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积教学设计方案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优秀3篇)

圆柱的体积 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 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c、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填表:请同学看屏幕回答下面问题,

底面积(㎡) 高(m) 圆柱体积(m3)

圆柱体积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回顾

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

(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1、猜测圆柱的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电脑演示)

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

(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

(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三、练习

1、填空

(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 ),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 )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

(),所以,圆柱体的体积等于()用字母表示

() 。

(2)、底面积是10平方米,高是2米,体积是

()。

(3)、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5分米,体积是

( )。

2讨论:

(1)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r2 × h

(2)已知圆柱底面的直径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d÷2)2×h

(3)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和高,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V=兀(C÷兀÷2) ×h

3、练习:已知半径和高求体积,已知直径和高求体积。

四、小结或质疑

五、作业

课后做一做第1、2、3题。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本节课的设计思考: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不足之处:

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圆柱体积的教学,要借助于学生已经学过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推导、演示,发现新知识。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实现教学目的。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和技能上,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信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死记硬背这种肤浅的、教条的、机械的学习方式已经完全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觉得在练习设计上还可以下一番功夫。比如可以设计开放性习题:给一个圆柱形积木,让学生先测量相关数据再计算体积等等。

三、教师的语言非常贫乏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语言是非常重要,它总是伴随在教学的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缺乏激励的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精妙的评价语言就像是催化剂,能使课堂掀起层层波澜,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时刻被点燃。教师准确,生动,亲切的评价语言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激励中学、自信中学、快乐中学,让教师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我想学生的心理更能感觉到更大的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

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我这节课最大的失误是语言没有发挥出调控课堂驾驭课堂的作用。

圆柱的体积 教案 篇三

一、复习。

1、听算。

1π——10π、16π、25π的值。

2、口答(开火车)112——202

二、新授。

(一)圆柱体体积的推导。

1、师: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长方体体积怎样求?

生:“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师随即板书。

师:正方体体积怎样求?

生:“正方体体积=棱长3”

师随即板书。

师:长方体、正方体一个通用的公式是怎样的?

生: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师随即板书。

师:用字母表示为v=sh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和研究“圆柱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师:能不能把圆柱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来计算呢?

生:能。

师:怎样转化?

生:

师:大家先想一想,学习计算圆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生:把圆平均分成许多小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最后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也就得出了圆的面积。

师:怎样把圆柱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出它的体积呢?大家讨论讨论。

师:谁能把讨论的情况说一说?

生:把圆柱体从上到下平均分成许多小扇形再切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后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也就得到圆柱体的体积。

3、师:谁愿意跟老师合作演示这一过程?

4、师生一起演示教具。并由学生展示。

5、师:同学们看了演示过程回答4个问题:

a、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体积没变。

师:b、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有何关系?

生:相等。

师:c、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又有何关系?

生:相等。

师:d、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那么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生: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师:读、背各一次。

师:用字母v柱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它的字母公式为:

v柱=sh,大家读、背、写各一次。

(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

1、师:要求圆柱体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需要知道底面积和高。

2、师:请读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cm2,高是21m,它的体积是多少?

师:用手势表示有几个条件,要求几个问题?谁能求出它的体积?

生:2.1m=210cm

50×210=10500(cm)3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50×210÷1000=10.5(dm)3

师:还有别的表示法?

生:50×210÷1000000=0.0105(m)3

师:为什么要分别除以1000和1000000?

生:

师: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为1000,面积单位100,长度单位10,并且是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用除法计算,三个结果任选一个即可。全体同学一起说答。

3、师: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高h,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生:用r2×π×h等于圆柱的体积。

师:随即板书v柱=πr2h  练习一题

已知r=5cm   h=10cm  求v柱,第一名演板。

师:谁再出一道类似的题,让大家练习?

生:r=10cm,  h=5dm,  求v柱。

师生一起评点

4、师:如果告诉直径和高怎样求体积呢?

生:用直径÷2得半径,再用半径的平方乘以π乘以高。

师随即板书(d÷2)2πh=v柱

师:请读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cm,高是25cm,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师:用手势表示有几个条件,要求几个问题?

师:怎样求?

生:(20÷2)2×3.14×25

=100×3.14×25

=314×25

=7850(cm)3

=7.85(dm)3

答:它的容积有7.85dm3。

5、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体的体积了,现在考考你们,请做p37,1、2,前两名的演板。(学生演板后师生评点)。

三、巩固并拓展

1、师:还有可能告诉哪些条件求圆柱体的体积?

生:还有可能告诉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师:怎样求?

生:周长÷π=直径,直径÷2=半径,半径的平方乘π乘高。

师随即板书:(c÷π÷2)2πh=v柱

师:谁出题让大家练习?

生:c=12.56cm     h=5cm。

师生一起评点:

(12.56÷3.14÷2)2×3.14×5

=12.56×5

=62.8(cm)3

2、师:还有可能告诉哪些条件,求圆柱体的何种?

生:还有可能告诉,周长和侧面积,求体积。

师:怎样求?大家讨论。

生:侧面积÷周长=高,周长÷π÷2=半径

用半径的平方乘π乘h等于体积。

师随即板书:

s侧÷c×(c÷π÷2)2π=v柱。

师:谁能出题大家练习?

生:s侧=12.56cm2,c=12.56cm,求体积。

师生一起评点:

12.56÷12.56×[(12.56÷3.14÷2)2×3.14]

=1×[12.56]

=12.56(cm)3

3、师:还有可能告诉哪些条件求圆柱体的体积?

生:告诉s侧和高,求体积。

师:怎样求?大家讨论。

生:s侧÷高=周长,用周长÷π÷2等于半径,用半径的平方乘π乘高等于体积。

师随即板书:

(s侧÷h÷π÷2)2×3.14×h=v柱

师:谁出题大家练习?

生:s侧=28.26cm2,h=1dm,求体积。

师生一起评点。

(28.26÷10÷3.14÷2)2×3.14×10

=0.452×3.14×10

=20.25×3.14×10

=635.85(cm)3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3篇《圆柱体积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我。

本文由用户liao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3386.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