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模板 初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初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初二物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是有强弱的;

2.知道电流的单位是安培,比安培小的单位还有毫安和微安;

3.知道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4.能正确读出在电流表的示数。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用电流的效应来研究电流的强弱,提高学生用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电流表的读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准确读数的技能。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在学生对电流表读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并能准确读数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正确使用电流表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

手电筒、玩具小汽车、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电路示教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实验情境,引入新课

[师](出示电路示教板)这是一个由池、灯泡、开关、导线构成的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灯泡亮了。

[师]说明了什么?

[生]电路中有了电流。

[师]你看到电流了吗?你怎么知道电路中有了电流?

[生]电流倒是没看见,但灯泡发光了。

[师]对。如果用手摸灯泡,还会感觉到热,这说明电路中通有电流时会产生各种效应,如给灯泡通电后,灯丝会发热,热到白炽状态就会发光,这叫电流的热效应,除此之外,电流还有磁效应和化学效应等。本来电流是看不见、闻不出、听不到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研究它。

[生]我们周围的空气也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刮风时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是不是一个道理?

[师]很正确,你的思维比老师还快。实际上这是一种间接研究问题的巧妙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桌上的小灯泡,看灯泡上标有什么?

[生]有数字和符号。

[师]灯泡上一部分是它的电流值。I是电流这个物理量的符号,0.2A是同学们实验时用的小灯泡的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值。电流I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下面我要问大家了,0.2A表示什么意思?

[生]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0.2安培。

[师]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安培是怎么来的?

[师]安培是法国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安培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电学中的牛顿”。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用安培作为电流的单位。希望同学们能向安培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和创新。

[生]电流还有其他单位吗?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中另外两个电流的单位,并完成下列问题:

[投影]

1.电流的单位还有_______和_________,符号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

2.电流单位的换算关系是:

1A=________mA

1mA=_______μA

3.把《小数据》中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值、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值,手电筒中的电流值分别换算为以安培为单位的电流值。

[师]同学们阅读了一些电器的电流值,为什么都不一样呢?

[生]说明电流有强有弱。

[师]大家看我手里有手电筒和一只玩具小汽车,当它们的灯发光时,你能判断谁的电流强,谁的电流弱?再换一辆不同的汽车呢?

[生]灯泡发光越亮,电流越强。

[实验]怎样连接电流表。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桌上的灯泡、导线、电池组成电路,先用一节电池供电,再用两节电池供电,注意观察灯泡的亮度。

[生]用两节电池供电时灯泡亮一些,说明电流大。

[师]现在每组发一个能直接测出电流值的电表——电流表。在刚才的电路中,再接入电流表,就可以测出灯泡的电流值。不过,大家要先阅读课本,讨论一下,要注意什么原则才算正确连接电流表。

讨论之后,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则:

规则1: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规则2: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接线柱流出来;

规则3: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学生用电流表有两种量程,电流值小时用标着“0.6”的接线柱和“-”接线柱;电流值小于0.6A时用标着“3”接线柱和“-”接线柱;

规则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师]掌握电流表的连接后,两人一组开始把你的电流表接入电路中,要注意规则。

(学生实验,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阅读课本]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读数时,要看清两点:看清所选量程的每一大格、每一小格各表示的电流值;看清测量时表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

学生读数后,教师让几个小组把测得的灯泡电流值报上来,讨论出现的问题:

[生甲]我们组测得的值与灯泡上标的正常值不太相符,我们讨论后认为是导线上消耗了一部分电能,所以电源的电能输送给灯泡时达不到灯泡需要的正常电流值,灯泡也就不如正常时的亮。

[生乙]我们组连接电路都正确,但读数时看到另外的量程刻度上了,所以和别的组不一样。经过认真检查后,改正了错误。

[生丙]我觉得连接电路时关键要注意电流表“+”接线柱是“0.6A”接线柱还是“3A”接线柱,确定之后就好办了。

[生丁]我有一个问题,这个实验中的小灯泡上标有“0.2A”于是我们选“0.3”接线柱,如果灯泡上不标电流值呢?

[师]经过两节的电路学习,同学们对电路不再陌生。实验时很认真,实验后又能很好地总结。现在,又提出了问题,我非常高兴!这个问题可以用试触法解决,你把两根导线和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只要一接触(不要固定),就可看出电流表的表针是否超过你估计的量程。如表针正好在你估计的量程内,你只要把导线固定好读数即可,相反,不在你估计的量程内呢?

[生]换成另一量程的两个接线柱即可。

[师]对。这种试触法在以后的电学中还会用到,如用电压表测电压值等。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可以用电流来表示电流的强弱。

2.正确连接电流表: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要串联;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接线柱出;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要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3.正确读出电流表的读数。

四、布置作业

P100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

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 篇二

(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了解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以及电压的国际单位是伏特。

(三)[教学重点]

电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用对比法讲解电压。

(五)[教具]

支架,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伏打电池,小电珠,开关,导线。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电灯为什么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因为有电流通过。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怎样才能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作持续不断地定向移动呢?

必须有电压。

(二)新课教学

1、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电压,先了解水压的作用。

取两个底部用乳胶管相连的玻璃瓶a、b,内装一定量的水,用支架固定,使a瓶中水位比b瓶水位高得多。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并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在原图上根据需要逐步添画,最后完成的图如图1所示。

这套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连通器。

若把阀门k打开会有什么现象?

水由a流向b。

是什么原因使水由a流向b?

因为两瓶水位不同,hac>hbd,有高度差。(1)任取一液片e受到的压强pa>pb,在压强差pa-pb的作用下,小液片e向d移动,所以整个装置中形成由a向b的水流。若在f处装一架小水轮机,则水流对水轮机做功使它转动。但水流无法持久工作下去。当a、b两液面高度相同时,水流停止,水轮机也停止转动。这是因为压强差消失,水位差不存在了。

为了保持它的压强差(即水位差的存在)怎么办?

可以在a、b间装置一架小水泵p,不断地把b中的水抽向a中,保持a、b间的水位差。这样小水轮机f就可连续转动。它们之间的水压形成持续不断的水流。

由式可见: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而流动的水可以做功。

2、电压形成了电流

演示:取一个伏打电池,把它的两个极板分别与小灯泡相连,当开关闭合,小电珠发光。表明有电流通过。

演示后,教师边讲、边画。最后板书。

伏打电池的正极a板(铜板)聚集有大量的正电荷,它是高电位。负极b板(锌板)聚有大量负电荷,它是低电位,a、b两板间存在有电位差,即电压。这个电压使得正电荷由正极向负极移动,负电荷由负极向正极移动(金属导体则属于后一种情况)。这样电路中的自由电荷由b向a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小灯泡发光(电流做了功)。如果负极锌板上的多余的自由电子全部移到了正极铜板上和正电荷中和完毕,电路中就不再有电流了,小灯泡也停止发光。但是电池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正极、负极各自始终保持有大量的正电荷及负电荷,使电路两端始终有一定的电压,电路中就有了持续电流存在。所以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源保持(提供)了电压,电压形成了电流。

由此可知,电压是使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则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电压的单位

不同的水泵可以使水管两端产生不同的水压,不同的电源在电路两端产生的电压也不相同。

电压用u表示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用v表示,简称伏。另有比伏特大或小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需熟记的有几种电压:

1节干电池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电压为2v,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

其他见教科书第75页图6-4。

(三)巩固新课

提问:电压的作用是什么?单位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填写教科书第75页练习。

2、观察了解你家中各种用电器的电压(但要注意安全)。

(七)[板书设计]

由此可知:水压使水产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由此可知:电压使电路中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压的符号u

电压的国际单位:伏特(v)

1千伏(kv)=1000伏(v)

1伏(v)=1000毫伏(mv)

1毫伏(mv)=1000微伏(μv)

初二物理教案 篇三

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 (4)游泳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业 书本第43页第2、3

第二节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2)认清分度值;

(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思考和体验:课本P54 —— 2、3、4 六.教学后记:

第三节 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

●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本:P59 —— 1、2

教学重、难点 篇四

【重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

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初二物理教案 篇五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三)教学准备

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

二、进行新课

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

(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讨论回答。(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

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

下面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上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景,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什么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上面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六)作业

1、根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动手动脑学物理

初二物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 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

[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 (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

I 、原理; 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光速

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 m=6.30721012 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 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篇七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初二物理教案 篇八

第七章 力

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二)讲授新课 1.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 (4)游泳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三)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的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体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布置作业 书本第43页第2、3

第二节 弹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引入“弹性”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 (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2)认清分度值;

(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 (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布置作业:思考和体验:课本P54 —— 2、3、4 六.教学后记:

第三节 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有关的过程。(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方向

●教具:砝码一盒、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瀑布下落,苹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课。

演示:橡皮做圆周运动,橡皮不会跑掉,感到手用一个力拉住橡皮,同样,月亮绕地球转动。由于地球与月亮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地球吸引苹果,使苹果下落的力是一样的。 二.新课教学

科学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两个物体(大:天体,小:灰尘)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万有引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举例:吊灯把吊绳拉紧;台灯压着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问: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关。理由是用手提起质量大的物体,所用的力大,根据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实验过程:分别测出一组质量(钩码)及重力的数值,并描点绘图。由实验结果可知: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是一个常数约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质量(㎏),g是9.8N/㎏,粗略计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本:P59 —— 1、2

初二物理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能力目标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德育目标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烧瓶(烟雾)、小孔成像演示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见过午夜太阳吗? 日食和月食呢?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①能发光的物体。

②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接着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使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将更加美好。

(二)[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

[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空气中,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烟雾的烧瓶中)

[演示2]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替代实验:激光小手电,射过有颜色的水中)

[师]刚才在演示实验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

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板书).

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

光线(板书) (注意讲光和光线的区别)

①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光线。

②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

(应用举例:激光准直。排直队要向前看齐。打靶瞄准。)

(三)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②日食、月食的成因

③处理第35页想想议议

I 、原理; II、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光速

1、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的图文,回答黑板上的问题:

[板书]①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②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

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认为是3108 m/s.

2、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科学世界 我们看到古老的光,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光年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②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多少km? (s=3108 m/s3600 s/天365天/年16年

=6.30721015 m=6.30721012 km)

③牛郎和织女能每年相会一次吗?(牛郎和织女不能每年相会一次。)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P38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3.预习下一节 光的反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9篇《初二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文由用户indos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2041.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