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作反思范文 质量工作反思总结报告(3篇)

质量工作反思总结报告(3篇)

质量工作反思总结报告 篇一

一、强化安全宣教。

九月份我们进取利用各种形式,在全队开展岗位工种事故案例教育、手指口述、应急预案演练。还利用周一安全日活动组织员工观看事故案例,使职工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工作的深刻认识,使安全警钟长鸣。强化安全知识学习,着重对三大规程,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三违界定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使职工对安全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突出教育重点,异常是加强了“薄弱人员”排查,做到提前排查、超前预防,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加大了对“三违”人员的帮教措施,并由区队和“三违”人员签订了安全协议使“三违”人员切实能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问题的出现,筑牢了安全防线。

二、健全完善制度,规范干部职工行为。

我队严格执行副队长跟班制和“三大员”跟班制,具体协调和监督现场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为促进员工在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我队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综采预备队交接班制度》、《管理人员跟班制度》、《隐患排查制度》、《三违帮教制度》,还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景制定了《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充实完善了员工学习培训、安全生产管理等三十多项规则制度,并汇编成册。其次,根据区队发展实际,重新制定完善了新的《综采预备队安全质量奖罚制度》,充分调动员工学技术、学业务、自觉搞好安全质量的进取性。

三、落实安全质量职责,强化现场管理。

为确保区队安全生产,力创精品工作面,我们及时落实各项安全质量职责制,使每个干部职工明确自我工作的安全职责。对工作面整个区域进行分片、分班挂牌管理,重点加强对“四个薄弱”的排查,切实做到超前防范,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区队有章可循,执章必严。加大班组现场安全质量管理力度,要求班长同时出勤2人,全面负责现场安全质量生产管理,隐患整改;区队干部坚持跟班盯岗,与职工同上同下,严抓“三违”,细排隐患;强化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安全岗位职责制,分析安全重点,制定整改措施,处理安全问题,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四、深入推进质量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严格现场交接班制度,并要求安全质量验收员把好验收关,严格落实奖惩标准,确保不出事故。为迎接“精品现场会”的召开,预备队结合工作面现场实际,对两端头支护,工作面“三直、两平、两畅通”、两巷外围礼貌生产进行了重点整治,严把“毫米关”真正做到“全方位、无死角”。不断健全完善了质量标准化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检查考核和奖惩办法。从严从细加强管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严格安全质量流程控制。

质量事故报告 篇二

一、事故起因

今年十月发生的一起书本脱胶质量事故,经过查勘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我们生产的部分书本,脱胶、开裂、掉页,质量事故给广大读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在生产过程中,更換了热熔胶的供应品种。我们没有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料的各种技术指标,也没有进行严瑾、科学、认真的材料性能测试,而大批量的投入生产,更是书背脱胶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使用热熔胶。加强对原材料和辅料进行检测,对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事故分析

1、胶钉联动线个别机长思想波动,我们没有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只叹留不住人。其实人是留不住的,你能留住他在企业,却留不住他在人世。如何及时补充新鲜血液,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使每个员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更好的帮助员工融入企业,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精神,它是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大事。

2、机长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胶订产品质量的稳定,机械出现故障后,由于维修与调节达不到标准,减弱了书脊的平服与牢固度。书背打槽深度达不到工艺要求,使热熔胶粘结面积减少,粘结強度降低,是书背脱胶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规程和维护规程。

3、严格装订的工艺操作,对重要工序加以控制,是能获得满意的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胶订联动线开机生产后,我们放松了对大批量产品的检验,没有随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终于造成了一个悲剧。我们必须真正认识错误,汲取教训。加强力量,完善质量流程管理,使质量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三、吸取教训及整改措施

质量事故发生后,公司迅速启动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大量的人员披星戴月、早起晚眠,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适时做好了补救工作。此次质量事故给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作为—个主管人员,我感到深深的惭愧,向受此次事故影响的各方表示歉意。

质量事故充分暴露了我们存在的工作不实、监管不力、管理不严和失职等问题。反映了我们职工队伍在思想、工作作风、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多种不良现象。精益生产的课题!我们要学习它,精通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要学到知识,顿悟智慧,回去以道御术,干事业。真正做到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

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篇三

一、事故调查分析

(一)事故概要

1、事故简介

2011年1月19日9时24分9秒,某石化重油催化装置稳定单元发生闪爆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轻伤,事故未造成环境污染。

2、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重油催化装置稳定单元E312重沸器壳程下部入口管线上的低点排凝阀,因固定阀杆螺母压盖的焊点开裂,阀门闸板失去固定,阀门失效,脱乙烷汽油泄漏(解吸塔操作压力为1.45MPa,温度124℃)、挥发,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因喷射产生静电发生爆炸。

(2)间接原因

物资采购管理有漏洞,产品质量把关不严。

进货检验、打压试验等检验环节把关不严。

(二)基本情况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于2000年8月建成并投产。2003年10月末开始汽油降烯烃改造,采用了辅助提升管反应器加床层的专利技术,主要改造内容有:增加一套汽油反应系统,单独设分馏塔及配套机泵、冷换设备。2004年、2007年、2010年进行了三次计划检修。

重油催化装置稳定单元:油气分离器D-2301出来的凝缩油经泵(P-2301/1,2)加压后分为两路,一路作为冷进料进入解析塔C-2302第29层,另一路与稳定汽油换热(E-2305/1,2)至65℃,进入C2302第25层。中间凝缩油自第18层自流抽出后,经解吸塔中间重沸器(E2316)升温后,返回第17层。来自解吸塔底液封盘的凝缩油经解吸塔底部隔板收集,经解吸塔底重沸器E2312(以下简称E312)被轻柴油加热后,返回解吸塔底。解吸塔底重沸器E2303由分馏塔一中回流供热。脱吸塔气体至E2313/1~4前与压缩富气混合。

(三)事故发生时间序列

(四)事故损失情况

本次事故损失工作日总数18400天,直接经济损失486.67万元。

(五)事故原因分析

(1)排凝阀失效原因分析。

事故阀门位于重催装置脱吸塔底壳体入口DN500管线下部,是管线低点排凝。阀门型式为楔式闸板阀,型号Z41H-25 DN80,铭牌标注制造厂家为某阀门有限公司,制造日期2010年4月。某石化电子商务部于11月18日和21日分别进行了打压试验,试验合格后,由安装单位领出,11月22日,安装于重油催化装置。11月26日该阀门所属管线进行了整体水压试验,结果合格。12月3日阀门随装置开工投入使用。使用期间生产工况正常。

由于焊点只有一处,小且薄,因此认定该阀门有缺陷,在使用过程中焊点断裂。

(2)点火源确定

经对事故现场勘察及对现场人员调查,现场无动火作业、用电作业,可以排除明火及用电作业引发爆炸的可能性。现场员工均按公司要求穿防静电工作服,未携带任何工具,可排除现场人员引发静电或火花的可能性。

据此分析,为脱乙烷汽油在高速喷出时产生的静电放电作为点火源的可能性最大。

二、事故应急处置

(一)事故救援

2011年1月19日9时24分9秒,脱乙烷汽油泄漏发生闪爆后,该装置内操工作人员立即切断物料、打开放空。某石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调集消防力量组织灭火施救,加强现场环境监测,及时启动三级防控设施,调整污水厂各单元的操作,避免了环境污染。按预案,切断与重催装置有联系的装置相连管线调整生产量,防止事故扩大。

事故发生后,事故所在地紧急调动消防力量,进行增援。政府和企业联动,控制了火势,避免了事故扩大,截止到1月20日4时15分,明火被完全扑灭。

(二)人员施救

在事故发生后,在消防官兵灭火的同时,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并由重油催化车间对当班人员情况进行核实。经生产车间反复核查,发现三名员工始终未报到,在得知三名员工下落不明后,马上通知消防战士,告知在灭火作战的同时,要注意搜救、搜索事故火场是否有人员存在。同时,某石化保卫部迅速展开救援、搜索、保卫工作。当地医院增派医疗救护人员及医疗救护车到现场待命。

当日下午16时30分,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在17时左右,通过事故火场消防战士提供的信息,在装置稳定区地面发现了一名遇难者遗体。在火尚未被扑灭的情况下,在消防官兵的掩护下,某石化保卫部干事进入事故火场,将遇难者谢某某遗体抬出,送到殡仪馆。

1月20日4时15分,残余明火被全部扑灭。除发现一名遇难者外,尚有两名失踪者赵某、马某某未找到。

在现场火点全部熄灭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保卫部保卫干部每4人一组,分三组立即进入事故现场,连续24小时的不间断对失踪人员进行搜索。

1月20日天亮后,事故抢险指挥部立即制定了抢险救援安全保障措施,组织近500人施工人员、一台机镐,以“事故爆炸点”为中心,从装置西侧检修通道入口开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清理地面积冰,仔细进行失踪人员搜索。全体参战人员克服天气寒冷、事故现场环境复杂的困难,经过160余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于1月26日9时23分,在距泄漏点—E2312换热器壳层入口排凝阀西南方向直线距离3.7米的换热器南封头西侧处,发现第一名失踪者,经辨认是操作员赵某。于10时42分,在距泄漏点—E2312换热器壳层入口排凝阀正南方向直线距离2.8米的换热器南封头正下方,发现另一名失踪者,经辨认是设备员马某某。至此,爆炸事故搜救结束。

三、反思与建议

(一)各企业应定期开展针对各生产装置在用阀门使用情况,包括型号、完好状况、与生产设备设施是否匹配、是否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排查、清理、整改、提高工作,要落实责任,确保清查质量,彻底解决一批安全隐患。

(二)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从物资采购及到货设备检验等关键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在压力容器、压力管线、阀门、承压元件等入厂质量检验上严格把关,从源头控制不安全的因素,确保实现本质安全。

(三)完善涉及阀门操作作业的所有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检查内容和标准,保证在用阀门处于完好状态。

(四)强化各项生产管理制度,组织严密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周密的具体实施方案、严格的责任保证体系。加强职工责任意识的教育与培养,重新审定事故预案,明确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同时组织技术、设备人员和生产一线员工对生产装置进一步开展全面的风险识别,提高对通用设备设施性能与完好状态的辩识能力,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或事故苗头。

本文由用户苍笙踏歌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9247.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