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6篇)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篇一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培养了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情感与态度: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4、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完成情况:时间单元课题完成情况

第一周我上学了我背上了新书包完成;

第二周我们的校园完成;

第三周新朋友 新伙伴完成;

第四周校园铃声完成第五周平安回家完成;

第六周祖国妈妈,我爱您我们的国庆节完成;

第七周祖国妈妈在我心中完成;

第八周我的一天和钟姐姐朋友完成;

第九周我很整洁完成;

第十周我会好好地吃完成;

第十一周我自己会整理完成。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篇二

转眼一个学期过去了,本学期,我承担了一年级两个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在这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我能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每节课课前修改教案,课后反思小结。

并且,我在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能采用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

我在教学时,做到了关注学生的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

(二)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学期品德组的课题——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体验性活动来实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来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品德与生活课堂,要考虑到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

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动手制作、亲身体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三)讲求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收获。

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去感受、体验,以亲身感知来接受知识。

(四)关注学生。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十分重要,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在写教案时做了预设并有课前修改,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表扬儿童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以上,是我对自己本学期教学的回顾与总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努力做到:

1、努力学习教学理论,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2、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做好课后反思,及时针对自己的不足,找原因,想办法。

虽然这学期我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通过教学总结,我仍发现了很多自己做的不好,有所疏漏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总之,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将继续求索,不断创新。

1.小学思品教学教育工作总结

2.一年级品德工作总结

3.一年级书法教学工作总结

4.小学一年级语文工作总结大全

5.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6.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7.一年级下册语文工作总结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篇三

我们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本学期我根据学期初《品德与生活》制订的。教学工作计划,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的实际进行授课,着重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过错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第三单元里,我让学生们互相合作,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身边的秋天,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制作标本和风车等活动和游戏,培养他们合作的能力。

三、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本学期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学生的进步总是能令人欣慰的,但自己的进步才更值得自己回味。其实,今年已经是我第二年接受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按说应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了。可是与去年相比,自我感觉有一定的差距。反思之后,学生的原因可能占大多数,但我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素质较上一届相比稍差些,再加上是刚入学的学生,课堂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再加上本学期,我的其他工作较多,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教学,没能研究好学生,调整或创新教学活动,使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今后的努力方向: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总之,都是我的收获。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些提高。我决心不断的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在今后多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相信在今后,我对新课程的理解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行为习惯都有很好的转变,能遵守学校的规

章制度,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并有初步的自理能力。不仅能自己认识到该如何做,当别人出现错误时,也能及时纠正别人,班上的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篇四

在这一学期里,我担任了一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要进行环境教育及自我意识的教育,面广量大。所以,我在开展教学时,既立足于儿童的生活现实,又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可能,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设计适宜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应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所以,教学目标的的设计应着眼于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注重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的结合,促使学生在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方法的形成等方面得到发展。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是这样做的:首先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其次弄清楚教材的呈现方式,然后了解儿童生活的现状和现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这三步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有力地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适宜可行。

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师在实施时,不再是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我在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跳舞、唱歌、等活动,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三、关注生成性的问题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至关重要,新课程的实施,在摆脱了以往成人化、概念化的弊病后,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潜力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并不受教案的限制,而是激发、保护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赞赏儿童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提高,道德素养得到了培养,在新的学期里,我会更加勤奋,再创佳绩。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篇五

小学品德教学论文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言行,认识到想要和能要之间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点拨和激励,学生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行动而外显出来。

再如教学《父母疼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自己父亲或母亲是怎样关爱自己。以剧本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到父母之爱伟大与无私,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想法油然而生。

二、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思维,超凡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如上网,这是目前在学生中比较流行一种活动方式。对于它利弊,社会上看法众说不一。但在家长和老师看来,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因为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搁学习。那么学生想法呢?是受不了诱惑还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屡禁不止。为此我在教学《哪些地方不能去》时,有意安排了学生辩论赛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彼此唇枪舌战来充分发表自己看法,最后进行总结和正确引导,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精神,表扬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辩论,这样在辩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实处。

三、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思品课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能力,促进道德素质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人和事,对他人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应该,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工作岗位,体验劳动过程,感受劳动艰辛,激发对劳动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引发学生创新意识。

再如教学《请到我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积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实践,就是“做中学”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四、换位体验 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理解,激发他们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再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心情,即设计这样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儿童是学习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相互作用来实现。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灵活、直观、开放学习形式,给学生大量动脑、动手、动口机会,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既强化了学生主体意识,又提高了主体参与能力,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课实效性。

一年级品德教学论文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 篇六

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学习中体验道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道德意识

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的言行,使他们既是对自己言行进行评价,及时自我调节,又能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当然,再小的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选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启发、教育他们。

例如,一位同学在听课过程中坐姿很标准,我向全班询问哪位同学的坐姿最标准,同学们纷纷用食指指向那位学(www.baihuawen.cn)生,这时我对同学们说,“如果我们把另外的四根手指也展开是不是比只用食指要有礼貌的多呢?”大家在听到我的提醒后全都伸平了手,在这以后的课上很少再有同学用食指指向他人。

二、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童趣、易为学生接受的教学活动

对于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局限于讲解课本,学生也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活动,真实地去感受、体验、发现、理解。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时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讲故事、猜谜语、观看教学视频、画画、动手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三、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在课堂遇到理解不到位的问题时首先应请同学们集体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适时的给予启发,在讨论结束时你会发现,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已接近正确答案。

在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寻找能独立思考且回答思路接近正确答案的同学,这些同学通常知识面广,因而在教学中要适当的提升教学内容的难度,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珍惜学生在参与课程时产生的问题,对于他们提出的在我们看来是“错误”的想法时,不能一味否定,要让他说出他的理解,之后寻找解决办法。一年级学生的心灵是稚嫩的,他们稚嫩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小心翼翼的对待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它可以激励人们积极行动,从而大胆展示、大胆探索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

本文由用户糖娃娃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6179.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