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篇一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计划如下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他们对上数学课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一部分学生爱学习,愿动脑,考虑问题有一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对于我的复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不尽人意。不善于学习,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笔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去指导,他们面对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比较薄弱的地方还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及计算的准确性方面,这也是我复习时主攻的重点。

二、复习目的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通过对本册内容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三、复习内容及目标

复习内容分为四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数与代数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2、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

3、经历整理与复习本册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4、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将本册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将“因数与倍数”这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5、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图形与几何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3、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统计与概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问题的认识,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3、体会可能性的大小问题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认识和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经历结局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学习“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总复习时应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有关分数计算能力的培养。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复习措施

1.备课时注意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3.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WWW.HUZHIDAO.COM★用。教师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在此同时,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框架。

4.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练习题设计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重点抓好补差工作。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另外,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货币的兑换,掌握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确地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2.经历货币兑换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尝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在不同的情况下,积、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美国小朋友玛丽给笑笑寄来一本6.70美元的故事书。

师:你能提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取出:6.70美元相当于多少元人民币?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兑换外币(板书:人民币兑换)。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了解兑换比率。

师:钱币的兑换不是个人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中国人民银行会根据世界各国货币的需求,每天公布一个外汇牌价。大家都必须按照这个牌价来兑换外币。

(1)课件出示中国银行

20xx年10月某一天的国际货币汇率表。

(2)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互相交流:从这个表里获得了哪些信息?

2.美元兑换人民币。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上面兑换人民币的问题:6.70美元相当于多少元人民币?

学生列式计算:6.31×6.7=42.277(元)。

小组讨论问题:为什么这样列式?积有几位小数?应该保留几位小数?

6.31×6.7=42.277≈42.28(元)

小结:因为兑换比率显示,1美元能兑换6.31元人民币,那么6.70美元就是6.70个6.31,所以用乘法计算;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求出积的精确值后,一般运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3.人民币兑换美元。

师:我们学会了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反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你们会兑换吗?

课件出示问题: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可兑换多少美元?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解决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方法。

(2)学生汇报:600÷6.31≈95.09(美元)。

(3)师生对比两道题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求积或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小结:积取近似值要先精确计算,再根据题目要求或实际情况取近似数;人民币兑换通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商取近似值时,要比根据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求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4.人民币兑换港币、欧元、新元。

课件出示问题:5000元人民币能兑换多少港元?欧元呢?新元呢?

(1)学生独立完成。

5000÷0.81≈6172.84(港元)

5000÷8.19≈610.50(欧元)

5000÷5.11≈978.47(新元)

(2)学生互相说一说兑换方法,找到兑换其他货币的规律,以便能达到兑换任意货币的目的。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

思考:港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和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一样吗?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拓展提升

100日元兑换人民币7.89元,1欧元兑换人民币8.19元,100欧元能兑换成多少日元?

100×8.19=819(元)

7.89÷100=0.0789(元)

819÷0.0789≈10380.23(日元)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13~14页“练一练”第3、4题。

复习旧知,指向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

学生尝试练习。

板书设计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设计说明

小数除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把整数除法与相应的小数除法对比复习,使学生在比较两者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复习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回顾,知识再现

1.交代复习内容,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相关内容,梳理学过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除法。(师板书课题:小数除法)

引导学生回顾下列内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先浏览教材,梳理知识,再逐一回答以上的问题。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117÷36=   1.69÷26=

(2)师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师强调以上两道题的做法。

(4)课件出示:56.28÷0.67=

(5)学生独立计算。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回顾小数除法的知识,在总结的过程中,既梳理了小数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综合练习,深化应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数,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2.在○里填上“>”“<”或“=”。

4.59÷4○4.59

9.5÷0.92○9.5

0÷18.2○0×18.2

71.4+0.999○71.4+1

1.54÷(1+0.01)○1.54

(4.05+4.5)÷2○4.05

3.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75.6÷13.5-(3.6+1.78)

(2)2.3+3.91÷(22-19.7)

(3)18-(1.4+1.25×2.4)

(4)[15.2+(8.4-4.5×0.8)]÷1.6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身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同学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身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同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和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同学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考虑: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考虑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发明:

让同学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同学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褒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3)追问: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同桌讨论:如何列竖式计算3.5×37

引导:出示(边说边演示):

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2.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学生汇报演示。

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这两种方法。

(3)比较:(见板书设计)

引导: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用乘法比较简便。

(4)追问: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

生:先把0.72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转化成72×5=360,得出结果后再把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是3.6。

质疑:既然把所得积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这个积就应该是一个两位小数,为什么现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积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那么,谁能和大家说说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指导学生归纳出: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要先把小数看作整数来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扩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当积的末尾有“O”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师:(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顺利地买完了风筝,那就让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吧!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作业:教材第4页练习练习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并能够应用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口算。

250÷5= 230÷10= 78÷3= 64÷4=

360÷6= 2400÷10 28÷2= 450÷90=

2.新课导入 .

教师提问:

(1)谁来根据演示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演示课件“月饼装盒”,演示月饼装盒的过程)

(2)请你列出算式并说出列式的根据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18÷3=6)

(3)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8、3、6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继续演示课件“月饼装盒”,出示被除数、除数、商)

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除法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引出新知。

教师提问:不改变题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谁能编出一道应用题?

学生编题、列式、计算。

教师板书:18÷6=3(盒) 6×3=18(块)

教师提问:第二题求的是什么数量?第三题呢?

你能不能象学习乘法各部分关系那样也能找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呢?(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教师提问:求除数用除法进行计算,求被除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呢?

2.应用知识,进行验算。

教师出示: 1247÷29=43

教师提问:你怎么能够知道这道题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怎样验算呢?

验算:

4

3

×

2

9

3

8

7

8

6

1

2

4

7

3.应用知识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

出示例5:求280÷ =56中的未知数 .

教师提问:结合今天学过的知识,大家看看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 280÷ =56

=280÷56

=5

教师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你的根据是什么?(根据除数=被除数÷商)

(2)出示例6: 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教师提问:根据以往的经验,这题可以怎样解答?

一个数除以48得15,这个数是多少?

设要求的数是 .

÷48=15

=15×48

=720

教师小结:在解答这道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练习巩固,掌握新知。

1.填空。

被除数

28

80

除数

4

12

30

20

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填空计算的。

2.根据1288÷23=56,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2380 1653÷=19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28=84

A. =30 B. =2352 C. =300

1414÷ =14

A. =11 B. =101 C. =1001

四、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这部分知识的应用,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五、课后作业 .

1.求未知数 .

÷50=14 141÷ =47 ÷40=108

÷104=9 256÷ =64 612÷ =51

÷120=31 4815÷ =45 -374=689

2.(1)什么数除以64得28?

(2)4698除以什么数得81?

(3)5475是哪个数的75倍?

上面内容就是我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我。

本文由用户liao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1952.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