意接受心理治疗及对自己问题的解决
过程:填写治疗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治疗的有关事项和规划。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来访者建立合作、平等的良好的治疗关系,获得来访者的信任,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第二次咨询:(x年5月16日)
目的:加深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过程:在前一次所建立较好咨询关系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测评,然后将事先整理好的有关资料交给刘某,资料内容包括: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上网过度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等,希望他回家能认真阅读一下;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每天玩游戏的时间、频率以及对自己的影响等。同时,给其父母布置作业:每一周由母或父给儿子写一封信,说出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写出对孩子的爱和担忧。目的是通过文字传递真实的感情,缓解紧张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次咨询:(x年5月24日)
目标:纠正负性认知。改变来访者对自己的消极信念,充分认知网络成瘾的危害性,强化其愿意改变的意愿。
过程:通过团体治疗让来访者深入地探讨与学习如何提高自信、培养责任感、增强抗挫折能力、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等具体问题的解决,让来访者在与其他学员的互动过程中练习习得的新能力和方法。向他出示了一些关于过度使用网络的诊断标准,来访者表示可以接受,通过对照自己记录的时间表,他承认上网时间是多了一点。其母亲非常配合,将她写给儿子的信,拿了出来,我让刘某尽可能带着感情读一遍,信中内容包含关切之意,刘某脸上出现受感 动的表情。低着头说“自己让父母操心了”。
第四次咨询:(5月30日)
目标:巩固之前取得的效果,使来访者彻底摆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维方式,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危害;使来访者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学会与环境相适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模式,从根本上清除病因,学会和家长交流、沟通;对于来访者的父母,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年龄阶段的需求,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交流。
过程:通过个体治疗的会谈,就其家庭作业做进一步的分析,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来访者彻底摆脱其不合理的信念,使其明白“每个人没有权利必须得到周围人士的赞赏”,教会来访者使用“黄金规则”去处理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进一步摆脱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来访者在治疗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出现新的、合理思维和行为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让来访者体验到自己掌握命运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减少他以后生活中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倾向,以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通过来访者和其母亲的家庭治疗,让亲子间的关系得以缓解,相互了解彼此的内心真实想法,明确沟通的重要性,寻找适合于自身家庭的交流模式,并不断练习使用该交流方式,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沟通。
布置治疗作业:让来访者收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其他事情的看法,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对不合理信念进行分析,找出新的合理的信念,写出自己获得的新的情绪和行为,以及治疗的收获等,从而加深、巩固新的合理的信念。
第五次咨询:(6月6号)
目标:网络行为矫正。与求助者共同讨论和商定具体、可行的行为矫正方法过程:1、检查家庭作业,通过前几次的咨询来访者对自己的网瘾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自责自己太不自觉,逃了很多课,对之前的一些消极的信念也有些改变。顺势向他介绍了一些学习—奋斗—成功的知识和榜样,说明学习对人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很高兴地给我讲述自己当年中考时多么用功。2、讨论行为矫正方法:1) 避免去校外网吧,远离无节制上网的环境。倘若实在有需要,如查阅学习资料、上交课程作业等,则直接到学校电子阅览室。2) 每次上网不得超过一个半小时。随身携带小闹钟,并将闹钟的定时器调至一个半小时。如果超过规定的上网时间,耳边则会响起刺耳的警示铃声和催促录音。
3) 每天坚持约上几个同学打篮球40 分钟。这种转移能量法,不仅能减少求助者对网络的依赖,改善与同学的关系,恢复正常社会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其逐渐克服自卑,提升自我效能感。4) 早晚盥洗,每天坚持叠被子、收拾课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5) 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网络使用行为,以及学习、身体锻炼等其他活动,并进行自我评价。
第六次咨询:(6月12号)
目标:巩固提高来访者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激励学习动机。启发来访者发现自身优势,挖掘内在潜能。
过程(1)询问行为矫正方法执行情况:求助者说,这星期以来,没有去过网吧,只是周末到电子阅览室,给高中朋友发了一封邮件。
(2)引导求助者回忆上大学以来的成功经验,越多越好,哪怕是很小的一次成功,以进一步唤起求助者对成功情绪的积极体验。(3)对求助者的成功经历和完成咨询作业的情况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并启发和帮助求助者充分挖掘自身的优点,建议其将这些优点一一列举出来,写在便携笔记本上,以便于随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咨询师还重点就求助者“不甘落后”的优点,作了深入翔实的阐析,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暗示,“其实你的心里一直有一股很强大的、向上的劲儿,只是被某个盖子压着了。只要掀开这一盖子,你那股巨大的力量就发挥出来了”,真诚、热情地鼓励求助者深入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争取最大限度的进步。
4、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不再沉迷于网络,能够按时上课、就寝。
(2)辅导员的评价:人变精神了,很少逃课了。上课状态有所改善,参加班集体活动的次数增多。听室友反映,求助者爱干净了很多,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增加了许多。
(3)咨询师的评估:咨询结束后,求助者表情愉快,眼睛里闪烁着青春的光彩。一脸的微笑,尽管有些腼腆,但轻松、自信清晰可见,话语也多了,能够与咨询师对视了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王登峰。临床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3]郭念峰主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民族出版社,20xx年版。
[4]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20xx.民族出版社
[5]严文华,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xx
个人心理学分析报告 篇五
看当今世界,数码、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增长源源不断,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年轻的一代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大潮中奋力打拼,我不由考虑起自己的前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一个学土木的大学生,我将如何面对,我究竟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想起自己走过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有些惭愧。我对自己以往在学业、文体、社团活动中的表现不是很满意。我发现我自己惰性较大,平日里总有些倦怠、懒散,学习、做事精力不够集中,效率不高,态度也不够专注。倘若不改正,这很可能会导致我最终庸碌无为。这些不由得让我不大吃一惊。不过还好,我还有改进的机会。否则,岂不遗憾终生?俗话说,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则,漫无目的的乱走一遭,岂不殆误时机,浪费年华?因此,我首先要把自己今后学习生活目标大致计划一下,以便更能多一份力量鞭策我、激励我在未知多变的人生旅途中稳健前行。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性格算是中向型的,自觉自己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业余爱好比较广泛吧,喜欢听歌,下象棋,打羽毛球,看电影,看小说,上网,打游戏,好奇心也比较强,总喜欢接触一些新奇的东西或事物,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
1、自身优势
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我的家庭收入状况还算可以,可以担负得起我的求学费用,我能更加专心于学业。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2、自身缺陷
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点内向,有时有点粗心,自控能力有点弱,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
3、人生观 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理的稳定倾向的人生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对人的心理功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
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大三的学生,应该树立正确人生观,这样就能为大众的利益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奉公,不会为个人得失而斤斤计较,不会陷入“自我中心”而难以自拔;就能够为崇高的理想,以顽强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被矛盾所困扰,不向挫折屈服,不为冲突而忧虑,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积极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大众共享幸福之乐。
二、自我人格培养 人格是一个人赖以立足人世、创造事业的根本。因此对於人格魅力的讨论便尤为显得成熟而且必要了。人格魅力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发展积极的心态,表现真实的自我 。人格魅力不是刻意表现的,人格魅力的气质存在与骨子里,人格魅力应该是一种自然的发散。 人格魅力这名词就是一种感觉,为了表达这种感觉出来而创造的词 。你真正能打动别人心的只有你的真诚和善良。
第一,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要培养自己对他人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励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勤奋认真。
第二,在理智上,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感知敏锐、丰富的想像能力,较强的思维逻辑性和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第三,在情绪上,学会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总是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使自己情绪稳定而平衡,与人相处时总是给人带来欢笑,令人精神舒畅。 第四,在意志上,训练自己做事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三、环境分析 1、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性格开朗乐观,不怕挫折;具有较好的领导才能,能与他人团结合作;具有很强的自信心与自强心;生活学习能够独立,自理能力强;做事认真积极负责,能很好地完成工作,能吃苦耐劳。。。
弱势因素:不够塌实严谨,比较急躁;惰性思想容易作怪,自我控制能力稍弱,有事粗心大意,对于专业知识了解过少。。。
2、外部环境因素
当今社会是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我国近几年土木工程发展得相当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建设的高潮。各种工业、民用建设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大中城市。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我国正处在工程建设的高潮中,处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中。最近几年我国又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经济建设的发展要依靠基本工程的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人才。不仅西部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人才,东部城市也同样需土木工程专业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人口日益集中,这就要求解决交通和住房问题。从市场的需求来说,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项目纷纷立项建设,在未来几十年内这种局面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非常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
四、能力提升
1、现阶段自我要求
最主要的就是从现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首先积极努力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作好课堂笔记,特别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平时多读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向结合,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增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和实验是闭不可少的。这些都是在自己现阶段必须作好的,也是实现自己规划的第一步!注意自己的身体,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早上去操场跑步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平时多去阅览室和图书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职业目标
学习各方面土木知识,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将来主要往工程技术方向发展,主要意向是房建与桥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尽量争取实习机会,再假期尽量前往工地进行见识学习,为自己积累经验。
具体实施:在大三多学习了解土木知识,尽最大限度完善自己,争取下工地实习努力累经验(具体如果要考证等具体更了解后再作打算)。 3、评估调整
自己现阶段随制定了自己的目标,但受到自己现阶段思想不太趋向成熟的限制,以后在自己的职业的选择,生涯路线,人生目标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改动,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变的更成熟使自己以后的规划设计更接近实际打下基础。
结束语 自我分析,使我自己对自己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自己的目标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自己的学习动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使自己的学习有了目标和针对性,对自己以后充满了信心,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取的成功,也使自己敢于面对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尽量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让我知道了自己的局限和弱点,接受现实,并勇敢的去面对,这也开始让我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能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面对竞争。
时间是不等人的,提前作好准备,对自己以后的人生将有很大的影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自己对自己职业做提前的规划,为自己以后走向成功打下基础
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心理学专业实习报告 篇六
在时代多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里,人们面临多方压力,升学、升职、生存……
在高压下,心理问题日益普遍化和严重化,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也日益明显。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无疑充满机遇和挑战。为了提高心理辅导实践能力,更直接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案例,我在XX学校心理辅导站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习基本情况
首先,熟悉学校环境,了解学生整体心理特点,在带队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主要负责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咨询,每周上三次心理辅导活动课,其他时间在学校心理辅导站做一对一的个案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查。
其次,在总体安排下,我认真做了一个详细的个人实习计划,做好各项心理备课,查找相关资料,以便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工作方法。
然后,一对一的案例咨询。我辅导的对象都是在紧张为高考备战的高三学子,他们的心理问题普遍是焦虑、过度紧张、太在意结果引起高度绷紧神经。有的因学习成绩下滑、有的因家庭期望过高、有的因情感受挫、有的因学习方法不当……面对此类问题,我一般先以朋友的姿态细心聆听他们的烦恼,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深入细问,挖掘本质问题所在。刚开始,有点力不足心有余,主要缘于我的高度自信,其实盲目的自信和自以为足的理论知识,在关键时刻会严重影响工作的实际开展。
最后,进行大班心理辅导课。站在讲台的感觉跟坐在课桌上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听老师在上面讲,还有点不屑一顾的,以为很容易,照本宣科就得了。其实不然,就算是照本宣科,也要宣得有声有色,让下面的听者有听下去的吸引力所在。
二、实习心得
1、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正意义。
2、要使自己有人格魅力,要做出不凡的成绩,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行合一的阅历。
3、坚守平凡岗位,把平凡做得不平凡,需要脚踏实地的恒心和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上进之心。
三、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
心理咨询工作要充分发挥心理患者的良医作用,需要长期的循序渐进地发展,需要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和配合,同时更需要心理咨询工作者自身过硬的专业能力。实践中,人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咨询事业发展未成熟,所以提供的心理咨询还是有待加强和改进。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深感心理咨询广阔的社会需求和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意识到我国心理学发展的滞后。作为即将毕业的心理学专业的应届生来说,这段短暂的实习经历无疑为我今后的就业方向奠定了辨别基础,也真实直观地检验了自身实际能力,参漏出自身不足。
心理学研究报告 篇七
08教育 王安中 1080400056 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
一、问题提出: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互动、沟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主观幸福感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涉及到个体在不同生活情境的生活中的情绪体验,情感体验以及社会感知能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和对生活的热情等,幸福感是衡量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学者认为,人际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研究对于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研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2.际关系困扰不同维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目前在国内做类似研究的学者比较少。主观幸福与人格,与文化特征以及主观幸福的身心基础研究的学者比较多,专门的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比较少。现有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主要是通过相问卷法进行相关,利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际关系等其它相关量表,对各个因素与幸福指数的总体分数进行相关分析。对于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这样的非量化,非能认知能力的问题进行问卷测量,信度和效度很那有保证。
针对现有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首先补充了和完善了关于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的感的研究。其次,将质的研究方法引入研究中,采取访谈等形式,更好的补充和印证问卷研究的结果。另外,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言谈、怀疑他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淡等。但大学阶段有相对广阔的人际关系发展环境,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也处在发展的快速期,此时较认知和人格等因素更容易改善,以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二、研究方法及设计:
(一)访谈法
1、被试:从首都师范大学中选取10人(方便取样,最好曾经接受过我们之前人际关系研究的同学),5男5女,不考虑其它问题。
2、访谈工具:采取开放和半开放访谈。结构根据文献综述,理论研究的具体理论界定,内容进行确定。
3、研究程序:先进行开放式访谈。从10人中随机抽取两男两女,主要是对幸福感和人际关系话题进行访谈。整理后,结合问卷的相关维度,在对剩下的6人进行半结构访谈。在问卷结束之后,根据6人的情况,对部其中的两人(方便抽样)进行跟踪访谈(持续半个学期,最少两次)。
4、数据处理方式:通过对访谈信息进行系统的编码分析处理,归纳人际关系的具体维度对他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随着他人际关系的调整,幸福感是否随着这些因素的提高增加。
(二)问卷调查
1、被试:方便抽样,选取120名被试,仅仅考虑性别,尽量做到但男女相等。
08教育 王安中 1080400056 2.工具: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采用赵崇莲等于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为与人交谈、交际交往、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4个维度)。进行人际关系测量。幸福感量表测量(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定式型测查工具,量表共有33项,分为6个分量表,即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
3、研究程序:两份问卷同时施测。为减少问卷相互影响,可以首先测量人际关系量表,这样就不会受到幸福量表中有关于人际关系维度的影响。问卷都是国内外比较权威的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另外,为保证数据数量和质量,问卷发放数量超过120份。
4、数据处理方式:利用spss10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
(一)访谈法
1、访谈内容:访谈大学对生幸福感和人际关系相关维度认知和情感体验。(具体略)2.访谈分析:通过对内容系统的编码和整理,提炼出相互影响的维度之间的关系,排除掉其他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现状有了大致了解。
3、分析结果:其一,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情况不容乐观。其二,1.对个案进行访谈,了解到人际关系的各个维度对幸福感的具体影响。其三,通过追踪个案,与之前进比较,了解到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维度的变化对于幸福感的影响,部分证明人际关系的提高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
(二)问卷法
1、数据结果。1.1人际关系:
人际交谈困扰F1,男:2.27±1.54;女:1.84±1.35。人际交友困扰F2,男:2.75±1.79;女:2.90±1.88。待人接物困扰F3,男:1.61±1.01;女:1.40±1.08。与异性交往困扰F4,男:1.56±1.51;女:1.47±1.36。性别主效应不显著。三个维度的困扰,人际交往和人及困扰的程度普遍高于待人接物与异性交往。
1.2幸福度:
生活满意度LS,男:14.81±3.79;女:15.74±3.60。积极情感PA,男:2.75±1.03;女2.88±1.07。消极情感NA,男:1.25±1.22;女1.52±1.28。通过分析,性别的差异并不显著。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困扰明显高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感情。1.3幸福感与人际关系:因变量预测变量
R2 Beta t p LS:F,20.10-0.14-2.38*0.02 F,10.10-0.13-2.35*0.02 F,40.11-0.12-2.21*0.03 PA:F,10.03-0.15-2.66**0.01 F,20.05-0.18-2.69***0.01 F,30.06-0.11-2.01*0.05 NA:F,20.23 0.35 7.20***0.00
08教育 王安中 1080400056 F,30.27 0.20 4.84***0.00 F,10.28 0.13 2.61**0.01 对于生活满意度的预测有三
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分别是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与异性交往困扰,其中人际交友困扰的单独解释量为8.2%,这三个变量对生活满意度都是负向预测。对于积极情感的预测有三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即分别是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这三个变量对积极情感都是负向预测。对于消极情感的预测有三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人际交谈困扰,这三个变量的联合解释量达到28.1%,其中人际交友困扰的单独解释量最高,达到22.9%。这三个变量对消极情感都是正向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对于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2、数据分析:首先,对幸福感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去极端数据,总分取平均数和标准差,得出两个测验的平均分。其次,进行关系数的统计,得出两者的相关度。其三,对于人际关系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进行积差相关分析,得出每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其四,以人际关系困扰的四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幸福感的维度为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出预测指数。
3、分析结果:首先,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与大学生幸福指数成正相关。其次,人际关系的各个维度与到大学生幸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再次,人际关系和谐程度对于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对于社会关系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探讨主要受社会心理学说的影响。研究者认为社会关系主要包括婚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互动、沟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14]。本研究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对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成份的预测作用分别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和与异性交往三个维度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和与异性交往中出现较少的困扰时,会产生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三个维度对积极情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在与他人交谈、交友和待人接物方面能够应付自如,较少出现困扰时,会经历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和人际交谈困扰三个维度对消极情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说明大学生在人际交友、待人接物、与人交谈中存在严重困扰时,会经历较多的消极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良好的、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体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人际交友、交谈方面处理得较好的学生,会有较高的积极情感体验,较低的消极情感体验,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从而可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我们应该鼓励大学生在学习、校园活动和生活中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感情,建立正常、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四)讨论
1、通过问卷的测量,基本验证了假设——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中的各个维度对于主观幸福感都由显著影响;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2.与相关研究相比,由于引入了质的研究方法,所以对于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影响关系了解的更加细致,更加全面。
3、对于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幸福感的研究,可以更好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对学
08教育 王安中 1080400056 生心理卫生状况监控。质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细致结论也有利于我们设计更好的解决措施。
四、研究结论
人际关系是重要的的确对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交际交往等维度的提升对于主观幸福感具有促进作用。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还包括其它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人际关系较其他因素更容易改变,并由相对的持久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幸福感。
我们根据人际关系与幸福感之间的内部联系,即可以通过提高人际关系整体质量,进行普遍的心理能力提升,也可以针对个别同学,通过对个别关系的协调,对症下药,增强主观幸福感。
五、参考文献:
[1] 王防荔。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研[J] 福建师范大学王防荔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2] 石反修 张继英。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3] 韩东才。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标志及其协调方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8月。
[4] 李全彩。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J] 心理卫生,2002年
[5] 刘娜 王秀阁。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J] 中青年学者论坛,2009年
[6] 赵崇莲 郑涌。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2009年,第4期。
[7] 毛小玲 李宏翰 张建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第19卷 第7期
[8] 胡潇 王敏。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文化成因[J] 高教探索,2002年,第2期。[9] 赵泽鹏。对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8年,第6期。[10] 董秀玲。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1] 钱雅文。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 德育园地,2008年,第12期。
[12] 孙崇勇。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10期。
[13] 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13日。
[14] 王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 韩洪涛。大学生心理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 主编:何金彩 唐闻捷,副主编:倪集崇 庄兴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17] 段鑫星 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18] 严标宾,郑雪,邱林。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5月。
[19]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18卷第1期61。
[20] 周末,巢传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O07年4月第28卷第4期。
本文由用户折月煮酒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3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