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公开课视频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最新5篇】

教学重点和难点 篇一

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 篇二

【课题】

奇妙的对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做对联练习,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尝试初步的对联练习。

【知识链接】

1、诗歌的体裁。

2、修辞中的对仗。

【教法、学法】

提问启发讨论

【教具、实验活动】

多媒体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豪见了,疑有讽己之意,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对联很奇妙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对联,揭开她的面纱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提问:

1、什么叫做对联?

2、对联由哪几部分组成?

3、对联的要求是什么?

4、怎么书写和张贴对联?

三、走近对联

1、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相“联”。

对联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仗。)

2、对联的起源:

(1)、秦汉以前,人们就有悬挂桃符的风俗。后来人们在大门上左右两边位置张贴神荼郁垒的画像以驱鬼。这就是门神。到了唐代,人们把桃符上门神的画像换成了秦琼尉迟恭的画像,他二人也被奉为门神。

(2)、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王孟昶在一次新年到来之际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奉长春”两句,此被视为中国第一副对联。

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四、欣赏对联

1、合字联: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2、拆字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

3、隐字联:南北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4、镶字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5、同偏旁部首联: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6、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7、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8、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9、谐音双关联:狗啃河上骨

水流东坡诗

10、谜语联: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五、做趣味对联练习:

1、猜人物: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2、游名胜: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猜行业:千秋伟业千秋福一寸光阴一寸金裁缝店

察及秋毫如照烛看来老眼不生花照相馆

一剪喜成百家愿寸尺巧量万客心理发店

但愿世间人长寿不惜架上药生尘钟表店

体态须眉都活泼心神毫发不参差眼镜行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中药铺

六、掌握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一)、教材上对于对联的要求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内容相关、上下句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下一句就不能写成“小狗尾巴弯”)

2、平仄协调

提问:

(1)、什么是平仄?

所谓平仄,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上、去、入即为仄声)

现代汉语: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平阴平、阳平

仄(上、去、入)仄(上、去)

(2)、在对联中对平仄有什么要求?

平仄相异,仄起平收。

(二)、对联口诀歌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七、小试牛刀,学写对联。

(一),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一代文章推(),

毕生心血似()。

2、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3、(),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5、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备选成语:恶语伤人、自知之明、海阔天空

(二)、听故事对对联。

“细”――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粗”

“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毛”

“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兽”

“家禽”――请学生对字,并选择――“野兽”

“后”――请学生对字,并选择――“先”

“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生”

“砖后死”――请学生对字,并选择――“石先生”

由此黑板上已形成一幅对联:“细羽家禽砖后死,粗毛野兽石先生”。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作为下联。

梨花院落溶溶月

A带水芙蓉点点雨B榆英临窗片片雪

C柳絮池塘淡淡风D丁香初绽悠悠云

(四)、删改对联的括号部分,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1、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2、(苟有恒,又何必三更才入眠,五更忙起床。)

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日寒。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上联进行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五)、尝试对对子。

1、河北——海南(湖南)

2、地——天

厚地——高天

脚踏一方厚地——眼观千里高天(头顶千里高天)

3、考文科考理科文科理科科科有英秀——师孔子师孟子孔子孟子子子是宗师(做这行做那行这行那行行行出状元)

八、回忆古诗文中的对偶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处理课本上练习。

十、以“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作结。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古文中的对联或民间对联。

(古文的例子可参照教参。)

二、激趣

做些小游戏如猜灯谜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参考后面所附材料1、2。)

三、特点

主要分四个方面:

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是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是内容相关,节奏鲜明。

(对仗工整平仄有规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书写美观张贴有序。)

四、评赏

例1: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例2: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

1、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每联为7个字,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2、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平声字,“缘”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的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调。

3、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动词对动词,“四海”对“三江”,数词对数词,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第二联“唐宋君王”对“琼崖人士”,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非寡德”与“有奇缘”,其中“非”对“有”,动词对动词,“寡德”对“奇缘”,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此可知,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对联的审美所在。

4、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写的不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学生读出的这两副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形式上也相互联系。“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是祝颂吉祥语,企盼来年生意顺利,财源滚滚,日进万金。上下联内容相互照应,相互强调。“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此联意思是:这些气节学识都很高的人杰被流放到海南岛,并不是唐代和宋代的统治者缺少德行,而是海南岛的一种缘分,要不然我们怎么结交得了这样的大人物呢!同时,这两副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停顿换气的地方也很明显。

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

2、要注意对仗、平仄、词性等规律。

3、注意逻辑。

六、练一练

1、天──(地)风──(雪)海──(山)新──(旧)

南北──(东西)千山──(万水)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枝头──(花丛)

2、上联:处处风光好。(下联:家家喜气浓。)

上联:鸟儿枝头落。(下联:蝴蝶花中飞。)

上联:福如东海。(下联:寿比南山。)

坐──请坐──请上坐。(下联:茶──敬茶──敬香茶)

(下联可以是多元的。)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

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

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

(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

(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该去“对”。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

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请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积极肯定。很多学生都能回答上要求对偶,老师可及时出示投影,并追问学生“对偶在形式上有什么要求?”)

在我们一中,原来都有春节期间在教室门上贴对联的习惯,有个班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你帮忙检查一下,看看帖的对不对?

(投影)(学生可能看得出来张贴的不对,老师就追问“为什么”)

(老师明确:)对联的张贴,以面对读者右边为上,左边为下,对仗工整的对联要求上联的尾字是仄声,下联的尾字是平声。我们简称为“仄起平收”。

刚才出示的对联原来上下联的位置颠倒了,需要调换一下,那就要靠我们运用平仄的知识来做出判断。

结合同学们的发言,我们可以发现,对联对联,顾名思义,既要“对”,有要“联”,对联有如下特点和要求:

(投影: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一、“对”对仗工整:字数、词性、结构相同

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二、“联”内容相关

什么叫内容分相关呢?比如我们新婚节日的。对联要喜庆,丧事悼念的对联要悲伤等,上下联之间都要符合情景并且意境统一。(“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

下面我们再通过几个小练习巩固一下同学们对对联特点的掌握。

(出示投影:练习)

三、【讲解第二知识模块:鉴赏对联】

通过以上题目,同学们都认识了对联,但我们不仅要识其形状,还要赏其神韵。(投影)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缺衣少食)

对了,这是比较有趣的“隐字联”。对联虽小,却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有时候,一个对联,不啻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

(投影:出示如下几副对联)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最欣赏其中的哪副对联?为什么?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东林书院

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2、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悼念鲁迅挽联

上下联尾化用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名《呐喊》、《彷徨》,一语双关,既赞扬了鲁迅先生那种为唤醒民众而振臂高呼,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呼告的`“呐喊精神”,又慷叹鲁迅先生逝世后对文坛带来的巨大损失而文坛从此“彷徨”的现实。本联虽为挽联,但哀惋而不乏磅礴之气,格调悲壮而意境恢宏。特别上联中的“领”字,为“带领”之意,很令人感受到先生的卓著勋劳和崇高形象。

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楹联

上联概括地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登高望远,尽收眼底。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由眼观的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事,抒发爱国情怀。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勉联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仅十六字,却气势磅礴,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宽广磊落的胸襟和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

通过从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优秀的对联以其语言之奇、手法之妙和意蕴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我们的文化大观园,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采撷(xié)。

下面我再出示一些名联,请大家大声朗诵几遍,通过朗读再感受一下对联的魅力。

(投影)

四、【讲解第三知识模块:认识对联】

【过渡】其实对于对联,我们要想深入的鉴赏其神韵,还要亲自去对对联。(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事要躬行。)有一个苏小妹三考秦观的故事。

(投影)传说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双手推开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院子的池塘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一石击破水中天。苏小妹闻声大喜,于是房门打开,苏小妹笑盈盈地站在门边,秦少游欣然入内……

你们看,对联竟然有如此大的魔力,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的学习一下对对子。

(投影《声律启蒙》)《声律启蒙》节选: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到底如何对?古人有提示。《声律启蒙》我们齐读一下。

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两遍。

下面,我们就来对对子。看一下谁反应快,对得好。

先来点简单的。(投影)

同学们反应很快,那我们整点难的。(投影)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几个句子:

(投影)三、为下列对联拟下联。

1、 A.上联:扫千年旧习下联:树一代新风

B.上联:祖国山河好下联:神州面貌新

2、 A.上联:静聆雨润绿草下联:笑看风拂红花

B.上联:学海无涯千舟竞渡下联:书山有路万众争攀

(老师小结拟写对联的要点)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拟写对联需要注意一下两点:

(投影)

审清“出句”结构

善于联想和想象。

根据以上要求我们再来训练一题:

四、【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如果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去黑板,如果时间不够,直接让学生口头回答。)

(老师明确答案。)

结束语:同学们,珠联妙对,万古犹传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初步领略了对联的独特魅力,当然,它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需要同学们继续挖掘并传承和发扬。

教学内容分析 篇五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5篇《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我。

本文由用户liao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221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