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法制宣传存在的问题 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1: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笔者利用在乡镇挂职锻炼的机会,采取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乡镇直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与“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进;全乡镇普遍实行了村民自主选举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观念开始树立,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意识明显提高。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司法所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街、居委)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司法所无专项普法经费,宣传活动经费要临时筹集,列支主要依附综治经费报销,数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自然什么事也办不成。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司法所人员、编制、职级待遇等实际困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街、居委)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街、居委)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中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小学校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街、居委)、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3、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镇设立法制辅导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公开栏设立法制宣传栏;在继续利用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解法,组织旁听审判,组织反面典型现身说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网络博客等贴近群众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4、要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相结合,增强工作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推进农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党员冬训时机,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制专题教育;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机,对广大村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抓住春节民工返乡时机,对他们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禁毒、禁赌、反对xx等专项治理活动时机,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此外,普法工作还要突出重点村(如信访村、宗姓村)、重点人群(如刑释解教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重点年龄层次(如15-25岁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5、进一步加大农村普法的经费投入。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对司法所日常办公所需经费与普法经费共同纳入财政预算,使农村普法有专款,专款能专用,保证农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资金修建司法所办公用房,购置交通、通讯、微机等必要办公用具,为司法所工作正常开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

篇2: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方面。县委县政府很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我县把向每个农民发放一份宣传手册列为全县法治创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也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市每年的法治创建工作检查,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第一季度检查内容。各部门各单位也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本部门整体工作之中。但在乡镇普法中,却普遍感觉到存在乡镇工作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认为法制宣传费时、费事又难见经济效益的 “软任务”,因此重视程度不够。有的甚至把普法和“减负”对立起来,认为组织农民学法是增加农民负担,而忽视了普法对依法治理、依法“减负”的作用。所以抓普法宣传的积极性不高,普法依法治理上投入的力量十分有限,大大影响了农村普法教育深入进行。

2、宣传的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注重工作创新,忽视好的工作方法的继承;注重重点对象的普法,轻视社会公众的普法;普法过程中注重引导公众学法,忽视引导公众用法。

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目前,每一项事关全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局性规划、阶段性意见以及重大任务的落实,都由县依法治县办、宣传部、司法局“三驾马车”联合部署推进。到乡镇这一级一般只有一个分管政法工作的领导具体分管这项工作,具体工作人员是一至两名身兼多项工作的司法所人员,如此宏大的一项社会工作与如此少的工作人员和办事机构是极为不相适应的,是难以把这项工作扎实推进的。

4、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不平衡。五五普法规划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列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目前,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都能通过多种形式很好的开展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但存在着企业忙于赚取经济效益,农民无法集中等问题,使得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法更深入的进行。

二、想法和建议

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在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创新内容较丰富,应把握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1、要创新普法理念,使普法成为公众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推动普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发展。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必须让公民认识到学法、守法、用法、守法是必须所在。在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方面,树立和强调培养公民权利和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律意识的理念,既强调公民的义务,也强调公民的权利;既强调执法人员的权力,也强调执法人员的责任。在推进依法治理方面,要树立双向规范理念,既强调公民遵纪守法,规范民众行为,更强调各级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要树立观念和行为相统一的理念,既强调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更强调提高公民将法律意识转化为正确运用法律的综合能力。

正确处理重点对象普法与全体公民普法的关系。抓住要点,推动一般,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确定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等作为“五五” 普法的重点对象,是为了通过抓重点对象的普法,促进全民普法目标的.实现。一方面,确定重点对象,有利于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制定实施意见,实行分类指导,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工作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好经验好做法,也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学法用法风尚的形成。在抓重点对象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全民普法。要在工作力度、资源调配和指导监督等方面,始终坚持二者兼顾,做到点面结合,全面推进。

2、丰富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有科学的方法,方法科学,符合实际,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在坚持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同时,要结合新的形势,充分考虑人们生活空间、生活方式、思想水平、价值观念更新变化等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普法工作的方法,创新活动载体,改善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果。要根据不同的普法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寓教于乐是向大众传播法律的很好途经之一,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对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思维的探索愿望,从而赢得广大民众的主动参与,使普法有机地融入公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农村,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来进行普法,如把法律知识融入扑克、快板、歌曲之中,通过文艺活动这个载体宣传法律。在机关,要建立固定的法制宣传橱窗,定期刊载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内容和案例。在学校,除了上好法制课以外,还应通过集体签名、模拟实践等做法,让学生多渠道接受法制教育。要充分利用“12•4”法制宣传日和各种纪念日、节假日,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建立“法律六进”活动长效机制。此外,针对重点对象以外的广大公众,我们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宣传方式等。

3、要创新普法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保障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

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长效机制至关重要。在乡镇司法所人员少,普法面广量大的情况下,我镇66个行政村(居),结成一对一的对口法律服务帮扶对子,并100%签订了帮扶协议。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每季度为村(居)法制学校举办法律知识专题讲座,举办法律咨询,解答群众疑难法律问题,代为培训法制宣传骨干。在结队帮扶的作用下,各乡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多样,效果明显。村民的学法守法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得以健康发展。

我镇充分利用法制宣传四级责任传导网络,以及社会保险员、邮递员、水电抄表员等五支法律志愿者队伍,六支法制宣传小分队等参与到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中来,不断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还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加强检查指导制度,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条块结合,整体推进。

4、努力探索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新途径。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是深化普法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把法治合格县创建活动作为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稳妥地扎实推进。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诚信守法企业”等基层依法创建工作

三、建议。

1、司法所的管理体制理顺。司法所的管理体制不理顺,给司法局的很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希望能对司法所实行垂管。

2、恢复司法行政系统人员的特岗津贴。工资改革取消了司法行政系统人员的特岗津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乡镇司法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思维创新为前提,以实践创新为基点,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在把握切入点、增强针对性、立足多元化上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

篇3:农村法制宣传调研报告

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已历经近25年,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得到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群众懂法、守法,越来越多的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因诸多因素,目前,一些农村的普法教育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通过进行深入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农村法制教育工作方面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法制教育的基本现状

㈠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成果

经过近五个五年普法教育,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逐步提高,农民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法制宣传的形式也从单一的发发资料、听听广播、看看图片,发展到集中学法、广播电视网络普法、远程教育系统普法,法制文艺演出、以案说法、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具体是:一是增强了依法评判是非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动辄打人骂人及械斗等不良现象已不常见;二是增强了依法办事的意识,在涉及经济和民事关系时,能够按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发生经济等纠纷时,能够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是增强了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农村广大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项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㈡农村法制宣传的几种途径

总体上说,对村民法制教育难度比较大,要做到深入普法确实不易。但村“两委”能克服种种困难,因地制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普法活动:一是利用党员大会、部署工作等时机,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人民调解员学习法律知识;二是结合严打整治、换届选举、计生工作等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三是组织人民调解员、义务法制宣传员送法上门,分发学习资料,向村民和外来人口进行简单的法制宣传;四是利用法制宣传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五是邀请乡镇一级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同志给村干部、村民上法制课等;六是普遍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二、农村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开展全民法制教育中,各级各专业部门,特别是乡镇(办事处)、村干部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功不可没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阻碍了农村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

㈠对普法工作的现实和长远意义认识不够深刻

大的普法网络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由于某些普法人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将普法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导致某些环节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㈡普法工作队伍素质不高

通过调研发现,某些普法人员自身不注重学法,甚至对自己正在宣传的法律都没通读过。

㈢普法形式针对性不强

农村常用的普法形式不外乎有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实践证明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方式在农村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方式的针对性仍然不强,而且很不系统,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现象,宣传的内容不一定是农民的需要,对农民的吸引力仍然不够。

㈣普法监督考核不力

长期以来,农村普法工作给人的印象是有动员、有部署、重形式、轻实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和效果考评机制。现有的检查主要是对有无开展普法工作进行检查,对普法的效果则似乎“不闻不问”,导致普法成了单纯地“摊派”法律,使普法效果大打折扣。

(五)普法宣传物质条件匮乏

要进行普法宣传,不是光靠嘴上说说就行的,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支撑是不行的’。有些村的集体经济匮乏,负债累累,化解压力巨大,普法经费短缺、宣传资料紧缺、宣传设备落后,这些都是制约农村普法工作的客观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普法人员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农村普法在广度和深度上大打折扣

三、解决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法律六进”是“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其中“法律进乡村”工作的支撑点和辐射面就是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就是要引导农民积极学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

(二)建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挖掘宣传资源。做好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要紧紧抓住领导这个龙头,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普法主管部门要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充分调动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整合相关资源,大力宣传涉农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农村普法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落实保障措施,强化阵地建设。要积极落实普法经费,保证数量,并将其纳入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通过普法经费的有效投入,使普法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才能做到普法工作有“地”放矢。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的作用,村级要设立专职宣传员,发挥村两委、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党员干部的作用,聘请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担任农村普法宣传志愿者。只有经费保障,设施完善,部门参与,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普法工作才能见到实效。

篇4:乡镇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完成“两基”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为了了解我镇教育现状及发展情况,本文以调查走访的形式,对我镇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一、官渡镇基本情况

官渡镇位于浏阳东区的中部,浏阳河主干流大溪河中游地域,占地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辖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东连张坊,西接沿溪,南倚永和、七宝山、北邻达浒。由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素有“浏东重镇”之称。

官渡镇现有7所中小学,其中包括一所初级中学即位于南岳社区的官渡中学,两所完小即位于竹山社区的官渡中心完小、位于观音塘村的启明完小,四个一至六年级教学点,分别为位于南岳社区的南岳小学、位于兵和村的兵和小学、位于田郊村田郊小学和位于云山村的桥港小学,共有中小学生2300余人。

二、近年来官渡镇教育强镇的.一些措施以及收到的成效

(一)多元投入,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在官渡镇教育工作会议上,当地知名企业家纷纷表态,采取“一帮一”、“二帮一”的形式,共同投资改善当地学校的办学条件。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得知,建于1987年的南岳小学,在维修前是一所破烂不堪得学校,学校外墙十分破烂,屋顶、天沟漏水严重,教室墙壁脏乱,墙裙脱落,砖石裸露,电路老化,学生用的课桌还是七十年代的双人桌,操场泥沙遍地,教师午间休息只能打地铺,晚间备课无电。学校整体设施情况列为全市学校倒数第二。7月,在南岳党支部书记冯绪斌的发动下,通过社会各界的热心捐助对南岳小学进行了全面改造,现在的南岳小学墙壁洁白,门窗课桌崭新,操场平整,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田郊学校征地重建已耗资17.6万元,征地30余亩,现在已完成三通一平建设,学校建设已正式启动,当地知名花炮企业家黄光明亲自担任学校筹建委员会主任,并捐款10万元,还与学校校长、村支书记一起到浏阳城区学校进行考察,准备捐资为田郊学校装备学生电脑室;启明完小村部已划归学校作教辅用房,并征地1.8亩,完善操场建设;云山学校改造正在进行。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到目前为止,全镇具备合格学历并有教师资格证的在编教师共151人,这些教师是统一由浏阳市教育局进行公开招聘,并经过了一系列考试选拔分配而来的,教师学历水平大部分为专科及以上,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我镇今年争取了12名全日制本科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并建立健全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

篇5: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保密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政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家秘密安全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密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今年是“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如何有效进行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五五”规划落到实处,是目前保

密工作的重点,也是保密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下面,就当前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求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西湖区是南昌市中心老城区,所辖面积34.8平方公里,常住人员44万,管辖1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设13个行政村、101个社区居委会。区国家保密局属区委办内设机构,共有专兼职保密工作人员4名,每年工作经费2万元左右。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保密法制宣传工作力度,以《保密法》为核心的保密法律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保密管理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为了开展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工作需要的投入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全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区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区保密委员会成员,切实加强对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仅,区委常委会就先后3次研究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解决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保密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督办,以来,共开展专项督查14次,确保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及时制定“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为确保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南昌市“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结合西湖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西湖区“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进一步强调了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保密法制宣传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不断提升。为增强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全区认真开展了保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结合“五五”普法,依托区委党校教育资源,组织全区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全面深入地学习了保密法律法规;认真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涉密人员收看了电教片,学习了保密方面的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保密知识培训班,增强涉密人员的工作水平;积极订阅保密工作有关宣传期刊资料,确保了全区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单位和副县级以上(含副县级)领导干部都有一份保密工作杂志。20全区共开展宣教活动310余人次,办橱窗板报50余块,增强了全员保密意识。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涉密人员、涉密活动、涉密载体等不断发生新的改变,使保密管理的对象、领域、方式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保守国家秘密的难度加大,泄密渠道增多,保密工作在观念、制度、手段等方面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区一些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敌情观念不强;一些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措施不到位,涉密信息系统防护薄弱,泄密隐患较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普及保密法律知识,增强广大公民保密意识。

二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尽管近年来全区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活动,但从总体上看,多是发发传单、看看板报,内容上没有很好的贴近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实际,形式上没有采取干部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好新式,使得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效果不很理想。

三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五五”规划已经制定下发,全区各单位的各项保密工作机制也都已经建立,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却存在一些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规划和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建议

根据当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形成“三个支持”,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保障

一是要形成网络支持。进一步充分发挥区保密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制定完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明确对不同对象的教育任务,将每年的宣教任务责任化,建立起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专人组织实施的网络体系,实现“人人肩上有指标,保密重担人人挑”,做到“年度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工作有重点”。

二是要形成经费支持。要着眼于县区普遍存在的地域广、人员少、保密工作经费相对紧缺的实际,把普法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单位年

度经费预算,为保密宣传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并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要形成领导支持。定期向区有关领导汇报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形成坚强的领导保证。

(二)突出“五个”重点,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要突出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要坚持领导干部学习保密法规制度。利用区委中心组学习,集中学xxx省、市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指示精神,使领导干部熟悉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区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将保密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保密意识、保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情况。

二是要突出涉密人员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上岗、在岗和离岗培训,积极举办各类保密工作培训班,组织涉密人员参加省、市保密培训,使涉密人员掌握必要的保密法律知识、保密技术防范要求和知识,自觉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三是要突出公务员的宣传教育。要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配合,把保密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和管理工作中,抓好党政机关新录用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加强公务员保密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保密教育纳入全区各单位年度学习计划之中,可有组织地学习国家《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和有关保密工作法律法规,组织观看关于保密工作的录像片和专题片,开展警示教育。

四是要突出保密干部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保密干部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保密教育学习,及时学习贯彻落实上级业务部门的各类文件精神。对专职保密干部,要分层次进行全面、系统的保密法制法规教育培训和岗位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专职保密干部持证上岗制度,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保密干部队伍。对兼职保密干部,既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对他们的保密业务工作指导,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必备的保密法规知识。

五是要突出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要积极利用街道、社区宣传栏,采取不定期刊出板报、张贴保密教育挂图等方式加强对广大群众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抓住保密法制宣传周活动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三)抓好“两个关键”,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抓好形成教育合力这个关键。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吸引更多人员、更多资金参与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来。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全区普法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对全区领导干部进行保密教育,协调安排保密教育课程,努力做到教学有计划、课时有安排。并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效果。

二是要抓好加强业务指导这个关键。要加强对重大涉密会议、活动的督促指导,确保重大涉密会议、活动无失泄密事件的发生。要积极指导区有关部门做好高考等国家统一考试的保密工作,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培训,积极协商、研究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和防范措施,对各考场的准备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保密检查,确保考试期间不发生失泄密事件;要加强与外事、安全等部门的合作,主动介入重大涉密活动与会议,结合涉外招商活动、境外考察学习活动等各项重大招商、外事活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行前保密教育,增强涉外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确保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

(四)做到“三个结合”,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广泛性

一是要结合全区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教育。要擅于结合全区性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整顿“五风”、三项创建等活动,在活动方案增加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对《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行统一部署,不断增强广大机关干部的保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机关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是要结合全区重大会议进行宣传教育。在全区负责干部会、全区经济工作会等全区性重大会议上,对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强调,不时失机地对保密工作重要性进行有效宣传,不断增强机关干部防范意识。

三是要结合保密督促检查进行宣传教育。结合全区涉密文件和涉密计算机保密检查工作,加大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对保密检查中所发现的保密规章制度不健全、保密责任不落实、保密设施配置不到位等问题和隐患,提出整改意见,促使其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强涉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把好保密安全关。

篇6: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国家秘密安全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密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是我国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今年是“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实施的关键年,如何有效进行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五五”规划落到实处,是目前保密工作的重点,也是保密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下面,就当前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求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西湖区是南昌市中心老城区,所辖面积34.8平方公里,常住人员44万,管辖1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设13个行政村、101个社区居委会。区国家保密局属区委办内设机构,共有专兼职保密工作人员4名,每年工作经费2万元左右。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保密法制宣传工作力度,以《保密法》为核心的保密法律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保密管理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为了开展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工作需要的投入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全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区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区保密委员会成员,切实加强对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仅年,区委常委会就先后3次研究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解决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保密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督办,20以来,共开展专项督查14次,确保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及时制定“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为确保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南昌市“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结合西湖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西湖区“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进一步强调了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保密法制宣传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不断提升。为增强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全区认真开展了保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结合“五五”普法,依托区委党校教育资源,组织全区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全面深入地学习了保密法律法规;认真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涉密人员收看了电教片,学习了保密方面的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保密知识培训班,增强涉密人员的工作水平;积极订阅保密工作有关宣传期刊资料,确保了全区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单位和副县级以上(含副县级)领导干部都有一份保密工作杂志。2006年全区共开展宣教活动310余人次,办橱窗板报50余块,增强了全员保密意识。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涉密人员、涉密活动、涉密载体等不断发生新的改变,使保密管理的对象、领域、方式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保守国家秘密的难度加大,泄密渠道增多,保密工作在观念、制度、手段等方面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区一些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敌情观念不强;一些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措施不到位,涉密信息系统防护薄弱,泄密隐患较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普及保密法律知识,增强广大公民保密意识。

二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尽管近年来全区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活动,但从总体上看,多是发发传单、看看板报,内容上没有很好的贴近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实际,形式上没有采取干部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好新式,使得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效果不很理想。

三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五五”规划已经制定下发,全区各单位的各项保密工作机制也都已经建立,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却存在一些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规划和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建议

根据当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形成“三个支持”,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保障

一是要形成网络支持。进一步充分发挥区保密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制定完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明确对不同对象的教育任务,将每年的宣教任务责任化,建立起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专人组织实施的网络体系,实现“人人肩上有指标,保密重担人人挑”,做到“年度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工作有重点”。

二是要形成经费支持。要着眼于县区普遍存在的地域广、人员少、保密工作经费相对紧缺的实际,把普法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单位年

度经费预算,为保密宣传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并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要形成领导支持。定期向区有关领导汇报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形成坚强的领导保证。

篇7:乡镇农村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有序发展,我们于近期就我镇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此次调研,近年来,白沙镇在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农村公路建设政策机遇,克服建设资金短缺、建材价格高、道路条件差等种种困难,不遗余力地狠抓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农村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公路路况水平、通达深度、路网等级等得到了很大提升,形势令人振奋。农村公路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白沙镇农村公路现状

(一)农村公路建设基本情况

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明确目标,及时制定规划,有力地推进了我镇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我镇现已建成通车农村公路282公里,惠及19个村居,直接受益群众8万余人,其中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全镇24个村居全部通了水泥路,通达率100%,通畅率均达100%。已下达计划完成实施的有20xx年小康路建设24公里、正在实施的有20xx年小康路建设公里、20xx年小康路建设公里。我镇现有永久性桥梁24座,今年,整修了有安全隐患的龙白路倒桥、千旦岩桥、堰口桥,新修了恒和便桥,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二)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民群众致富的步伐

我镇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有相当一部分村座落在山上,在未通公路前,农民出行只能靠步行,农产品的外运和生产资料的运入只能依靠“肩挑背负”,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连续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给农村群众致富插上了翅膀,当地的农产品和土特产便可以及时走出山门走向大都市了,这样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调整,从而达到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的目的。

(三)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的优势

一是我镇作为全国行政试点改革镇,区各部门权限的下放,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些手续在本镇即可完善,从而减少了一些审批环节,加快了公路建设进程。在重庆市实行“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一些新的措施和政策的出台,都为进一步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是当前农民群众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情高涨,要求建设改造农村道路的呼声迫切。因此引导好村民“一事一议”,辅之以政策和适量资金支持,就能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使“星星之火”达到燎原之势。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镇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调查也发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配套资金缺口大。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瓶颈实施阶段,但越是这“最后一公里”,施工难度就越大,资金需求也越多,资金筹集也越困难。目前我镇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上级财政补助(70万元每公里);

村民出资、出工及受益企业出资等弥补建设不足资金。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且农村富裕程度不平衡,地理环境各异,依靠农民自身投工投劳或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筹资也非常有限,加上道路所需建材价格持续上涨及政府不能负债等原因,从而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农村公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白沙平均每公里造价在95万元左右,现每公里有15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

二是招标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20xx年3月以来,我镇农村公路主要采用最低价评标法以及从行业主管部门项目库中随机抽取等方式。最低价评标法,虽然对于业主方来说节约了成本,但也存在恶意低价等情况的发生,由于恶意低价等方式中标价格较低,导致施工方利润较低或者没有利润,施工方便会采取增量或者拖延的手段,从而给业主方带来较大的监管压力和成本。在随机抽取中,经常会出现抽取到的施工单位无故弃标的情况,从而无法保证小康路的顺利实施。

三是由于公路重建轻管的观念较为突出,长期以来对农村公路路面养护投入极少。虽然我镇按照要求组织了相关村居对道路进行养护,但因养护资金较低,出现了养护人员不专业、养护积极性不高和养护人员流失现象,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和养护质量都无法得到保证。加之少数群众整体利益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致使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侵害,部分农村公路的路况极差,车辆通达程度低,尽管公路修到了家门前,车辆也很难行至家门口。

四是建设速度上不来,差距大。在今年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到20xx年11月底,白沙镇20xx年小康路建设公里、20xx年小康路建设公里要求全部完工,但由于我镇地处丘陵,施工难度大,资金不能入时到位,雨季较多,影响施工进程,目前20xx年小康路有公里及20xx年小康路公里仍在施工中,差距还很大,任务艰巨,按区里下达的任务,我们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五是人员业务知识不够,专业性不强,需加强业务培训,强化业务能力。由于镇街人员流动性较大,轮岗或者混岗使用的情况存在,在农村公路的管理上存在业务知识不够,专业性不强的情况。建议上级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镇街相关人员的管理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监管。

三、建设好农村公路的建议及意见

(一)多方筹资,政策配套,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因素。工程建设中选择合理线型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合理降低修路成本。可采取“交通部门争取一点,上级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农村群众筹集一点,社会捐资一点,部门帮扶一点”的办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资等方式,切实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农民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的筹资。鉴于现有的财政体制,建议区政府对小康路除去群众自筹部分进行全额补助(目前我镇群众自筹12万元/公里),落实资金建设缺口问题,确保农村公路能顺利实施。

(二)完善评标方式

建议在随机抽取时,先由项目库中现有的施工单位自主报名,再从报名的单位中抽取,避免出现中标单位无故弃标的现象。优化评标方法,多种评标方式相结合,以确保农村公路的顺利实施。

(三)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提高养护资金

公路建成后,要取得预期效果,主要靠养护管理。有效破解“有路必管、管必规范,有路必养、养必到位”这一难题,一是要认识到位,加强对管养单位和沿线群众爱路、护路的引导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养路、护路思想培养教育,牢固树立“三分筑路,七分养护”的思想,提高养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是要制度到位,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从业人员管理,认真搞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月度检查与日常抽查工作,实行奖罚措施,严格考核管理养护责任、机构和资金落实情况,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

三是要责任到位,采取“谁受益,谁养护”的方式,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方式,充分调动村组和广大农民群众养护的积极性,要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通过协议、承包、委托养护等办法将养护责任明确到村、到组、到人;

四是提高养护资金,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经费渠道,为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以便于相关村居能安排固定专业的公路养护人员,以提高养护水平,确保农村公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养,使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其发挥应有的运输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议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给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各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上级各种补助的资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按程序报国土部门审批,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涉及农村公路的拆迁工作,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推诿、阻挠,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通过各部门配合支持,加快我镇公路建设步伐,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公路建设目标。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量大,任务非常艰巨,它需要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合力,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强化管护,只有这样,我镇的农村公路才能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篇8:乡镇农村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近期对全区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委、政府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1.27亿元,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坚决打好打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

(一)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

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清运模式建成中心乡镇建垃圾中转站9个,11个一般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同步推进,村、镇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在东峰镇大田村试点推行“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多元投入机制,每户每月收取不低于一元的垃圾处理费,探索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保障难题。

(二)推动农村户用厕所标准化改造。

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摸底调查,全面锁定xxxx年xx382户目标任务,研究细化户用厕所改造补贴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验收办法,统筹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第一批改厕18xx8户(含“三改两建”4858户)已完成7643户。近期到丹山镇大佛村、保和镇明星村开展了调研。丹山镇大佛村在一期的改造中就地取材、农村废物利用,且把民风民俗融合到村容整治中,既融入了文化元素又有教育引导效果;二期通过项目整治,准备引进蜀绣培训基地落户该村,以此来壮大集体经济。保和镇明星村因地制宜进行村容塑造,并开展厕所改造,既降低了改造成本,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推动农村污水集中化治理。

雁江区累计投入4590万元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保和镇明星村试点开展新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投用,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全面摸底农村聚居点情况,包装编制乡村村庄连片治理项目,计划xxxx和xxxx年分两批实施410个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推动村庄环境清洁化治理。

以“十清四化”为抓手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分层分类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xx00余吨,清理水塘、残垣断壁2600余处,完成贫困村“三改两建”1235户,着力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村落环境。

(五)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统筹推进畜禽养殖户整治,关停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2xx户,治理适度规模养殖户384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62%,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100%。启动全区首个年产2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建设,整合“点循环”(就地消纳)“面循环”(管网灌溉)“跨域循环”(有机肥利用)三大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二、存在问题

农村建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等方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

(一)思想认识盲点多。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部分村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导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资源、力量相对偏弱,村基建投资、环境整治、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虽然村民热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制约,部分农民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农业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完全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灌溉沟渠、田边地角农药包装袋和塑料瓶屡见不鲜,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三)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资金保障压力较大。

虽然我区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项目支持,但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点多面广,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比如,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按照我区现行改厕标准测算,平均每户约需xx00元,仅此一项就需要资金近1.2亿元。比如,农村垃圾处理目前尚无专项经费,资金保障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二)坚持科学谋划。

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

(三)健全保障机制。

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员组织优势,进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贫拆迁、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

三要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进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四)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篇9:乡镇农村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农村耕地的日益减少,临海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大多数闲散妇女常年仅限于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生活来源主要靠丈夫打工和房租收入,既无一技之长,又无就业门路,平时一有空就扯扯家常、搓搓麻将、打打牌、唱唱ok,久而久之,家庭和睦遭受破坏……这些闲散农村妇女的存在,给社会、家庭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为此,临海乡镇妇联应该如何激励农村闲散妇女自主创业问题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农村闲散妇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文化程度低,年龄结构老化。本次调查的1000人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60人,占6%;初中文化程度的430人,占43%;小学及以下的510人,占51%。且绝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的妇女都在“4050”就业困难阶段。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是家庭事务的主要承担者,不可能长时间外出务工,只能从事传统的生产方式,以打零工形式获取微薄收入,如:产品包装、流动菜场设摊、餐饮业洗菜工等。

(二)劳动技能单一,择业面窄。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劳动技能单一,过去只掌握常规和传统的种养技术,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已不适应市场对技术更新的要求,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不力。这有多方原因,一方面她们出生在六七十年代之前,具有较浓厚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坐享其成”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学知识、学技术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她们虽接受技能培训,但由于培训机构开展的往往是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在短期内虽解决了就业问题,后又因企业转产转制等原因致使她们下岗失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她们的重新就业面临诸多困难。

(三)就业观念落后,竞争意识薄弱。第一,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要求不切合实际。她们对于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管理型等工作岗位干不了,而对工作时间长、收入低、体力型特别是苦、脏、累的工种又不愿意干,有些人宁可在家赋闲等待其他就业机会。第二,存在“以农为本守家园”的保守就业观念。这种就业观念对大部分的农村妇女就业造成心理上的阻碍。有的家庭观念较重,沿袭着相夫教子,赡老抚幼的传统,不敢也不想外出就业;有的想外出就业但受夫权思想影响及顾及家中老小,孩子教育等现实问题,家门难离;有的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特别是近郊妇女,她们利用城市开发时划拨的宅基地建房出租,收入远远大于外出打工,更使她们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思想。

(四)社会环境变化,妇女被迫失业。一方面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大批土地被征用,使原来那些以种植业为生的妇女因缺少土地而无法继续从事传统种养业。有些家庭虽然丈夫到外乡镇继续从事传统种养业,但由于那些妇女在家里承担着家庭主妇的角色,不便背井离乡随夫外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沿海地区出口生产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出口受到影响,导致部分企业倒闭、停产、减产、降薪、减员,不少女农民工返乡。返乡女农民工要实现再就业或创业发展,将面临就业形势、年龄、创业条件等方面的困难。

二、激励农村闲散妇女就业创业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激励农村闲散妇女自主创业要想使农村妇女走出家门,首先要转变的是就业观念。各级妇联组织要把帮助农村妇女转变就业观念摆在首位,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宣传栏等阵地和“三下乡”等活动,向农村妇女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和各级政府有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规定,编印、发放宣传妇女外出务工致富典型的小册子,大力宣传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和只分行业不分贵贱的思想,努力在广大妇女中营造“外出打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的良好氛围,帮助广大农村妇女消除“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树立敢于拼搏,善于创业的新观念,鼓励农村妇女走出家庭,认识世界,发展自我。比如,经常举办农村劳务洽谈会,劳务恳谈会、女能手、女强人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参加他乡致富先进经验等,使广大妇女转变思想观念,振作精神,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奋力拼搏,逐步形成“勤劳致富”的共识。

(二)加强技能培训,改善就业环境,激励农村闲散妇女自主创业。一要强化职业培训,不断完善乡镇妇女劳动就业信息网络。要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促进培训与就业的良性循环。要把妇女劳动力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实事来办。政府应增设培训专项经费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妇女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培训致少使85%以上的妇女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二要在进行实用技能培训的同时,注重提高农村女劳动力的文化素养,通过不断积累,培养其自我学习与掌握技能的能力,变盲目流动、被动学习技术为有选择、主动地接受培训,建立起一支规范化、市场化的妇女劳动力转移中介服务机构,为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培训、职介服务,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城乡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三要加强与工厂企业及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用工需求档案,采用“订单式”培训,抢占先机,提前介入企业用工需要。

(三)积极探索符合农村闲散妇女实际的就业创业新路子。一是引进来料加工业。“把活儿揽到家里来干,不出门就可赚到钱,还不耽误照料家庭”,这种就业创业方式最符合当前农村闲散妇女实际。妇女在照顾好老人、孩子,管理好责任田,料理完家务之余,从事来料加工项目。又因该项目不需政府投资、批地,也无需加工人员出资购原料,风险小、见效快,特别适合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二是利用山林资源,种植枇杷、杨梅、柑桔、大白桃等果木,同时建造夏天纳凉避暑山庄,既可观光休闲,又供品偿。三是利用开辟花草苗木种植基地,为我市的花园城市建设提供优良的苗木,更能为妇女的创业开辟一条新的门路。

(四)培养典型,提供资金扶持,鼓励和帮助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扶持妇女创业,重要的是帮助解决资金和项目问题。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的扶持力度,针对女性创业普遍遇到的融资困难,建议政府设立女性创业发展专项基金,贴息或无息提供创业贷款。二是在项目储备方面,要借助新闻媒体、深入企业和科研单位,广泛搜集、精心筛选适合妇女的创业项目,建立妇女创业项目库,以适应不同层次妇女的创业需要。三要对发展前景好、信誉度高的创业妇女提供贷款担保、政策扶持、技术引进等服务,鼓励她们将项目做强做大,使她们成为妇女自主创业的榜样。女经纪人、女能手联系普通妇女活动等组织女干部、女党员、女能手积极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在技术、信息、资金上给予传授、扶持、帮助和带动,掀起共同创业致富的热潮。

篇10:乡镇农村调研报告

一、农村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镇化发展不断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渐见明显,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步伐加快;农村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农村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社会稳定。

(一)农村基本情况。我镇下辖6个工作组,28个行政村,321个村民小组。据统计,全镇农村住户为13753户,农村人口55679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7748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9.84%,第一产业从业人数10149人,其中农业5886人,占58%,渔业2740人,占27.4%,林业1000人,占9.8%,牧业532人,占5%;从事一、二、三产业人数比为36.4:30.3:33.3;耕地面积为3069.8公顷,其中水田1894.4公顷,旱地1175.4公顷;抗旱泵站66处,排涝泵站16处;水库9座,小山塘148口。

(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我镇村级经济总收入达到16.7615亿元,增长8.8%;全镇农业产值1.39457亿元;据统计,全镇有各类农业专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个,吸收会员20xx万人,其中农业专业协会3个(市级专业行业协会1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8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性十分明显,其中从事水果、蔬菜、禽畜、水产、粮食的占了85%。全镇有农业龙头企业3家,各类农业基地39个,形成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优质粮油、林地杂果、生猪养殖等5大经济板块;有淡水鱼罐头、“杜洛克”生猪、xx湖王蟹、优质粮油等4大品牌产品,有各类种植、养殖专业户93户。全镇薄弱村的集体经济总收入可达33.4万元。1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实施经济开发项目16个,可使5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全镇薄弱村总数的41.7%。

(三)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及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全镇通自来水村(组)有5个;28个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通汽车村有27个村,占96.4%,通组公路达85%,硬化率达10%;通邮村达100%;通电话村达100%个;通电村达100%个;10个村通有线电视,占35.7%;到目前,全镇农村电话用户数达到5272户,农村电话普及率为9.47部/百人。镇中心卫生院1个,达乙级甲等标准,村卫生室32个,22个达甲级标准,占68.8%。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9%,农民因病返贫情况明显下降。全镇有小学26所,初中7所,高中1所,镇级农民学校1所。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8%,农民培训年均2次。全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8人。

(四)农民生活环境及质量。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全镇有2个文明新村通过市级验收。通过中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全镇已建5个中心村,有6个村创建文明新村,15个村开展村庄整治。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0平方米,75%以上的住房为两层砖混结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92元,消费结构从自给自足向多元化转变,整体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

二、目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村问题在相当程度上继续存在,仍然是影响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受教育不到8年,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了农民收入低。因而产生两大主要不良后果:一是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外出务工的农民不能享受与城市人同等的待遇,出了苦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心理失衡现象加重;二是产生恶性循环,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收入少–无法供应子女上学–子女文化水平低–收入低。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不但不利于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就业难。从城市劳动力需求来看,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和外来劳动力增多,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相对减少,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有限。从二、三产业农村劳动力转移来看,全镇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度放慢。同时,农业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农民就业问题逐渐突出。再加上农民的自身文化素质、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制约,市场就业竞争力相当弱,再就业很难。(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垃圾成为水污染的三大原因。农村环境卫生不容乐观,农村垃圾管理存在漏洞,垃圾污染严重,尤其是人口集聚区。全镇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几乎为零,自来水饮用率不高,还有许多自然村道路未硬化。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水平很难大幅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难度很大;此外农村卫生室、医疗条件比较差,没达到标准卫生院的标准,需要提高;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镇。

篇11:乡镇农村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打造绿色、生态、清洁的美丽乡村,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8-10月,由市政协副主席万昌春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多层面座谈会、外出考察等形式,对我市农村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目前整治项目开工298个,开工率96.75%,完工266个,完工率86.36%,完成投资额13.42亿元,投资完成率74.54%。累计创成省级卫生乡镇9个,温州市级卫生乡镇16个。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近三年创建培育村57个、精品村48个、示范村9个,8个村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6个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方面,xxxx年重点打造“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红色传承·状元寻根”、“香馥田园·休闲文化”、“中雁绿道·乡村致富”和西部休闲产业带5条精品示范带。

目前,其中,大荆石斛田园综合体、“铁定溜溜”、雁南左舍田园综合体、拾光里田园综合体、温州雁山生态农业观光等xx个示范带亮点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自xxxx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以来,37个村列入省级试点,341个村列入温州市级试点,先后投入资金1300万元,建成机器处理终端6座,配置集中分类收集点1530个,垃圾分类运输车128台,参与分类农户11万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5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xxxx年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11.03亿元,启动524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目前已全部建成投用,累计受益农户95827户,应建村农户受益率达80%以上。农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厂处理的村庄有331个,今年基本可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面,通过建立市域畜禽养殖污染线下网格化监管机制,全面整治规模生猪养殖场438家、水禽场256家,组建畜禽排泄物资源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建立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工作体系,xx完成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量40.3吨,回收率70.66%,无害化处置率99.0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全面整治规划,因地制宜不足

1.“多规合一”推进不够。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文件要求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同时,还要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但是,目前我市涉及乡村的规划就有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个规划,缺乏村庄统一规划,导致没有全面统筹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2.规划可操作性不强。以《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例,该规划虽对乡村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的原则没有很好体现。如市区范围的一条村庄精品线,涉及城南街道的上米岙、界岙及翁垟街道的前西门、华新等共17个村,均以统一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但由于这些精品线涉及到的村庄在环境现状、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规划不能落地。

3.村庄特点体现不充分。全市一些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形式单一,风格雷同,已完成的规划大多是修修路、刷刷墙、种种树、清清垃圾,没有融合当地的乡土风情和特色风貌。如,黄檀硐村在修建观景台时,使用了现代化的花岗岩,与古村落的特色格格不入。许多乡村的建筑风貌、建筑色彩、建筑高度等参差不齐、风格凌乱,“城市化”越来越明显,这使得原有的农村特色风貌逐渐褪色,整治改造难度较大,地方特色难以有效彰显。甚至有村民觉得,每个村都差不多,快要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二)责任单位合力不够,工作机制不完善

1.“各自为政”现象突出。农村环境整治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我市在这项工作上尚没有确定一个牵头部门,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部门和部门之间在监管治理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如,乡镇(街道)作为农村环境整治责任主体,“事权分离”严重,工作中行政执法权有限,对私搭乱建、乱倒乱烧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执法难度很大。再如,在作为系统性工程的垃圾分类处理上,由于我市没有配套建设危废垃圾、餐厨垃圾的处理厂,也没有固废品的分拣中心,导致在垃圾收集环节,环卫所只能采用混合收集,影响了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的效果。

2.“考前突击”现象突出。有些乡镇、村组突击整治应付检查考核和为“拿牌子”而创建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虽然有各种制度和方案,但真正执行到位的不多;部分乡镇注重集中整治,轻视日常管理,整治后不能长期保持;大部分乡镇、村只有兼职从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且流动性较大,导致日常监督管理及开展群众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不到位。

3.“重建轻管”现象突出。一些乡镇、村为了得到更多的建设资金,在项目建设上下足功夫,却忽视管理工作。以农村公厕改造为例,今年以来,各乡镇、村积极参与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工作,但公厕管理却跟不上改造提升的步伐。不少农村公厕长期无人管理,有的即使有人清理,也是敷衍了事。如乐成街道林场村西山水库边的公厕,外观很漂亮,像小洋房,但围栏内杂草丛生,里面更是臭气熏天、脏乱不堪。同样情况也发生在一些村属公园里。如北白象镇前岸公园内,所有娱乐设施已经不能正常使用,近乎废铁,堆积在公园的角落里,没人处理,存在安全隐患。

(三)整治资金投入不畅,建设运维困难

1.项目建设村级配套资金薄弱。目前,我市农村环境整治部分项目的资金来源由市财政补助、乡镇和村级组织自筹组成,但是村级组织自筹部分缺口仍然很大。如美丽乡村建设的补助标准,示范村按照工程验收结算审核价的80%进行补助,精品村按照70%进行补助,培育村按照60%进行补助。尽管财政补助力度不小,但对于一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无法解决村级组织自筹部分的资金,项目建设无从入手。

2.设施运行经费保障困难。我市不少项目设计时只预算初建投资,没有预留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以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终端处理点为例,某村负责人就表示“建得起养不起”,处理点内配备的垃圾处理器的电费、人工和维修开支巨大,村里拿不出资金支付运行所需经费,加上操作人员培训困难等因素,影响设施运行效果。再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为例,随着时间推移,设施老化、破损或故障增多,后续运维管理成本和难度将会逐年加大,如果资金保障不到位,致使维护不及时,甚至荒废。

3.日常保洁经费来源单一。农村日常环卫保洁工作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全市均存在资金来源有限、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以“县西”柳市、北白象等镇为例,一个“千人村”一年就需要投入xx万元的保洁费用,但是村民大多不愿缴纳卫生保洁费,各村只能从村集体租金收入中列支。而“县东”的岭底乡、智仁乡、龙西乡等地没有设立环卫所,没有专项环卫经费,仅靠乡政府自行解决。

(四)整治成效参差不齐,工作推进不平衡

1.整治工作力度不足。目前,部分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仅仅是路面保洁和垃圾清运等,停留于表面“治标”,针对一些影响环境的“顽疾”问题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够,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够。如,北白象镇群众反映,辖区内不少地方随处可见“僵尸车”,有的联系不上车主,有的联系上了也不肯开走,只能清理出地方让僵尸车堆放,严重占用了公共资源,影响了环境。又如石帆街道河沿村附近的慎海横河,受污水乱排导致自净能力减弱,水葫芦繁殖旺盛,整个河道持续几个月时间几乎全被水葫芦侵占,却未见有人清理。

2.治理工程质量不高。一些乡镇、村为了完成上级的考核任务,在项目建设中赶进度,匆匆完工,导致工程质量差强人意。比如,污水管网工程建设,需要整个地区的系统规划,对各地的地面高低和地面建筑物布局进行全面而精细的测量分析,有很强的技术和规划要求。一些地方由于事先缺乏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导致施工过程中错漏较多,后期运行过程中处理效果不佳。

3.整体推进不平衡。在整治工作上,政府热情高,村居一级较为被动,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同时,村与村之间开展不平衡,整治工作进度和水平存在差异。如淡溪镇黄塘村集体经济水平较高,乐成街道秦垟南村村级班子战斗力强,整治工作成效较好;某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班子涣散的村,在环境整治方面仅雇一名保洁员,在村内做简单的垃圾清扫就完成了事,有的村甚至连保洁员都没有配备。

三、几点建议

(一)推动“多规合一”,分层推进环境整治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推动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整体规划,系统性指导今后的农村环境整治。建议将全市除城区核心区域外的村庄,结合其地理位置、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村级组织建设情况等,划分成三个类别:第一类是环境整洁村,这类村庄主要解决环境整洁问题;第二类是环境提升村,这类村庄在环境整洁方面已经做得较好,但离美丽乡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适当给予项目建设以继续提升;第三类是美丽乡村,这一类村庄的目标是生态宜居,下一步需要重点提升,在布局上注重连村成带、连带成片,使我市美丽乡村既有“盆景”,更有“风景”。各村在编制整治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突出经济基础、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特色要素,切忌用“一张图纸、一个式样、一种格调”搞建设或照搬城市模式。

(二)着力提升治理层次,健全联动协调机制

将农村环境整治这项工作放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放到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来落实,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层次。建议借鉴省内其他地区做法,使环境卫生整治成为“一把手”工程,市领导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对落后村实行“一村一领导一团队”,从上至下全面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市政府应定期召开联席汇报会议,听取有关责任单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及时发现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作为责任单位,要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将干部与行政村结对,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联系干部要每年确定若干重点整治内容,将治理理念、经验、体会、载体等输送给农村,并切实帮助联系村解难题、办实事。

(三)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培养农村“土专家”

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方式,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加大筹资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凡是有集体收入的村,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要重点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面亮化,完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明确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统筹治理生活污水、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等任务,特别是要结合我市实际,有效推进垃圾处理终端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垃圾分拣中心,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基础工作做起,培养一批真正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土专家”,使各类基础设施能够实质性运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

(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党建+”助力环境提升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各村要打造一支党员“先锋队”,组织党员从最难整治、最难打扫的区域入手,让党员成为普通群众的示范榜样,推行党员“分区包干、分类减量、分片考核”精细化管理模式,并有效带动党员分片联系群众开展环境整治,让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全民共同参与治理的目标。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美丽乡村创建以及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列入农村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五)丰富宣传教育载体,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村微信群等宣传载体积极宣传我市北塘村支书苏德生自掏腰包整治村貌等身边的农村环境整治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一些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则要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同时,可以通过建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由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组成的劝导队,以及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监督治理活动等活动,营造全民携手共建农村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对农村群众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全民素质。如垃圾分类工作,可以建立垃圾分类分层培训制度,对一线垃圾分类指导员、监督员,对村小组长、党员骨干、保洁员分别进行分类培训,增强全民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步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

篇12:乡镇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乡镇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当前普法工作已经走过了28个年头,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都得到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农民懂法、守法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的普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当前广大农村正处于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民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基层一线司法行政干警,普法宣传,责无旁贷,为了深入了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更好地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本人经过走访调查、座谈等形式对XX市部分乡镇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农村法制教育成果及现状

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在大部分乡镇,各种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逐步提高,特别是农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普法工作的形式也从过去简单的以会代训、出板报、发资料、张贴宣传标语、开展法律咨询等向探索农民喜闻乐见、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普法宣传方式转变,普法成效逐步彰显。

一是依法明辨是非能力提高,动辄打人或械斗的情况明显好转。

二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加深,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提高。

三是遇事依法办理的觉悟提升,在涉及经济或民事关系时,能够按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发生纠纷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是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与能力明显提高。

五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农村各项事务,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上有偏差。

调查发现,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并且降低了行政效率,阻碍了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于是便对普法宣传工作轻描淡写,应付检查,走形式,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

乡镇司法所2-3人,专职工作人员不足,工作压力重,村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综治的村干部兼任,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很多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质低,年龄偏大,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只注重经济建设,对组织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

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放广播,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类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

乡镇财力不足,无力支撑普法经费,村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普法资料紧缺,宣传设备落后,普法人员难做“无米之炊”,力不从心,不同程度影响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各中小学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3.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镇设立法制辅导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公开栏设立法制宣传栏;在继续利用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解法,组织旁听审判,组织反面典型现身说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网络博客等贴近群众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4.要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相结合,增强工作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推进农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党员冬训时机,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制专题教育;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机,对广大农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抓住春节民工返乡时机,对他们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禁毒、禁赌、反对邪教等专项治理活动时机,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此外,普法工作还要突出重点村(如信访村、宗姓村)、重点人群(如刑释解教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重点年龄层次(如15-25岁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5.进一步加大农村普法的经费投入。市(县)、乡镇党委、政府要对司法所日常办公所需经费与普法经费共同纳入财政预算,使农村普法有专款,专款能专用,保证农村普法的必要支出;建立和完善村级普法经费保障制度,确保普法经费落实到位,不落空,不虚。

“社区教育”一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国际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教育比较发达,在这些国家中,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推进公民教育、推动社区和社会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发展社会文化的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我国的社区教育是从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兴起的一种教育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从开始着重提高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学校社区教育,逐步拓展到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丰富生活内容等,内容涵盖了居民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社区教育是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特点的区域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既有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实现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国社区教育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一所学校为中心,连接所在社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另一类是以社区为中心,由县(市、区)级政府牵头、社区教育机构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组建的教育组织机构。

我们XX区于加入省首批社区教育实验区。5年来,社区教育从市区街道、社区到农村镇村、从教育主体到政府职能部门、从业余教育培训到广场文化建设、从单纯组织活动到涉足社区考察等,教育形式不断创新,教育内涵不断丰富,为进一步培育“上风、上水、上善、上品”的“红色高地”,大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一、我区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

(一)建立组织,完善体系,构建社区教育发展平台。

1.健全组织体系。我区于20成为浙江省首批社区教育试验区,并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主任的社区教育委员会,下设社区教育学院院务委员会,“XX区社区教育学院”设在XX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由教育科一名干部兼任相关工作。同年,市区6个街道成立了社区教育分院和50个社区教育教学点;,农村5个镇也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和78个行政村社区教育教学点,社区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各社区教育分院、社区教育中心分别成立了由党群副书记或分管副主任(副镇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社区和行政村的社区教学点工作,形成了横向到部门、纵向到村居(社区)的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呈现出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市区的社区教育工作主要由所在街道的党工委相关部门负责,农村的社区教育工作主要由各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承担,并挂所在镇社区教育中心牌子,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

2.完善教育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已建立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5个,其中棋类培训4个、艺术类培训3个、文化心理类培训8个,主要为青少年提供各类业余培训,是正规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5所农村成人技术学校是农村社区教育的主阵地,主要承担组织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组织当地社区成员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如余新镇成校将培训与需求相结合,开展了“三单式” (学校“菜单”,企业“订单”、政府“买单”)劳动技能培训活动。各街道社区、各镇村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基层单位,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和文体活动,如建设街道以“女性素质工程”为活动主线,组织“千名妈妈观新貌、游古镇”、“千名妈妈学习健身活动”、“千家万户学礼仪”、“城乡学习型家庭结对”等。不同的社会教育机构向社会成员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产品,既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又促进了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构建。

3.优化基础设施。以巩固教育强区、创建体育强区、加快“农民技能素质提升和阳光工程培训”和夯实社区教育学院基地为契机,以政府投入为主各方捐赠资助为辅,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特别是采用区、镇两级政府经费“1+1”统筹方式和抢抓创建省示范成校的契机,投入1000多万元,添置成校培训设备和修建校舍。投入15万元,将教育文化体育局内的一幢三层教学大楼装修一新,作为“社区教育学院”,形成了社区教育“干有基地、学有内容、练有设备”的新格局。结合省级文化强区创建和省级教育强区复查,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激活社区教育分院、中心和教学点积极性,促成“星光老年之家、阅览室、图书室、宣传画廊、健身路径”等128个文化体育中心应运而生,为社区成员提供了学习、健身、娱乐、生活新空间。

(二)整合资源,优化队伍,努力提升社区教育功能优势。

1.整合学习资源。XX区作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紧紧依托嘉XX市大学、市“三馆一中心”和全区128所市民学校、34所中小学、6所成校等教育资源,聘请139名成员组建社区教育讲师团、邀请79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和农经、建设等部门业务专家组建社区教育培训师资库,为推动全区社区教育扎实开展提供了人才资源。

2.打造 “四支队伍”。区社区教育学院十分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精心挑选、优化配置“四支队伍”:一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和镇(街道)所在学校老师、团区委等群众性组织干部、社区(行政村)干部和相关部门志愿者等组成,每年协调、组织万名学生进社区。据统计,每年暑期中小学生在学校老师、社区干部的组织、引导下,踊跃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服务市民、科普宣传、诚信廉洁教育、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志愿者服务示范、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结对等活动,累计20多万人次学生参加。二是社区兼职法制副校长和交通辅导员队伍。全区专门聘请34位兼职法制副校长和84位交通辅导员,为青少年开展定期讲座、专题培训、现场咨询和个别矫正等活动。三是社区文艺宣传队伍。全区有60多支千人社区文体骨干,近年举办88场文化体育艺术节、300多场广场文艺演出、156次城乡文艺结对,参与观众达60多万人次,为打造“歌城”、创建“文化强区”和培育“人文南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是社区劳动就业培训队伍。为帮助社区居民掌握一技之长,建立79名专业培训人才库,提升成校50名文化课教师培训才能,发挥社区“有才者、有心者、有力者”蕴藏潜力,以“教者尽其能、学者有其所、处处是课堂”的工作理念,引导农村居民“洗脚上岸”,走出一条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致富新路。

(三)搭建平台,加强引导,着力提升社区教育内涵。

1.建立三大平台。一是信息平台。全区投入139万元电教经费,武装5个社区教育中心,架起了由280台电脑组成的“三直通信息网”(直通区教文体局、直通区劳动就业所、直通市职成教在线),让全区22万新农民享受知识经济的快乐,实现人的现代化。 二是活动平台。组织开展“社区读书月”活动。自20起,每年举办“社区读书月”活动,打造“读书明理、走向和谐”学习型社区。举办社区“睦邻节”,开展以“邻里合奏、陶冶生活”为主题的器乐演奏,以“邻里携手、健康生活”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会,以“邻里牵手、美味生活”为主题的果蔬拼盆展示、邻里知识竞赛、好邻居论坛和文明格言评比等遍地开花,蔚然壮观。由街道文体站牵头,以南湖市民广场、戴梦得广场和城南公园、洪波公园及望吴门广场为中心,以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等学校为体育集训基地,以健身路径、扭秧歌、太极十二拍、交谊舞和文化艺术节为载体,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呈现一片健身、健脑、和谐的新景观,为积极创建“体育强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是交流平台。全区通过“校际学习交流、校企合作交流、讲师团成员经验交流、协会联谊交流、农民培训交流、职工技能比武交流”等形式,不断健全并完善城乡学校管理、支教结对、城乡街道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联谊等机制,营造了一个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借势发展的.新格局。

2.加强分类引导。区委、区政府从年起,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在市区50个社区中开展了“和谐社区”的星级考评工作。通过制定方案、层层发动、社区申报、专家指导和组织考评等形式,已经评选出了10多个五星、四星、三星级社区,并成为XX区社区教育、社区建设的示范点。“和谐社区”星级考核涵盖了社区教育的众多元素。如“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制定社区教育年度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老有所乐教育活动,参加比例占老年人的60%以上”等等。 “和谐社区”考核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教育的更加规范发展。

二、我区社区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区于年成为“社区教育试验区”以来,社区教育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区的社区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社区教育试点单位指导还不够全面,不够均衡,不够深入。特别与我市其他县(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主要的困难和问题有:

1.从社区教育学院工作层面上看,对全区社区教育的指导统领工作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深入。社区教育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慢,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近几年,出现了不少社区教育的先进模式。探其原因,离不开当地的“社区教育学院”发挥的积极作用。其“社区教育学院”都有完善的组织机制,不仅有多名专职人员,而且还分设相关处室,条线清晰,合力协作。如XX市各社区都建有“社区教育工作网”,每月的工作计划及时上网,成为连接社区与居民的桥梁。紧邻我区的XX市,“社区教育学院”既有专门机构,又有专职人员,而且将社区教育与市电大融为一体,社区教育工作十分有效。而纵观我区的“社区教育学院”,在指导工作上却显得力不从心。作为XX区社区教育工作的最高指导中心的“社区教育学院”,理应承担全区社区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指导检查等具体工作,引导全区社区教育工作快速高效发展,但由于没有专职人员,缺少专项经费,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又由于种种原因,每年一度的省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都无人参加,缺少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对基层社区教育这一块工作也就更难指导。全区缺少区级层面上的综合的社区教育规划实施与指导,尽管这几年基层社区教育工作都在努力开展,但对象也大多是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和暑期在家的学生。

2.从基层社区教育工作层面看,虽然工作热情比较高,但由于工作机制不畅,缺少经费保障,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覆盖面不够广,社区教育内涵难以提升。尤其是社区教育工作纵向机制上的“丝连藕断”,使得各基层社区教育各自为政,具体工作缺少直接的指导和交流,教育资源得不到整合、互通。社区教育对象不广,活力不强,机制不全,内涵不深,无疑制约了我区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对我区社区教育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机制,推动社区教育和谐科学发展。要更加重视社区教育工作,要将促进社区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纳入全区中长期社会发展规划中,摆上政府日常议程。第一,要完善组织,强化领导。要将相关部门纳入领导协调小组,明确职责,切实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每年召开工作会议,制定规划,落实检查。第二,要发挥区级“社区教育学院”的管理指导职能。尽快为“区级社区教育学院”配备专职人员,可以参照平湖的做法,结合我区实际,配备相应数量的管理人员。第三,要注重发挥市区街道和农村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中心”作用。落实专门人员,切实履行好制定规划,对基层社区进行领导组织、协调指导的职责,使基层社区教育工作在街道、镇社区教育中心的指导下科学安排,和谐发展。第四,要加强基层社区工作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交流,创新创优,提升内涵。基层社区要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的同时,积极关注社区教育对象的覆盖面、社区教育的丰富性和社区教育的实效性。

2.建立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归根结蒂取决于当地居民的素质。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它与周围社区及整个社会有着有机的联系,并且处于一刻不停地人员、资金、商品物质、信息、技术等交流、交换之中。社区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整体素质的高低,对于上述种种“流”的优化或者劣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重要。社区教育不仅是推进社区发展的动力之一,还有利于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我们XX区正处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更需要全体居民的素质提升。而社区教育则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居民素质提高的有效载体。要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目前,我们XX区的社区教育亟需提升层次,加快发展,应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保障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鼓励社会办学,尤其是要鼓励有志于发展社会教育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投资兴办社区学校,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终身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素质。

3.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发展。我们XX区是XX市主城区,教育资源丰富。在近几年的社区教育进程中,也积极发挥着当地教育资源的优势。但从发展看,还需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促进我区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一,要充分利用XX市城市大学,做好借力发展文章。嘉XX市大学是嘉兴终身教育的一所开放大学,可以将其作为我区教育学院的教学基地,以委托办班的形式,与其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主动争取嘉XX市大学对我区的关心、支持和指导,推动我区社区教育工作迈上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要积极组织街道、镇社区教育分院(中心)的有关人员,与嘉XX市大学开展交流、切磋、研讨等活动,努力营造我区面上拓展、点上深化、合心合力、借力发展的社区教育新局面。

第二,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院和各街道、镇社区教育学院(中心)两级指导作用,做好资源提升、优质共享文章。要在进一步理顺组织机制、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社区教育学院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络、协调、沟通,努力将各部门与社区教育相关的培训、教育等活动纳入社区教育范畴,统筹安排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街道、镇社区教育分院(中心)要积极发挥社区教育的枢纽指导作用,在社区教育学院指导下,以一年或半年为时间单位,为基层社区提供社区教育大菜单。基层社区按照教育学院和分院(中心)的工作安排,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每月社区教育计划,并积极实施。这样,上下连贯,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安排科学,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内涵。

第三,要充分调动基层社区所辖单位积极参与,做好基础设施共享文章。社区教育设施是开展社区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实施社区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我区基层社区教育基础设施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是服务于基层社区所辖单位,各社区所辖单位,都有义务向社区开放本单位的相关教育设施,在这方面政府还要加大引导力度。除了区级社区教育学院要有配套的教学基地外,街道、镇都应建立相应的社区教育分院教学基地(镇以成人教育技术学校为基地),政府可利用目前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机遇,将调整撤并的学校作为街道社区教育分院教学基地。(严禁对外出租,资产仍归属于教育文化体育局,一旦教育格局发生变化,可随时再作调整)有了固定的较大规模的基层社区教学基地,社区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就有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第四,要立足社区,眼光向下,做好各类“精英”和“普通”人才引领文章。

社区教育是以构建和谐社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为目标,社区全体成员的积极参与,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基础。社区教育要在努力沟通社区居民心灵、情感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培育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使社区成为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家”。社区教育工作者应下功夫了解社区内全体成员的基本情况,除了聘请一些专家、教授等作专题性讲座外,更要将眼光锁定自己社区成员,尤其是那些平民百姓,让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善良之举的、心胸豁达的等各类普通市民给社区居民作技艺展示、经验传授、心得交流,让大家在平和融洽的气氛中增长才干,增进友谊,建立社区内部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教育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是一项发展中的事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要结合我区实际深入研究并大胆探索,积极借鉴外地成熟的经验,积极开拓创新,将我区社区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篇13:法制宣传调研报告

最新法制宣传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为此,各地积极探索前行,以全面覆盖提升整体实效,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效地提升了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这里,就结合宝应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作一些阐述。

一、谋划“六全”造氛围,提升水平创特色

自实施“六五”普法以来,宝应县以繁荣法治文化为引领,以“六个全面”构建“大普法”格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重点对象全面普及,不断夯实普法基础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一是自学机制。明确六类重点人员学法以自学为主,分别列出学习计划,明确内容、时间、目标等,统一配发相应普法教材,为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配发学法笔记本,并适时组织检查评比。二是培训机制。县每年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法制副校长、普法骨干进行轮训;各部门、各镇区利用举办业务培训班、冬训班等时机,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在校生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宣誓、法律知识竞赛、夏令营等渠道普法;企业员工、农民、流动人口利用职工之家、村(市)民之家、普法工作站等阵地普法。三是考核机制。做到培训必考、职务晋升必考、年度检查必考。尤其是将村、社区主要领导纳入公务员考核范围。四是奖惩机制。明确凡学法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参评先进,不得给予综合类表彰;凡普法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与个人作为先进典型培植、宣扬、表彰、奖励。

(二)牵头部门全面推进,不断凝聚普法合力

努力营造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牵头部门整体联动、相关单位积极配合的良好氛围。县委组织部通过中心组学法、任前考法、讲座释法、培训授法、年度述法等渠道,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人社局通过明确学习内容、时限、方式、要求,组织培训、年度考核等途径促进公职人员学法。教育局协调相关部门选优配强法制副校长、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法与法治实践活动,增强在校生的法治意识。经信委主要是制定企业学法计划、扎实推进“法企合作”、组织法律知识考试与竞赛等,促进员工学法常态化、骨干培训制度化。农工办协调相关部门,在全县281个村(社区)开展普法“接力棒”活动;全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等,促进决策民主化、管理规范化、发展特色化。公安局发挥“荷乡驿站”(汽车站)主旋律、输出人员法律学校主阵地、输入人口职工之家主课堂等优势,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扩大普法覆盖面。

(三)阵地建设全面铺开,不断创设普法平台

在全市率先建成近千平方米的“宝应县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在工作日免费向公众开放,现已接待县内外参观团88批次,累计15000余人次;以铁桥千米法治文化长廊、氾水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望直港法治文化广场、金湾法治大道等为标志,全县镇(区)、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整体推进,各具特色;以“农家书屋”为依托,设立法律图书架,不断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在村、社区有效发挥法律学校的作用,使普法有计划、有师资、有场所、有制度、有痕迹;以氾水法治宣传中心、县广电总台法治文化角、东升村法治文化站为示范,“313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成果得到巩固与扩大。至目前,全县法治文化阵地建成率镇级87%、村(社区)64%,其中有3个获得市级“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命名;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3个(其中国家级1个),创建率26%。

(四)大众媒体全面覆盖,不断拓展普法空间

宝应电视台《法制纵横》栏目,每月一档,每档15分钟;宝应电台《法治在线》栏目,每周一档,每档40分钟;《宝应日报》《普法之窗》专版,每月一版;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开设法制宣传专栏;各单位在自身网站设置普法网页;有条件的`机关部门、村(社区)开通微博。各类媒体栏目均组织政法与行政执法部门参与,突出以案释法等,方便广大公众学法,促进内部互动与对外交流。

(五)法治文化全面渗透,不断扩大普法影响

先后举办全县“地税杯”法治书画摄影作品比赛,共收到1500余幅作品,在县城闹市区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和获奖作品展览,专设了“宝应县法治文化成果展览厅”,在工作日免费对外开放;开展学法用法征文活动,共征集各类作品186篇,编印了《宝应县学法用法征文集》,召开了“全县学法用法经验交流会”;精心组织全县法治文艺节目调演活动,共创作和排练了68个节目,获奖作品集中汇报演出,并启动“法治文艺大篷车基层行”巡演活动;组织报送的法制宣传公益广告获省广播类一等奖;围绕“崇尚法治,建设名城,共享和谐”主题,精心策划了广场法治文化系列活动,尤其是重点创作并演出的歌舞《法治宝应之歌》、诗朗诵《责任与承诺》、20米《法治书法长卷》等赢得了广大市民及前来观摩的市县领导的一致赞誉;开展了“三十佳”(十佳法治先进人物、十佳法治征文、十佳法治好新闻)评选活动。

(六)队伍素质全面增强,不断提升普法质量

组建“百人普法讲师团”,定期赴基层开展宣讲活动;明确各村(社区)主要领导、各部门、单位法制科长为普法工作联络员;根据自愿报名、基层推荐、县法宣办确定的程序,在“五老”、大学生、社会各界人士中选择500人,组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常年活跃在城乡,尤其是“三和调解工作室”被列为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在全市乃至全省获得好评,流动法治辅导站作为市级法治文化建设创新项目,享誉县内外;组建30人参加的“市民普法观察团”,定期开展观察、监督、普法活动。

二、对标找差知因果,正视现实勇担当

纵观各地法制宣传“全覆盖”的实践,固然可喜之多,但制约的瓶颈因素确不容忽视。主要体现于“四缺”:

(一)思想认识缺位

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法治促发展、法治促和谐的内涵不能全面把握,认为法制宣传是软指标,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往往是组织学法没计划、参与学法没时间、履职依法没习惯、听取汇报没必要、上级考核嫌麻烦、名次落后推责任,出了问题才后悔;有自己署名的学法笔记本的填写还有找别人代劳现象;什么将普法工作与经济工作、职能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只是嘴上功夫,说说而已。

(二)操作过程缺力

实践中,普法工作只是相关领导提要求,主管部门忙策划,牵头部门在顺势,成员单位有配合,其他部门多观望。部署工作时,往往是单位领导签字了、职能部门收阅了、具体落实没戏了、上级检查应付了,实际效果落空了。结果是整合资源被理想化,具体操作显单一化。

(三)特色工作缺亮

不少单位是自我感觉良好,争先进位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应该说,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面、普法手段的多样化、基层创建的实效性基本上是让人欣慰的,但拿到全市或全省乃至全国的范围去比较,就显得黯然失色了,结果只能是特色不特,亮点不亮。

(四)队伍素质缺质

法制宣传队伍的类别、数量是不少,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却不容乐观,尤其是缺乏资深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如举办法制讲座或培训班时真正能够系统授课,且被听众接纳的人才不多,往往需要借外地法律专家、学者的助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与演示的人才也是令人堪忧,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重大法制宣传项目的推进、活动的策划人才更是稀少。

(五)经费保障缺额

依据省市的规定,各地普法经费主要由同级财政保障,按照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纳入预算,且足额拨付。实际上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能够兑现的可能是寥寥无几,给出的理由基本都是部门经费已实行综合预算,普法经费应该包含其中,普法主管部门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乡镇、部门普法经费一般都是实报实销制度,且控制很严,导致美好的愿望难以变为现实。

三、因地制宜挖潜力,攻坚克难求突破

温故而知新。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法制宣传要真正实现全覆盖,达到预期效果,必须理清因地制宜的思路,激活攻坚克难的勇气,把好务实奋进的节奏。具体落实于“五突破”:

(一)认识重要性提升求突破

不厌其烦地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汇报普法工作,借助人大、政协、政法委的力量,同时以一流的成效赢得理解与支持,把各级领导的认识统一到依法治国方略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上来,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同心协力想事、扎扎实实做事、锲而不舍做成事的氛围。

(二)载体务实性运作求突破

创设载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用载体,使其功能发挥最大化。在现有载体正常运作的基础上,在二年内实现载体县级扩容升级;镇级创建100%、升级40%;机关创设100%、升级30%;村(社区)创设100%、升级20%;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法治文化项目。

(三)活动系列性推进求突破

精心策划大型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优先培植先进典型群体,进一步传递正能量;有效发挥媒体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面。努力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的普法推进体制机制。

(四)队伍整体性提质求突破

充分发挥重点对象牵头部门作用,按照“点上培优、线上培强、面上培多”的思路,开阔培育本地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视野和路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畅通渠道培人才,千方百计留人才,不断适应法制宣传全覆盖的需求。

(五)经费实质性保障求突破

同级财政应按照上级的规定足额纳入年度预算,不开空头支票,不搞临时虚假应付。上级党委政府、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跟踪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同时,畅通资金筹集渠道,吸纳社会上的经济实体和有识之士为普法工作出资出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尝试设立法制宣传教育基金,在满足整体推进需求的同时,全力打造特色亮点。

篇14:法制宣传调研报告

法制宣传调研报告

法制宣传调研报告一

从“一五”到“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已走过近30年的历程。30年来,广大居民的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群众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与此同时,社区法制宣传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在xxxx市xxxx区的基层司法所多年从事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分析现阶段法制宣传工作的特点,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法制宣传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从xxxx市的发展速度看,xxxx区城镇化进程最快,从的56。76%,提高到的69。4%,上升了12。64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发展的结果就是各项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多数村民集中居住在一个安置房小区,这给我们当前法制宣传工作提出了新问题、新要求。

就三年的法制宣传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老百姓的参加法制宣传活动的热情愈来愈高涨,大多数村民有法律问题也能积极向律师咨询,免费发放的宣传单、法律书籍也不在像以前随手丢弃,能带回家里。在开展活动时我们对法制宣传的活动方式、宣传的内容、自身法律素养、法律维权的意识等四个方面做过问答调查,约85%的人认为活动方式比较好、宣传内容实用、自身法律素质有所提高、维权意识增强,但仍有约15%的人认为还存在不足之处。其中,有个别老人对子女不赡养自己仍不知如何维权,更不知道法律援助可以免费帮其维权。

虽然我区各个街道的情况不尽相同,但辖区内社区居民的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逐步提高,农民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法制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法制宣传工作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加以改进。

1、法制宣传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以我们街道为例,城镇化建设迅猛发展,大多数村民现在集中居住安置房小区,他们已没有田地,正在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但仍有部分村民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搞法制宣传活动多数都是在集镇和小区广场,一是群众相对集中,可以使较多的人获得所宣传知识和宣传资料;二是距离近,工作人员携带宣传展板和宣传材料方便。而对于居住偏远、分散的村民来说,参与法制宣传的机会相比小区居民要少些,即使去偏远的村搞法制宣传活动也没多少人来参加,那些村委会设置的宣传展板或宣传标语,从实际情况来看,认真细致的阅读观看的村民很少,所起的宣传作用非常有限。

2、宣传内容与群众实际需要还存在差异

当前一些法制宣传人员为了应付检查或是完成工作,将一些现成的宣传资料或很久以前的宣传资料拿来做宣传,而这些资料对群众来说也许根本不需要或资料已经过时而失去了应用价值。而我们的老百姓需要更多的知晓《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新律法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宣传这些,这将导致宣传工作虽做了,但群众的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3、学习法律知识存在的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宣传队伍法律专业知识培训很少,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全凭大家的自觉,这样的效果是很差的。有些村(社区)干部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不高,常以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为借口免于学习,从而使得法制宣传源头出现问题。另一方面,群众学习法律知识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很难看懂文字型宣传材料。多数青年人平时不学习法律知识,等自身需要法律维权时才开始关注相关法律,即使学习也是片面学习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对自己需要承担的法律义务视而不见,容易产生偏激的维权观念。

4、法宣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不足之处

宣传活动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都有地方口音,而现在一线法宣人员,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和实习律师,都是普通话教育多年的年轻人,对当地人说的话有时听不懂,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有些法宣人员在回答咨询时喜欢运用法律术语,这对专业人员无可厚非,但对老百姓来说等于说天书。比如“标的物”,大多数老百姓都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但说钱、物等具体的名称时,他们才能懂。

三、深化法制宣传工作的几点对策

1、增加宣传形式,扩大宣传面

一是针对不同人群使用不一样的宣传方式。对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年人,要多采用图画、录像、电视等形式开展宣传,让他们通过眼睛了解法律知识;对上班族要多组织送法进企业活动,发放法律书籍,建议企业订购法制报刊、杂志,定期组织员工阅读、学习法律知识;对居住农村的分散居民实施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切实将法律知识带到每家每户,不流于形式。

二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宣传,比如学校,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对学生多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印发法制宣传单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将更多的法律知识带回家中;电视台,制作一些法治方面的节目,直播法院审判的典型案例,以及制作法律知识竞赛节目,让群众在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老年大学,规定每次开课有一堂课是法律知识学习课,组织中老年朋友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2、重点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

以现有的宣传工作力量,每次法制宣传都要满足各类人群的所有需求也不现实。但我们可以根据辖区内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重点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每次法制宣传。对安置房小区内的失地居民要着重《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的宣传;对即将拆迁的居民要着重《物权法》、《xxxx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对进行农业生产的村民要着重《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探索群众实际遇到的法律难题,看看群众缺少什么、需要什么,然后着重宣传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彻底转变以前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

3、加强一线宣传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业务培训

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制定和修订了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不论是专职法宣人员还是一线村(社区)干部都应该及时有效的学习这些新的法律知识,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更新和提高法律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宣传工作需要。其次,对刚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及专职法宣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请经验丰富的老法宣人员讲授工作经验及注意事项,要求他们多和当地人交流、多说当地话;要求他们在搞宣传活动时,特别是解答法律咨询,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法律术语。

每一个居民法律素质的提高都关系到一个地方的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如果大家都知法、懂法、守法,并积极用法律维权,那么刑事案件必将减少,非法上访也会转变为依法诉讼,社会必定会更加稳定、和谐。

篇15: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人防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防工作已无城市乡村之分,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人防全面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近期,嘉善县人防办领导带领部分机关干部,深入该县干窑镇黎明村和魏塘镇魏中村实地调研农村人防知识、法律法规普及状况。通过全面调研,我们认为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存在 “三少”,即:了解人防情况少,关注人防工作少,宣传人防知识少。如何改变这种“三少”现象,使“少”变“多”,不断扩大人防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和公众知晓率,这不仅是目前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又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广泛开展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在深化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应着重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深化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内容,解决好农村群众对人民防空地位作用的认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有效的组织人民防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我国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四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担负空袭后的抢险抢修、医疗救护等任务,平时参加抢险救灾等”。也清楚的告诉我们,有效地组织人民防空,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手段,也是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群众不知道人防是什么;有的只知道有人防这项工作,但对人防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不甚清楚;有的甚至认为,和平时期搞人防建设没有必要,人防与我不搭界,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人防宣传的社会覆盖面还不够广,公众知晓率还不够高。尤其是在人防宣传教育中缺乏对人民防空法律法规的宣传,缺乏对有关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缺乏对人民防空为谁服务的内容的宣传。因此,在今后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中,除了要继续坚持宣传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人防常识、人民防空的发展战略、我县人防建设成就以外,应当着重突出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把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向农村群众讲清楚。通过宣传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什么是人民防空、人民防空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方针、原则和任务等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防护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对人民防空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以及重要性的认识,解决好他们对人民防空为人民的认识问题。从而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更是一项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动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自己服务的利民工作、民生工作。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村群众对人防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搞好农村人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城乡一体化人防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搞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与农村工作的结合,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村”是村民的自治组织,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级组织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日益成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活动的新舞台。同时,在现行领导体制下,村级组织承担着政府进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毫无疑问,也承担着农村人防的宣传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农村的基本情况是,一个村通常只有3-5个村干部,而要服务的村民一般在上千人。人少事多、经费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村干部直接去搞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不仅勉为其难,而且也落实不了。因此,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从村的实际出发,扬其牵头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之长,避其人少事多、经费不足之短,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结合的文章,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平台问题。在调研中,村干部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可结合农村中心工作开展,通常有:平安村建设、在职党员义务劳动、普法宣传、年度征兵和重大节庆活动等。在宣传教育的形式上也可以百花齐放,如电影进村、“三防”常识讲座、宣传栏、编印小报、资料和教材,向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提供人防宣传稿等。如果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同中心工作结合很好,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结合得好,不仅有利于人员的组织,而且宣传教育的效果也会比较好。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业务培训、辅导讲座、参观学习等途径为农村培养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骨干,以不断增强村农村自身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力量,并经常向农村提供有关人防宣传教育的资料,以供宣传教育之用。对一些经费特别困难的村,在政策允许之下也可以视情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解决因经费紧张而致人防宣传教育不落实的问题。如果解决了农村人防宣传教育的平台问题,又解决了有人宣传、有钱宣传的问题,那么,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就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三、形成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制度,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考评问题。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是和平时期加强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农村中广泛开展人民防空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全民的爱国主义热忱,增强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战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制定,已经把人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人民防空教育的义务。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使社会上的一些人国防观念淡化,人防意识淡薄,给人民防空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上处于“没有”状态,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不是因为我们人防部门没有抓,也不是因为村干部们不愿意去做,而是因为缺少对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考评,缺乏工作激励机制。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依据《人民防空法》的有关规定,建立行之有效的农村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机制。考评内容可以着重从组织领导和工作班子、宣传教育的计划和实施、宣传教育的成效以及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设置;考评办法可以实行层级考评法,也可以实行综合考评法。实行层级考评法,则由县负责考评镇,镇负责考评村。实行综合考评法,则由县牵头,组织人防部门的同志参加,组成综合考评组对镇和村进行考评。对考评成绩突出的镇、村,实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推动工作。

在接见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代表时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关心、重视和支持国防建设,切实加强对国防动员和人防工作的领导。要认真研究面临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开创国防动员事业和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重要讲话,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和自身实际情况,努力解决好农村人防宣传教育中的新问题,提高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质量。建议把这项工作列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使农村人防工作真正纳入镇、村工作之中,做到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考评,并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从工作机制上推动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使新形势下的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努力把新时期人民防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农村人防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的延伸阅读——调研报告的写作内容

1.题页 题页点明报告的主题。包括委托客户的单位名称、市场调查的单位名称和报告日期。调查报告的题目应尽可能贴切,而又概括地表明调查项目的性质。

2.目录表

3.调查结果和有关建议的概要 这是整个报告的核心,匝简短,切中要害。使阅读者既可以从中大致了解调查的结果,又可从后面的本文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有关建议的概要部分则包括必要的背景、信息、重要发现和结论,有时根据阅读者之需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4.本文主体部分 包括整个市场调查的详细内容,含调查使用方法,调查程序,调查结果。对调查方法的描述要尽量讲清是使用何种方法,并提供选择此种方法的原因。在本文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应是数字、表格,以及对这些的解释、分析,要用最准确、恰当的语句对分析作出描述,结构要严谨,推理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在本文部分,一般必不可少地要对自己在调查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说明清楚,不能含糊其辞。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将不足之处对调查报告的准确性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分析清楚,以提高整个市场调查活动的可信度。

篇16:全县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全县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经主任会议研究,3月25日至4月6日,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虹任组长,带领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县人大代表、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委员组成视察调研组,对全县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视察调研。视察调研组先后深入到全县2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课堂、宿舍、餐厅、活动场所和学校各部室,实地调查了解了学校管理和各项设施建设情况。发放XX多份调查问卷,广泛征集了各界人士对全县教育工作的评价和建议。在化子坪、砖窑湾、招安三个乡镇和县高级中学召开有乡镇和教育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还邀请我县教育工作方面资深老领导、老专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加快我县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门座谈汇报会,听取了县教育局局长王建军代表县政府作的工作汇报。高树杰主任对这次视察调研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参加了视察组在县城学校的视察调研活动,参加了县高级中学和资深老领导、老专家座谈会,以及县政府的专题工作汇报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次视察调研,县政府和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政府副县长霍爱英和教育局局长王建军全程陪同了视察调研活动,并现场解决了一些具体事项和问题。所到学校和单位都能积极配合视察调研工作。这次视察调研,关注热点问题,深入工作实际,在全县上下引起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

一、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围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目标,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行为规范化、课堂教学高效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和育人环境优良化建设,各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顺利通过省级“双高普九”评估验收,XX年以来,县教育局先后荣获省级、市级、县级各类奖项34个 ,全县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的公平性、普惠性初步体现。

(一)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县政府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将教育工作列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检查督导,提高了各级抓好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创新、突出精细化管理、狠抓内涵提高,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推动了全县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县政府在地方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下大力气狠抓校舍和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了高级中学新建工程,学校规划建设、功能配置达到省级标准化普通高中标准。建成了县职教中心综合实训楼,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基础。将全县23所初级中学和小学后勤服务设施列为全县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对餐厅、灶房、供暖、住宿、办公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学校后勤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提升。按照“双高普九”工作要求,对学校“四楼”、围墙、操场、厕所进行统一规划实施,校园硬件建设基本都能达到标准化要求。新建和完善了各类实验室,逐项更新教学仪器设施,现代化教学设备基本能够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实施了安塞县教育信息城域建设网络工程,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建成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开通了校园网,信息网络教育覆盖全县各乡镇,实现了县内通、校校通、班班通。

(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按照“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要求和“小学打基础、初中抓巩固、高中求突破”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加强常规管理、注重提高教科研水平、注重提升管理绩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几年,我县初中“三合一”考试一直位列全市前列;XX年起,高职(大专)上线突破千人大关;XX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是XX年的5倍。

(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按照“缩短战线、扩大规模、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工作思路,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基本形成了“中学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社区集中”的办学格局。有效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采取独立办园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办法,部分乡镇办起了公立幼儿园,有力促进了乡镇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立了一系列学校激励竞争机制和责任考核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校长和教师责、权、利相统一,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创新管理取得了新的突破。高度重视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以建设全省基础设施教育改革实验县为目标,加强现代化教育资源运用和转化,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围绕“小学愉快教育、中学创新教育、高中研究学习教育”三大教改实验,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一些课题已经通过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认定,目前,全县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实验课题。

(五)教师素质普遍提升。健全和完善了师德师风各项建设制度和考评机制,开展了以“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的`多项主题实践活动,广大教师良好形象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信赖。组织开展教师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送教下乡、联片教研等工作,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得到加强;大力开展课题实验研究,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支持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学历进修,教师业务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全力实施“3151”工程,全县各级骨干教师网络基本形成。每年教师节,通过奖励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校长、教师,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学校管理创新发展。突出“优教、减负、保质”目标,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在全县中小学全面开展了各类优秀学校创建活动,有力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通过开展“阳光体育”、“四进课堂”、经典诵读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与山东潍坊、广东增城、西安市新城区的一些名校建立友好学校,开展名优教师支教、校长论坛、县内校际带课题互访研讨等活动,极大的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安装了监控设备,招聘了校警,为学生创造了安全的成长环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稳步实施中小学生“蛋奶工程”,建立健全贫困学生救助机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近几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客观的讲安塞教育的发展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与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与安塞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从深入全县各级学校实地调研、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了解掌握到的情况,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看,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城幼儿园、小学校舍建设,高中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足。虽然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促进教育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均衡配置,但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区小学校舍不足,大班额现象严重,县第一小学35个教学班学生平均人数超过80人,最大的达到86人,远远高于教育部规定小学生班额应在45人至50人之间的国家标准;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县城只有1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班均幼儿50人以上,在校幼儿达到1100人,尽管如此,公办幼儿园入园人数仅占城区学前儿童的30.8%;县城11家私立幼儿园办学场地狭小,设施简陋,环境较差,大多达不到办学要求;化子坪、建华、沿河湾、招安、砖窑湾五个未撤初中的大镇没有公办幼儿园;基层私立幼儿园办学设施和条件更差。

二是高中教育质量亟待提高。XX年至XX年,我县高职(大专)上线都突破了千人大关,但是一本上线不足20人,二本上线虽然接近200人,主要得益于这两年外返考生人数的大量增加,高级中学教学质量和教学设施形成很大反差。当前我县教育最大问题就是高中教育质量不高、家长对高级中学的信心不足,因为不信任,造成优秀生源流失,也造成高中教育质量滑坡,导致目前质量低、生源差的恶性循环。

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差。“双高普九”期间,县政府将原来真武洞中学的校舍和场地全部划归职教中心,新建了综合实训楼。职教中心的教学设施和配置相对较好,但是因为缺乏专业老师、没有形成特色专业,我县职业教育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办学不灵活,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没有形成。

四是部分学校教育经费不足。按照当前的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大部分学校只能满足学校的基本需求,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正常运转都难以维系。高级中学和安塞县初级中学水电暖等费用大,学校经费严重不足。

五是专业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目前,我县教师队伍总体水平达到编制标准,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是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音体美等专业教师每个学校都达不到规定的编制要求。按照县政府工作规划,今年下半年我县将全面实现幼儿免费教育,这样,县城和一些乡镇缺的不仅是幼儿园,更缺幼儿教师。私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低,难以胜任本职工作。

以上这些问题,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有的需要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有的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还有的需要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这些问题虽然凸显于教育领域,如果不尽快着手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到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快速发展,进而制约着全县建设科学发展先进县和“农业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几点建议

(一)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教育是国家最根本的事业。教育优先发展,必须先在思想,先在行动,先在机制。县政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领导力量、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向教育倾斜,切实夯实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一是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要优先考虑教育。制定和出台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学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一些制度和措施,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财政投入优先考虑教育。财政支出要始终向教育倾斜,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教育,经费拨付优先考虑教育,经济发展、城建、国土、物价等部门和乡镇要开辟“绿色通道”,大力支持教育发展。三是制定人才激励政策优先考虑教育。把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列入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向教师倾斜,提高人员工资优先考虑教师,出台和落实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和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奖励制度,人员配置教育最好,教师职业人人羡慕。四是年度工作安排优先考虑教育。要将教育事业发展列入全县的“民生工程”优先安排,县、乡两级政府每年都要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学校制度,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五是加大教育工作宣传力度。要加大对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工作的经验、事迹以及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宣传,积极倡导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形成教育优先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时代风尚。教育部门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教育发展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强化学校建设与管理,力争到“xx”末,使我县教育在总体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建成教育强县。

(二)切实加大校舍规划建设力度

当前,解决重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足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按照我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xx”末县城人口将达到7万人以上,以此测算,到XX年,城区在校小学生人数将达到9000人、幼儿将达到5500人。根据生源预测,我县城区小学和幼儿园分别达到5所左右,且新建小学规模在XX人左右、幼儿园在600人左右,才能基本满足小学生(幼儿)正常入学(入园)。县政府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科学设校,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一是配合县第一小学,县幼儿园更名为县第一幼儿园;二是配合县第二小学布局,在马家沟小区规划建设县第二幼儿园;三是城东区规划在建的小学、幼儿园,命名为县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四是现真武洞镇小学更名为县第四小学,改建原真武洞镇小学为县第四幼儿园;五是根据县城人口居住分布情况,逐步规划建设县第五小学、第五幼儿园。这样,县城将形成五所小学和五所幼儿园的配置格局,学校布局结构将更加合理。县政府在县城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落实部门责任和领导责任,力争通过2到3年时间,让县城每一名儿童和少年都有学上,都能享受基本均等的教育资源。要通过加快实施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逐步淘汰或取缔设施环境差的私立幼儿园。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尽快解决化子坪、建华、沿河湾、招安、砖窑湾5个重点镇幼儿园规划建设选址征地难问题,力争使这5所幼儿园今年建成,明年投用。县政府实施县城和重点镇综合开发,要优先配置和安排公共教育设施。全县推进示范社区、中心社区、重点村建设过程中,要一并做好幼儿园的规划建设。

(三)千方百计提高高中教育质量

高中阶段教育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中教育,不仅能留住我县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的优秀生源,而且将给更多的家庭节省大量的物力、财力、精力;办好高中教育,就是在为更多的家庭谋利益,也是当前我县重要的民生工程。要办好高中教育,质量是关键。视察调研组在高级中学召开座谈会后,学校高度重视,认真开展自查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措施。希望高级中学以此次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为契机,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教育质量这个核心上,认真研究除生源以外,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对班主任和授课教师考核制度,考核要与岗位聘用、福利待遇挂钩,形成“能上能下”、“能者上,庸者让”和“优质优酬”的学校用人机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入手,分类推进,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全面优化育人环境。针对我县高中教育的实际,县政府要出台引进高中优秀教师政策,不惜重金高薪招聘高级中学学科把关教师,以优质的师资力量,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提升。要制定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通过重奖高考成绩突出教师,激发教师队伍竞争力,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高考成绩优秀学生奖励政策和高中招生优惠政策,通过政策性奖励激励措施,增加家长对高级中学的信任度和关注度,引导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到高级中学就读。设置高中招生分数线,限制和引导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到职教中心去学一技之长。要把高级中学水、电、暖等一些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县教育局要制定高级中学考核评价机制,指导高级中学健全和完善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制度,全力提升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

(四)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必须充分认识办好职业教育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优化高级中学生源、提高高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县职教中心要抓住就业导向是办好职业教育的这一关键,设立家政、驾驶、汽修等就业面广、群众易接受的职教专业,让一部分初、高中毕业生通过职业教育学习技术和本领,提前就业。要突出抓好围绕工业园区直接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订单培养,做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注重打造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县政府要明确职教中心管理主体,加强对职教中心的领导,打破相关部门各自为战的体制弊端,把劳务外输人员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技能教育等各类培训统一纳入职教中心集中培训,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要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五)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要真诚关心教师特别是基层一线教师,对符合条件的教师,优先安排投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出台一些具体政策措施,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生活环境,提高教师生活质量,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特别是基层教师队伍的关键。要按照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四点要求和希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严把教师入口、出口关,制定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志青年到基层、到安塞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全县教育事业建功立业。尽快出台学前幼儿教师的引进转化培训措施,解决当前幼儿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为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提前做好教师储备。要对私立幼儿园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促进私立幼儿园规范化建设。

(六)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教育质量的差距,教育质量的差距主要是学校管理的差距,要紧紧抓住办学质量这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切实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学校的考评机制,考评一要体现公平性,二要突出竞争性。要按照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素质能力一流、具有创新意识的标准和要求,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校长的培养、选聘、流动和奖励机制,实行学校教育质量校长负责制,调动校长队伍工作积极性,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建立完备的学校、教师、学生管理体系,狠抓“三风”建设,做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实施规范化、过程常态化,保证教育教学程序高效有序运转。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加强对学生宿舍、餐厅的管理。公安、工商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学校,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采取得力措施,严厉打击为中小学生上网提供便利、在学校门口摆摊设点等行为,给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方净土。

(七)突出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墙壁文化、宿舍文化、班级文化以及全校性的阳光体育、诵读经典、民间艺术“四进课堂”等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和我县的腰鼓、剪纸、民歌、农民画“四大民间艺术”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打造独具安塞特色的民间艺术“四进课堂”校园文化品牌。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由用户糖娃娃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7869.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