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选题 语言学论文

语言学论文

篇1:语言学相关论文

语言学相关论文

论文1:店铺名称语言文化的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消费时代的冲击下,商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并且涉及到方方面面。

这导致了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突出自己品牌,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店铺名。

重庆地区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这些餐饮行业的店铺名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语言学特征。

语言学特征不仅仅是简单地语言学符号的体现,而是通过语言的运用表达出特殊的含义。

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修订的11月1日实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餐饮行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通过走访沙坪坝区大学城片区商业街,对110个餐饮行业店铺名加以分析,探讨其语言学特点,从而反映重庆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社会心理。

一、语音形式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

语音形式指的是某个语言片断的语音,是从说话人口中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店铺名的语音形式通常是组成店铺名文字的字音。

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自然单位。

按照汉语音韵学传统的字音分析方法,把一个字音(音节)分成前(声)后(韵)两段,前段为声母,后段为韵母,把贯穿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叫声调。

[1]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

(一)音节特点音节是人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自己语言里的最小语音单位。

在汉语中,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比如“老百姓”三个字,读出来就是三个音节。

从音节方面考虑,笔者走访的餐饮行业中,最短的店铺名是由一个双音节构成,最长的店铺名是由12个音节组成,平均为4.69个音节。

48个店铺名为偶数音节,所占比例是43%,62个店铺名是奇数音节,所占比例是57%,奇数店铺名要比偶数店铺名所占的比例高7.7%。

其中三音节、四音节、五音节、六音节的店铺名最多,一共94个,占统计总数的85.4%,一、二音节的店铺名的音节数很少,导致这些店铺名所含的信息量相对较少,被使用也较少。

而七、八、九、十二音节的店铺名,信息涵盖量相对大,但是太过于冗长,不便于人们的记忆和识别。

因此,店主在给店铺命名的时候,一般也不太会选择音节太少或太多的店铺名,其分布特点是以五音节为高峰向大于五音节和小于五音节两个方向逐级减少,呈现出金字塔阶梯形。

(二)声调特点汉语是世界上声调丰富的语言之一。

声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声调的组合形式可以促成汉语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韵律感。

语言的节律就能被这种韵律感组织起来,以便加强语言的协调性。

一般声调的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叠音、双声叠韵、平仄组合三种[1]。

叠音是由音节重叠而成。

一部分店铺偏爱使用叠音的方式命名店铺。

例如:果果坊、天天美食、涵涵面庄、坝坝老火锅、久久自助火锅城等等。

这种店铺名的好处就是便于顾客记忆与识别,但也加重了重名的可能性。

笔者所走访的美食街就有两家以“天天”这个叠音方式命名店铺。

双声是由两个声母相同的音节组合而成,叠韵是由两个韵母相同的音节组合而成。

双声和叠韵都可以构成同一语音现象的反复,从而产生特殊的韵律,增强店铺名的音乐美。

这种特殊的音乐美也能达到让顾客更易识别记忆的效果。

例如:青柠、奥照面、沁茗轩、菠萝蜜茶饮。

平仄指的是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根据平上去入的音调划分,阴平和阳平能产生声调上扬,发音相对洪亮的特点。

因此,店主在命名店铺的时候,更加倾向于使用阴平或阳平的音节来结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以阴平或阳平的音节结尾的店铺名更能营造出一种欢快兴奋的气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增强消费者的食欲。

比如:星月面庄、串串王、毛哥老鸭汤、麦翁大鼓烧、久久自助火锅城等等。

二、词汇组合特点

对于一个店铺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其名使用的词汇选取。

来来往往的顾客对店铺最直观的印象来自于店铺名;对店铺名最直观的印象来源于店铺所使用的词。

因此,店铺名的选词十分重要。

(一)词汇来源词汇是语音和意义相结合的一种语言单位。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一个有意义的词汇,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语音形式来表达的。

语音结构与词的构成和词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1.地名。

川渝两地在全国范围内是着名的美食胜地,两地的很多特产都和美食有关。

因此,川渝两地的地名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饮食行业店铺名里浑然天成的金字招牌。

这也是商家集体品牌意识的集中体现,更是彰显川渝地区的特色饮食文化的一种方式。

从命名风格来看,以地名命名虽然十分传统,甚至还有些许老土,但是会给消费者一种贴心安全感,以及一目了然的即视感。

笔者在所走访的美食街就有不少这样的店铺名。

比如:万州烤鱼、成都冒菜、巴蜀烧鸡公、台湾烤玉米、段记北京烤鸭等等,占统计总数13.6%。

2.外来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启,一大批跨国餐饮企业也涌入我国市场。

加之某些商家为了给店铺增加一些国际色彩以吸引顾客,因此越来越多的外来词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店铺名里。

一种是运用外来词音译后当店铺名。

比如:麦当劳、德克士等等。

一种是用中文词和外来词组合的新颖方式当店名。

比如:好吃go。

这样新颖的命名在饮食行业并不是很多,仅占统计总数的7.2%,但是这种命名方式有增多的趋势。

3.数字。

运用数字给店铺取名字的优势在于一目了然,令人印象深刻,在视觉上比起其他店铺名略胜一筹;劣势在于,由于人们对某些数字的偏爱程度很集中,因此增加店铺名的重名率。

例如:168灌汤包。

168谐音和汉语“一路发”类似。

这种数字组合就容易重复。

在笔者走访的大学城片区商业街中,这样命名的餐饮店铺并不多,仅占统计总数的2.7%。

4.人名。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以人名做店铺名的传统。

从古代“武大郎炊饼”到运动品牌“李宁”,再到现在耳熟能详的“王老吉”。

它最早的命名形式是“某记”。

这个用法也被原原本本保留了下来,比如重庆市着名的餐饮企业“阿兴记”。

除了对这种命名方式的继承,当然也有发展,一种是在“某记”后面加业名,例如:邓记三合鱼。

一种省略了“记”字,后面加业名通名,比如:涵涵面庄,这种命名方式直接把人名和商铺名连接,也是一种品牌意识的体现。

和使用地名命名不同的是,地名命名体现的是集体品牌意识,人名命名体现的是个人品牌意识。

因此,选择这种命名方式的店铺较多,占统计总数的15.4%。

5.古语词。

古语词包括历史词和文言词。

历史词通常不会出现在我们的交际当中,文言词在口语中已经不常使用。

店主为了提升整个店的品味,为了吸引顾客,也会启用部分古语词。

这既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发扬。

例如:沁茗轩的“轩”字,大帅锅掌上传奇食尚汤锅坊的“坊”,林凯豪益食府的“府”字等等,占统计总数的7.2%。

店主在使用这些古语词的时候,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店铺的文化涵养,这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和人文风貌的体现。

(二)词汇组合根据前面的统计结果可以得知,店铺名的长度不宜过长,字数不宜过多,简短有力即为佳。

这就要求在命名选词的时候,尽量在有限的字数里体现出店铺的自身特色和自身优势。

重庆饮食行业的店铺名主要由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专名、业名、通名。

篇2:英汉语言学论文

一、研究背景

对学术论文这一体裁,过去20多年以来,引言部分首先受到较多的关注。

引言图式结构的语步模型首先是Swales提出的,1990年他修订为CARS模型。

[11]其后不少研究都采用CARS模型来分析论文及其各部分的修辞特点。

Bunton于就学位论文的引言提出了一个修订模型。

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近年才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Kwan收集了应用语言学博士论文LR章节的语料,将其正文部分与开头和结尾分开来分析学位论文LR的修辞结构,由此提出了一个三语步图式结构来描述LR的正文部分。

他采用了功能—语义法来判别语步,并进一步分析了组成各语步的元素,采用“策略”(strategy)来描述。

其研究显示:LR和引言在结构上并非完全相同[12]。

国内学者陈明芳提出博士学位论文的LR部分存在四个语步,即“参阅已有文献—对选题进行总体评价—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评判—从文献综述提出结论”[2]。

此外,不少研究采用CARS模型分析学术论文中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修辞策略。

Taylor和Chen在比较英语和汉语论文的引言语篇的基础上指出,差异所呈现的学科和文化特征胜于语言特点,不能泛化语篇结构和语言文化系统的关系。

[13]Martin对社会科学领域论文摘要的研究则发现,西班牙语所写的摘要大多遵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术社团建立起来的国际惯例。

[14]另一方面,多项研究发现,学术论文的修辞存在显著的跨文化差异,尽管因语类的限制呈现相对的一致性。

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语篇社团(discoursecommunities)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15]Cmejrkova也证明了社会文化因素可以制约学术语篇的修辞和写作,并没有通用于不同科研社团的学术语篇模式。

[16]杨玉晨认为,英汉学术论文开头段语篇模式差异的产生主要在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

[3]鞠玉梅和滕延江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各自的宏观结构得出结论,认为英汉学术语篇具有取向不同的潜在结构,受到交际者所认同的文化影响,反映了中西方学者潜意识中不同的社会文化观念。

[4][5]最近还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中英模糊限制语的不对等性导致了中英摘要中模糊限制语数量上的差异。

[6]不过有关文献综述的研究集中在英语论文,缺少与汉语论文LR语篇的对比研究,且仅限于学位论文的研究。

由于文献综述与引言属于同一语类系统,Swales用于论文引言的CARS模型及进化版将被作为本项学术论文LR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1][17]

二、文献综述语类结构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本研究综合了Swales的CARS模型以及Kwan提出的学位论文文献综述语步结构,并做了一些修订。

[17]Kwan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Bunton为学位论文引言而修订的CARS模型[18]。

我们认为,不同于引言,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的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而引言是整个研究的一个概貌[7],因此其结构模型需要依修辞目的和侧重点做一定的修正。

在Kwan的语步结构中,相关研究综述(Reviewingprevi-ousresearch)只是实现语步1的一个策略;策略不是LR中必需的成分,其使用也没有一定的次序。

本研究认为,鉴于文献综述的交际目的,综述相关研究是必需的,也是“确定研究定位”(Establishinganiche)语步的先决条件,因此应界定为语步而不是策略。

由此笔者修订了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结构模型。

语步下面,将组成成分以策略(strategies)和步骤(step)两个类别来区分:必需的成分为步骤,非必需的为策略。

在笔者修订的四语步框架中,我们的语料编码系统吸收了CARS模型、Kwan和陈明芳研究得出的模式结构中的部分语步、策略和步骤。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两个问题:(1)我们所修订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模型能否得到实证的支持?也就是说,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的原型结构究竟是什么?(2)就文献综述的修辞结构而言,在学术论文语类因素和不同文化的修辞传统两者之间,哪个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语料收集

本项研究收集的文献综述语料分别来自50篇英语学术论文和50篇汉语学术论文。

为保证对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它们均为应用语言学学科ILrMRD模式的论文。

英语论文取自-的TheModernLanguageJournal、ELTJournal、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LinguisticsandEducation和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等5种期刊,汉语论文取自2001-20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和《外语界》等5种期刊。

每种期刊10篇论文,样本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且所选英文论文排除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抽样的英文论文都是被上述英语学术期刊接受并发表,本研究将这些论文视为符合英语论文的规范标准。

(三)分析方法

我们采用Kwan介绍的功能-语义法[12]来判别文献综述语篇的语步。

语篇分析功能法并不依赖语言结构做标准来判别语步界限,而倾向于语篇交际目的的认知判断。

我们对语料的`语步和步骤/策略编码通过辨认语篇片段的主要语义特征来实施。

我们先确立了四语步框架,策略/步骤范畴以相关文献[2][12][17]为参照;然后以此为语篇分析的出发点,考察语料中各语篇片段的功能并判断其交际目的。

从这些语篇片段中我们找出惯常出现的“功能—语义”主题(functional-semanticthemes)。

这些主题可以组合起来表示语步的各种策略/步骤。

如果发现有些语篇片断的交际目的与上述研究中的范畴有所不同,则尝试用一个新的策略或步骤来描述。

在此基础上,分别记录各个语步、策略或步骤在英汉语料中的出现频率。

最后,将常有的项目(出现频率过半)和出现的项目(出现频率超过十分之一方统计在内)分列,并进行英汉对比。

三、结果与讨论

对论文的文献综述进行辨认并不是那么直接,文献综述采用的小标题各不相同,有些不止一个章节(section)。

英语论文LR中有一半(15篇)分成2-5个小节,而只有1/6的汉语论文LR分层次,且均为2个小节。

大多数小标题指明了本节的功能,如“文献回顾”、“理论背景”等。

也有采用突出某些主题的标题(topic-spe-cificheading),如“进行体的标记性”等。

从小标题来看,LR部分粗略可以分为两步:考查以往研究和引入当前的课题。

分析语步之前,我们统计了文献综述语篇的字数,发现英语语篇的长度大于汉语语篇:英语论文LR语篇字数的平均值为1421.43,中文则为978.93。

对两组字数变量t检验得出显著水平为0.009(t=2.702,df=58,p=0.009),说明英汉论文LR在字数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文献综述语篇中,平均每篇参考19.3条文献,最少2条,最多45条;其中英语LR平均30.5条,汉语LR平均8.0条,差距较大。

通过分析文献综述语料的语步、策略或步骤,我们发现大多数LR呈现出我们修订的结构模型中的4个语步,各个语步在英汉论文LR的出现频率见表2。

语步2“评述以往研究”(Sur-veyingthepreviousresearch)在LR中的出现频率为100%,证明它是必需的要素,而不是策略。

由于文献综述旨在揭示所开展的研究与文献中记载的以往研究相比有何联系和有何独特性,以论证该研究的价值,所以对以往研究的述评是不可或缺的。

在统计文献综述语篇语步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LR都符合标准的1-2-3-4语步结构,变异主要包括缺少1到3个语步、改变次序、采用含有并列或从属的循环语步的复杂结构。

与复杂结构相对、没有循环语步的线性结构我们称之为简单模式。

简单模式和复杂模式在英汉LR中的分布情况。

汉语LR中只有7篇(23.33%)使用了循环语步的复杂模式,如1-2-1-2-3。

而56.67%的英语LR含有语步循环,说明英语LR循环模式占上风。

由此看出,汉语LR的语步结构比英语更简明。

Connor认为,修辞风格产生跨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话语社团的预期和要求不同。

从中国学术界的观点来看,论文的写作要有简洁性,其中包括在层次和结构上要简明,语言要简洁,要惜墨如金。

社会科学论文要学会以简驭繁。

[8]戴曼纯基于学术论文写作和编审的经验也给出建议,论文写作要注意简洁,对发展文章主题没有作用的引文坚决不用。

[9]因此,汉语学术话语社团对论文简洁性的要求和预期,在论文LR的修辞模式上表现为简明的直线式。

在LR写作中,中国学者摈弃了那些对发展论文主题没有切实作用的文献,而不像不少英语论文作者那样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以往文献进行评述,所以在汉语LR中线性结构要占上风。

而且,汉语LR引证文献条目较少、篇幅较短,且大多未细分层次,都一致地体现了汉语论文简洁性的修辞风格。

而循环模式在英语LR中占优势也主要是其引证文献条目较多、大多来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以及较长的篇幅决定的。

下面我们将重点描述每一语步及其策略和步骤。

(一)语步一:确定主题范围大多数文献综述的开头旨在确定与研究有关的某一主题。

这可以通过两个步骤实现:概述研究主题(S.1A:makingtopicgeneralizations),声言重要性(S.1B:claimingcentrality)。

步骤1A和1B与Kwan模型中相应的策略一致。

(二)语步二:评述以往研究评述以往研究这一语步在LR中的出现频率为100%,证明它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发现,参考已有文献(S.2A:constructingreferencetothepublishedwork)是其必备的环节(出现频率100%),因此称之为步骤。

在语步二中出现的环节还有给予正面和/或负面的评述(S.2B:mak-ingpositiveand/ornegativeevaluation)和总述文献概要(S.2C:makingsummarystatement)。

这两个环节是论文作者可选的策略。

这三个环节依次示例如下:(1)对语言变体的研究最早的是S.Fisch-er(1958)在新英格兰所进行的一次……(Chin.17)(2)对于笔记在口译活动中的功能以及如何记笔记,国内外的相关讨论很多,但是,这类讨论基本上属于经验式或直觉式的泛泛而论。

(Chin.3)(3)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学者们大多承认标记性影响习得的顺序和难度,但对于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性并未达成共识,概括起来有两种观点……(Chin.10)

(三)语步三:确立研究定位语步三在大多数文献综述语篇中呈现,主要通过五种策略来实现。

其中有四种与Kwan的模型[12]一致;它们是“提出相反的主张”(S.3A:counter-claiming)、“指出研究空白”(S.3B:gap-indicating)、“表明关联性”(S.3D:asser-tingrelevancy)及“构建或合成理论框架或观点”(S.3E:establishingorsynthesizinga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

另外一种策略是“提出问题”(S.3C:raisingaquestion),如下例所示:(4)非亲属语言翻译的实验数据是否支持以上结论?(Chin.4)

(四)语步四:预告本项研究语步四大多为导入当前研究课题的某些方面,所用的策略及实例列举如下:Strategy4A:Announcingtheaimsorresearchquestions宣布研究问题或目的(5)本文的两个基本研究问题是:1)……;2)如何有效运用量规描述学生的研究报告。

(Chin.7)Strategy4B:Announcing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s宣布理论框架或观点(6)总之,非常规的公开演说开场白的偏离模式由以上三个成分构成,下一节的语料分析部分将以这三个成分为分析框架。

(Chin.15)Strategy4C:IndicatingRAstructure预示论文结构(7)Therefore,ItakeasastartingpointthefunctionalcriteriaofThompson’s(2001)typologyofcitations.Iexcludetheformallybasedcatego-riesandintroduceotherfunction-basedcategoriesthatemergedfromtheanalysisofthecorpus.Sec-tion3describesthecorpusandthemethod,whileSection4outlinesthetypologyofrhetoricalfunc-tionsofcitationsusedinthisstudy.(Eng.7)Strategy4D:Announcingtheadoptionordefi-nitionsofterminology定义术语(8)多义名词的词义凸显指的是此类名词某一项的语义心理可及性程度,即该一项在语用者头脑中进行语义投射时的解读清晰性。

(Chin.21)Strategy4E:Indicatingpossiblefindings预示可能的结果(9)Applyingafunctionalgrammaranalysisshouldrevealthecolloquialfeaturesofinformalspeechthatmarkstudents’performanceofstance-supportinonlinediscussion,andperhapssuggesttheformalstructurestheyneedtobetaughtforex-positoryessaywriting.(Eng.13)Strategy4F:Announcingresearchdesignorprocess

篇3:英语语言学论文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文化氛围影响着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一般一种语言文化的形成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语言的传承、语言接受者固有的文化基因和使用语言的周围环境。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系就十分重视英语学科的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部分的高职教育也设置大量课时来教授英语课程,基本上使得英语成为学生的“第二”语言,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高职院校形成了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一种语言文化必然影响该语言的学习和教育,在高职英语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高职英语语言文化特点是很有意义的课题,只有了解当前高职语言文化的特点,才能分析利弊,总结得失,查找原因,提出对策。

一、高职英语语言文化的现状

(一)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对高中阶段的日常交际用语、基本语法知识以及词汇量掌握得不是很好,对英语学习普遍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

根据调查分析,一部分同学根本没有英语学习的明确目的,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自身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逐渐减弱;一部分学生课后学习英语的时间很短并且不能持之以恒。而自主进行听力训练和翻译练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而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经常会出现老师卖力讲课、学生不配合,以致于教师和学生很难形成互动,经常会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没人回答,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

2.教学模式简单。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英语教学还是沿袭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重应试教学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训练及职业需求,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而导致学生渐渐觉得基础英语课程是可有可无的,缺乏学习主动性,对英语学习也渐渐失去兴趣。

上课时,也多半都是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讲授教学内容,学生麻木地记笔记,甚至有的同学在课桌上睡觉,最终出现教师卖力讲课,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所以课堂氛围也就显得枯燥乏味,教师的讲授并不能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

3.考核形式以应试为主。

大多数的高职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试题上下的功夫比较多,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即使在英语笔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他的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还是很差。根据英语学科的学科特点,高职英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那么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目前针对高职基础英语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形式过于单一,期末考试主要以笔试进行,平时考核也仅仅看重学生的出勤状况及作业完成情况,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如此势必导致学生不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忽略了英语技能的掌握,仅仅为考试而学习,忽视了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忽略了英语对其今后职业发展的意义。

(二)高职英语语言的使用的现状

可以说,高职学生运用英语沟通的能力很差,而在这个基础上就很容易产生很多冷幽默性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式英语在校园间的调侃式的兴起,由于我们的文化还是中国文化,所以即使我们学习英语的语法,但是在严重缺少练习环境的情况下,我们说的仍旧是中国式的英语。

目前在高校最典型的一种表达方式是“long time no see”,实际上这是我们打招呼时候说的“好久不见了”,但却被用英语表达出来了,实际上这种语法在英语中是不正确的,但是这种用法却也被承认了下来,中国式的英语也被收录进了英语的语法表达中。

还有一种有点尴尬的情况就是,英语中的极简短的词汇的盛行,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的、hello、thank you、thanks、goodbye、ye、wc等这些比较简单的词语在校园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的,而这也许还会让我们看到了英语语言文化在中国的改造过程,中国人更乐于说汉语,

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是其最熟悉的语言,自己说错的可能性不大,相反如果说英语没有相应的水平支撑的话就很容易造成尴尬。在大学生的聊天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化的变式,hello被说成了哈喽、嗨喽,thank you被说成了3Q,bye被说成了88。

二、高职英语语言文化的特点

(一)高职英语受应试教育影响巨大,高职英语语言不具备沟通能力

历史原因和选拔人才的机制两方面原因造成我国教育体系基本是应试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当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亟需一大批人才,所以这种应试教育便在中国开花结果,影响了中国三十余年,这么多年来,在教育兴国的政策方针下,我国的高校向社会上输送了大批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亟需的人才,但是也正是这种应试教育也对我们的一些学科产生了影响,拿英语学科来说,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不好。应试教育下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英语学习只是一种考试工具下的产物,根本没有考虑语言本身的功效。

(二)教学形式单一,高职英语语言成为哑巴和聋子语言

现在的高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很多仍是以课本为主,靠着课本,靠着老师的输出来教学生学习,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感到很枯燥,就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并且也会觉得即使学习了也会忘记,这在很大一方面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尤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教授的内容也大都是为考试准备的,为了笔试做准备。

这样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氛围中,高职英语语言的沟通功能基本不存在,高职英语语言成为笔杆子下的一种语言,听不懂,说不出。

(三)缺乏使用语言的氛围

高职英语语言的简单化说明学生掌握该语言的能力不够,高职语言语言的中国化却说明我们的文化语境还是相对封闭和固执的。

就对英语被中国化的过程可以看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的作用之大,同时看出高职英语语言学习方面的困境。

传统的中国文化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方面存在天然困惑。

一些表达方式,表达习惯都和中国传统的汉语表达方式不同,而我们习惯用我们自己的思维来完成英语的学习,用自己汉语言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英语语言。

我们中国文化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内敛的,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在接受别人赞美,比如说被人夸奖“你真漂亮”,我们一定会回答“哪里哪里、你才漂亮”。

只有说这类这样的具有谦虚一类的词语才是中国传统表达方式,或者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而英语语言的文化氛围就开放很多,英国人喜欢直接的表达,不晦涩,实事求是,我们并不习惯那样的表达习惯,也许就看不见英语语言文化的特殊的美。

高职英语语言缺乏使用氛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使用这门语言。

日常的交际过程,甚至课堂的学习过程,我们都较少的使用英语语言。

英语语言还仅仅存在学习过程,没有相对应的使用圈子和场合。

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原因、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得学生将大量时间放到学习专业课程上,学校一般也不组织英语交流的活动或者空间。

学生自身更不太可能主动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四)高职英语语言缺乏国际性

语言只有经过固化、整理才能成为书籍语言,或者说书籍语言正式的语言形式,不客气的说是过时的语言方式。

高职英语语言学习是通过书本学习,这样的英语语言根本不具备国际性。

就拿我们常说的厕所一词来说,我们不会知道西方英语国家一般不使用这个词了,但是我们还在一直用着,在高校的学习中,基本上我们学习英语的方式还是双语学习,英语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还是通过边英语边汉语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听说能力的不足,大大降低了英语语言信息量的采集以及吸收。

高职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压力较大,高职学生的学习时间较短,没有时间去接触当前的英语语言。

这种种原因就导致了我们学习都是中国的英语,没有和国际的新的英语语言文化接轨。

这样,我国的高职英语语言不具备国际化,不能和其母语国家实现接轨。

三、结束语

英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具备固有的特点。只是在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不免掺杂了我们高职院校的特征,使得我国高职英语语言文化呈现出自身特有的特点。本文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使用氛围和缺乏国际化几个方面阐述高职英语语言文化的特点。旨在将现在情况阐释清楚,以便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提高高职英语语言学习的质量。

篇4:英语语言学论文

大学中语法教学的地位与方式一直引起热议。试图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以及对目前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状况的分析,探索有效途径,解决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切实促进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目前的情景来说,在目前的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来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困难,就大多数表现出来的状况是:我国高等学校的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教学人员的认识上也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教与学的过程是发生变化的主要的表现方式。被教育人员如何进行自主的自愿的主动的英语语言的学习,已经成为了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是一个研究必不可少的领域。学生如何自主的进行研究和学习是教育的重点方面。

1国内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概况

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语言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即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对有效的学习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英语语言学习的研究不仅是可以帮助学习者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在一方面对于个体学习者的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另一方面对于英语教学的宏观方面也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会对语言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国内外的研究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在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他们把英语的学习的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这些策略的划分对于语言的学习策略的划分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特殊意义,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学习的意义。

1.1国外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的外国研究者有Ruhin,Naiman,WongFilh-nore,Stern,AWenden,JamMalley,Chamol,ROxford以及A.Cohen等。

在上世纪70年代的初期,外国语言的教学法研究,处在一个难以跨越的地位,发展的速度出现了极大地问题,同时在认知心理学方面的快速的发展使得双方的地位难以均衡,就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转化来说,它的研究的重点是从教育的角度发生了转变,从教育者如何去主动的教,逐步的转化成为了学习者如何的主动的去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突出。

这一研究逐步发展成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在较为早期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的是对学习策略和方法的重点总结和梳理,以及对学习策略的分类和比较。在稍后的时间里,研究者做出了重大的调整和改进,特别是在研究问题的深度和覆盖的范围上面。在这些问题的改进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调整,使其发展有更好地空间。就早期的研究来说,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都对以后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对以后的新的策略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得到了重大的进步和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A.Wenden,JamMallev,U.Chamo},R.Oxford以及A.Cohen等研究者对语言的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研究和探索,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和最具有象征性的是Malley等人的研究,这些人的研究主要是从认知学习的理论来指出的,他们认为在语言的认知过程中必然与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可以得出比较完善的一系列的具有理论化的关于语言的学习策略。

伴随着语言学习策略的较为规范化和深度化的发展,对于学习策略的论着也越来越多了,如Wenden和Ruhin于1987年编辑出版的论文集Learner Salegiesin Language Learning,这是对于学习者来说较为不错的学习策略。Malle和Chamo于90年代出版的专着Learner Salegies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一言习得中的学习策略》以及Oxford于1990年出版的专着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语言学习策略:教师须知》)等。Oxford还建立了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SalegieseInve-WorvforLanguageLearning。

这些著作的发展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发展的前景和较为光明的未来。对于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更好地条件。

1.2国内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

相对于来说,中国的语言学习的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语言的策略研究才刚刚开始了,主要的研究者有黄小华、桂诗春、刘润清、文秋芳等,他们在各自的论述和文章当中都有对自己所涉及的问题研究和重大的发现。

并且在当中几乎都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的方案和主要的研究的策略。

这些研究者的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的研究做好了铺垫,并且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的研究对于语言的教学工作有着重大的深刻的含义,并且在另一方面来说对于语言的学习者的学习和研究来说,也有着重大的实践性的杰出意义。

这对这一过程的语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特点有:首先,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在各种理论的学习的策略的基础性的研究,它是一种基础性质的研究,具有基础的意义。主要有Krashen的监控理论、Aderson的认知学习理论以及其他对学习者本体研究的成果,都为学习策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其次,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逐步有了发展,它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是一个从表面到深入内里的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和深入发展的过程。

再次,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和策略有着比较深刻的重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觉得研究方法的研究程度对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联系。

最后,语言学习策略的实践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转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策略的研究者认为语言学习方法的证明的可行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者的接受的程度,接受的程度越高就说明学习策略的成功,在某些层面上也可以验证其成果的可行性,使用策略的成功是取决于学习者的能力提高的程度和幅度,是一个极为复杂和艰难的过程。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研究者和教育专家针对我国学生的外语语言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并且发表了大量的学术的报告来说明这一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文秋芳所发表的《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成为国内第一部专门论述语言学习策略的著作。另一有代表性意义的是在,程晓堂和郑敏编写的《英语学习策略》,它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在我国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了一个新的方向。

2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英语语言策略研究方法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学校的英语的教学的工作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是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教学的成果和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和进步,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各个因素的影响和阻碍,以及传统的学习方法的根深蒂固,大量的大学生在对外语的学习上还有着较大的误区,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是在成绩的取得上还是差强人意,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取得结果和成绩并不理想,甚至难以接受。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以教为重点,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是最大的误区之一。

2.1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国际社会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机会的逐渐增多,使得人才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之一。但是,与需求量显着增长的趋势相比,中国的外语教学存在着较大漏洞,使得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发生了脱节。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较大问题,有着相当一大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的前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英语上,而没有真正的做到持之以恒,逐步发展。这种结果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教学理论环节的研究力不够;学校教学师资水平有限;外语的教学应试化严重,不注重真正能力的提高和应用;在外语教学工作上缺少创新能力和思维;学生学习态度的不主动;学习方法的应用出现问题;学习阶段的连接性不够等等。

从另一角度上说,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上也有重大的概念性的错误,比如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语言是教会的而不需要联系;交际能力就是说话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外语学习能力提高的阻碍。这些都影响了我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发展。要想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主要方面在于老师怎么教会学生和学生怎么主动的去学。因此,如果让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参与到学习策略的学习和研究中去。所以来说语言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指导水平。

2.2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方法

如果教师要使大学生具有英语语言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英语教师就必须应该掌握大量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记录数据,并掌握分析方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类型有:自然调查(survey),对研究(contrastivestudy),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alstudy),发展研究(developmental/longudinalstudy)和策略训练研究(strategytraining)。学习策略研究数据采集的方法有:观察法(observation),问卷调查法(questionnaire),访谈(interview),日记(diary)和口头报告(verbalreport)。就目前我国国内和国际上的研究趋势表面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并且在研究上发现定性研究有增加的趋势。策略的研究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通常是采用多种数据收集的方式来进行客观的研究以及调查,以客观并且全面地数据来反映事实、深刻剖析,进而避免所得的结论的片面性。

所以,外语教师在进行策略研究中应该从多角度出发来采集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进而发现较为深刻的数据和发现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来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的效果和自身的科研水平。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作为语言准确性保障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再单纯停留在语言形式的讲授,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研究,教师可以寻找到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相结合的途径,挖掘形式规则背后的潜在意义,传授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技巧,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语法规则,同时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篇5:英语语言学论文

摘 要:探索一条有效的语言学教学途径一直是大学英语教育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和谐的角度探讨英语语言学和谐课堂的构建。分析什么是和谐课堂,进而利用和谐教学、和谐环境等理论方法指导语言学教学的实际,达到构建英语语言学和谐课堂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 语言学课堂 和谐课堂的构建

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如何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效地促进教学,是每个英语教学者都必然关注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课堂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息息相关。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了解现代语言学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一、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特点

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向学生讲授英语语言的属性、功能、起源和内部层次,掌握英语语言学基本特征和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社会、文化、语境、思维等外部因素的关系,同时了解部分主要语言学流派。英语语言学的教学内容宽泛,不易深细,主要包括英语语言和英语语言学领域中各分支的基础理论,如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基本内容,也包括了语言的变异及其与外部因素的关系。

二、英语语言学的授课对象

英语语言学教程的授课对象是学习英语的高等院校学生,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大部分采用了英语。学习英语的高等院校学生对人类语言具备一定的理性认识,懂得一点语言学的知识和语言理论是完全必要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包括母语和外语)。目前我国几乎所有没有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语言学课程,探讨语言学和谐课堂的构建必将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英语语言学和谐课堂

所谓“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如和谐的节奏、和谐的气氛。和谐的课堂气氛,主要是指各种教学要素和关系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教师以一名“学子”的身份置身于学生中间,同学生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学生心情愉悦地在教学中,诸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艺术,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

英语语言学和谐课堂应该是一个把课程特点、学生、教材、教师、教学手段诸多变量综合考虑的整合过程。尤其是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这些相对于教师来说的客观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手段。

四、和谐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构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和被认可。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千变万化,各种创新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然而,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如何构建和谐的课堂,打造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模式,让全体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呢?本人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和谐教学

为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体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三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做为教师,也积累了经验,深化了认识,提高了新教法的执教能力。

(1)教师为主导

“教师为主导”是指通过教师运用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分析和创造能力;不仅指导学生“学会”,重要的是“会学”。要通过引导、诱导、辅导、指导、疏导,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为难”变为“喜欢”。

(2)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应体现在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养成参与习惯。课堂上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家进行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解决。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争论,表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积极参与,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特别要注意中下游学生的参与。例如:发言面要大,小组讨论要轮流主持,分角色朗读要以小组为单位,要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⑶训练为主线

①端正学生的思想:英语是一门技能,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教师在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时,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这种方法,以后的课堂上他们都会更好地配合教师。

②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控制使用汉语,是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地习惯于听陌生的外语语音。

③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中的趣味性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用热情、投入、精力、认真细致的备课,让全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并渴望使用英语,不论在哪些教学方式上都不停留过久,以免学生厌烦失望。

2.和谐环境

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把自已扮演成“导演’’的角色,指导学生“演好”每一出“戏”。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教师平时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起来,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⑴要精心打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其中包括仪表大方得体,洒脱自然,精神饱满,目光亲切.教态自然和谐,上课时面带微笑,这样你才会有亲和力。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一脸严肃,生伯学生不听他的,总是盛气凌人,放不下架子,这样学生就会渐渐疏远你,那么对你的课也就不愿上,更谈不上营造课上师生融洽的互动气氛了。所以我总是以愉快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数学中去。

⑵提问的技巧是打造和谐课堂的又一关键。我在课上提出的问题总是紧扣课本所讲,而且有针对性和代表性,还设计了一定数量的趣味性问题。提问采用递进式的,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本科的真实水平让他们回答问题,难易适度,分出梯度,这样他们在课堂上都会有所表现,我也会抓住适当时机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

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既注重学习本学科的知识,也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讲到天气,就讲相关的地理知识;讲到足球,就会讲到比赛规则,也会讲足球明星;讲流行音乐,还会与同学们一起共鸣,师生同唱,其乐融融。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英语语言学教学经验对新时代英语语言学和谐构建的一点粗浅见解。我一直反对填鸭式的语言学教学模式,试图找到民主和谐、合作默契、情感相融的语言学课堂构建的方法与可行性。目的是更好地加强语言学这项基础学科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兴趣。

本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专家学者同仁的批评建议,共勉之。

参考文献:

[1]刘显国.课堂组织艺术[H].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湛蓊才,课堂教学艺术[H].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王道傻,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昊云.走出牛津[M].北京:学林出版社,.

[5]Jgr.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黄兵.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后续教学的需求分析[H].广西教育出版社.

[7]郑磊.四级考试后的英语后续教育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2006.

篇6:语言学专业本科论文题目

优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航海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意义

2、医学检验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3、“微时代”下的军事医学英语微课教学研究

4、浅析中医五行学说一些术语的英译

5、传统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

6、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7、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翻译研究价值——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

8、《长恨歌》中认知隐喻的翻译

9、高罗佩《武则天四大奇案》英译之诗学探析

10、诗歌翻译中的“意、音、形”之美——唐诗《江雪》四种英译的对比分析

11、《红楼梦》角色姓名“归化”译法探究

12、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

13、《越人歌》的审美再现——从语内翻译到语际翻译

14、早期西方汉学家英译《聊斋志异》中的跨文化操纵

15、“西语哲”视域下的英汉句子形态的差异及启示

16、中英文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探析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18、基于图式理论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听力作业设计研究

19、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高校英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渗透和本族语文化的回归研究

21、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22、中小学英语衔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3、信息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整合研究

24、探究基于计算机辅助模式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感因素

25、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26、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分析——以实习教师课堂为例

27、西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在线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28、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生态化研究

29、小学英语课堂激励方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30、高中英语以读促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31、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语体特征多维度对比分析

32、MOOC下的中国职业英语教育改革探索与应对

33、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初探

34、西北地区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浅见

35、浅议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36、试析模块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38、语法及语法教学: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D.拉森-弗里曼的语法观及语法教学刍议

39、周作人的直译观及其嬗变

40、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41、论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课堂提问策略的转变

42、支架式教学模式对中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4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警务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44、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影响

45、从目的论视角浅谈英文电影片名中译

46、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47、论《论语》英译中的语用充实

48、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以《论语》英译为例

49、英美影视作品中“神翻译”的定义及方法探析

50、电影片名翻译的跨文化解读

51、“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52、单词配对法对双语词汇翻译的影响

53、素质教育视野下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

54、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元认知策略

55、语境中语块的加工及其影响因素——以中级汉语学习者为例

56、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管见

57、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58、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59、平行文本视域下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策略研究

60、文化差异的导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语专业文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1、简论Jane Austin 的爱情婚姻观

2、Jane Eyre’s Linguistic Features

3、从《简爱》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4、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5、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6、批评方法之我见

7、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8、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9、论《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10、《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伍尔夫女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论夏洛特-勃郎特《简爱》中性别文化政治

18、简-奥斯丁之《傲慢与偏见》一书中达西先生之蜕变

19、论简-奥斯丁在《爱玛》一书中的妥协艺术

20、艾米莉-勃郎特《呼啸山庄》中场景要素之研究

21、The Independent Spirit of Hester Brynne in The Scarlet Letter

22、On the Meanings of Images in Moby Dic

23、Democratic Idea in Leaves of Grass

24、The Analysis on different Concept of Value in Sister Carrie

25、The Influence of Inferiority Complex on the works of Charlotte Bronte

26、On the Realistic Style of Chaucer’s Canterbury Tales

27、On the Essence and Specialty of Shakespeare’s Tragedy

28、从《呼啸山庄》的心理分析探索艾米莉-勃郎特的内心世界

29、论悲剧《李尔王》的艺术技巧

30、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之对比研究

31、王国维的“出入说”与华兹华斯的诗论

32、由爱反映出的个性-《简。爱》中情爱的分析

33、浅析王尔德的文艺主张

34、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rns’ Poetr

35、On the Fatalistic Ideas in Hardy’s Works

36、A Further Study of the “Code Hero” in Ernest Hemingway’s Works

37、American Slang in Catcher in the Rye

38、Different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39、A Study of the Themes of the Poems by Emily Dickinson

40、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

41、论亨利詹姆斯的“国际题材”

42、美国现实主义运动的特点

43、美国梦与美国噩梦-试析《大人物盖茨比》

44、当代汉语与外国的联系

45、《章鱼》:有的放矢的一本小说

46、《第二十二条军规》与黑色幽默

47、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

48、《红字》里的象征主义

49、解读《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

50、A Brief Approach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igion on Literature

语言学论文题目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建构

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方法论

析索绪尔、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意义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

国内语言模因论研究述评

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

评20世纪的索绪尔研究

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比较与诠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影响

论索绪尔的语用哲学思想

探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简述现代语言学流派代表人物

洪堡特的语言理论浅析

博杜恩·德·库尔特内与三个语言学派

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

洪堡特语言哲学中的辩证精神

语法分析的系统描写与比较的几个方面

韩语语法教材中“时制”概念的研究

回到索绪尔–“语言与言语”之再辨析

系统功能类型学–类型学之功能视角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

中国学者从事外国语言学研究的正道

国外语言学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浅析符号的能指与所指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主体离场的系统论研

从英语拟声词出发反思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

索绪尔语言符号观评述

论语言学研究的论域构成与价值流变

重新认识索绪尔的共时和历时语言学的价值与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

威廉·冯·洪堡特语言学思想论析

浅谈俄罗斯人对音素的偏好

维吾尔语语素问题新探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及相关启示

简评哥本哈根学派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关联

从转喻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谈语法研究中的本位观

浅谈结构主义与生成语言学

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评介

汉字速记符号的符号学分析

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

领属小句的系统功能语法阐释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辩证关系研究

普通语言学视野之下的“的”字

代县方言中的不经济现象

对莫斯科语义学派的认识

赵元任与索绪尔之普通语言学和符号学对比研究

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用藏语格助词的语法信息研究

从加的夫语法看“语法”与“语言学”的关系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语言观的对比分析

社会发展是词义演变的根本原因吗

篇7: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论文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论文

一、研究基础:语料语言学库研究范式

利用语料库研究语言或者语言变体就是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范式,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各种语料库为包括阅读在内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从中提取大量的语言素材,创造真实语境,摆脱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词汇、句法和语篇。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简述语料库研究的思路。词汇是指词素、单词、连续的短语和词块等。这是语料库研究的优势所在。在词汇方面,Sin-clair通过对nakedeye的探讨提出了语料库中词项分析的思路。具体来说,在词汇分析时,首先检索一个或者多个词项,在索引行中观察分析词项的搭配情况,概括词汇的搭配关系,归纳出与词项有关的类联接。然后基于这些形式上的分析可进一步探索词项的语义倾向问题以及词项的感情色彩等语义韵问题。语言句法层面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句法结构,或者称为型式。在语料库研究范式下,对句法结构的研究需要对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词性标注,并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复杂检索以深度挖掘。目前研究最多也是技术操作上最为成熟的句法结构为类联接。类联接是句法层面的“结伴关系”,包括词的类联接、词组或短语的类联接、词类或语法类的类联接,是“搭配的更高层次,与语言的句法层面有密切关系”。通过类联接不仅可以探讨语义韵等语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研究某些结构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属性,从而洞察语言的语体和语用等方面。

二、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读写教学模式构建

(一)悉尼学派基于语类的读写教学法

前两个阶段侧重阅读教学,而后两个阶段重点是写作教学。所有四个阶段处于循环中。在设定的真实的情景中,教师与学生磋商、互动以充分理解阅读文本,同时学生不断获得教师关于语类的知识,直至能够单独完成语篇的写作。

(二)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读写教学模式构建

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在语料库语言学框架下有方法和技术上的保障,再加上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语类理论的坚实理论基础,在基于语类的读写教学法中引入语料库和语料库方法具有极大可行性。因此,我们提出构建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基于语类的读写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阅读教学包括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建构知识场和建立语篇模式。在前一个阶段,对于阅读文本,通过语料库工具的词表生成功能和主题词生成功能,获得其词表/词簇表和主题词表,观察词表/词簇表,尤其是主题词表,通过主题词获得文章的语场方面的信息。当分析多个阅读文本时,则能更好体现语料库及语料库技术的优势。建立语篇模式阶段则更多的依赖传统的方法,但可以运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检索、分析我们提出的假设。写作教学包括合作创作语篇和独立创作语篇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知识,体现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合作创作语篇是为独立创作语篇做准备。在写作教学阶段,语料库及其技术主要在独立创作语篇阶段介入,用于分析学习者的文本,特别是当分析多名学习者独立创作的语篇时。写作阶段的分析将用于进一步的阅读教学,体现了写作对阅读的反拨作用。这样,读、写就构成一个循环。在流程图中,语料库对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作用被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四种情况:①是指语料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第一,在阅读阶段,在阅读之前,亦可在阅读之后,通过语料库工具(如AntConc)的词表功能和主题词功能,获得其词表/词簇表,通过语料库工具的链接功能在语境学习重点单词或者词组,必要的时候辅以从其他大型语料库中提取的相关单词或者短语的例句,进行词汇的拓展练习。也可以观察词表/词簇表和主题词表,通过主题词推测文本的主旨大意,即获得语场方面的信息。第二,在阅读之后,对于语篇中显著的衔接连贯、语境特征或者互动性等语篇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前检索并导出检索结果,经过必要的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师生一起探讨课文的语篇特征,或者教师根据检索内容提出一些关于课文语篇特征的.假设,由学生课后通过精细阅读寻找例证。第三,为学生选择同一主题的课后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借助语料库工具(如Range)的词表功能,进行词表对比,保证阅读材料的词汇难度与课文一致。当分析多个阅读文本时,语料库及语料库技术具有绝对的优势。②是指语料库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在独立创作语篇阶段,教师基于学生的作文自建语料库,借助语料库及其技术,分析学习者的作文,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取有关句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写作指导。另外,也可以进行在线写作(如句酷批改网),在线写作借助网络语料库批阅学生的作文,并给出各种点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点评并借助其网络语料库词典功能进行修改。这是语料库在写作教学中最成功的运用。③是指语料库在实现阅读促进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在进行合作创作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同一主题的阅读材料,并基于写作主题运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一定的词汇、句型、语篇等方面的语言输入。④是指语料库在实现写作反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语料库分析,归纳学生在词汇(如词汇分布情况、表明衔接连贯的连词使用情况、表明词汇复杂程度的平均词长)、语法(如表明句子复杂程度的平均句长、从句数)以及语篇(如衔接连贯、语境特征、互动性)等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就是接下来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新建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极大地发挥了语料库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读、写的相互促进,提高读写教学的效果。但是语料库方法不能完全取代精细分析,应该把两者结合,各取所长。

(三)教学实施

为了初步检验以上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我们运用此教学模式在广州某高校级非英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班级(均为42人)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首先,对比了这两个班级的高考英语成绩,t值检验表明这两个班级实验前的英语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然后在实验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一个学期的教学。另外一个班级为参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在尝试构建的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读写循环教学模式更能体现语言行为的概率性等特点,克服了原有教学方法在语言输入数量不足、语言输出评估手段低效率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我们虽然构建了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读写教学模式,但是此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化、细化,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增加其实施的可操作性,以提升其推广的价值。经过初步的教学实验,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是尚需进一步的教学实验,以检测其效果,并不断完善。

篇8:各类语言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马克吐温语言学论文题目

1、马克·吐温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幽默的修辞分析

2、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

3、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散文风格的翻译

4、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文学翻译中的一词多译研究

5、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三中译本口语化风格再现

6、《小镇艳阳录》与《卡拉维拉斯县的跳蛙》中的幽默对比研究

7、论马克·吐温小说中的“美国梦”

8、《傻瓜威尔逊》中言语反讽的关联理论研究

9、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10、论福克纳小说中的成长

11、巴赫金视角下《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叙事策略

12、论马克·吐温的人文主义观

13、确立与守望:哈克与霍尔顿形象比较研究

14、美国梦的螺旋上升结构研究

15、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比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

16、马克·吐温的幽默叙事研究

17、简论作为教育小说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18、短篇小说翻译“主调”的把握及呈现

19、架空历史小说研究

20、《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翻译报告

21、19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田园理想及其矛盾

22、伊甸园神话的编织者-美国文学中的“美国的亚当”

23、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

24、马克·吐温笔下的密西西比河

25、黑人英语的翻译策略研究

26、关联理论视角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言语幽默分析

27、马克·吐温游记中的欧洲形象

28、马克·吐温短篇小说中的异化现象研究

29、马克·吐温小说种族叙事伦理

30、《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乡土特色

31、《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中译本语言的描述翻译研究

32、西方文学中“替罪羊”形象的文化原型解读

33、《亚当夏娃日记》对《圣经·创世纪》的戏仿

34、马克·吐温代表性短篇小说中幽默的语用分析

35、《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文本之源

36、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荒野解读

37、幽默理论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应用

38、无尽的求索和虚妄的梦

39、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

40、创新·融合·超越:拉尔夫·埃利森文学研究

41、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

42、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审美性研究

43、马克吐温《傻子出国记》中的幽默文体特征

44、马克·吐温笔下的中国形象研究

45、联合视角下的马克·吐温言语幽默分析

46、论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

47、功能翻译策略在马克·吐温幽默翻译中的运用

最新汉语言本科论文题目

1、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自然”书写与局限

2、丁玲小说的女性书写与性别政治

3、论台湾图像诗的艺术特点

4、论金子美铃童诗的抒情性特征

5、论圣野童诗的诗教内涵

6、论童诗的精炼美–以林良童诗为例

7、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守望–试论《小王子》中的“儿童本位观”

8、关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删改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9、论林焕彰童诗的情趣美

10、《论童诗的逻辑趣味》

11、学科教学论题目:

12、于漪写作思想初探

13、文本细读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性研究

14、中国古代史方向题目:

15、明初少数民族家族汉化探析

16、晚清瑞安孙诒让家族学术变迁

17、赵孟頫人生经历与其艺术成就的关系

18、元代江南地区海运与天妃信仰的传播

19、浙江银元铜元史研究

20、明嘉靖时期倭乱与浙江城防建设

21、元代江南社会研究

22、东佳书院述论

23、南宋绍兴地区茶业探析

24、宋元时期江浙地区的天妃信仰研究

25、明清时期浙江商人在苏州的商业活动述论

26、宋代绍兴官学述论

27、从《夷坚志》看宋代妇女婚姻上的自主性

28、朱熹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借鉴

29、从“丧葬祭祀习俗”看客家文化的特质

30、浙江文化世家个案研究

31、明代义乌兵探析

32、环东海疆土开拓和守卫研究

33、《徐霞客游记》衣食住行研究

34、抗战时期金华报刊文化述略

35、大禹文化研究

最新日语博士论文题目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説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近义词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21、基于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日语指示体系研究

22、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

23、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4、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25、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报告

26、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7、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28、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29、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30、《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31、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32、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33、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34、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35、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36、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教育指导

37、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38、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文化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39、《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40、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41、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4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对比研究

4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44、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45、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说明书翻译

46、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47、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48、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49、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50、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篇9: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

语言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设计)题目:近十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分析

2、选题目的和意义;

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现象研究方兴未艾,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总体来看,研究者的定量研究多于定性分析;多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审美学的角度进行评析;对其产生的原因的认识比较全面;对其后果和影响的分析比较客观;提出的对策建议也比较理性和宽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使用情况等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有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中缺少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还需要我们本着科学的态度进行认真、深入和细致的整理和研究。

选题目的:网络流行语作为流行语的一支,以独特的风格和迅猛地传播速度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力求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网络流行语在规范中发展。

选题意义:希望通过研究,使我们对网络流行语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针对网络流行语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网络流行语健康发展。逐步丰富和拓展网络流行语的研究领域,激发我们对网络流行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3、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和理论观点综述:

1、研究文献:

[1]曹起.网络流行语的语音变异分析[J] .辽宁工学院学报,,8;32. [2]陈建伟.网络流行语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

[3]陈一民.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11:96. [4]李润生.网络词汇的造词法探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5]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80.

[6]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 ”[D] .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 [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12. [8]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9. [9]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01.

2、理论观点综述: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具有和其他领域的流行语一样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语言学领域的特色。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比如有的学者所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 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这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的;还有研究者从语言中的修辞角度进行解释,网络流行语的各级语言单位在修辞手段应用上呈现出许多独到的修辞特点:有的则是从审美观点出发,指出网络流行语适应时代发展,更加迫求文明、美感和高雅。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和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引起学者的重视。

本文主要是从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和发展入手,借鉴先前研究学者的经验,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归纳和总结。

4.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XX年3月围绕选题收集材料。

2.20XX年4月撰写初稿。

3.20XX年5月修改完成。

主要研究内容: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述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二)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

二、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一)语言的合作原则

(二)语言的经济原则

(三)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三、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方式

(一)语音手段

1、出现大量的谐音词

2、同音法

(二)词汇手段

1、词语的缩略法

2、旧词新用

3、借词的大量增加

(1)音译词

(2)意译词

(3)音译兼意译

4、数字或字母代替汉语词语

5、方言词的运用

(三)语法手段

1、词序的变化

2、词类的发展

3、语法中的类推作用

(四)修辞手段

1、隐喻的大量使用

2、借代的运用

3、仿词的出现

四、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

(二)来源于网民自创

(三)来源于影视文学作品

(四)来源于春晚经典台词

五、网络流行语的 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完成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条件:借助学校图书馆查阅一些与论文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的大量信息作为参考;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方法及措施:首先,掌握大量与网络流行语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第二,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查阅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相关文献,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做好相关笔记;第三,在不同年龄段网民中间做一系列问卷调查,用来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用以支撑论文观点;第四,在论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在理论及应用上更加严谨;最后,整理归纳所有的资料及调查数据,经指导老师的审核后完成论文,然后将资料进行保存,作为以后学习和工作的资料。

篇10:语言学概论论文4

语言学概论论文4

韩语作为东方语系的一支,中国邻邦的语言,与英语等西方语系相比,无论在发音和词汇上,都更为接近汉语,对中国人的学习还是很有优势的。下面分几个部分,简单介绍一下韩语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助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臂之力。

? 词汇

韩语词汇基本由汉字词,固有词和外来语构成。而汉字词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D汉字词‖,顾名思义,就是由汉语转化为的词语(由于中韩两国从古至今的邻邦关系,韩国在语言上受到了汉语的多方影响)。这些词语的特点是,一个韩语对应一个汉字,比如D??‖分别对应D学‖D校‖,

D??‖分别对应D生‖D活‖,那么D??‖就是D学生‖了。这些与汉字相关联的词语,构成了我们记忆词汇的基础,也是让大脑熟悉韩语的最快途径。有了一定的汉字词积累,便可以在遇到一个新词时,通过联想与之对应的汉字,猜测其含义。比如D??‖对应D大门‖,联系我们前面举的例子D??(学校)‖,那么D???‖就是D大学校‖,也就是D大学‖的意思,而D??‖就是D校门‖了。这样的汉字词在韩语的高级词汇中出现的更为普遍,很多韩国本国人和西方学习者觉得很难的词语,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比如D????‖对应的汉字就是D一举两得‖。建议大家从一开始就养成记录汉字词的习惯,了解每一个韩字对应的是哪个汉字,虽然在最初阶段会感到有些麻烦,但是你很快就会感受到,这绝对是一个事半功倍,回报多多,举一反三,令你融会贯通的好方法!

除汉字词外,韩语主要由固有词和外来语组成。固有词,就是地道的韩国本土语言,这类词一般都很短,两到三个字,比英语那一长串的单词可好记多了,多读几遍自然就能记住。而外来语是指除中国外,从其他国家借鉴过来的词语。这些词以音译为主,根据英语翻译的居多,因此读起来非常有趣,它们多是些高科技用语和新生事物的名称。这类词的好处在于学习了韩语的同时,还帮你复习了英语,法语,德语……特点是一般比较长,超过5个字以上的词基本上都是外来语了,读音和其他的韩语词有明显的区别。不过别担心,这样的词并不多,见到一个消灭一个即可。

在学习的最初阶段,你大可以不必区分一个词语究竟属于哪个阵营,无论采取那种手段,只要将它们背下来就好。但是建议你在入门之后,大概一个月左右,将学过的词进行一下简单的分类,这是第一步,然后努力去探索每一类词语的特点。词汇既然是人发明的,必然符合一定的思维规律。你可以试着自己去总结,或者把自己当成语言的创始人,这样的思考会让你站在一个高度上去看待词汇。会让你在那个看似毫无联系,浩如烟海的词汇世界中发现一条细细的线索,沿着它走下去,前方的道路便明朗的多。即使你在思考之后一无所获,但是这个思维的过程让你对单词加深了印象,至少已经记住了这些单词。

有的同学可能会抱怨单词背了很多遍依然记不住。这在初级阶段非常正常,因为你的大脑还没有适应这套文字系统。其实只要你的大脑开始适应这种新的文字符号,记忆就会开始变轻松了,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到两个月左右。所以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啊。

总结: 汉字词占据了韩语词汇的半壁江山,是我们大量扩充词汇,猜测生词含义的基础。固有词短小精悍,多读几遍即可搞定。外来语读起来很有趣,通常可以引起大脑的兴奋,并且可以联系英语等其他外语帮助记忆。

? 语音

韩语为表音文字,也就是说看到一个字,便可以根据它的构成拼读出来,不像汉语一样还需要单独的拼音系统。这种表音文字的好处在于,一旦你记住了音标,那所有的韩语你都

可以读了,虽然你可能一个字也不认识。一个韩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元音,辅音和收音,收音由部分辅音来担任。其中元音21个,辅音19个,共40个音标。它们的很多音与汉语极为相似,个别音标经过一段时期的练习也可以完全掌握。一般来说,一个星期之后,记住所有的音标,读出所有的韩语,是不成问题的。

与汉语相比,韩语对唇形和口腔肌肉的紧张度要求比较严格,特别是在送气音和紧音方面。这些音读起来并不难,在学习发音的最初几课,每个人都能说的很好,问题在于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后,对发音规范的意识便放松了。建议大家在三个月之内要时刻提醒自己复习发音规则,巩固发音,如果在初级阶段,有5天没有接触韩语,那一定要从发音开始复习。因为发音一旦定型,以后再改,是要付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的,而且不标准的发音对于你的听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在最初阶段辛苦一些,为将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语音学习的方法方面,建议大家准备一面小镜子,一边看着自己的口型,一边对照老师的进行练习。因为你自己感觉的动作并不一定是你真正做出的动作,特别是对于你看不见的嘴唇和舌头。如果在课堂上感到难为情,不好意思照镜子的话,也可以回家打开电视,找一部韩剧,在欣赏优美剧情的同时也请注意一下他们的唇部变化,现在要将你的动作向他们统一了。也可以找韩国朋友帮助练习,建议最好找说首尔(汉城)标准语的女生。因为女生的发音相对清晰,很适合初学,而且女生也比较有耐心。

1. 音韵特点(??? ??)

韩国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共有40个字母,其中元音21个,辅音19个。由单个元音或者辅音和元音构成音节,再由音节构成单词。说话时,语音并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发出,而是连续的发出的。这样的韩国语语流中一个语音往往受临近语音的影响,发生一些变化,主要有连音化、辅音同化、腭化、送气化 紧音化、中间音等音变现象。

2.形态特点(??? ??)

从形态方面来看,首先韩国语的助词、词尾非常发达(??? ??? ?? ???? ??)。韩国语属于胶着语,胶着语是指在词干后添加助词或词尾等语法形态素来表示语法关系或形成单词的语言。例如:

(1) ?? ?? ?? ???. (他吃得很多)

(2) ??? ?? ?????. (哲洙称赞你了)

(3) ??? ?? ??? ?? ??. (1加2等于3)

(4) ? ?? ?? ???? ?? ???. (饿了很长时间,多吃点吧)

(5) ??? ?? ?? ??? ??. (天气好的时候去旅行吧)

在这些例句中??、?、?、?‘等是助词和??、?、?‘等是词尾。如果把这些助词和词尾删去,就不能表达句子原来的意思。韩国语中,词干后所附着的助词和词尾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多,大部分重要的语法关系,都是靠这些助词和词尾来表示的,这种黏着性特征可以说是韩国语最显著的特点。

其次韩国语中的接头词和接尾词发达。????(长子)、???(老师)、???(不规则)‘等单词中的`??、?、?‘等都是接头词或接尾词。韩国语中此类接头词或接尾词非常多,其中汉字接头词或接尾词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3.句法特点(??? ??)

从句法上看,世界上的语言按照 DS‖(主语)、DV‖(谓语,韩国语称为叙述语)、DO‖(宾语,韩国语称为目的语)的排列顺序的不同大致有六种语序,其中常见的是:SOV、SVO、VSO。韩国语的语序是SOV, 即D主+宾+谓‖。此外,韩国语的语序比较自由。

(1)?? ??? ??? ??.(昨天哲洙去了学校)

(2)??? ?? ??? ??.(昨天哲洙去了学校)

(3)??? ??? ?? ??.(昨天哲洙去了学校)

(4)?? ????? ?? ???.(我在图书馆借书了)

(5)?? ?? ????? ???.(我在图书馆 借书了)

(6)????? ?? ?? ???.(我在图书馆借书了)

这三个句子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语序的自由只是相对的,不能随意调换句子成分的位置。某种句子成分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例如谓语通常出现在句末,修饰词必须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出现等。另外,韩国语的疑问词可以不出现在句首。 例如:

(1)? ?? ??? ?? ??? ( 为什么昨天没来 学校?)

(2)?? ??? ? ?? ??? (为什么昨天没来学校?)

(3)??? ???? ??? ???? (什么时候 开始上课?)

(4) ???? ??? ??? ????(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以上的例句都是正确的句子。韩国语一个句子中主格 助词(?/?) 或宾格助词(?/?) 可以出现两次。象 ??? ?? ??.‘和 ??? ??? ??‘这样的句子。 ???‘在意义上直接修饰的是??‘,所 以,可以把 ??‘ 叫做间接主语,把 ??‘ 叫做直接主语。

.活用特点(??? ??)

韩国语的主语、宾语等成分经常省略,有时谓语也可省略。例如:

(1)?? ???? (吃饭了吗? 主语省略)

(2)?? ? ????.(已经都读完了! 主语 宾语省略)

(3) ?? ???????(什么时候回国? 主语省略)

(4) ? ??? ??? ??? ??????(为什么要辞退努力工作的人? 主语省略)

(5) ??? ???? ?? ??? ??? ???.(想来的话先跟我联系一下。 主语省略)

(6) —- ?? ??(去哪儿? 主语省略)-???.(回家。 主语 谓语省略)

5. 韩国语的敬语极为发达。(???? ??? ???? ??.)

韩国语的敬语按照尊敬对象的不同可划分为主体敬语法(?????)、客体敬语法(?????)和听者敬语法(?????)。按照尊敬的方式可划分为直接敬语法(?????)和间接敬语法(?????)。

(1)????? ???? ?? ?????. (妈妈把饭给了民浩。 ?????)

(2)??? ???? ??? ???. (民浩把饭给了妈妈。 ?????)

(3)??? ???? ?? ?????.(民浩把饭给了弟弟。 ?????) 直接敬语法是直接对对方表示尊敬,例如:??? ???

??‘间接敬语法是通过尊敬对方的?家‘?时间‘?话‘等对对方表示尊敬,例如????? ?? ??? ?????‘

敬语的实现方法也多种多样,大致有如下几种:

①通过词汇的变化,如:??―????(吃) ?―?(家)

②通过助词或词尾,如:???―????(?????) ?/?C?? ??―?等 ③通过派生接尾词―? 等

此外,韩国语中,性和数的概念不严格,这一点与英语不同。韩国语中性的差异没有在语法形态上反映,虽然也有复数表现形式但使用不严格,表现方式也是不规则的。韩国语中,一般在名词或代词后 面

加D?‖表示复数概念,有时D?‖可以省略,但为了强调复数概念最

好还是使用。有些词使用前后并无明显的意思变化。如 D??‖ 和D???‖.

(1)?? ??? ???? ??? ?? ???.(我的妻子正在厨房做饭)

(2)??? ??? ???.(公园里树很多)

(3)??? ???? ???.(公园里树很多)

(4)??? ??? ???? ????.(我们想到韩国留学)

(5)???? ??? ???? ????. (我们想到韩国留学)

例句(1)中的??? ??‘不是?我们的妻子‘的意思,而 是?我的妻子‘的意思。例句

(2)和(3), (4)和(5)的意思没有多大差异。

韩国语的时态不明确,虽然现在时态与过去时态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将来时态与两者的区别不大。例如:

(1) ? ?? 3? ??? ????.(那件事三年后可以完成)

(2) ? ?? 3? ??? ?? ???. (那件事三年后可以完成)

韩国语特征

一、句子:

1,韩文是以动词结尾的语言,它的主要句子结构是:主语+宾语+谓语. 2,修饰语放在被修饰语前面.

3,省略句子主语的现象较多.

二、词:

1,韩文是助词,词尾发达的粘着语.

2,敬语系统发达.

3,没有语法方面的阴,阳性区别.

三、音节:

韩文音节分首,中,尾三部分.

1,忌讳词头首音出现闪音或辅音群.

2,对词末尾音节出现的辅音有限制.

四、音韵:

1, 有元音和谐现象.

2, 有松音,送气音,紧音的区别.

五,词汇:

1,词汇的种类:

A,不变词:体词:名词,代词,数词;

修饰词:冠词,副词;

独立词:感叹词;

助词: 格助词,补助词;

B:可变词: 谓词:动词,形容词.

2,词的来源:

固有词:韩语原有的本国词:

外来词:绝大部分来于中国,通常称之为汉字词,是以汉字为基础构成而读音是韩国语读音的汉源韩字,这部分词很多,在现代韩语中占有比例较大.因此,韩国语中普遍存在着固有词和汉字词的双重系统,包括数词.

固有词,汉字词

如:国家:?? ??

人:?? ?

5 ?? ?

这些词有些能互换,有些不能互换.

其次是从法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中吸引来的词.如英语,日语等.

如:

电脑:???

韩国人对外来词的态度.外来词, 顾名思义, 不是老祖宗用过的单词。 外来词的范围比较广, 泛泛的外来词可以包括来自中文、英文、日文等多个外语。 但是很多人不认为中文词是外来词, 因为使用的时间较长, 所以早已被普遍接受。而且这个数量也是非常多的, 很多韩国人甚至不清楚哪些是中文词。

外来词产生和被使用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中国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韩语中有很多中文词。 而日语外来词则要考虑日本在上世纪初对朝鲜半岛的侵略。 日本不仅占领朝鲜半岛, 还要求朝鲜人学日语、说日语, 禁止使用朝鲜语(韩语)。 30多年的殖民地历史, 无疑使不少日语单词变成了韩语单词。

我今天要说的主要是大量来自英文的外来词。 我们都知道韩美两国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英语对韩语的影响也非常大。 韩语和中文,英文有一个区别就在于, 韩语很难创造出来大量新的词汇, 所以往往直接使用音译作为翻译, 这在IT领域非常普遍和明显。 比如computer这个单词, 在中国叫电脑, 但在韩国只能叫computer的音译“???”。 Windows的中文可以是“视窗”, 但韩语中不可称为“??”, 而只能是“???”。 为什么韩语不能创造更有韩国特色的韩语单词呢? 笔者愚见, 中文的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含义, 是一个非常非常“强大”的语言, 而英语则有数量众多的词缀和雄厚的文化基础(中文也一样)。 年轻的韩语则没有这些, 韩语的灵活性和强项在于发音, 所以自然而然选择了音译这条路。

眼下的问题是并非所有的英文单词都找不到韩语, 但年轻人倾向于使用音译的外来语,因为这看起来时髦。 但并非所有年轻人都倾向于使用英语外来词, 因为这在有些人看来是强.奸韩国文字和文化。 比如网络语言“评论”这个词, 在韩语中就有两种, 一个是音译???, 另一个是??。 冷眼看待美国流行文化大一统的人, 如笔者, 倾向于使用后者, 因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韩语。 但有些人则不以为然, 因为这看起来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原则问题是, 不要把韩语说得连自己人都听不懂。

最后, 我们发现大部分严肃的文章倾向于使用固有的韩语。 目前, 虽然外来词流行, 但明智的人都知道流行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不持久。 中文可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基础, 以至于很多老外到中国后名字也变成中国人的名字, 比如马克思、白求恩都是中

式名字。 没有人能改变和影响中国的文化, 只能是中国文化包容其他文化。

篇11:语言学论文的提纲

语言学论文的提纲模板

第一章 引论 18-35

1.1 文献综述 18-29

1.2 主要研究内容与选题意义 29-31

1.2.1 主要研究内容 29-30

1.2.2 选题意义 30-31

1.3 语料选择与处理 31-33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33-34

1.5 论文结构 34-35

第二章 英汉名词短语以及关系化的界定 35-43

2.1 英汉名词短语的界定和分类 35-37

2.2 关系化与关系从句的界定 37-39

2.3 本文对关系化和关系从句的界定及研究范围 39-41

2.4 小结 41-43

第三章 英汉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策略异同 43-69

3.1 类型学家们提出的不同关系化策略 43-46

3.2 英语关系化策略 46-52

3.2.1 英语关系从句的基本类型 46-48

3.2.2 关系代词策略 48-49

3.2.3 空位策略 49-50

3.2.4 代词保留策略(复指代词策略) 50-52

3.3 汉语的关系化策略 52-67

3.3.1 汉语关系从句的基本类型 52-53

3.3.2 空位策略 53-56

3.3.3 代词保留策略 56-67

3.4 小结 67-69

第四章 英汉关系从句句法生成的异同 69-81

4.1 英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生成 69-73

4.1.1 文献梳理 69-71

4.1.2 英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生成——移位与提升 71-73

4.2 汉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生成 73-79

4.2.1 文献梳理 73-77

4.2.2 汉语关系从句的句法生成——提升-残余移位 77-79

4.3 小结 79-81

第五章 英汉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特征分析 81-133

5.1 有定名词短语与无定名词短语 81-84

5.2 英语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84-92

5.2.1 Martin Eden中有定/无定名词短语关系化特征 84-89

5.2.2 Tess ofthe D’urbervilles中的有定/无定名词短语关系化特征 89-92

5.3 英语限定性关系从句与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特征 92-96

5.3.1 Martin Eden中限定性关系从句与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 92-94

5.3.2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限定性关系从句与非限定性关系从句的篇章分布 94-96

5.4 英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分布特征 96-101

5.4.1 Martin Eden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 96-99

5.4.2 Tess ofthe D’urbervilles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 99-101

5.5 汉语有定/无定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特征 101-106

5.5.1 《骆驼祥子》中有定/无定名词短语的关系化特征 102-104

5.5.2 《边城》中有定/无定名词短语的关系化特征 104-106

5.6 汉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分布 106-109

5.6.1 《骆驼祥子》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分布 106-108

5.6.2 《边城》中关系从句在主句中的句法分布 108-109

5.7 汉语指量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09-122

5.7.1 《骆驼祥子》中指量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10-112

5.7.2 《边城》中指量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12-122

5.8 汉语指量名词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22-132

5.8.1 《骆驼祥子》中数量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23-125

5.8.2 《边城》中数量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25-126

5.8.3 《师傅越来越幽默》和《烦恼人生》中数量短语关系化的篇章分布特征 126-132

5.9 小结 132-133

第六章 英汉关系从句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异同 133-181

6.1 文献梳理 134-138

6.2 英语中存在的争论焦点 138-150

6.2.1 专有名词或代词后的关系从句是否具有限定性 138-142

6.2.2 中心语为有定名词或无定名词的限定性关系从句是否有语义上的差别 142-147

6.2.3 关系从句限定与非限定性的区别在句法与语义上是否匹配 147-150

6.3 汉语关系从句争论的焦点 150-167

6.3.1 中心语为专有名词或代词的关系从句是否具有限定性 150-161

6.3.2 指示代词与关系从句的前后位置与汉语关系从句功能差异的关系 161-166

6.3.3 关系从句限定与非限定性的`区别在句法与语义上是否匹配 166-167

6.4 汉语关系从句的功能和等级序列 167-176

6.4.1 汉语关系从句的基本功能 167-171

6.4.2 汉语关系从句功能的连续统 171-173

6.4.3 汉语多重关系从句的排列顺序 173-176

6.5 汉语关系从句的形式和功能的关系 176-179

6.6 小结 179-181

第七章 英汉关系从句的翻译对比 181-234

7.1 通过翻译探讨英汉关系从句差异的理据 181-182

7.2 源语文本与翻译文本中关系从句的对应情况 182-185

7.3 汉译英语关系从句的对应与不对应 185-200

7.3.1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中关系从句汉译的对应与非对应 185-191

7.3.2 Martin Eden中关系从句汉译的对应与非对应 191-200

7.4 英译汉语关系从句的对应与非对应 200-211

7.4.1 《骆驼祥子》和《边城》中关系从句英译的对应 200-201

7.4.2 《骆驼祥子》和《边城》中关系从句英译的非对应 201-211

7.5 从英汉关系从句的互译来看汉语关系从句的两个争论焦点 211-224

7.5.1 通过翻译文本验证中心语为专有名词或代词的关系从句是否具有限定性 212-215

7.5.2 从翻译文本验证指示代词与关系从句的前后位置与汉语关系从句功能差异的关系 215-224

7.6 英汉关系从句的翻译策略 224-232

7.6.1 英语关系从句的汉译策略 224-231

7.6.2 汉语关系从句的英译 231-232

7.7 小结 232-234

第八章 结论 234-239

8.1 结论 234-237

8.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237

8.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237-239

参考文献 239-248

篇12:中国汉语言学传承论文

中国汉语言学传承论文

1中国的传统语言学形成的优良传统

在今天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我们首先应该继承自己的优良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中国传统语言学最值得我们发扬的传统有以下三点。

1.1重视实证和归纳现代学术意义上的实证法来自西洋。但是,作为学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实证法在中国本土有厚实的基础、悠久的历史和持续的传统。中国传统语言学研究从许慎开始就特别重视实证和归纳。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大量著作都是通过实证和归纳而成就的。如在《说文解字》研究上,清代乾嘉学派通过实证研究取得卓越成就。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乾嘉和传统实证方法一直处于被否定的地位,这是不尊重传统的表现。对此,王力先生曾强调“:能不能因为乾嘉学派太古老了我们就不要继承了呢?决不能。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乾嘉学派必须继承。特别是对古代汉语的研究,乾嘉学派的著作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段王之学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永放光辉。他们发明的科学方法,直到今天还是适用的。”鲁国尧先生也认为,研究汉语史的最佳方法,或者最佳方法之一是“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可见重视实证是中国语言学的重要特色。

1.2重视书面语言及其意义研究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文言文及其在历史上的功用。文言文是汉语的一个传统,一个与汉字的表意性质有关的传统。汉字作为表意体系的文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性质差异巨大。中国学者把意义作为独立的对象加以研究,形成了以汉字的形、音、义为研究对象的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说文解字》所包含的字在离开语言环境后,还可以见到它的本义,看到其本义如何引申出新的意义。古代学者一直把意义当作可以独立研究的对象看待,而不认为它从属于语法。在训诂学中,意义是可以分析的,它运用“义界”的训释方法,就是在意义内部进行结构分析。传统语言学还特别重视语音在词汇语义系统、词源系统、诗词韵律中的表现,古人很少做纯形式的运作,而是在务实的基础上以音证义,以义证音。这是传统语言学研究的又一特色。

1.3重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的语言研究中,一直有很浓厚、很自觉的人文传统,“离经辨志”“、随文释义”“、微言大义”等说法,都表明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追寻语言背后的东西。因此,传统的文字学、训诂学研究历来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如文字构成的理据、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的训释,都直接牵涉到文化,或是直接为文化服务。这就是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相结合的学术传统。中国现代语言学由于受到西方语言学影响很大,在解释汉语现象时并不能完全适合,甚至常常碰壁。原因在于西方语言本身较重形式,而汉语和汉字则具有较浓厚的人文色彩。为了促进汉语研究,找到一种较为切合汉语实际的解释框架,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中国兴起了文化语言学。汉语中的很多语言现象都可以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结合文化来研究语言一直是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一个传统。

2文字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对策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汉语现象出发,借鉴解构主义思潮建立适合汉语特点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下面问题。

2.1如何看待继承传统与借鉴西方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语言学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形成了一些优良传统,这些是我们继续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但我们的传统研究也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如传统的语言学有注重实证和归纳的优点,也有不善于演绎和推理的不足。单独的归纳法,难以产生现代意义的语言学。训诂学中字、词不分的问题,还有语音研究上,由于受到音节的模糊性和笼统性限制,而没有细致精确的声音分析的习惯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弱点,反映出我们传统语言学理论的不足。

2.2如何看待书面语言和口语的关系问题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曾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起到了有益的作用。结构主义以来以语音为中心的重口语和共时的方法对当代语言学的独立具有重要贡献。但这种过分重视口语和语音、轻视书面语的情况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很多汉语现象不是单纯的形式结构所能解释的。如启功先生所说,一个五言诗可以变换十种句式,只有一句不通。比如为什么汉语中那么多四节拍,多于四拍的压成四拍,少于四拍的加成四拍。虽然现代语言学重言轻文,是苦苦挣脱了因文废言的传统语文学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把结构主义强调到极点,就会导致另一个极端,即限制了语言学研究的范围,影响了语言学研究的丰富性,导致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出现贫血现象。而解构主义则给我们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我们对于口语和书面语都不能偏废。

2.3如何看待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关系问题在目前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对文学语言的研究是不足的’。汉语有常用部分和非常用部分,常用部分即实用语言,非常用部分如古代汉语、现代文学语言等。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不同,实用语言以明白清楚为目标,因此逻辑、语法重于形象;文学语言则以有意味有情趣为目标,因此形象重于逻辑。“常用部分和非常用部分是一个整体。如果我们把母语比做一颗大树,树干、树枝、树叶、花朵,都属于表层的常用部分,根是深层的非常用部分。”因此对汉语的研究,实用语言和文学语言是不可偏废的。

2.4如何处理好汉语本体与应用研究的关系问题当前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还有重本体、轻应用的倾向,似乎只有本体研究才是真正的语言学。实际上任何本体研究如果脱离了应用就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果。正是由于没有很好处理本体和应用的关系,目前语言文字学许多应用领域,如语言的规划和规范问题、汉语的国际传播和对外汉语教学问题、汉字规范和国际通用标准问题、辞书编纂问题等,都存在由于本体研究的滞后或游离而产生的诸多难题,影响了我国社会语言生活的健康发展,阻碍我国向高科技信息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今后的汉语研究必须重视本体与应用的结合。为了解决好上面的几个问题,我们必须坚持语言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语言学的方法必须多样化,用一种方法排斥和否定另一种方法是不妥当的。这是因为,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社会都比认识自身容易,认识自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是某个单一的研究路线能够解决的。”只有我们的汉语言文字学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才能和西方语言学界进行平等对话,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这就是解构主义给予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启示。

篇13: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分析论文

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分析论文

一、训释语词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所用语言不局限于古训,勇于提出独到的见解。比如:“海物有车渠,蛤属也,大者如箕,背有渠垄,如蜡壳,攻以为器,致如白玉。”郑康成乃解之曰:“渠,车周也。”盖康成不识车渠,谬解之耳。”这一句是释联绵词比较擅长的《辞通》。其中引用了“车渠”这一词汇,且该词语引用于《魏文帝车渠杭赋序》这一著作,正所谓“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玉文,生于西国”,这里所写的“车渠”,因为是一个双音节的单纯词,所以不需要单独进行解释。沈括对于郑康成所著的注释所给的批评则是正确的,这也体现了沈括宽广的阅历。但是沈括在一些诗文韵脚、用字等方面所作的批评,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比如晚唐诗人主要以小诗出名,但是在读书方面却不太擅长。如白乐天所著《题座隅诗》,在该诗中有一句“俱化为俄拜”,该诗以“孚”字为韵。沈括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即《白居易集》卷七,在该诗句中“俘”和上句的“徒”韵脚相同,沈括以为白居易压错了韵,但实际并非如此,“俘”的读音有多种,在《广韵》一书中便有两种读音,即piǎo和fú,字意均为“饿死”之意。所以一般诗句中都以“浮”和“徒”作韵脚。

二、音韵与格律

关注切字的源头,这为后世人们了解反切的源头与原理贡献了非常好的文献资料。正所谓“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巨”,‘何不’为‘盒’,‘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以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在这条文献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有价值的方面,需要我们重视:其一,简述了我国切韵文学的最初起源,沈括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这也证明了最初在宋代时“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这一说法的’正确性;其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出了很多实例,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尽管在表述上可能不是非常详细,但是这也证明了反切术语与部分方法,在为人们提供启发的同时,也为当代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其三,沈括所提实例是专门用以证明反切之法,加之所用时代已经过去了多年,因此这也是非常难得的研究文献;其四,关于切韵之学,沈括在逐渐发展与渐趋缜密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体系纷争的论点,这也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正确性。

三、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

关于虚词用法的分析以及字书错误的纠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其进行了这样的论述:“人语言中有‘不’字可否世间事,未尝离口也,而字书中须读作‘否’音也。若谓古今音不同,如云‘不可’,岂可谓之“否可”;‘不然’岂可谓之“否然”;古人云‘否,不然也’,岂可曰‘否,否然也。’古人言音,决非如此,止是字书谬误耳。若读《庄子》‘不可乎不可’须云:‘否可’;读《诗》须云‘局否肃雍’、‘胡否饮焉’,如此全不近人情。”在这一段文字中,沈括非常敏感地觉察到了“否”和“不”这两个字在用法上的差别,更难得的是,沈括在词语的组合和搭配上对“否”和“不”这两个字的用法进行了区分,不单是从词语本身的含义出发证明用法的差别。尽管对这两个字的认识没有上升到比较高的理论层面,然而作者在作品中提出的“全不近人情”这一论点,其实主要含义就是与人们平时所自觉遵守的语言搭配习惯、规律不符之意。此外,在《梦溪笔谈》笔记中,也有一处对语序问题进行了分析:“瞎毡有子木征,木征者,华言‘龙头’。羌人语倒,谓之‘头龙’。”这一句是沈括进行事件的记录时所提,其中“语倒”即语序颠倒之意,可以看出沈括对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语序方面存在的区别其实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

综上所述,通过对《梦溪笔谈》语言学价值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沈括对我国语言的了解与认知其实有一定的见地,并且在书籍中予以体现。在通读《梦溪笔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语言的博大精深。笔者主要从训释语词的创新性、音韵与格律极为细微、句式解析与表达规律这三个方面对语言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希望给当代《梦溪笔谈》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篇14:分析语言学外事翻译论文

分析语言学外事翻译论文

一、禁忌语(taboo)

禁忌语是在某种文化中特别是礼貌场合不被使用的语言。禁忌语言与各国风俗以及其对事物的看法有关。在英美国家里,由于宗教信仰问题,在非宗教场合不适宜使用带有上帝称呼的感叹句(Oh,myGod/Lord;ForGod’ssake);咒诅语(curses,如hell,damn等)也是避免使用的语言,因为该类语言被认为有神秘力量。英文中常见的禁忌语还有bloody。在中国文化里,禁忌语更是比比皆是,例如在中国农历新年期间,不宜谈论或提及不吉利的事情;此外,在许多文化当中,有关性、性器官以及身体排泄、代谢方面的词语都是禁忌语。

二、委婉语(euphemism)

委婉语是相对于禁忌语而存在的,目的是除掉禁忌语所带来的惊恐感和不愉悦的感觉。其中,人们对死亡的委婉语可以说是委婉语之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在表达死亡时,都有自己的一套表达方式。委婉语相对于禁忌语而言,大多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多被社会上层人士使用。总而言之,禁忌语和委婉语往往由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决定。

三、语意场(semanticfield)

语意场理论(semanticfieldtheory)(Lehrer,1974)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某一语言词汇的词义并不是简单独立意义的总和,与此相反,某一词的.词义除了表示所指之物外还要依附其它具有类似语义功能词的词义存在。在不同语意场中的同一词语,词义可能有所不同,真正决定其词义的是它在语意场中的所在位置,例如“好”(good)字在描述酒店等级时如果与“firstclass”,“luxurious”和“superior”相对,就是“一般”(最低等级)的意思。不同的文化中,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都是类似的,这使语言翻译成为可能;然而,某一文化对某一事物可能有自己特别的理解,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解释和状况介绍。例如,不用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大部分都不完全对等。日常使用的词汇通常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人士之间的交流需要,所以出现专业词汇,其意义可能与日常使用的意义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外事翻译时要注意同一词语在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文化下意义上的差别。

四、词外延

在进行外事翻译时,对目标语中一些带有文化色彩(culturalreferences)(袁彩虹等,)的词汇进行正确使用和理解亦是外事翻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目标语词汇可能涉及到某一事件、某个地点、人物和机构。例如:下面的对话需要对Waterloo一词的文化外延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翻译出来:A:IhearJohndidn’tdotoowellonhisfinalexam.B:Yeah,itturnedouttobehisWaterloo.可以看出,如果单纯将Waterloo作音译的话,知道Waterloo这个地方的人未必能理解该词的文化外延。需要知道Waterloo这里被用作表示一场对失败者而言巨大而悲痛的溃败,就能翻译出“这次考试成为他一次惨痛的经历”。

五、修辞手法

外事翻译员对目标语中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往往不能单靠字面含义或者语法结构作出的正确理解。目标语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使用场合及其引申出的概念和形象都与其所处的文化息息相关。下面举几个常用修辞手法的例子:1夸张Icanthinkofamilliongoodreasonsfornotsmoking.我能想出戒烟的种种理由。2惯用语It’sajungleoutthere.这世界纷纷扰扰。3明喻It’swaterunderthebridge.这是顺理成章的。4暗喻TheriversweatsOilandtar.出自艾略特的《荒原》(TheWasteLandbyT.S.Eliot)。长河流汗,流油与焦油。(赵萝蕤译)

六、词汇变异现象(lexicalvariation)

词汇变异指的是:不同文化中指代同一事物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国人用pants指代内衣,用trousers指代裤子;美国人却使用underwear表示内衣,用pants指裤子;人行道美国人说sidewalk,英国人说pavement等。进行外事翻译时显然要针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选用不同的词汇。

七、结束语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外事翻译中,文化因素是一道屏障,这种“屏障”效应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葛志宏,1994)。“屏障”效应的消除需要翻译员增强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处理。外事翻译员对文化因素的驾驭能力直接反映其业务素质。为此,增强对各国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了解是外事翻译员业务培训中的必修环节。在日常的业务培训中,外事翻译员必须从目标语言中发掘其隐含的文化因素,才能不断提高语言翻译能力。

篇15:英语语言学专业论文致谢

英语语言学论文致谢一:

My deepest gratitude goes first and foremost to Professor ______, my supervisor,for His/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nd guidance. he/she walked me through all the stages of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His/Her standards of academic excellence have made my revision and gratifying experience. Without His/Her consistent and illuminating instruction, this thesis could not have reached its present form.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my good friend and colleague ______, who offered me valuable advice on choosing and deciding the topic and also helped me in processing the format of the dissertation in the final stage. I also wish to sincerely thank my classmates and friends ______ and ______, who shared their brilliant ideas and perceptive observation, have proved immensely constructive. They also gave me their help and time in listening to me and helping me work out my problems during the difficult course of the thesis.   My thanks would go to my beloved family who took care of my life and gave me alot of encouragement when I was working on this thesis. I feel much grateful and heartily owe my achievement to them.   Finally, I must thank the authors of academic works and articles, greatly or slightly enlightening the thesis, which I have read and benefited and quoted for this paper and whose names and works can not be listed Here but mostly available in the References.

英语语言学论文致谢二:

At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thesis,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all people who have given me help and supported me during the composition of my thesis.   First of all, my sincere thanks give my supervisor Professor ______, for her wise guidance, timely help and kindly encouragements during my postgraduate life. Professor ______’s noble personality and profound knowledge give me deep impression and he/she teaches me by her own examples during the three years. Professor ____’s enthusiasm in researches, and her kindness and generosity towards otiier people and things have set a very good example for me. All her virtues will be the model of my life in both studying and living ever since. From the selection of the theme, the making out of the frame, to the collecting of language samples, the composition and revision of the thesis,Professor ____ has always guided me with great patience, when I hand in my every manuscript, he/she would pay much attention to my inadequacies and give me a lot of constructive guidance to solve many key problems. I should say that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is thesis to a great extent depends on Professor Deng’s profound knowledge and patient guidance. So here,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to Professor ______ my most sincere gratitude and greatest respect.   Then,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thanks to Professor ______,Professor ______and other professors or teachers who have taught me during these three years of studying in the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of ______ University. I thank them for their selfless devo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teaching and guidance, for their leading me to the magic world of knowledge with their specialty knowledge and profound research experience, for their instructions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very thesis.   I am also grateful to all my classmates and friends who has given me a lot of help and support in daily life as well as study dur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is thesis.   Finally, my heartfelt thanks go to my dearest parents, and my relatives, for their love make me face the challenges of life and continually pursue my dream bravely. Whenever there are difficulties and frustrations in learning or living, they are always there to offer me confidence and hope. Without their support, understanding and caring, I would not have got such opportunity to further my study, letting alone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is thesis.

篇16: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论文

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自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提出大数据的理念以来,大数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理解为n个大语料库的结合体。本文从跨专业的视角分析大数据与语言学研究的结合,分析其结合的可能性,为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大数据;语料库;语言学

在语料库研究已经广泛应用的今天,大数据为语言学家们开辟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一.大数据的提出及其最初应用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大量的数据。自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大数据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将这一概念付诸应用的是BI,工业4.0,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领域。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大数据的提出无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也在不断推动其发展。

二.语言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纵观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大多数是以二三十年前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等为基础进行的。虽然研究成果颇丰,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研究后劲不足。我们都知道,语言学研究理论虽然经典,并且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其研究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语言学的经典基础理论大多是二十年前提出的,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挖掘,已经逐渐缺乏研究后劲,其理论的研究视阈已被挖掘殆尽,再想用此理论进行语言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已很难再有新突破,语言学研究急需开辟新的视野,挖掘新的方向。

三.大数据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可能性

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驱动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网络打交道。网络可以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趋势便应运而生了,大数据自诞生之初便与互联网,网络筛选,网络推荐结下了不解之缘,为网络时代的生活办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鉴于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视角为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巨大便利,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一研究方法应用到语言学的研究中,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开辟新的角度。大数据与语言学研究的结合有如下可能:首先,日趋成熟的语料库研究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近些年来,运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语言学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语言学研究者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语料库研究,注重用数据说话,将语料库这种研究方法运用到语言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用于以往的研究方法,语料库注重用数据说话,通过提取的数据的客观发展趋势来描述语言学问题。目前这一方法已经成功的运用到了语言学研究的很多领域,为语言学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既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之后,近几年又出现了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大数据这一研究方法虽然自诞生之初到现在,其应用领域还集中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领域,但究其本质而言,大数据与语料库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运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的发展趋势来解决问题。从一定角度上看,大数据其实就是n个大型语料库的集合。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已经成功的运用到了语言学研究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与语料库一脉相承的大数据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与语言学很好的结合,并为解决语言学的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其次,运用传统的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学的方法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瓶颈。纵观近些年来语言学的研究,大多数运用的`仍是二十多年前的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基础研究理论和方法。经典的语言学理论确实为语言学研究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解决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个难题。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切入点已经逐渐被挖掘殆尽,若仍坚持传统研究方法,会使后续研究缺乏研究后劲与动力。同时,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往往只运用语言学的理论解决语言学的问题,这样给学科的深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屏障,阻碍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制约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语言学研究亟待寻找新的方法理论,特别是运用跨学科的方法来解决其发展的瓶颈制约。最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学的研究已经逐渐跳出传统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开始寻求新的突破点。继引入语料库这一运用数据来阐述语言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之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便开始逐渐被发掘出来,并深入到语言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为更好的解决语言学的深层次问题打开了新的研究视野。大数据作为一种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新生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必然会与语言学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并为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带来新的视觉和发展的源源动力。总之,大数据与语言学的结合必然会成为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势,并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本文由用户折月煮酒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7949.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