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 篇一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茫茫。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誓比高。
须睛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昔秦皇汉武,
略疏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篇二
《沁园春 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 雪》中重点字词 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2、 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堂学习:第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 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 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 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 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 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 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 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 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指导学习课文 篇三
1、学习上阕:
⑴ 教师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提问:这3句和诗题有什么联系?“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
明确:这3句开篇点题,突出了“冰封”“雪飘”。
“千里”“万里”是互文,是说“千里万里冰封雪飘”。它描写了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了诗人视野的辽阔。
这3句总写祖国北方的雪景:一望无垠的大地,坚冰封冻,茫茫无际的长空,大雪飘飞。“北国风光”是多么壮观!
⑵ 教师读:“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提问:一个“望”字,写登高纵目远看。这个“望”字贯穿到哪一句,或者说,诗人“望”到哪些景物?
明确:贯穿到“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最后一句虽然主要是想象,但这想象还是“山”“原”与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
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这7句,都由“望”字所贯串,写出了诗人登高远望所见。
提问:“惟余莽莽”的“惟”,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惟”就是“只”“仅仅”。“惟余莽莽”就是“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一片”。这个“惟”字,准确地表达出广阔的天地间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提问:“顿失滔滔”的“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顿”是“顿时”“立刻”。“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说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滚滚滔滔的气势,这个“顿”字,突出了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的快。
提问:“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什么相承关系?
明确:“惟余莽莽”承应“万里雪飘”,“顿失滔滔”承应“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飘”表达得更准确,描写得更具体。
到处是严寒冰雪,但并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生机活力。你看“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诗人眼里,婉蜒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色的巨蛇在舞动,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像一只只白蜡般的大象在奔驰,再远望天际,天地相连,群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诗人在这里是借景抒情,写出了祖国人民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精神。前两句对偶工整,用词准确:“山”“原”写景物,“银”“蜡”写色彩,“蛇”“象”写形状。提问:“舞”“驰”二字写什么?有何作用?或进一步启发:“山”“原”是不是真的在“舞”在“驰”?
明确:写动态。二字把本来是静的景色写成动的形象,使它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这也表达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激动的情绪。“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概括“舞”和“驰”,赋予动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点,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昂扬情绪。学生齐读“望长城内外”7句,体会其“总”和“分”的关系。
这7句“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承上面“冰封”“雪飘”而来,“欲与天公试比高”又是合写“山舞银蛇”和“原驰蜡象”,而这7句又都有“望”字所领起和贯串。
注意:这是写的一片银色世界,银色的特点是洁白而又美丽。
“冰”“雪”“银”“蜡”(还有下文的“素”),都是白色,作者不写一个“白”字,却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画面。
⑶ 教师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等到雪过天晴,红艳艳的阳光映照在白皑皑的雪地上,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特别好看。这使人想到中国人民不但敢于斗争,而且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须晴日”,表达出对革命胜利坚定的信念,一个“看”字,正是对革命的光辉灿烂的前景的展望。这3句,既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又画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写得情景交融。
提问:这里的“看”字和上面的“望”字在表达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明确:二者虽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写登高远望辽阔的河山,是高瞻远瞩,后者写仔细观看艳丽的景色,是端详欣赏,“望”和“看”用得精确,不能互相调换。
⑷ 抓住“望”“欲”“看”三字,背诵上阕。
2、学习下阕:
⑴ 教师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如此壮丽的祖国河山,应该由谁来主宰呢?谁才能使中华民族进入“分外妖娆”的理想境界呢?于是,词就进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阕中风光的’壮丽。“无数英雄”是启下,概括了下阕所议论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几个代表人物。
提问:“引”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明确:它把“江山”和“英雄”联系了起来,突出了“英雄”们对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说明了“英雄竞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娇”。竞,就是“争着”。
⑵ 教师读:“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提问:“惜”是什么意思?它贯穿到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贯穿到“射大雕”,领起对下面历史人物的议论,概括了历代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不足之处。
提问:“输”“逊”是什么意思?都是做“差”讲。为什么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识”说明了什么?
启发同学看有关这7句的注解,思考、议论。
教师归纳: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汉武帝有雄才大略,给国家开拓了疆域,创建业绩,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开国皇帝,武功昭著,而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们对祖国的统一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诗人把们置于“无数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们又毕竟是封建帝王,是剥削阶级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风骚”)。因而用了“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缩小,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对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识”二字,也非常准确。对这五个封建帝王的评价,都用“惜”字领起和贯串,“略输”“稍逊”“只识”都有“惜”的意思。
⑶ 教师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提问:“数”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明确:是“点算”“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它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风流人物”。这3句是议论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宣告了!日时代一去不复返,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是创造历史、光复中华的真正英雄。这3句又与上阕结束的3句相呼应,说明在今天只有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才能创造出崭新的历史,迎来“分外妖烧”的光辉的明天。
⑷ 抓住“引”“惜”“数”三字,背诵下阕。
3、课文小结:
⑴ 引导归纳中心思想: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祖国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当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学习这首词,能帮助我们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激发振兴中华热情。
⑵ 提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什么深刻含义?
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沁园春·雪 篇四
【教学思路】《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概写:动静结合
上阕:描写具体描写:动静结合(实)
想象描写(虚)
沁园春•雪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无产阶级
铺垫
过渡(承上启下)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历代帝王
抒发豪情壮志
指导预习 篇五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 ) 娆( ) 思汗( )
今朝( ) 数风流人物(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
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
蜡竞折腰数今朝
3、思考下列问题:
⑴ 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
⑵ 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⑶ 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沁园春·雪 篇六
教学目的
1.理解诗词写景和议论的特点;
2.领会本词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 具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 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 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 疏通字词,理解本词大意。
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风,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三 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
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投影:
上阕 写北方雪景 (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投影答案: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 昆仑》、《沁园春 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投影:
惜
(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投影: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投影:
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四 欣赏配画朗读录音或配画歌曲录音(电脑合成)
事先用 “auphware”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 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或歌曲录音。
五 指导分角色朗读
1. 听配雪景图片和滚动文字的朗读录音(事先制作电脑软件)。
2. 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投影下述滚动文字:
女领 沁园春雪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俱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风流人物──。
还 看今 朝!(一字一顿)
3.配乐分角色朗读
六 作业 背诵这首词
沁园春 雪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妖娆 分外 稍逊________
数风流人物 今朝_______
二 解释词语
沁园春 北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弛蜡象 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娇 折腰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弓
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填空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写 。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______写。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
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定的______。
5.这首词,写景,______,大气 ______,旷达豪迈;议论,______,______万古,风流豪壮。
四 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五 背诵默写
1.本词主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分角色朗读
女领 沁园春雪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 雪 飘。↗(高昂)
女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男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 娆,(慢)
齐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俱往矣──,(慢,拉长)
齐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风流人物──。
还 看今 朝!(一字一顿)
参考阅读资料
一 高亨《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
二 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沁园春·雪》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三 柳亚子和“沁园春”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
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
稼轩居士,只解牢骚。
可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
……
沁园春·雪 篇七
沁园春·雪
毛泽东
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欣赏是九年级语文教学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五册第一篇课文《沁园春·雪》是诗歌欣赏单元中的一篇重点篇目,学好这一课有利于本单元其它课文的学习,对培养学生诗歌欣赏能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教材简介
本文写于1936年2月,在粉碎了敌人的第五次“围剿”后,毛泽东同志准备率领红一方面军进行东征,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垣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此词于1940年发表后,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沁园春·雪》这首词里,毛泽东以文人的气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与气魄征服了大后方的民众,甚至他的敌人。为此,我们学习这首词,应从意境入手,把握全词。
3、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确定及其依据。
根据大纲、教材确定的教学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教会学生通过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及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义,领会意境。教学难点:教会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诗词写景、议论的特点。
二、 说方法和手段
1、说教法
⑴、朗读法。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点拔前读:主要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思想内容。点拔后读:加深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整体朗读,学生尝试自己读。片断朗读,有利于突出重点。个别朗读便于朗读指导或起示范作用。最后齐读,形成一种气势,营造一种浓浓的感情氛围。另外,要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停顿、重音、语调、节奏,体会词的意境。总之,通过朗读体味词的语言,通过朗读加强领会词的意境,通过朗读加深理解词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方法。
依据:诗词有感情充沛、想象丰富、语言凝练、音韵和谐等共同点,诗词教学应把握这些特点。
⑵、点拔法。突破教学重点,运用点拔法,在学生视听感受课文的内容与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动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如下片抓“惜”“略输”“稍逊”“只识”,边读边感受。
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⑶比较法。化解难点用比较法。这种方法用在学生自己学习下片,比较上下片结构,达到理解全词的目的。
2、说学法。
⑴、 通过 老师讲解示范,学生理解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以及蕴含在景象和画面中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词中的形象,领会词的意境。
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领会词的意境。
⑶、自学评点,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3、说手段。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理解词的意境和主题。
三、 说流程。
1、 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检查诗词背诵情况,引入本课学习。
2、合作交流,探究解析。
出示问题,学生自由地用各种形式读课文,小组内研究,不懂的可 向 老师提出来,最后全班交流。
3、自由读、齐读,从品析关键词语入手,品味语言特色。
4、思考分析本词的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5、比较阅读。将本词与柳宗元的《江雪》比较,品味二者感情的差异。
6、延伸拓展。课外阅读《沁园春·长沙》,并尝试写出读后感。
四、 说板书
1、 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把握重点,体现直观性。
2、 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板书下片内容,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与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第二课时)
毛泽东
本课时教学目标:
1、欣赏诗歌描绘的形象,理解借咏雪所抒发的思想内容。
2、理清上下片的关系,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4、通过领会词的思想境界,了解作者的伟大胸襟和远大抱负,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由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及诗歌鉴赏的方法 。
2、理解作为全词点睛之笔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如何表现全词主旨的。
3、理解作者下片评述古人的态度及用意所在。
教具准备:幻灯设备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背诵课文。
2、导言引入: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品格个性强烈、画面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我们上节课欣赏了壮丽的北国风景,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作者借美景抒发的壮志豪情。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出示问题。
1、 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2、“惜”的作用与上片哪个词相近?
3、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何理解?
5、作者在下片为什么要评说古代帝王?
学生自读课文,互相探讨思考,不懂的向教师提出。
点拨参考:1、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娇”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山河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2、与上片的“望”作用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3、不同,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
4、“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5、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二)读两遍,第一遍先小声读,第二遍齐读。
(三)研讨文章语言特色,感受语言魅力。
思考:本文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请细心揣摩品味下列语句,理解诗句的深长意味。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折腰”改为“赞美”好吗?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句中“略输”改为“尽输”,句意表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句中的“稍逊”能否改为“全无”,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言,教师予以点拨指导。
(四)学生合作探究,思考这首诗的写景、抒情、议论是怎样结合的。
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然后在全班范围内推选代表发言,教师予以评价点拨。
三、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点拨参考: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四、诗路徜徉: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外摘抄的毛泽东诗词,要说出摘抄的理由。
(幻灯出示:徜徉诗路,吮吸民族文化之蜜)
五、总结。
今天的我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重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人情怀,油然而生奋发之情。有今天的努力与拼搏,相信同学们能收获丰硕的明天。
六、作业。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词的主旨,并试着写出你读了这首词后的所悟所感。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绘——————→壮阔雪景 描 写
‖
评——————→古代帝王 议 论
‖
抒——————→壮志豪情 抒 情
附:
沁园春 ·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诗路徜徉”这一环节应该是最成功的。在交流中,学生异常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这种交流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另一方面“留白”,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地丰富自己,补足自己诗词储存库中的空白。这样,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并没结束,给人余音袅袅之感。
沁园春·雪 篇八
.《沁园春·雪》教案8
.《沁园春·雪》教案9
.《沁园春·雪》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沁园春·雪》说课稿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7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6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4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2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发展性学习案例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
.《词两首: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备课资料
《沁园春·雪》配乐朗读(男声)
《沁园春·雪》图片素材(114张)含毛泽东相关图片
《沁园春·雪》ppt课件9
《沁园春·雪》ppt课件8
《沁园春·雪》ppt课件7
《沁园春·雪》ppt课件16
《沁园春·雪》ppt课件15
《沁园春·雪》ppt课件13
《沁园春·雪》ppt课件12
《沁园春·雪》ppt课件11
《沁园春·雪》ppt课件1
《沁园春·雪》mp3音频课文朗读(男声)
《沁园春·雪》flash课件6
《沁园春·雪》flash课件5
《沁园春·雪》flash课件4
《沁园春·雪》flash课件3
作业 篇九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课下搜集写雪的名诗、名句,写在读书笔记上。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9篇《沁园春.雪》,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本文由用户liao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