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悼会答谢词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朋好友:
3月7日下午1时56分,是我无法忘却的时刻,我慈爱一生的奶奶,因为连续两次突发脑溢血疾病,在我们姊妹的陪伴下,平静而安详地走完了她84岁的人生。奶奶大人生前大半辈子在三五一七工厂工作和生活,深受三五一七工厂各级领导、同事、朋友的关心、帮助和敬重。亲爱的奶奶,今天,厂领导来了,工会的领导来了,退休办的领导来了,三车间的领导来了,儿女晚辈的领导、朋友也来了,都来与老人家作最后的告别。在此,我代表我的姐姐、哥哥,以及全体亲人,向前来告别奶奶的领导、来宾和各位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向在奶奶重病和治丧期间给予大力帮助的三五一七工厂单位的各级领导、同事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奶奶大人的一生是极其普通和平凡的。早在50年代初,奶奶就进入到三五一七工厂,为国家的军需事业奉献。她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她最怕给组织添麻烦,组织上不管安排什么工作,从不提要求,不讲价钱,衷心耿耿,不争名利,一心只为干好工作。她走到哪里,哪里的领导都会发自内心的称赞她。奶奶大人的一生虽然普通平凡,但又是勤劳、善良的一生。在极度贫困的年代,奶奶生育我们姊妹5人,她节衣缩食,勤俭持家,含辛如茹地养育我们,却不愿给儿女增添少许的负担,哪怕是在儿女的家里多住上几天。她对待同事、朋友真心真意,不与任何人争执,宁可付己也不愿伤害同志之间的感情,一生之中,无论在哪里居住,邻里之间总是和和睦睦。她把一个奶奶全部的爱给了我们,让我们懂得了如何爱自己的亲人,爱自己的同事,爱自己的朋友。
奶奶走了,在父亲离开我们仅仅7个月的时候,走得太急促,以至我们儿女想多孝敬她老人家一些时候也只能成为永远的遗憾了。奶奶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慈祥可爱的神情永远铭记在儿孙们的心中。我们也衷心祝愿奶奶和父亲相聚九泉之下继续相濡以沫,恩爱永远。
我慈爱一生的奶奶,愿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追悼会答谢词 篇二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感谢大家前来参加我母亲吴阿英的追悼会,我谨代表全体家人向大家致以最深沉的谢意。我的母亲吴阿英,出生于1934年12月13日,江苏高邮人。母亲出身贫苦,童年丧父,七八岁的时候,就协同体弱多病的外祖母,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记得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常常给我们讲她苦难童年的那些辛酸往事,使我们深深地了解,生活也可以是那样地痛苦难熬。
十八岁后,母亲嫁到了我们吴家。从此,几十年里,母亲为操持这个大家庭。耗尽了心血,竭尽了全力,直到献出她宝贵生命的全部。对此,我们六个子女感恩不尽。在此,我们要大声地对母亲说:妈妈,谢谢您。谢谢您,妈妈,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机会。如果没有您—妈妈,我们兄弟姐妹就无缘来相会。所以,妈妈,您放心吧,虽然您现在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份情缘,兄弟姐妹一定会和睦相处,友善共存。
谢谢您,妈妈,您不但给了我们生命,您还用您自己生命的全部精力和心血,辛勤操劳,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哺育成人,让我们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而您自己却像一盏燃油耗尽的生命之灯,慢慢地熄灭。但可告慰妈妈的是: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您是一颗陨落的流星,可是在我们的心里,妈妈,您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永远点燃我们心中的生命之光。
妈妈,虽然您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不会忘记您。我们不会忘却您用毕生精力践行着的人生目标:正直做人,与人为善;认真做事,知恩图报。我们会像您一样,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每一位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虽然我们是极其平凡普通的人,但也要把我们的人生活出精彩和价值来。
亲爱的妈妈,我们今生今世是母子,您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可是我们却无法报答您。人生如果有来世,亲爱的妈妈,请允许我们再做您的子女,报答您。
妈妈,安息吧,请您放心地远行吧,天堂是您这一生的归宿,那儿有爸爸。
追悼会答谢词 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二年某月某上午九时十五分,先父大人讳某先生走完了他坎坷而劳碌的一生,永远地离开了他挚爱着的儿女和亲友们。今日,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境,在那里为他老人家举行送别仪式,寄托我们的哀思。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兄妹,代表我们全家,向今日参加追悼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激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那里,和我们一齐,向先父作最终的告别(鞠躬)!
平凡的出身造就了先父豁达、宽厚、仁爱的品格。尽管我们的家庭并原不显赫,但从小到大,我们兄妹都是在严父的慈教中长大的,我们享受了人世间最伟大的父爱。先父安安静静地走了,走得安详而平和。我们兄妹为严父尽孝的机会从此不会再有了,这将是我们一生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痛。
先父奔波一生,操劳一世,从不倦怠,从不停歇。先父太累了,这次最终有休息的机会了,安息吧,我们最尊敬的父亲大人。
回想先父生前的岁月,恍如昨日的往事一样历历在目。先父的乐观勤勉,宽厚仁慈,善待众生,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优良作风无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先父远行,我等必将继承先父遗志,勤勉敬业,乐观为人,再振家业,礼遇亲友,善待众生,让先父九泉含笑
“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让我们最终一次祈祷:愿严父一路走好!
再次向各位来宾、各位亲友表示最诚挚的感激!多谢大家(鞠躬)
简短的追悼会答谢词 篇四
领导,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此时此刻,我百感交集。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说不尽我失去父亲的万分悲痛,道不完我对父亲的深切思念!
父亲啊,你走得太勿忙,您怎么不向与您相依做伴近一个世纪的我的母亲说一句道别的话,您怎么不再和你的兄弟再叙一句手足情,您怎么不再多看您一生疼爱的子孙一眼。
几天来,我千哭泣,万呼唤,只愿化作一句诚挚的祝愿:父亲,您走好!
人间真情暖人心!几天来,领导、亲友、同事的一句关心、一句安慰,都使我倍感亲切,使我倍觉温暖。今天,各位又不辞辛劳,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深情悼念我的父亲,我感激不尽,我想,我的父亲若在天有灵,一定会含笑九泉!
今天的日子我会永记,今天来的`各位,我会永远感恩!最后,说一声: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亲友,谢谢我的同事,谢谢各位来宾!
追悼会答谢词 篇五
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感谢大家前来参加我母亲的追悼会,让大家受累了。在我们与母亲永别的时刻,我衷心地感谢你们站在我们的身边,送别我的母亲,陪同我们度过有生以来最悲伤、最痛苦、最无助的日子。我还要代表我的家人对在母亲生病期间前来看望和慰问的各位领导、嘉宾、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鞠躬)!对XXX代表学校对我母亲的一生作出的客观、高度评价表示衷心的谢意(鞠躬)!如果九泉下的母亲能看到今天追悼会的场景,知道如此多深深爱着她的家人和生前好友为缅怀她老人家而聚集在此,一定会倍感欣慰的。
我们的母亲刘玮,于1944年毕业于湖南湘潭女子师范专科学校,1949年开始从事于教书育人工作,她一身才华,满腹诗书,把自己的毕身精力奉献于学生、奉献于社会,用满腔的热忱书写着自己的教学人生,践行着自己的教学理想。母亲倾心的教育,硕果累累,桃李遍及天下。今天在追悼他老人家的会场上就有许多一生追随母亲的足迹,一生感恩母亲的精英学子,他们以出色的成就,回馈母亲,报效社会,为中国的进步增添了光彩,创造了宝贵财富。他们的到来,也为母亲终身从事的教育工作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个句号让她老人家为之自豪、让后辈奋发向上、让无数受益于母亲教诲的人终身难忘。
我们的母亲不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我们儿女心中,她更是一位慈爱的母亲,是一位与父亲相濡以沫、相互搀扶着走过近60年共同岁月的好伴侣,她是兄弟姐妹中最具魄力的领头羊。她雍容大度、风趣睿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能处事从容,抚慰她的亲人。她的人格魅力让家庭成员中的人都对她怀有无限的爱戴与依恋。
有一首诗写得好:有一种爱让你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她的温暖,有一种爱让你无论身陷何境都能感受她的心跳。到今天为止,虽然母亲离我们远去已经5天,但闭上眼,我们依然能感到她那颗慈爱的心仍然在怦怦的为我们跳动,或许,这颗心在想,天都这么黑了,小琪、家华出差怎么还没回来?或许,这颗心在问:小妹的嗓子又犯毛病了,明天还要讲课,这如何是好?或许,这颗心在祈求:老天,你能不能让老王的头昏病快点好起来?亦或许这颗心在召唤:我的好儿婿,我的乖孙孙,我想你们。想你们啊!这颗边跳边淌血的心啊,她感觉到她的一再担当已临大限,她颤抖着这颗曾经辉煌、曾经美丽、曾经以她的海纳百川的爱包裹的鲜活的心啊,仍在顽强的跳动、跳动!这颗时刻牵挂亲人的心啊,半个多世纪以来,又何曾为亲人停止哪怕是片刻的跳动!
“好大一颗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这棵大树便是我们的母亲。一个在天堂伸展着繁茂枝叶永远温暖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的母亲!一个永远用爱的音符祝福我们的母亲!一个我们永远怀念的母亲!妈妈,150天的病痛,让您老人家受苦了!可您知道吗?您的痛在身上,我们的痛可是在心上啊!心如刀绞的。我们,眼睁睁的看着您忍受着病魔的摧残但又无力为您解除痛苦,我们只怨医学不能创造出奇迹啊!母亲,我们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您从我们的身边永远离去了!
妈妈,今天在场的各位,有的是您的领导,有的是您的学生,有的是您曾经的同事,有的是您的亲友,他们都是您一直爱着的人,大家怀着感恩、带着祝福汇聚于此,共同表达对您的崇敬、对您的眷恋与不舍,共同祝愿您去往天堂的路走得轻快,走得安详。哀乐阵阵,哀思潮涌,泪花纷飞,此时此刻,我再一次听到您的心跳,感受着您散发出的温暖气息,现在请让我代您向今天到会的各位,再次表达深深的谢意!谢谢各位!(鞠躬)
上面内容就是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追悼会答谢词》,能够帮助到您,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本文由用户枫叶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