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一
医药行业招聘外部环境分析
1、行业招聘趋势
从招聘数据上看,招聘需求的减少更多的是来自于跨国企业的需求减少。对于藏医药制药企业来说,除要面临医改严峻的大环境外,更要面对专利新药的匮乏和仿制药企业的挑战等重重困难。
2016年,医药企业间将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欧美国家的企业为节约成本,将会增加对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外包业务,并继续将投资重点进行转移,对中国医药人才的争夺战会更明显。 最后,2016年医药行业人才的需求增长还离不开强大的内需潜力。我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缺口巨大,在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刺激下,逐年提高的卫生总费用投入是必然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最后,2016年医药行业人才的需求增长还离不开强大的内需潜力。我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缺口巨大,在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刺激下,逐年提高的卫生总费用投入是必然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2、行业招聘主要职位
排名 职位类别 1 医药代表 2 美容·整形师 3 医生·医师 4 护士·护理人员 5 财会 6 药品注册 7 药库主任·药剂师 8 心理医生 9 疾病控制·公共卫生 10 医药检验
医药代表的招聘占到医药业总招聘量的30%,以绝对多数排在第一位,说明行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突出,需求量最大。其次是美容、整形师、医生/医师类、护理人员等。另外,一些比较新的职位(宠物护理,健身教练、心理医生等)虽然需求在不断增加。
3、行业人才申请热门职位分布 排职位类别 名 医药代表 护士·护理人员 3 行政人事 4 财会类 5 药品注册 6 医疗管理人员 7 市场公关类 8 医生·医师 药库主任·药剂师 10 健身教练
由上可见,该行业的招聘需求和求职意向有一定的错位,但是医药代表销售类的需求和供给还是一致的。医药代表的大量需求是该行业总体竞争加剧的表现,随着关税的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药品批发、零售服务逐渐开放,除了各制药企业以外,各地的医院、药房、药检所等需要大批药品质量检验的岗位技术型人才和销售人才。
随着医药行业的日趋成熟,岗位对于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增加了人才的流动性。从部门来看,流动性排在首位的是销售部门,而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型序列的离职率则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医药业从业者稳定性较差,想跳槽的人数占到56.55%。在想跳槽的原因中,收入太低排在首位,占53.62%,超过半数,说明行业内人员对现有收入水平不是很满意。职位发展前景不明朗和工作压力大分别以43.45%、36.21%排在第二、三位,侧面反应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压力仍然是影响从业者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5、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注:此工资包含个人基本工资、各项补贴收入、变动性收入(绩效奖金、业绩提成、年终奖、企业分红)各项相加再平均到每月的税前收入。 医药业从业人员的月工资主要集中于1000—3000元和3000—5000元两档,所占比例达到58%之多。10000元以上的比例只占8%,高端比例较小。整个行业月工资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况。
6、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医药行业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篇二
医药行业招聘外部环境分析
1、行业招聘趋势
从招聘数据上看,招聘需求的减少更多的是来自于跨国企业的需求减少。对于藏医药制药企业来说,除要面临医改严峻的大环境外,更要面对专利新药的匮乏和仿制药企业的挑战等重重困难。
2016年,医药企业间将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并购重组,欧美国家的企业为节约成本,将会增加对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外包业务,并继续将投资重点进行转移,对中国医药人才的争夺战会更明显。 最后,2016年医药行业人才的需求增长还离不开强大的内需潜力。我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缺口巨大,在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刺激下,逐年提高的卫生总费用投入是必然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最后,2016年医药行业人才的需求增长还离不开强大的内需潜力。我国人口众多,医疗需求缺口巨大,在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刺激下,逐年提高的卫生总费用投入是必然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2、行业招聘主要职位
排名 职位类别 1 医药代表 2 美容·整形师 3 医生·医师 4 护士·护理人员 5 财会 6 药品注册 7 药库主任·药剂师 8 心理医生 9 疾病控制·公共卫生 10 医药检验
医药代表的招聘占到医药业总招聘量的30%,以绝对多数排在第一位,说明行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突出,需求量最大。其次是美容、整形师、医生/医师类、护理人员等。另外,一些比较新的职位(宠物护理,健身教练、心理医生等)虽然需求在不断增加。
3、行业人才申请热门职位分布 排职位类别 名
1 医药代表
2 护士·护理人员 3 行政人事 4 财会类 5 药品注册 6 医疗管理人员 7 市场公关类 8 医生·医师
9 药库主任·药剂师 10 健身教练
由上可见,该行业的招聘需求和求职意向有一定的错位,但是医药代表销售类的需求和供给还是一致的。医药代表的大量需求是该行业总体竞争加剧的表现,随着关税的降低、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加强、药品批发、零售服务逐渐开放,除了各制药企业以外,各地的医院、药房、药检所等需要大批药品质量检验的岗位技术型人才和销售人才。
随着医药行业的日趋成熟,岗位对于从业者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增加了人才的流动性。从部门来看,流动性排在首位的是销售部门,而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型序列的离职率则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医药业从业者稳定性较差,想跳槽的人数占到56.55%。在想跳槽的原因中,收入太低排在首位,占53.62%,超过半数,说明行业内人员对现有收入水平不是很满意。职位发展前景不明朗和工作压力大分别以43.45%、36.21%排在第
二、三位,侧面反应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压力仍然是影响从业者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5、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注:此工资包含个人基本工资、各项补贴收入、变动性收入(绩效奖金、业绩提成、年终奖、企业分红)各项相加再平均到每月的税前收入。 医药业从业人员的月工资主要集中于1000—3000元和3000—5000元两档,所占比例达到58%之多。10000元以上的比例只占8%,高端比例较小。整个行业月工资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况。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篇三
1、医药行业进入新常态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发展源自药品的刚性消费,具有弱周期性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15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6,719 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5,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19%。
2015年,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 医药行业受大趋势影响,增速随之降低。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 6.1%,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2%,利润增长12.2%,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2.1%。中国医药产业布局整体趋于优化,但增速趋缓。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产业迭代升级等趋势的推动,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复合增长率。
2、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在医药行业中,最具有市场前景之一的是抗肿瘤药物。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隐蔽性强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癌症总发病429.16万例,总死亡 281.42万例。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将逐年递增至2025 年的1,900万,而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6.79%,癌症死亡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7.50%。
肿瘤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而抗肿瘤药物市场也是全球第一大药物市场。2010年-201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复合增长率为6.5%。2010-2014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高速增长,由约430亿元增长至约 850 亿元,复合增长率18.6%。截至2015年底,大病保险覆盖人口达到了9.2亿,伴随着大病医保覆盖范围扩展,未来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3、医药政策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中国医药制造业和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医改进入深水区,由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其他部门出台的医药政策也密集落地,力图从供给侧破除医药行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改变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中度低”的局面,引导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2015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拟推荐优先审评的药物品种公示》,拟推荐17个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为优先审评品种。在这次清单中,最大受益者就是肿瘤药。同月,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发改委、财政部等16 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抗肿瘤药研制生产,通过自行创新研制、仿制药生产等手段,促进产品价格下降,提高药品可及性”。2015年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并于次月发布《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创新药、重大专项药、临床急需仿制药、优质仿制药、通过欧美审批认证药等药品纳入优先审评范围内,确定了优先审评审批的范围并规定了程序及工作要求。
2016年3月,“十三五”发展纲要正式发布,纲要中提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近一年内,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落实,一方面显示了国家强化医疗体系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为医药行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坐标蓝图。
4、研发创新、外延并购,推动医药企业跨越式发展双引擎
目前我国大部分药品为仿制药,目前市场上的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仿制标准较低、部分药品疗效不确切。从“十三五”规划鼓励研发、生产“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政策导向中可以看出,只有真正具备雄厚的研发创新实力的企业,才能在更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这也使得并购成为医药行业的一大趋势。
并购有利于医药企业迅速获取自身不具备的研发能力、销售渠道、专利技术、创新产品、新兴市场等重要资源,快速构建并巩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医药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与不合理现象将得到改善,加速行业间的并购整合将倒逼医药企业强调以市场为准则,提升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以产品的质量与疗效作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并与国际接轨,使我国 医药行业发展呈现快速、良性发展态势。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篇四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生物医药行业在战略新兴产业中属于盈利周期较长的产业,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期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因此,生物医药产业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股权融资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也提示我们应该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在成长期的财务特点和投资风险,设置能够适应研发型企业特性的上市标准。
一、生物医药行业基本情况
(一)生物医药行业简介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影响,与人类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 Health的统计报告,2014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将保持5%-8%的复合增长率,这反映了全球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趋势。尽管各国政府均在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但由于新药开发、人口结构变化及人们对健康预期的提高,药品市场的增长仍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按照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标准,2013年有近百种药品达标,其中TOP50的达标线为16.43亿美元,这些重磅药物全部出现在美国和欧洲。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尚没有出现年销售额超过10亿人民币的药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数据,2000年至2013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从1686亿元增长到215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65%。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末,()我国医药制造业总资产达到18480亿元;2013 年全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0593亿元,较“十五”末期的2005年增长16573亿元,复合增长率22.66%。
根据预计,2011年至2016年我国医药市场仍有望保持16.1%的高年均复合增长率。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已超越法国和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世界第三大医药市场,预计到2015年我国在全球医药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2020年我国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划分为生物技术医药、化学药物、现代中药三个子类。
(二)生物医药行业的生命周期与财务特点
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新生物医药品种和企业,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国外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从成立到盈利平均需花10年左右的时间。同时在这段研发且没有盈利的阶段,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投入往往超过20%的销售收入。可见,生物医药类企业一般最需要风险资金和市场支持的时间在企业创立初期,而伴随企业产品成熟,甚至于专利技术保有期限的结束,企业的成长性将大打折扣。
海外较为成功的生物医药公司从成立到上市的平均年限为4 年,从上市后到盈利的平均年限为7 年,盈利之后企业将出现非线性增长。
(三)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药品市场增长空间方面,中国将是潜力最大的市场。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推动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增长重要动力。目前,我国用药水平还偏低,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必然趋势。未来医疗体制改革和行业结构调整将是影响医药行业的主要政策面因素。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未来五年我国将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时,我国还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由此可见,医药行业整体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契机。
从生物医药细分领域来看,近年来在化学药和中药不能有效治疗的疾病领域发病率有所升高,生物技术药物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将成为今后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世界药物销售额前三十名中有三分之一是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额占世界医药市场的比重约为17%,此外,全球免疫类药物总销售额的79%、肿瘤类药物销售总额的35%都是生物技术药物。
二、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情况
(一)A股上市生物医药企业情况
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截止2015年1月21日,A股共有生物医药上市公司190家,总市值2.0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4.8%,市盈率中位数为50.07倍,高于A股市盈率中位数42.88倍。生物医药企业代表新经济的发展方向,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追捧,市盈率普遍较高,然而其市值占A股总市值比重并不高,说明资本市场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能力仍待挖掘。
2014年前三季度A股生物医药公司营业收入总计8244亿元、净利润686亿元,占A股全部公司营业收入的2.38%、净利润的2.03%。
(二)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路径与融资需求
以研发和制造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成长路径比较清晰,但无论是生产仿制药、改剂型药还是新药,从开始研发至最后成为产品,都要经过繁琐的步骤,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导致生物医药企业前期资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然而,一旦技术突破、市场开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生物医药企业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路径决定了其融资需求主要集中在前期,即在药品研发成功前和市场开发时。且由于生物医药企业前期并没有多少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比重也不高,债务融资显然难以作为主要融资来源。因此,生物医药企业在创立初期最需要风险投资,其业绩能够出现爆发式增长的特性也与风险投资的投资诉求契合。
药品研发基本成型后,就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在药品达到上市条件前,仍存在诸多变数,任何一个细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风险较大,大部分企业的融资仍应该集中在场外市场,但部分研发团队能力强、产品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已具备进入场内市场融资的条件。这部分企业和其他新兴产业中的初创型企业一样,需要特定的板块来满足其融资需求,并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风险。而当药品研发成功,进入市场开发阶段的企业,则更加满足进入场内市场融资的条件。
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支持局限在产品开发进入成熟阶段,企业已经获得一定盈利的企业,这显然无法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产业的能力。境内优秀的生物医药公司大量流失海外,在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境外交易所上市并以股权融资的境内生物医药公司市值已达2119亿美元。
(三)生物医药企业的投资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吸引力。作为技术高度密集的高新技术行业,对相关技术的要求很高,而且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影响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资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分别是政策风险、研发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1.政策风险
就目前的行业发展阶段和行业特征而言,生物医药行业要想更好的推动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政策的带动。因此,政策风险对生物医药行业投资的影响不容忽视。具体来说,生物医药行业投资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二是行业标准。
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医药行业,它的不断壮大是和我们国家实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当前,我国对生物医药采取鼓励扶持的态度,不管是国家长远性规划或国家级大型基金,都将发展生物医药技术列为优先考虑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医药行业内的所有细分行业都能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照顾,部分技术含量低、产能过剩的细分行业,特别是仿制药制造业,随时可能失去原有的政策优惠。
此外,由于药品的生产、销售与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福利,因此政府的督促和有关法律的颁布是不可以缺少的。在我国,药品的制造、出售和使用等环节都颁布了很多的法律法规和准则,以此来对医药企业进行约束。当前,中国实施药品生产和运营的许可体制,制药公司要通过《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才可以进行生产和运营。同时,作为原材料出口的医药公司需获得质量规范的认证和出口国的药品监督部门刊发的注册认证,方可出口。严厉的政策提升了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因此,即使生物药品开发成功,也将面临是否能获取生产批文的风险。
2.研发风险
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最大的投入当属研发、厂房和设备方面的支出。全球十大药厂的研发费用约占各自营业额的百分之八到十五。单个药品的研发费用现在也已高的惊人,例如基因项目的新品研究费用大多在1~3亿美金,随着新药品研制的复杂程度提高,费用也相应提升,个别基因项目的新品研究费用已超过6亿美金。高技术的时效性又决定了投资需求的连续性,必须筹措足够的资金,否则,极有可能半途夭折。因此,投资于生物医药行业将不可避免的面临资金紧张而导致产业化过程失败的可能性。
从开始研发至最后成为产品,生物药品要经过六个繁琐的步骤:实验室研究阶段、中试生产阶段、临床试验阶段、规模化生产阶段、市场商品化阶段和严格监督。每个环节都需通过药政审批程序,所以开发一种新药周期较长,一般需要8~10年、甚至 10~12年的时间。如此长的周期,加上实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将使投资面临不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
生物医药行业还面临和其他行业一样的知识产权保护风险。专利药能给医药企业带来可观的巨额利润,所以药品专利与医药企业的自身利益关系密切。发达国家的专利保护会强烈影响到生物医药公司的投资和决策。我国目前生物医药企业开发的药品中的绝大部分是仿制品。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仿制一种新药的费用只需几百万人民币,花费3~5年,外国在该研究领域的费用预算一般是3~5亿元美金,研发时间大多需要7~10年。不过我国类似“免费午餐”似的开发模式可持续性较差,并且其他公司也会选择雷同的研发目标,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仿制药利润微薄。
3.技术风险
生物医药遵循制药行业的特定程序,需要经历科研、中试和临床三个阶段才能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其中任一阶段出现问题都有可能被否决。一个新类型的药品从研制到投入生产使用一般要经过四个环节,即临床研究、制剂处方和稳定性试验、生物利用度测试以及放大实验直到用于人体的四期临床试验等过程。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很低,例如美国为1/5000,日本为1/4000,这是因为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前功尽弃的可能性。可见生物医药研发的技术环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4.市场风险
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市场需求状况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生物医药行业飞速发展,但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部分仿制药在竞争压力下难以达成预期销售目标,甚至导致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国内同类病症的药品往往有几种甚至几十种,质量良莠不齐,无论在科技实力、生产定位、外观包装等方面,我国的药品和西方国家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加入了WTO后,开放流通的经济环境受到了国际产品的竞争影响,生物医药行业的市场风险有加大的趋势。
此外,从科技层面而言,新研发药物的科技含金量高于普通营养品,但从经营角度判断,新研发药品的经济效益未必能高于保健营养品。对于新技术的药品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情况和竞争情况,高科技含量不一定能带来高收益。
三、相关结论与建议
(一)发行上市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
生物医药企业在创立初期最需要风险投资,随后需要资本市场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发行上市是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
然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生物医药企业从进入产业到上市的平均年限约为14年,且均是产品开发进入成熟阶段、已经获得一定盈利的企业,说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生物医药企业的能力严重滞后,亟需推出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特性量身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来更好地对接生物医药等新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根据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长期的财务特点和投资风险,设置相应的上市标准
鉴于生物医药行业在未来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该行业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较长的特性,我们建议在未来修订上市标准时,改变目前发行条件中的单一财务指标体系,引进预计市值指标,设置多指标组合,供发行人选择,从而在最大程度扶持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篇五
行业数据:1-5月医药行业盈利能力逐月回升: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医药行业数据,2012年1-5月,医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278 亿元,同比增长 20%;实现利润总额 608 亿元,同比增长 17%,较1-4月份16%的利润增速进一步提高。从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来看,2011年是典型的前高后低,而2012年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较去年四季度显著回升,预期下半年的利润增速恢复趋势会更为明显。
行业政策:中药产业规划出台,县级医院改革试点推进。6月份,国家出台《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在全国选择约300个县市试点,力争2015年实现阶段性改革目标。同时,《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炉,提出:1)加强中医院建设,到 2015 年力争所有地市建有地市级中医医院,70%的县中医院达到二甲中医院水平,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90%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中药房等;2)确定10余种现代重大疑难疾病进行中医药防治研究攻关;3)培养1.5万名中医临床骨干。对中药股构成利好。
行业表现:6 月份全球市场医药股大多战胜大盘,A 股医药股更是表现突出。6月全球主要市场指数涨跌互现,但医药股大多战胜指数,估值水平持续提升。沪深 300 指数 6 月下跌 6.5%,医药股因盈利增长的确定性得到市场青睐,6 月上涨 5.0%。经过短期的上涨后,A 股医药板块的估值有所抬高,但仍处于合理区间,医药股与扣除金融、石油石化后整体A股的PE之比在历史均值的略上方。
行业组合:经过6月的反弹,板块估值不再便宜。因此我认为现在的选股思路应当着重于选择中长期增长逻辑清晰、同时2012年中期业绩确定的个股,一线股医药股重点推荐:天士力(中期主业增长约35-40%,现有品种保持快速增长,明年集团化药资产有望注入,2015年后复方丹参滴丸有望打开国际市场)、恒瑞医药(中期增长约22%,明年开始重磅创新药陆续投放市场,明年最后一期股权激励解禁)、云南白药(中期增长约28%,医药主业稳定增长,日化领域不断复制牙膏的成功);二三线医药股重点推荐:双鹭药业(中期主业增长约40%,现有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挑战专利药品和新盈利模式保障未来成长)、昆明制药(中期增长约42%,血塞通冻干粉针快速增长,明年原材料价格下降将显著提升利润率;天眩清注射液和口服制剂深具潜力)。
行业观点:虽然短期内板块涨幅较高,但从中长期来看,老龄化、发病率提升和国家重民生的政策转型下推动的刚性需求是确定大趋势,跨行业来看,医药行业是长期增长最为明确的战略性投资行业之一。因此在目前时点,医药板块仍具有投资价值:1)短期政策面平稳回暖,预计十八大前没有重大政策出台;2)行业盈利能力逐渐回升;3)短期估值虽有上升,仍在合理区间内。
行业风险提示:医保控费政策对短期行业增速的影响;各地药品招标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可能出现极端政策;同时可能出现药品安全性事件。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篇六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
1、医药行业进入新常态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发展源自药品的刚性消费,具有弱周期性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根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15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6,719 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5,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19%。
2015年,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 医药行业受大趋势影响,增速随之降低。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 6.1%,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2%,利润增长12.2%,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2.1%。中国医药产业布局整体趋于优化,但增速趋缓。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产业迭代升级等趋势的推动,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复合增长率。
2、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在医药行业中,最具有市场前景之一的是抗肿瘤药物。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隐蔽性强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癌症总发病429.16万例,总死亡 281.42万例。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将逐年递增至2025 年的1,900万,而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6.79%,癌症死亡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7.50%。
肿瘤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而抗肿瘤药物市场也是全球第一大药物市场。2010年-201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复合增长率为6.5%。2010-2014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高速增长,由约430亿元增长至约 850 亿元,复合增长率18.6%。截至2015年底,大病保险覆盖人口达到了9.2亿,伴随着大病医保覆盖范围扩展,未来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前景依然非常广阔。
3、医药政策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随着中国医药制造业和医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医改进入深水区,由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其他部门出台的医药政策也密集落地,力图从供给侧破除医药行业结构不合理现象,改变医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集中度低”的局面,引导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2015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拟推荐优先审评的药物品种公示》,拟推荐17个专项支持的药物品种为优先审评品种。在这次清单中,最大受益者就是肿瘤药。同月,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发改委、财政部等16 部委共同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动抗肿瘤药研制生产,通过自行创新研制、仿制药生产等手段,促进产品价格下降,提高药品可及性”。2015年11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并于次月发布《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创新药、重大专项药、临床急需仿制药、优质仿制药、通过欧美审批认证药等药品纳入优先审评范围内,确定了优先审评审批的范围并规定了程序及工作要求。
2016年3月,“十三五”发展纲要正式发布,纲要中提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近一年内,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落实,一方面显示了国家强化医疗体系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为医药行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坐标蓝图。
4、研发创新、外延并购,推动医药企业跨越式发展双引擎
目前我国大部分药品为仿制药,目前市场上的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仿制标准较低、部分药品疗效不确切。从“十三五”规划鼓励研发、生产“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的政策导向中可以看出,只有真正具备雄厚的研发创新实力的企业,才能在更严格的产品质量要求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这也使得并购成为医药行业的一大趋势。
并购有利于医药企业迅速获取自身不具备的研发能力、销售渠道、专利技术、创新产品、新兴市场等重要资源,快速构建并巩固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医药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与不合理现象将得到改善,加速行业间的并购整合将倒逼医药企业强调以市场为准则,提升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以产品的质量与疗效作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我国医药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并与国际接轨,使我国 医药行业发展呈现快速、良性发展态势。
生物医药行业分析 篇七
2月23日,卫生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16个代表性城市将展开改革试点。
此次《指导意见》出台,标志着贯穿2009~2020年的新医改全面启动;我们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对上有医药产业的短期影响较小,中长期则牵引和优化整个产业链竞争秩序。重申我们自2010年策略报告中提出的核心观点和投资逻辑,提示投资者坚定持有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分享医药行业的“蛋糕和机遇”。
政策看点:
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创新型现代中药企业受益:天力士、康源药业,神威药业 鼓励民营力量进入医疗市场 爱尔眼科、金陵药业、三精制药、马应龙、西南合成
医药行业金融分析 篇八
医疗行业
医药行业上半年分析
2011年上半年,A股市场医药板块延续了去年11月以来的趋势,收益率继续落后大盘。期间,申万生物医药指数下降了14.10%,而沪深300指数只下降了
2.69%。
年初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不利于证券市场的表现。 CPI从年初的4.9%逐步攀升到6月的6.4%,通胀压力下,政府一直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多次上调准备金率及加息,货币供应异常紧张。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放缓,工业增加值从年初的14.9%陡然下降到5月的13.3%。经济出现了类似滞胀的局面。上半年医药行业的利润增速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滑坡,1-5月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率19.45%,远低于去年同期38.79%的水平。滑坡的原因一是去年的基数较高,二是成本、特别是中药材价格的大幅上升。
行业增速下滑,部分公司的财报业绩低于预期,年初过高的估值水平无法得到支撑,因此医药板块上半年的表现差强人意,特别是在1月、4月下旬、5月下旬和6月中旬出现了四次较大幅度的下跌。
上半年配置的重点方向是特色原料药、品牌OTC、低估值的处方药以及预期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其中,特色原料药类企业,受益于产业转移和合同定制,业绩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股价表现较好。品牌OTC企业经营较为稳定,受成本压力影响较小,股价也相对平稳。但低估值的处方药企业增速较慢,部分中小企业业绩增长低于预期,它们的表现较差,需要总结和反思。
本文由用户indos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npanclub.com/20182.html