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优秀10篇

照相机

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篇一

一倍焦距分虚实: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二倍焦距分大小:2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之外,像是缩小的实像,以内是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像儿跟着物体跑: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凸透镜简介

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篇二

初二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所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所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学会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评价探究结果的初步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与归纳 。

[教学用具]

蜡烛、凸透镜、火柴、刻度尺、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光具座、光具盒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结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凸透镜除了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以外,它也能成像。哪,到底是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正立的像?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倒立的’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板书标题)

二、新课学习

1、根据前面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正立的像?什么条件下凸透镜会成倒立的像?为了表述得比较清楚,我们先熟悉下面这样几个概念:放大、缩小、正立、倒立、实像、虚像。

2、教师在学生做出成像条件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利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进行探究。

3、组织学生探讨使用这些器材在桌面上做实验不是很规范,也不是很精确,所以,人们设计出一个专门来完成这种探究的器具叫光具座。启发式光具座和光具盒中器具的科学性。

4、指导学生利用光具座完成探究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这些探究问题可以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印成学案发给学生)。

⑴光屏上能不能找到像?什么条件下(什么距离时)光屏上便找不到像?

⑵当光屏上的没有像时,从逆着光线的传播方向去观察,能不能看到像?

⑶光屏离凸透镜怎样的距离时,光屏上便能出现像,此时,像是放大还是缩小的?

⑷什么条件能成既倒立又放大的像?

⑸什么条件能成既倒立又缩小的像?把数据记入表格:

像的特点(或像的性质) 物距 像距 焦距

成倒立、缩小的像时

成倒立、放大的像时

成正立、放大的像时

5、组织学生把猜想与实验结论结合起来进行归纳,并板书结论。

6、组织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实像和虚像的区别(这个内容可以在上一章学,上一章学习后,此处只要归纳一下,然后用表格指明即可)

实像 虚像

共同点 都能用眼看到

不同点 ⑴能成在光屏上

⑵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⑴不能成在光屏上

⑵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举例 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

7、展示课件内容,组织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8、组织学生讨论:

⑴凸透镜成虚像与成实像的分界点。

⑵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与成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⑶讨论把凸透镜挡住一半,像有怎样的变化?

9、组织学生完成简单的形成性练习。

10、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投影仪、放大镜的使用:

⑴选择某组同学与老师一起带领大家完成投影仪的调节工作,共同评价字的放大与亮度的价值取向。

⑵平放投影仪,翻开反光镜,观察物体的运动和像的运动方向的不同;观察一只苍蝇模型在凸透镜上和玻璃板上时投影的效果。

⑶让学生用蜡烛、凸透镜体验放电影时物体与像的运动情况、体验用手把一半透镜遮挡后的成像情况。

⑷再让学生体验在一定条件下凸透镜才能算是起了放大镜的作用?

三、本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篇三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应用: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什么 篇四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评课稿

马老师上的是苏科版教材八上第四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内容。“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课堂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本、以解决问题为线、以启发探究为主,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发现、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设计合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堂课学生活动积极、气氛活跃,课堂整体有序,活而不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一堂不折不扣的精品课。下面就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对马老师这堂课的看法。

一、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马老师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出发,通过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中主动去体验、去建构知识,鼓励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在学习组织形式方面,学生采用六人一大组、两人一小组的形式开展学习,每一大组有三套实验器材,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即保证学生能独立思考,又能更好的加强组内学生间的协作交流,促进了生生互动,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应该说,从情境创设,问题引导,活动组织,实验指导,讨论交流,到规律总结,马老师始终充当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将课堂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思考、交流、展示、动手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课堂教学重点突出,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程标准上针对这一节内容相关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课程标准中,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并将科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科学探究既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马老师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探究活动一为例,马老师先通过学生用凸透镜互相观察对方,根据所看到的凸透镜成的不同的像,让学生猜想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和什么因素有关?继而激发学生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兴趣,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在组内、班内进行交流,并进行师生的评价,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我对马老师这堂课课堂教学的两点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凸透镜成像规律》听课报告 篇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了分组实验进行探究,由学生自主实验总结规律,将枯燥的物理理论寓于实验中,很自然巧妙的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后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及作业情况,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1、时间没有能够很好的把握,理想上准备尝试一节课把所有知识点都讲完的思路没有能够实现,但是在前面已经说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探索规律,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探索、创造的过程,虽然让学生去探索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绝对是值得的。

2、在让学生得出数据之后,进行归纳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将物距与像距进行比较,虽然也对,但与教师的`预设有偏差,所以老师应该给出一个归纳的方向,比如有意识的让学生将物距和像距与焦距进行对比,这样学生给出的结论就会比较整齐一些。

3、有一些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不浓,动手能力不强,实验得出数据的速度太慢,所以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动手能力,致力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及解释 篇六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用具】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小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用小玩具按照课本P61图3-47所示的方法做一个实验,移动放大镜或白纸板的位置,会在白纸上看到怎样的像?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让学生说出看到的像的特征。教师:对你所观察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我们知道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那么,要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就要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在此,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向学生介绍光具座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指出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由于不同组桌面上的凸透镜的焦距不同,你们想通过什么办法得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测量,也可查说明书)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实验步骤。让其中一组把实验步骤向大家介绍一下,如果可行,给予肯定;如果不可行,应予以纠正。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让同学们进行实验。比一比,哪个小组实验做得最快、最好,要注意分工合作。

5)分析与论证分析实验数据,用自己的话把凸透镜成像规律表达出来。

6)交流与合作请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实验研究的结果,看看得出的规律是否一致。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放大镜的有关知识:

1)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使用放大镜时要想让物体的像变大些,应怎么办?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或做过实验后,回答上述问题。思考:若两个凸透镜大小相同时,透镜的厚度对放大倍数有影响吗?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请同学们观察图3-50: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及用其观察到的像。

二、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本节的学习进行归纳,特别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2、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3、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四、反思

本节教学安排及设计还是比较充分的,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从问题的提出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进行到结论的得出,学生做得既全面又准确,效果较好。

五、板书设计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是什么 篇七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初中 张国辉

【设计思想】

体现“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用观察、比较、列表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拉近生活、社会、科技与物理的距离;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准备】

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放大镜、刻度尺、小水电筒、金鱼缸、小金鱼1条、水。

【教学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凸透镜成像规律 篇八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习报告

一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分虚实。

.距离 . 倒正 . 大小 . 虚实 . 位置。

.大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缩小 .实象 .翼侧。

.等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等大 . 实象 . 翼侧。

.小于二倍焦距 . 倒立 . 放大 . 实象 . 翼侧。

.大于一倍焦距

.小于一倍焦距 . 正立 . 放大 . 虚象 . 同侧。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初二物理教案 篇九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景进行猜想,引入新课

观察现象:我们通过金鱼缸的侧壁来观察缸中游动的小金鱼,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后会回答:由于金鱼缸和水组成了一个放大镜,所以看到的小金鱼比实际的放大了。

提出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吗?

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后回答:不是。物体有时会放大,有时又会变小,像还会由正立变倒立。

从前面我们的学习中知道:

1.照相机照相时,物体离照相镜头比较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2.投影仪投影胶片时,物体离投影仪比较近,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3.放大镜看物体时,物体离放大镜很近,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启发学生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那么凸透镜能够成像,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实验探究

(一)课题板书: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评课稿 篇十

【三维目标】

1、知道物距、焦距和像距的概念,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时能够正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够利用光具座进行实验。

2、能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全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参与实验探究的快乐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已经有所了解,但对物体通过凸透镜怎样才能在光屏上成像,及会成什么样的像,还不够了解。所以,本节教材主要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探究,这个探究实验是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目的是:一让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带来的10篇《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本文由用户liao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2040.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